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自己在中小学附近的文具店买东西,意外发现店内售卖“处女证”。
网友购买后发现,该商品为贴纸,打开后里面还有“处男证”“流氓证”“色狼证”“黑社会证”等不同款式。视频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塑。对此,有人表示“处女证”的对孩子成长危害极大,相关部门“该管管了”;也有人解释,“小孩子就是图个好玩,并不理解这些内容。”
一
实际上,商家售卖“处女证”的新闻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今年3月份,便有一网友发帖称,自己在无锡惠山古镇景区内看到某礼品店售卖“处女证”。3月29日,该景区发布通告表示,景区已第一时间联系发帖人了解事实,前往涉事商家进行核实处理,目前相关产品已经下架,涉事商铺也被要求停业整顿。
短短三个月,“处女证”就“重出江湖”,甚至还从景区泛滥到学校周围文具店的货架上,其传播能力实在不容小觑。
屡禁不止,其背后必有市场支持。
据了解,此类证件最初是成年人在网络上用以调侃、恶搞的“礼物”,例如“光棍证”“少女杀手证”等。而后,有不良商家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便将此类证件推销给未成年人,甚至专门开发出针对学生群体的“逃学证”“学渣证”等款式,成了学生之间相互“开玩笑”的道具,引发争议。
事实上,就算退一步讲,即使是成年人使用这些贴纸,也存在不妥之处。
有律师表示,“处女证”“处男证”等属于低俗淫秽物品,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而商品表面印有与国徽相近的图案,已经违法。普通市民完全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二
而将此类“证书”售卖给未成年人,性质则更加恶劣。
众所周知,中小学阶段正是个人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而中小学生又普遍处在喜欢跟风、好奇心重的成长时期。将“处女证”“处男证”这种淫秽低俗、三观不正的商品,在校门口文具店等学生日常生活的高频场景中进行售卖,势必在潜移默化中,对未成年人的三观形成产生错误的引导。
有人说,小孩子只是“图个新鲜”,并不能准确理解贴纸文字的真实含义,不必过分紧张。而实际上,这才正是事情最令人担忧的地方。
一方面,成年人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能够懂得这些假证书只是“一个玩笑”,但孩子们却未必不会把玩笑当真。中小学生正处在力求彰显个性、突出自我的阶段,一些标榜错误行为的证书,可能会诱导学生做出一些错误举动。例如,“逃学证”认可了逃学的独特性,学生更会相信逃学是一件很酷、很特立独行的事情,从而用逃学来标榜自己。
另一方面,对相关词语一知半解,在懵懵懂懂中用这些词去开玩笑,也容易对他人造成侵犯。翻看热搜不难发现,当一些女生指出“处女证”的存在低俗且具有侮辱性时,其评论不乏“她生气因为她不是”等强盗逻辑的话语。不难想象,若此类场景发生在学校中,女生很可能会因此受到侮辱与伤害。
三
文具店就在学校旁边,是学生不可避免的生活场景,在其中售卖误导未成年人三观的商品,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严格审查,坚决杜绝淫秽低俗、三观不正的玩具、游戏等侵蚀未成年人心灵。商户商贩要加强自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与行业道德,在面向中小学生销售商品时,做出正确的引导,符合主流价值观。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引导,通过科学而系统的性教育、安全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拒绝低俗文化和不良产品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向低级趣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