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
●中国人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增长八成以上
●每四到五人就有一人死于癌症
●肺癌取代肝癌高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首位
●癌症高发折射环境恶化与烟控不力
●城市和农村癌症死因差异凸显城乡差别之痛
●过多资源用于中晚期患者治疗而忽视了预防
癌症在中国城市已成为首位死因,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
从中国人群的吸烟流行状况来看,到2025年,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例。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农村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这实际上是政府为农村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的失误埋单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与公众健康发生激烈冲突的不仅是烟草业,更有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产业力量
姚宝江是云南大理宾川乔旬镇杨保村的农民,妻子也是农民。他们一家四口患癌症,大儿子姚华龙18岁(资料图)
在过去数年中,艾滋病、SARS、禽流感乃至最新的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都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构成巨大挑战。
然而,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以恶性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或者说非传染性疾病),却正在成为更主要的长期威胁。今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人类最为致命的“杀手”。
其中,癌症位列首位。
2004年,全球有740万人死于癌症。中国的情况则更为严峻。今年4月底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的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中增长了八成以上;目前每四到五个死亡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癌症。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总人口,接近200万人。
诚然,癌症患者数字的增长,与中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不无关系,因为衰老经常意味着癌症的高发。但仅仅是年龄结构的变化似乎远不足以解释癌症如此高发。实际上,生活方式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致癌因素,都已经在这场悲剧性大幕背后隐约浮现。
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实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烟草消费国和生产国,与吸烟存在很大关联的肺癌早已取代肝癌,稳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的首位;在淮河流域等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癌症村”星罗棋布,官方最新的调查也证实,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淮河流域地区的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呈现出“梯度上升趋势”。
目前,彻底攻克癌症在科学上仍遥不可及。从国际经验来看,控制这一疾病肆虐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可惜长期以来,中国有限的癌症控制资源大多被用于中晚期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癌症防治工作,就更为薄弱。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中国的公共卫生政策正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卫生部2003年底颁布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年-201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和“以农村为重点”的原则。从2005年起,卫生部启动了中央转移支付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今年每个省份都将至少拥有一个试点。
此外,国家癌症中心也已得到国务院批准,即将挂牌成立,有望在今后癌症防控中扮演核心角色。
不过,中国的癌症防控力度还无法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相比。要彻底扭转癌症增长态势,无论是从体制上还是从国家意志上,中国才刚刚站在新的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