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赞成好反对好,联邦大选确实已在这个圣诞前开始了。
这些天参加了好几次关于大选的讨论会,也主持过一些论坛的讨论,华人们都在呼吁,请珍惜你手中这一票。
鼓励华人参政,这个问题不是今日提出来的。
但这些年呼吁归呼吁,呐喊归呐喊,国会里能讲华语的,只有陈卓愉先生一人。
而在安省,没有一名华裔政治家能跻身国会,这事儿确实应该令安省50多万的华裔好好想想的。
现在大家对那句“华人应该选华人”的口号早就厌倦了,觉得这是句缺乏政治智慧的口号,因为我们不是在选民族英雄,我们是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自己而选举。
只要你的政纲对国家好,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能助我实现创业梦想,那么我就应该支持你。
用邓伯伯的话说,就是不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事实上,鼓励华人参政,这点对华人本身很有意义。
根据以往统计,联邦大选投票率大概在50%左右,而华人投票率,一直稳守各族裔投票率的尾门。
所以,每到大选冲线阶段,华裔候选人会撕破嗓子喊:无论你选谁都好,请你们出来投票。
很多华人对华裔投票率低的问题不以为然,其实这种局势对华人没什么好处。
因为每次选举都有专门的机构跟踪统计,华裔社群投票率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你说这样低的投票率,那些政客们能在乎我们吗?
“人头税”平反谈了那么多年,为什么难以见到实质性的突破,关键还是朝里没人,没有足够的压力让政府坐到谈判桌上来。
所以,大选时,作为热心推动华人参政的团体都在鼓动,就算你去投一张空票,也比不去投票要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这样起码让政客们知道,有多少人华裔华人在行使权利。
讲到华人参政,很多人将“参政”等同于“投身政治”等同于“竞选议员”。
其实,我们这里所倡议的“参政”,是指关注你身边的生活,小到一个社区管理的例会,大到联邦选举,这些都是参政的内容。
华人参政比例比较低,是这些年国会缺乏我们的声音的真正原因。
当然,要改变这种局势,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华裔候选人要成功当选,首先要获得所在党派的提名,然后获得在某地区参选的资格,再然后是提出他的竞选纲领,并且要获得所在选区选民的支持。
依照这个路程,现在我们就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要推出一个华裔候选者,我们需要哪些条件呢?其一当然是要有个具备才能品德的政客;其二就是鼓励更多的人,进入政党内(选哪个党当然是阁下的事情),当华裔在政党内拥有一定量后,就有能力让华裔参选者成功地获得代表该选区参选的资格;第三,就是要发动更多的华人,参加投票选举。
这是华人参政三个不同的层次。
或许有人说,现在鼓动多一点华人出来投票还勉强可以做到,但要华裔进入政党,要推举多一席华裔政治家参选,这恐怕是近期很难做到的事情,既然客观现实是这样困难,这事情怪谁呢?
确实,远水不能救近火,从目前来看,华人加入政党者有限,不过这不等于我们可以袖手旁观。
既然选举不是选民族英雄,我们不一定要坚守“非华裔不选”这个理念。
我们完全可以用“临急抱佛脚”的办法,凝聚华人集体的力量,迫使那些希望获得华裔选民支持的候选人对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作出承诺,以推动华裔社区的发展,加强华裔社区的影响力。
只有这样,才是政治的。
民主的。
加拿大式的。
是真正的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