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需要羞羞答答,也无需要顾左右而言他,随着11月1日《现代日报》在多伦多登陆,本地华文报业势必进入狼烟四起的白刃战。
已经拥有四份日报(一份为免费日报),以及15份免费周报的多伦多,如今,将再多诞生一份收费日报,此事对于这座只有50多万华人的城市,是好是坏?未来的形势,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华文报纸是不是多了?
据统计,目前拥有近600万人的多伦多,共有14份日报,81份周报,33份月报;与之相比较,对于中文阅读群来说,却有5份华文日报,15份免费华文周报供40多万华人选择。
从比率上来看,华文报纸确实是“多”了。
读者群。
广告份额。
这是一份报纸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两个支点。
如果,在读者群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且,广告份额也没有发生急剧的飙升,多一份报纸,就意味着投资者多一份负担。
这是衡量这个城市的报纸投入量是多是少的判断标准。
目前的情况是,一直以每份0.75元为零售价的《星岛日报》与《明报》,在《现代日报》尚未登场之际,率先宣布将每份的零售价降至0.50元,当然,两份大报都有自己的理由,《星岛》的理由是“回馈读者”,《明报》的理由是“12周年大回赠”,但聪明的读者不难看出,此价格是冲着《现代日报》的彼价格而来的。
报纸零售价在下调,这是不是狼烟?如果大家都否认,那么《星岛》、《明报》招聘广告栏里,多了“编辑”“记者”“美工”的职位,这应该是个信号,即挖角战在另个战场展开了。
报纸零售价在降,报业从业员就业机会多了,这当然是件好事。
问题是,这并不等于说明市场在成熟。
我们所忧虑的,是当价格调整到投资者所能承受的底线,风起云涌的挖角战偃旗息鼓的时候,紧追而来的,就是血淋淋的争夺广告战了。
事实上,目前十多份免费周报已经进入“耗内力”的白刃战阶段,一些报纸不惜以超低的价格争夺市场,所幸的是日报并没有加入其中。
但假若此番因《现代日报》的加入而掀起争夺广告客户战,正所谓“一石击破水中天”,多伦多华文报业,在市场作用下,将面临着对角逐市场的参与者不断地进行洗牌,如此,未来多伦多华文报业市场,将进入推陈出新的新时代。
为这个时代的到来庆幸
对于目前居住在大多地区的读者来说,有着双重的幸运。
首先,在未来的五年里,加拿大每年将会增加32,800名新移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现在正站在这样一个交接点上:往后看,我们走过一段很曲折很艰难的移民路,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开拓了一个更适合我们发展的环境,譬如餐饮业、电脑科技、教育,还有就是文化,包括报纸、无线电,以及电视,这是过去老一代的侨民所不敢奢想的;往前看,未来的政府,面临新移民增加的压力,将会推出更多的政策,以协助我们发展,而我们比过去者,或者是将来者都更加合时地获得这样的机会。
其次,如果说过去我们的文化生活,是立足于本地,而梦在远方。
像以前的报纸,相当大一部分内容是对着多伦多的读者,讲着原居地的事情;我们的华语电视,今天播去年的节目。
那么现在,形势的发展已经要求我们的媒体不要将读者当阿斗。
今日的市场,要求媒体经营者,抛弃传统的模式,写我们身边的事情,讲我们身边的故事,这才是发展的新方向。
因此,从维护读者利益看,多伦多无论有多少份报纸涌进来,读者始终是上帝,是市场,谁违背了读者,谁将最终被市场所抛弃。
谁将笑到最后?
“报业(传媒)是最后一个暴利行业”这个定律在中国很多个城市都是成立的,但在中国以外,却不见得绝对成立。
因为,在中国以外,华文华语,始终是非主流语种,由于读者群有限,广告份额有限,华语报业的发展也有限。
当一个城市,报业竞争出现过热,会不会带来两败俱伤的局面呢?当然不会。
原因是由于报纸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报纸的盈利,由报纸的竞争力所决定。
在一个特定的市场内,具备竞争力的报纸,往往在获得领导地位的同时,以赢家通吃的姿态,稳守市场。
决定报纸竞争力的因素,无非是由发行量、阅读率、读者结构和品牌历史这四个因素所决定。
在发行量一定,品牌历史被忽略的前提下,显然,阅读率与读者结构成为拥有读者群,获取广告份额的关键。
我们之所以说,多伦多的读者有福了,是因为无论这场报业大战多么激烈,多么悲壮,但结果一定是向着对读者有利的方向发展。
譬如,为了追求阅读率,竞争者一定会在内容上下功夫,令读者手捧他们喜爱的报纸一遍又一遍看得爱不释手,这是每位报人梦寐以求的至高境界,而广告商也绝不会弃此而选择一份读者匆匆阅过,不愿再拿起,甚至是随意丢掉的报纸。
再譬如,一份充满了都市气息,凝聚着丰富的都市生活信息的报纸,当然比那些不合实际,鞭长莫及、远水救近火的报纸,更能吸引高收入,追求高品位的读者,而这样一个稳定的读者结构,毫无疑问也是高质量的广告对象。
如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尽管我们已嗅到多伦多报业战硝烟四起,我们应该,也有理由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