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朝鲜年轻一代接触外界不多但也有浪漫

文章发布时间:September 17, 2008

外界关注朝鲜建国60周年的同时,也在关注着朝鲜的年轻一代。他们与外界接触或许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朝鲜自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他们也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外媒眼中的朝鲜年轻一代

相比于神秘的朝鲜来说,这个国度里的年轻人同样吸引着国际媒体的视线。

一周前的朝鲜,建国60周年的喜庆气氛让这个国家热火朝天。而无论是大型团体操和文艺表演《阿里郎》,还是专门为迎接国庆60周年而编排的团体操《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年轻人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身穿节日的盛装,或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对祖国生日的庆祝活动中,或在观众席上高呼革命口号。

鸭绿江畔,一名朝鲜士兵骑着摩托车载着妻儿回家。路透社

4月28日,身着民族服装的朝鲜女青年沿途欢迎奥运圣火。本报记者 周文杰/摄

8月28日,平壤一家工厂举办庆祝青年节拔河比赛。路透社

8月25日,朝鲜人在广场上跳集体舞。路透社

相比于朝鲜本身的神秘性来说,这个国度里的年轻人同样吸引着国际媒体的视线。因此,数年来,朝鲜年轻人的一举一动以及随着年代发生的变迁,也成为国际媒体笔下浓墨重彩的焦点。

朝鲜特色的生活方式

20岁的白秀莲满脸困惑地自问:“我听说过哈利·波特吗?”当听朋友们提示后才恍然大悟,“那部书啊,我喜欢极了!”

这是2005年11月,美联社记者在平壤看到的一幕。在他们自认为是难得的采访经历中,朝鲜官员家庭出身的白秀莲给了他们一个惊喜。这个当时大三的女生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因此与另外一位同伴一起给访问团当翻译。白秀莲的头上别着浅蓝色的发卡,手提粉红色的塑料包,这个装扮,被美国记者认为“与平壤街头随处可见的实用性服装形成了反差”。

白秀莲的同伴叫延玉珠,是一名朝鲜外贸官员的女儿。曾经在印度生活过3年的延玉珠显然更喜欢本国文化,她告诉美联社记者,自己国家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比西方的作品更好,“西方电影和歌曲没有主题思想”。

朝鲜是否也有现代意义上的流行文化,在国际媒体中并没有定论。有媒体曾以兴奋的心情介绍说,平壤年轻人流行MP3,而用途主要是“能学外语和听歌”。一位来中国探亲的平壤居民也表示,中学高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中,“好像每10人中就有1人有MP3。”而据介绍,现在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孩子们还用DVD看中国电影。

但另一方面,朝鲜媒体最近开始关注人们的穿着。据《东方早报》报道,当地媒体为了倡导“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所以对“坏典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而从几年前开始,朝鲜中央电视台就不断批评那些不梳辫子的妇女和“头发超过三厘米”的男青年,“甚至在电视上曝光他们的姓名和住址,让人们引以为戒”。

此外,法新社还曾引述韩国媒体的消息称,朝鲜从去年开始“正阻止韩国流行文化渗透”,用意是“为了配合进行对付外来文化的心理战”。而在韩国媒体的描述中,近年风行一时的“韩流”已经吹到了朝鲜,朝鲜年轻人甚至连韩国电影中的对白或流行语都背得滚瓜烂熟。这种情况是韩国媒体一厢情愿地炒作,还是果有其事,至少现在尚无从证实。

他们也享受着豆蔻年华

朝鲜年轻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经常为世界瞩目,那就是朝气蓬勃的美女拉拉队。

北京奥运会期间,这支拉拉队的身影出没于奥运会的举重、摔跤、射击和足球等项目的比赛现场。多数场合,他们都身穿红衣头戴红色的棒球帽,手里挥舞着朝鲜小国旗。8月13日亮相于北航女子举重69公斤级举重现场的朝鲜美女拉拉队,一共有50人。而此次来中国的拉拉队员一共有166人。

其实,早在几年前,朝鲜美女拉拉队就已经风靡国际赛场。2003年在韩国举办的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由300名豆蔻年华的美女组成的朝鲜拉拉队曾大出风头,以至于很多排队买票的韩国人并非为看比赛,而是想一睹朝鲜美女风采。“在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紧张之际,朝鲜的美女拉拉队也让韩国人看到了两国统一的希望。”当年8月26日,加拿大《环球邮报》曾如是报道。而时年21岁的拉拉队长徐熙素(音)在谈到韩国人时说:“当然,我也想和他们交谈,告诉他们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梦想,就跟他们一样。”她说:“我相信韩国人认为我们很古怪,这些误解使两国的统一更难实现。”

活泼,热情,开朗,是朝鲜年轻人出现在国际场合的统一形象。而事实上,在本国的一些重要节日和活动场合,朝鲜年轻人也一样迸发着活力。2007年6月19日,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进入党中央工作43周年纪念日,又恰逢端午节,朝鲜青年学生在平壤各主要广场举行集体舞会,欢度节日。本报前驻平壤记者夏宇在凯旋门广场看到,年轻的学生们穿着民族服装,忘我地投入到舞蹈中,虔诚和纯洁的神情写在一张张青春的脸上。

在与朝鲜一江之隔的丹东市,有一个朝鲜人开的饭馆玉流馆,因为和平壤的著名饭店玉流馆同名,且是朝鲜人开的,所以已经成为丹东当地的一个特色饭馆。丹东玉流馆的服务员都是来自平壤的年轻人,她们不但对卡拉OK点唱机的曲目非常熟悉,而且中文歌曲也唱得很好。这些毕业于平壤当地大学的年轻人,一般到国外三年就要轮换回国,而国外生活的经验,也使他们如美女拉拉队一样,成为了朝鲜与世界沟通的民间大使。

他们也有追求和浪漫

当然,作为一个纪律特别严明的国家,对年轻人的很多规范要比其他国家更多一些。

从2006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始,朝鲜实行了严格的禁烟措施。根据当时朝中社的报道,积极开展反吸烟活动“包括采取措施剥夺吸烟者上大学的权利”。这个消息被英国《卫报》当年以“朝鲜:吸烟者被拒大学门外”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同时表示,朝鲜政府希望在2010年之前使吸烟率大幅下降,那些希望戒烟和求学的年轻人,不妨试一下一种草药戒烟糖。

不吸烟或许没什么大不了的,朝鲜年轻人都有着自己的追求。当中国的大学生多数都对城市趋之若鹜的时候,朝鲜还有很多年轻人将目标对准了农村。本报前驻平壤记者宫一栋在平壤市江东郡九宾里合作农场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姑娘。2002年毕业于平壤一家大学食品工程系发酵专业的银英,响应金正日关于发展农业的号召自愿来到农场工作。“我要扎根农村,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这里。”

如今,距离本报记者上次到那家合作农场的时间已经过去了5年,不知道银英现在还好吗?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些中国上世纪电影中的浪漫一幕,今天依然在朝鲜的年轻人中上演。无论是在大同江边的草坪上,还是在万寿路的艺术剧场前,在平壤的一些主要景点前,往往会遇到新人正在举办婚礼或拍照的场面。虽然没有风靡国际的“网恋”,但爱情仍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零距离接触平壤大学生

与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难”相比,他们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滨阳发自平壤 刚刚欢庆完建国60周年的平壤外国语大学,9月12日又迎来了一批中国客人。

当天,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晓明在该校礼堂发表题为“深化中朝合作,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并与数百名师生进行了交流。《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也因此有机会走进朝鲜大学校园,零距离观察朝鲜的大学生活。

“跟着将军千万里”

平壤外国语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拥有四个系、20多个语种专业、在校学生2100多人的朝鲜外国语最高学府。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活跃在朝鲜的教育、经济、外交等各条战线,是朝鲜各方面建设的生力军。

学校校园内有一所附属中学,金日成主席曾于1958年来到这所学校视察,他说:“应该看看把外国语作为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份荣誉,学校的师生至今仍十分珍视,他们专门在附属中学的教学楼前修建了一块纪念碑以纪念那次视察。

在学校操场上,修有一处迎风招展的红旗造型的红旗墙,上书几个大字:“跟着将军千万里”。另一面标语墙上,则书写着“成为誓死捍卫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将军的枪炮弹”的大字标语。我们参观的每栋教学楼正门口,都悬挂着金日成和金正日在一起谈笑风生、指导工作的巨幅油画,每间教室和老师办公室,正面墙上都悬挂着两位领导人的头像以及两人在一起工作的照片。

外大的校园不大,除了教学楼和操场外,没有多余的景观建筑,但干净整洁的环境仍让人印象颇深。教学楼虽然年代久远,但都新刷了灰色油漆。教学楼里,每间办公室和教室的桌椅板凳都一尘不染。

因为是外语大学,所以每个班的学生并不多,每间教室也不大。教室配备有电视机、DVD机等教学设备。这里的老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学校内部设有有线电视网,学生可以在教室收看3个频道。此外,教学楼还有专门的视听室和语音实验室,录音机、电脑、录像机等一应俱全。

朝鲜一向重视教育。我们曾到过这个国家的很多地方,看到当地最好的建筑无一例外都是学校。朝鲜各级各地政府总是千方百计为学校创造最好的条件。

想学中文的越来越多

“要学习文言文,能用李白时期的汉语说话,这对别人是苛求,但对你们这是必要的和起码的,因为文学是你们的专业……”一段字正腔圆的汉语普通话从一间教室传来。

走进教室,原来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在上课。老师用录音机放一段汉语录音,学生进行跟读。虽然是刚入学不过半年的新生,但他们的汉语已经水平很高了。发音准确,一点也不像外国人在说汉语。外大的校长朴正镇介绍说,他们学校的汉语系毕业生供不应求,各单位都抢着要。现在想学中文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和教室都不够用。

朴校长说,汉语系是平壤外大的第二大系,虽然英语系的学生人数最多,占了全校学生的一半,但是他们的第二外语都是汉语。朝鲜教育省的韩奎三局长则告诉我们,朝鲜有300多所大学,还有几千所专科学校,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专业把汉语作为第一外语或者第二外语,这样算下来,学习汉语的学生简直不可计数。

关心中国先进人物

中朝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而现在的朝鲜人了解中国,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朝鲜电视台播放的中国影视剧。最近描写反特题材的中国电视剧《暗算》在朝鲜热播,朝鲜朋友说,又一次出现了当年《渴望》播放时引起万人空巷的情景。中国其他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像《八路军》、《敌后武工队》等也在朝鲜的电视台播放过。不过,这些影视剧里的中国大多是过去时的。

明年就要上大学的外大附中女学生徐尹美,今年到中国参加了首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获得了三等奖。谈到这次中国之行,她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她告诉记者,自己游览了颐和园、故宫,参观了孔府、孔庙,还登上了泰山。她说中国有了很大变化,“和在电视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崔贤民是外大中文系四年级的学生,这个精干帅气的小伙子,非常关心中国正在开展的向冯理达学习的活动。他表示非常想了解这位“一心追随党,一生热爱党,一贯忠于党,一切献给党”的海军医学专家的先进事迹。

小崔还对刘晓明大使演讲里面有关世界形势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说他想了解“中国对世界形势的看法”。

“天之骄子”没有“骄”气

作为中文系的学生,除了汉语的听说读写几门功课之外,小崔在大学期间还学习了“主体哲学”,“金日成和金正日革命历史”,“心理学”,“逻辑学”等课程。小崔说,学校生活一般是上午上课,下午自习。课余生活可以打篮球、踢足球。

朝鲜大学生没有找工作的烦恼,因为工作由国家来分配。朴校长介绍说,外大毕业生的去向是朝鲜的教育、贸易、科技、外交等政府部门以及人民军。与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难相比,他们真可谓“天之骄子”。

可是“天之骄子”并没有太多“骄”气。朝鲜大学生穿着打扮整洁朴素,男学生都穿着白衬衫,打着各色领带。女大学生几乎清一色白衣蓝裙,有的素面朝天,有的画了淡淡的妆,但绝没有任何妖艳。她们都把头发扎成马尾辫,只有扎头发的头花儿五颜六色、各式各样,显示了姑娘们爱美的天性。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