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防堵疫情蔓延,全国各省几乎每 2 到 3 天就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但大量检测的压力也引发不少检测过程遭污染、使用过期保存液甚至伪造检测结果的乱象。
中国疫情严峻,民众进行核酸检测。
据陆媒《八点健闻》报导,4 月 22 日开始的北京疫情,至少已有 5 起核酸检测违规的案件,包括“对多管样本进行 3 管混管检测”、“文件记录与实验室自述检测数量不符”、“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使用过期样本保存液”、“伪造、购买护士执业证书,骗取核酸采样资格”,在短短 10 天内,北京“金淮医学”、“中同蓝博”、“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都被立案调查,甚至吊销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
从 1 月开始,河南、河北、上海和福建也都被揭发核酸检测相关乱象,包括合肥“和合”及“诺威尔”两间医学检验实验室“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多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上海“中科润达精准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多个阳性报告也被指出都是“假阳性”检验能力备受质疑。
上述报导称,当前核酸检测的假阳性率为 1% – 2% ,是可接受范围。但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也证实,尽管特异度是 100% ,但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采检过程或实验操作时遭到污染,导致假阳性出现。
报导提到,曾有某大学的体育馆前一天用于接种疫苗,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全部都呈现阳性,就是因为气融胶污染造成假阳性。
尽管相关工作手册规定,再混管检测出现阳性时,需要采用更灵敏的核酸检测试剂对原始样本复检,2 到 3 轮采检后,排除假阳性可能。
但许多地方政府要求核酸检测后 6 小时内出结果,据第三方机构负责人表示 :“这么短的时间跟本来不及复查”。
该报道也指出,上海本轮爆发的疫情中,很多地区都取消复查机制,仅凭大规模多人混检的阳性结果,就把许多假阳性个案转运隔离。
思路迪诊断实验室的孟令卓博士也表示,为应付大规模的核酸检测, 24 小时连轴转的实验室,根本没办法做好耗材质量、仪器校准的控制,甚至环境清洁都没法保证。
《八点健闻》表示,很多被揭发多管混检等违法操作的实验室,都是为了“多、快、好、省”的应付大规模核酸检测,想降低成本或是想快点提交结果。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表示,中国内地的筛检多以口腔取样,但口腔环境极不稳定,会因饮食、漱口、喝水而影响采样质量。他也提到, Omicron 的病毒量偏低、感染者产生抗底的时间提前、绝大多数人都接种三剂疫苗等因素,大规模核酸采检的必要性需要考虑使用场景的变化。
《八点健闻》也指出,常态化核酸检测需要考虑“钱、人、时间、检测品质”,企业要低成本并保证品质、地方政府财政要有足够预算、采检人力是否足够,还不能太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面对这些困境,不够富裕、资源不足的地区根本无法处理,仅能依靠全国医护支援,甚至可以说是“两年来 14 万人为 14 亿人做核酸检测”。
报导指出,许多地方开设核酸检测培训,但要求不一,有学历背景不限或要求医学相关,有线上培训、考试 1,500 元人民币两周拿证照,也有线下培训考试 800 元人民币就能拿证。甚至有地方开出培训班,仅需 3 天培训, 一小时考试,就能拿到 PCR 检测的执照。
人力资源以外,在居民医疗保险拒付、常态化核酸改由各地政府买单后,有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就坦承无法负担。28 日,四川阆中就想推行“自费检测”但被市民强烈抗议,隔天就宣布改为“自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