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来加拿大五年,我觉得自己很失败……

文章发布时间:August 10, 2005

每到周末节日,总有住在同一个或另一个城市的朋友,打电话发邮件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朋友聚会或者CARPOOL旅行什么的。

但我常常会拒绝掉:总觉得自己失业失落的栖惶心情和别人的快乐无忧有些格格不入。

但我内心里其实很羡慕那些“老移民”的洒脱和会享受生活。

不过我把那都归功于他们的好运气和在加拿大时间较长的缘故:那些比我早来三四年的,都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大都有了或大或小的房子,或新或旧的车子和相对平和和享受生活的心态。

于是,我一直盼望着自己成为“老移民”的那一天。

好象新移民的身份一被换掉,我的生活就会自然而然改善了似的。

但今年已是我在加拿大的第五个年头了:有人说,移民八年就算“老移民”,我虽然还不是,但也不太新了。

不错,移民五年来,我的生活是有了一些改善:我已从一个成天飘荡着中国菜味的老房子,搬到了厨厠独立的公寓房;由孤影自怜的一个人变成了欢声笑语的二人世界;由天天等公车变成了由私人司机为我开车(我老公)。

但我还是不能够痛痛快快、无忧无虑地去和朋友采摘草酶和“加东三日游”什么的。

之所以感觉不佳,其本质原因是,我还是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而且因为我们多次搬家的缘故,连唯一一份像样的办公室小职员的工作也丢了。

下个月,因为老公求学的缘故,又要搬去另一个城市,我已经开始担心在新的城市的谋生问题了。

这么多年来,我现在草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一份稳定的职业,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心理上、在人的生活当中所扮演着的的角色,有多么重要。

有一天,我无意中读到一个资深人士谈论移民状况的文章,更让我惭愧。

文章说新移民大都要经历一番艰辛,但是不出三、五年一定都会找到出路,那些四年以后还没有着落的人,一定是有问题。

想想,我就是文中所说的有问题的那种人,更让我觉得失败。

我不是懒惰的人,我做一份早班工作的时候,每天早上也是五点多起床,大冬天站在雪地里等公共汽车,常常只有街灯作伴;我也不是眼高手低的人,我的第一份工是在麦当劳炸薯条和打扫卫生,还要忍受一个西班牙小高中生的挑三拣四;我也不算笨:我的TOEFL、GRE 都是一次过,而且分数都不错……想来想去我的失败的原因只有一样:没有专业。

大多数新来的人,也是和我一样要经过打工生存和适应的阶段。

但是不久以后,他们多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原因是他们都有一个专业。

一个专业就意味着一个努力的方向和希望。

比如我的一个女朋友,在国内学的就是工业工程学,出国后继续在原专业拿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刚一毕业就被滑铁卢大学聘为教授,拿着令人羡慕的薪酬。

买了新车新房,每个周末都在家组织一个半读经半吃喝的PARTY,比有些本地人还要潇洒滋润。

她的先生,开始也在工厂打工,以供二人的日常开销,后来也进入了化学工程系读书,现在在美国的MIT读博士后。

朋友的成功,在于他们有一个始终如一的专业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另一个朋友,也是来加拿大五年了,在国内已是MBA,到加拿大后,申请上研究生未果,于是花了一些钱,上了一个CMA的课程,拿到了资历证书,现在已是一家大商场的金融分析师。

虽说挣的钱不能和大学教授和计算机专家比,但也买了房买了车,动不动就叫我去她们家BARBECUE什么的。

朋友们的成功,当然靠的不仅仅是运气。

工程学和管理会计专业,在加拿大都是比较热门的行业。

我想朋友们对行业的选择,一是建立在自己原专业的基础上,二是建立在广泛的信息搜集、和职场需求的良好的判断力的基础上的。

所以说,成功靠的不仅仅是有一个专业,而且还要适合自己和市场的专业。

相比之下,另外一个学会计的朋友就没有她那么幸运。

这个朋友都来了七年了,还在吭吭哧哧地读会计,一边打着八块钱一小时的工,一边带着五岁大的孩子,辛苦不堪。

究其原因,这个朋友说,她先读了计算机,后来说行情不行了,就半途而废,改学了商业。

学了商后,又因为语言不好,发现那个专业其实也不合适她,于是又拣起了会计。

这样一折腾,钱也花光了,年龄也大了,到头来还是个打工的命。

我一方面很佩服这个朋友的毅力和勇气,一方面也为自己担忧:她的情形多少有些像我,转来转去,不知道什么是合适自己的专业。

我学的专业是化学,但在国内的十年,几乎从没做过和专业有关的工作,一会儿当教师,一会而在进出口公司做助理,一会儿写文章,一会儿又幻想着当时装设计师什么的。

我的那些“小才”,如果在国内被人称为“多才多艺”的话,那么在加拿大这样一个行业专业分工严格的地方,弊多利少。

想上研究生吧,加拿大的研究生院的大门看得紧,跨行业读研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读本专业吧,丢了十年的化学拣起来不容易,更主要的是,离开久了,已经没有一点专业方面的灵感了。

唯一可以跨行业的专业大概要算MBA了,又听说MBA毕了业的中国人,也就是做做会计什么的,因为语言的问题,总也做不到真正的管理层上去,于是也没什么热情了。

做会计没什么不好,但是相对于读MBA所付出的,毕业后所得到的就很不值了。

上大学吧,年龄是个绊脚石。

后来选来选去实在选得头都痛了,就随便报了个当时还在招生的专业。

听了几天课。

坐在一群穿着超短裙小背心的女孩子、和嚼着口香糖的男孩子堆里,听教授解释什么是放射性和同位素,觉得实在别扭。

虽然中国女人的生理年龄普遍显小,但是心理年龄和那帮稚气未脱的高中毕业生实在很难打成一片。

一个星期后我就退学了。

后来就很不情愿再上学了。

最终为了节省时间,上了一个一年制的“人事管理”的速成班,才发现这里其实也和中国一样,做人事工作的,也得能说会道、八面玲珑才成。

得,一年时间就算是白费了。

唯一的好处是:要不是那点学历,恐怕后来连办公室工作的边都沾不上了。

这样一来而去,四年多过去了,我的工作还是打“游击”:东一榔头西一棒棰,始终没有一个稳定的,可以被称作职业的东西。

没有职业,悠闲轻快的心情也就毕竟有限。

前些日子认识了一个叫小杨的新移民。

是在打工的超市认识的。

混熟了,两人说说话也就不必那么客气了。

小杨有一天禁不住对我说,我觉得你很聪明啊,怎么还干这个?你那么好的英文都干这个,让我对自己的将来都没信心了。

我听着当然惭愧,但已经惭愧很久了,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我就对她说,去找一个适合你的专业吧,有了专业,你的日子一定会比我的好。

是的,此时此刻,我坐在电脑旁,也要打下这段文字:新移民网友啊,可别像我一样这些年这么瞎混,你们一定要找好适合自己和市场的专业。

我与大家共勉。

(思美)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