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最终大佬袁术确实是三国所有人的“爸爸”

文章发布时间:July 4, 2022

谁才是三国时期的最终大佬?是武力值横扫半个中国的曹操?还是最终开启统一进程的司马懿?都不是,有网友经过细心研究发现,这人居然是看起来最废的袁术,此番推理已在网上流传多时——

“孙策认袁术为义父,所以袁术是孙策的爸爸;周瑜与孙策结拜为兄弟,所以袁术也是周瑜的爸爸;而曹操觊觎孙策和周瑜的老婆,本质也是想认袁术做爸爸;

孙权的袁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所以他毫无疑问得管袁术叫爸爸;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所以袁术也算刘备的爸爸;

再考虑到刘备和关羽张飞是结拜兄弟,张飞娶了夏侯渊的妹妹……破案了!袁术是三国历史上所有人的爸爸!”

这一套推理抛开处处漏洞的地方来看,还是很有趣的。至少对于孙吴政权来说,孙策确实曾依附于袁术(《三国演义》中,袁术说过:“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电视剧《三国》也直接演绎为义父义子的关系),孙权也确实娶了袁术的女儿。按照汉末主公即是君父的思想观念以及确实存在的亲戚关系,这两声“爸爸”也有一定道理。不过即便如此,袁术在东汉末年的影响力也确实不可小觑。不但在乱哄哄的东汉末年站住了脚,还最早称了帝(虽然也是最早被灭国的)。到底是什么,让看似平庸的袁术在乱世中如此不平凡呢?

影视剧中的袁术。来源/电视剧《三国》截图

三国第一幸运儿

如果说刘备算是汉末诸雄中运气最差的一个,那么袁术大概得算运气好得爆棚的那一拨。纵观袁术集团的发展史,他既没有发动什么有价值的战役,也没有拿出什么治世生民之策,居然也撑了近十年,还让曹操、袁绍、刘表等一众大佬不可小觑。在各项历史大事中,也隔三差五能看到他的身影。

袁术集团的起步,说起来能让汉末许多英雄羡慕得流口水:他的地盘是捡来的。

汉末董卓进京后,为了自己权力的进一步膨胀,开始筹划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其弟刘协。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京中大多数人的不满,这其中尤以袁氏兄弟为首。虽然已经大权在握,董卓还是对袁氏兄弟留了几分客气。他先是找哥哥袁绍谈话,又把弟弟袁术提为后将军。可是作为世家子弟,袁氏兄弟二人无一例外对董卓的拉拢“非暴力不合作”,一个逃去了冀州,一个逃去了南阳。

哥哥袁绍去了冀州,尚属寄人篱下,直到后来董卓给了他一个渤海太守,才算合理合法地有了一块根据地。弟弟袁术就不一样了,他刚到南阳,就碰上长沙太守孙坚和南阳太守张咨闹矛盾,孙坚一怒之下就杀了张咨。南阳郡一时无主,孙坚又没有独占二郡的威望,便让袁术捡了个漏,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拥有了原始根据地。这要是让起家二十多年才得荆州南部四郡落脚的刘备听到,一定会怀疑人生。

袁术的运气还不止如此。南阳郡是东汉时荆州最北的一个郡,下辖三十七城,户五十二万余。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后汉书·郡国志》的数据,刘备后来占据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加起来,也才下辖四十九城。也就是说,单从发展程度看,南阳一郡可以打荆州境内三个。不但地盘够大、够富,南阳的地理位置也得天独厚。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规划事业目标,说到最后北上夺取中原的用兵策略时有一句“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这里的“宛”指的就是宛县,乃是南阳郡的郡治所在。换句话说,袁术在游戏一开始,就相当于完成了诸葛亮“隆中对”的一半。

南阳郡地理位置。来源/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不过从史料来看,袁术并不是什么有大志向的人。得到了南阳这一大块物阜民丰、战略位置重要的宝地,他却既不招兵买马、扩张地盘,也不好好发展内政,而是整日“奢恣无厌”,过起了骄奢无度的生活。此时的中原大地已经乱成一锅粥,先是哥哥袁绍联合一众军阀起兵反抗董卓,后来又是曹操南征北战、扩大地盘。袁术独自待在南阳,既没有趁荆州刺史王叡被杀的工夫一统荆州,像自己的哥哥袁绍一样混成一州之牧;也没有图谋北上,只是让孙坚去打了一次董卓,除了拿回来一枚传国玉玺,似乎也没有实质上的领土扩张。

占着宝地又不愿动弹,在乱世里当然要挨打。没在南阳过上几天安生日子,曹操和袁绍便合兵一处,杀向南阳。袁术自然无力抵挡,逃得飞快,想也不想就放弃了南阳这块风水宝地,向东逃去了扬州。这时候,袁术又捡了个大漏:扬州刺史陈温病死了(这是裴松之注引《英雄志》的说法,也有可能是被袁术杀了)。

这运气实在是无话可说,袁术就这样,又是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扬州,屯兵九江。九江郡的情况相比于南阳而言就要差上许多。九江郡,差不多相当于如今安徽省长江以北的部分,在东汉时期还属于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下辖十四城,户八万九千余,不但地理面积比南阳少了一多半,人口更不是一个量级。不过南有长江天险可退守,北有淮河可阻敌,也还算是一个不错根据地。后来的东吴政权,也是在这一地带起家,最后与曹魏、蜀汉三分天下的。

九江郡地理位置。来源/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

可惜袁术不是孙氏兄弟,他既没有那个能力,也没什么理想。到了九江之后,他依然故我,骄奢淫逸,不修兵事,只靠着兢兢业业的孙坚南征北讨、扩展势力,最终还让孙坚死在了刘表大将黄祖的箭下。

内政不修、军备不整,还失了大将,袁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境地的危险。大约是长久以来的好运气导致他产生误判,袁术真的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建安二年(197),袁术不顾众人反对,悍然称帝。这一举动迅速耗尽了他的好运气,在他谋划称帝时,接替父亲孙坚成为其麾下第一大将的孙策便与之决裂;称帝之后,原本欲与其联姻的吕布也迅速割席,将他的使者抓给了曹操。或许连老天爷也要与他作对,建安二年的冬天奇冷无比,一直被袁术放养的军队无力御寒,当即反叛。可即便是这样众叛亲离,袁术还是硬生生撑了一年多。直到建安四年(199),他才彻底待不下去,烧掉了自己的宫室,先是去投奔自己叛逃的老部下,被拒之门外后又想起了自己一直看不顺眼的哥哥袁绍。正在打算投奔侄子袁谭的路上,被迎立天子后好不容易稳定住自身局势的曹操果断派兵出击,袁术最终死于逃亡途中。

影视剧中穷途末路仍抱着玉玺的袁术。来源/电视剧《三国》截图

为什么要管袁术叫爸爸

在袁术称帝之前,他基本算得上顺风顺水。尤其是孙家父子,明明自己有逐鹿天下的实力,却连续两代甘居人下,听任袁术这个几乎没打过仗的庸才指挥。就连孙权时期,袁术早已去世,孙权还是娶了他的女儿;袁术儿子袁燿官拜郎中,其女又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孙奋,既是孙权的小舅子也是孙权的亲家。从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份奇怪但不失合理的亲缘表也可以看出,袁术能成为三国所有人的爸爸,孙氏兄弟有脱不开的干系。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袁术,为何如此入孙氏父子的法眼呢?

这首先还得从袁术的出身说起。袁术,司空袁逢的儿子,出身东汉赫赫有名的汝南袁氏。对于袁术的家族,我们最熟悉的描述是“四世三公”:高祖父袁安,担任过司空和司徒;曾叔祖袁敞,曾任司空;祖父袁汤,曾任太尉;父亲袁逢,任司空;还有一个叔叔袁隗,担任过司徒。袁术这位三公父亲倒也罢了,史书并没有记载他有什么功绩;叔叔袁隗,却是久历官场,于汉灵帝朝就两任司徒,汉少帝刘辩继位后,更是官至太傅,与大将军、外戚何进共录尚书事,是名正言顺的辅政大臣。

影视剧中的袁隗。来源/电视剧《三国》截图

托这位叔叔的福,袁术、袁绍两位袁氏后进的官途也一路坦荡,兄弟二人先后担任虎贲中郎将,牢牢把控着天子禁军。在何进死于和宦官的斗争后,袁隗便成了唯一的辅政大臣,袁氏也成了唯一能在外朝担起“大汉正统”四字的家族。可惜袁隗并不是一个能拿主意的人,他这两个被委以重任的侄子也不算雄才大略之辈。在京城被外戚宦官内斗闹得一团乱时,袁绍提出了将西北军阀董卓迎进京平抑局面的馊主意,给行将就木的大汉王朝又狠狠添了一把土。

可是,嚣张如董卓也不敢轻易得罪唯一剩下的辅政袁隗,自然也不敢惹袁隗的左膀右臂袁绍和袁术。先是对袁绍好言相向,又给袁术提官。可惜出身名门、世习诗书的袁家根本看不上这个粗鲁的西北军阀。作为家族里的主心骨,袁绍直接当面将董卓讽刺了一通。不过袁家也根本没有和董卓拼命、维护大汉正统的决心。袁绍在过了嘴瘾之后便连夜跑路;袁术不满董卓的明升暗降,剥夺自己统领虎贲军的军权,也果断跑路。只有叔叔袁隗无处可逃,在袁绍举起讨伐董卓的大旗后,全族死在了董卓的屠刀下。

虽然身为辅政的叔叔死了,但这依然不影响袁氏家族承继的光环。东汉末年的人们似乎默认了这个逻辑:支持袁氏兄弟,就是支持袁氏;支持袁氏,就是支持大汉。所以,不仅哥哥袁绍在北方讨董大军中如鱼得水,南下的弟弟袁术也无人敢惹。再加上当时南方地广人稀,山越丛集,地方官本就权威不重,又缺乏治世之才。如果说中原大区是游戏里的地狱模式,荆、扬二州对于南下的北方军阀就是“破解版”。一通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打架之下,袁术的这点子三角猫功夫,居然也能勉强镇住场子。

影视剧中的韩馥。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而孙氏父子面临的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孙氏的祖上三代无名,《三国志》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只给他们追了兵圣孙武这个祖先,比给曹操追溯的汉初丞相曹参还远。不过这个认祖想来也不算冒犯孙武老人家,因为孙氏父子两代确实都会打仗,而且是天生会打仗。孙坚在年少时,只是做了县里的一个小吏,正赶上剿灭会稽妖贼有功,入了刺史臧旻的眼,做到了县丞的职位。接着就遇上黄巾军大乱,孙坚先是围剿黄巾军,又随司空张温西讨,最后被派来长沙清剿贼寇,这才做上了长沙太守。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在大汉中央担任过什么要职,其地位也没有沾上祖先半点光,全靠自己一兵一卒、一战战打了出来。从现实来看,孙坚没有任何大义的旗帜,和占着正统的大汉沾不上半点关系,贸然割据的后果必然是被群起围攻;情感上,孙坚能走到如今的地位,多少也念着些大汉朝廷的提拔。尤其在受到武陵太守曹寅(不是曹雪芹的父亲)的挑拨,悍然杀死朝廷派来的荆州刺史王叡后,孙坚更加需要一张保护网来维护自身的汉臣身份,而不是被天下当做弑杀汉臣的叛逆。

当此之时,南逃至南阳的袁术,无疑是孙坚最好的选择。初平元年(190),袁绍在关东与众将聚兵讨伐董卓,彼时尚在犹豫的冀州牧韩馥便问众人:“今当助袁氏邪,助董卓邪?”这其实表现的是当时世人的一种潜意识,即“非董即袁”。而孙坚早在随张温西征时便看出董卓不可靠,无论从大义还是从个人前途上看,他也只能选择袁氏。但此时远在北方的袁绍从距离和关系上都太远,且众星捧月,自己就算投去也算不上分量。袁术则匆匆南下,仆从无多且无处落脚,支持他算是雪中送炭。出于种种考量,已经是长沙太守、本也可以割据一郡的孙坚,选择了投奔袁术,并一直听从其指挥,直至战死。

影视剧中的孙坚。来源/电视剧《三国演义》截图

事实也确实证明,袁术对孙坚的领导并不怎么有力。孙坚去世之后,其旧部大将并没有被袁术收编,反而宁愿支持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孙坚长子孙策。但年少的孙策到底羽翼未丰,又与荆州的刘表有杀父之仇,仍需要有人保护,才能积蓄力量,报仇雪恨。审时度势之下,孙策毫不犹豫地转向了父亲老上司袁术的怀抱。出于对孙坚的旧情和惜才的考量,袁术也倾心接纳了孙策。可惜孙策并没有父亲孙坚那么重的汉臣情结,在主动向袁术请缨扫平江南后,便安置好老母,独自领兵过江,横扫踞于江南的扬州刺史刘繇所部,之后便屯兵于江南,实际上脱离了袁术的控制。等到袁术称帝后,连他自己也失去了大汉正统的旗帜,实力已然壮大的孙策自然当机立断,一脚踢开了这把只是装点门面的保护伞。

到了孙权掌政时,袁术集团已经灰飞烟灭,袁绍集团也在同年兵败官渡,大势已去。传说中显赫一时的袁氏家族,真正成了“冢中枯骨”。不过,袁术确实不算亏待孙氏一族,孙权也无必要对其孤儿寡母赶尽杀绝。况且袁氏虽亡,其在世家中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觑。善待袁氏后人,也算孙权对北方士族发出的一个善意信号。孙权这位袁夫人一直活到了孙权执政末期,史书记载“有节行而无子”,孙权多次想让她抚育一位养子,也都没有存活,可见还算受宠。除了晚年时常受到潘皇后的谮害外,日子也算平静无波。她的侄女、弟弟袁燿之女所嫁的皇子孙奋,非嫡非长,也没有卷入夺嫡纷争,对孙吴政权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只是在孙权死后,由于数代天子皆年幼,他才被反复抬出来议立新君,但也都未成功。直至建衡二年(270年),他又一次被卷入迎立风波,被暴虐的孙皓屠戮全族。至此之后,袁术一族彻底消失在了史册中。

——————

参考文献

[1](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5.03.

[2](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王越.汉末袁术集团研究[D].山东大学,2017.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