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华报记者萧元愷报道 当人类登上月球第38个年头时,公元2007年8月2日人类首次“光临”北冰洋洋底。
俄国探测人员兴奋地说:“我们抢先了一步!”这一举动却骤然掀起“北极风暴”,加美不约而同否认俄国这次行动有任何意义,且语多调侃。
从全球化角度看,北极主权之争决不只是加俄两国事情。
近20年北极20%冰块被融化,这块几乎无人涉足的苦寒极地变“近”了。
美国地质勘测局发现 北极海底及下层土中蕴含世界上所有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的25%。
此外,还富含镍、钻石等稀有资源。
在全球暖化大环境下,北极地理气候与自然资源的任何变 更,无不牵动整个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走向。
因为在激烈争夺的氛围下,相关国家任何涉及北极主权的动作,都可能引发国际风波。
有专家就指出,水下探险是好 事,但公然攫取土地就不是好事。
北极争夺战全人类皆输!
插旗占地惹风波
北极冰山
神 秘莫测的北极冰清玉洁、纯白冷艳,也是地球上惟一常年为冰雪所覆盖的大洋,由于恶劣气候和巨大冰盖,几乎看不到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天上没有鸟,冰上一片死 寂。
只有极地冰虫是少数活跃在极地低温下的生物之一,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冰虫可以在固体冰块中自由穿行,谁也闹不明白它们是怎么破冰而出的。
2007年8月2日,一个人类的“极地冰虫”穿冰而过,历史上第一次沉潜到4261米深的北冰洋海底,也令人匪夷所思地將一面用鈦金属製成的俄罗斯国旗和一个时间囊,放到北极海床。
俄罗斯科考队的深海潜水器潜到北冰洋海面下
这个“极地冰虫”就是俄罗斯“费奥多罗夫院士”号科考船,俄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及国家杜马议员格鲁兹杰夫等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开始下潜,在北冰洋底插旗以宣示主权。
约1米的钛合金制俄罗斯国旗是由加里宁格勒州的“火炬”试验设计局制造,其材质能抵御海水腐蚀,国旗上刻有参与此次行动的科考队员及科研机构名字。
奇林加罗夫在抵达洋底后与洋面人员通话:“(我们)实现了软着陆,周围是黄色的淤泥,未见有海洋生物活动。
”
加国咽不下这口气
破冰船
捍 卫北极主权,这是哈珀2005年大选时主打的议题,也是他执政近两年来主要政绩之一,为此不惜与丹麦和美国翻脸,不承想冷不丁地被“北极熊”挠了一爪。
如 果只是到北极海底观光旅游一趟倒没关系,这俄罗斯国旗却插得让人窝火,外长麦凯嘴上冷嘲热讽说这不过是“15世纪的把戏”,但主权问题非同小可,联邦政府 正在闷头研究“战略对策”,哈珀总理已决意到北极圈纽因特人居住区造访,有关方面称,一场“北极冷战”已悄然拉开帷幕。
渥太华方面日前发言称,俄罗斯队北冰洋的考察行动不具备任何法律意义,并对俄罗斯的北冰洋考察行动表示不满。
而麦凯强调:“现在不是15世纪了,你不能在 世界游逛一遭,到处插上自己的国旗,就声称‘我们拥有这片领土’。
”麦凯还补充说,对于俄罗斯来讲,这不过是一场秀而已。
今年7月9日,加政府已宣布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像西北航道的北极水域派出5到8艘巡逻舰,并将在当地修建深水港,以捍卫加在此地区的主权。
北极营地
实际上加拿大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宣布拥有北极主权,但当时国际法庭裁定,如果此后一百年内没有其它国家提出异议,北极才属于加拿大。
其后,俄罗斯及丹麦都曾提出异议。
丹麦跟加拿大对处于两国海域交界的汉斯岛存在主权争议多年,2005年7月,当时加国防部长格雷厄姆登上汉斯岛并升起国旗,丹麦则派出海军护卫舰驶进争议海峡,又派精锐的“天狼星”巡逻队,在格陵兰东北海岸巡逻,但双方没有擦枪走火。
来者不善
这次加拿大摆出强势姿态不是没有原由的,因为加国心知肚明,崇尚大俄罗斯的普京决不仅是作秀而已,该国探险队此行旨在证明北极地区是俄罗斯天然大陆架向北的延伸,并据此向国际社会提出对北极的领土要求。
在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出发前,俄访其实就已经预测到此次考察将会爆发“轰动性”。
俄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就定位为:北极开发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出征行动。
这次“北方大出征”的轰动之处绝不仅仅在于考察,奇林加罗夫就承认,考察不只追求科学目标,而且还追求地缘政治目标。
他说:“我们想证实,俄罗斯是伟大的极地强国。
参加考察的俄国科学家们研究北极的大陆架,并确定其界线。
同时查证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是否将俄罗斯大陆架延伸到格陵兰。
如果得到证实,俄将有权将北极地区近1200万平方公里面积划入版图,并可开采楚科奇-摩尔曼斯克-北极点的“三角地带”储量庞大的油气田。
据了解,俄罗斯探险队是由巴伦支海摩尔曼斯克港出发,由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开路。
在潜艇下潜至北极海床后,寻找一个适合的冰块,建立“漂动的冰上考 察站”,以方便11名科学家对大气等问题展开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深水载人潜水器实验室主任阿纳托利·萨加列维奇向俄新社记者透露,考察 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研究,获取北冰洋水生物样本和土样,研究地温和水文化学现象。
科学考察是在“国际极地年”框架内进行。
哪儿都离不开美国
俄国上述举动自然引发“世界警察”美国的震怒,俄科考队的行踪一直受到美国间谍飞机的密切监视。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汤姆·凯西说,无论插在洋底的俄国旗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金属的、橡胶的还是塑料的,这都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也不能作为支持俄罗斯的论据出现。
美国《时代》周刊日前突然发表文章,指责俄国“企图并吞整个北极”。
而早些时候,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副主席理查德·卢格要求美国立即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免俄将蕴藏着丰富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区“据为己有”。
一名美国高级官员日前就表示,华盛顿将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而加入对俄国等所提出北极疆界主张进行审核的委员会。
美国还计划派出自己的破 冰船“希利”号(Healy)前往北极考察。
该船是美国现有3艘重型极地破冰船之一,被列入美国海岸警卫编队,船上为此设有科学仪器、实验室和专门设备。
船上人员多达140名,包括85名海军船员、35名学者及其他工作人员。
俄“主权说”有谱儿吗?
按照俄国官方说法,上述“三角地带”在本国各种地图上被标注为苏联领土,后标注为俄罗斯领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现为止。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俄国外部边界缩小到200海里经济区,而俄国在1997年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就意味着由此丧失了对北冰洋其他海域的权利,其中包括对上述所谓“三角地区”的权利。
与此同时,其它一些国家立即开始对这些地区提出领土要求,而且提要求的还不仅仅是北极地区国家。
各国之所以对北极兴趣勃发,就因为根据评估,在北 冰洋大陆架蕴藏1千亿吨石油当量的碳氢化合物,还有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
而北方海路也是从欧洲往美洲和亚洲最短航线,北极领土问题极具价值。
俄国之所以仍抱着收回“失地”的“雄心壮志”,据说其根据恰恰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正是根据该公约,如果俄方能证明大陆架,具体讲就是罗蒙诺索夫海岭是西伯利亚陆台直接延伸到海中的部分,就被认为可将整个“区块”划归俄罗斯。
5年前,俄在北极地区各国中首个向联合国特别委员会提出拥有该“区块”申请,但其论据未能说服国际专家,预定在2009年进行“补考”,这次考察就是为了该论证而安排,对此加拿大还不能掉以轻心,实际情况并非麦凯揶揄所能一语带过。
除了对北方地区发起总攻外,俄还在侧翼作战。
普京不久前签署与挪威签订关于划分巴伦支海大陆架的协议,围绕15.5万平方公里“灰色区域”持续40年的争 议画上句号。
其战略意义还在于,俄访将腾出手来,将全部力量投向东侧作战,因为俄仍未批准与美国就白令海水域达成的协议。
俄坚持认为,在北冰洋中部地区确 定大陆架的界线是一个将在未来解决的问题,这是俄外交部新闻司在回答关于俄考察北极任务时所做出的评论。
北极是人类共有财富
地球其实是一个不大的“村庄”,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会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而南极和北极就是地球村的两个“大出气孔”。
从“全球共治” 的角度来看,无论南极还是北极,都不能为任何一个国家单独地据为私有,而不管这个国家距离两极有多近,海底大陆架有没有通连,正途是搁置主权,通过协约形 式资源分享,共同开发和保护。
有专家指出,至于可能在北冰洋中部地区进行划界的事情,应该是属于将来的问题。
当在科学和法律角度上出现确凿的证据,证明俄罗斯大陆架同丹麦和加拿大大陆架一样延伸到这个海域,那个时候才可具体讨论这个事情。
和北极接壤的国家有五个: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和丹麦。
根据国际法,这五个国家都有北部海岸线周围的两百海里经济区。
眼下这几个国家在试图 延伸它们在北极洋海底的权利,挪威和丹麦在进行调查。
美国正积极筹备探险队,表面上是为了“寻找深海温泉区和新的生物”,但包藏政治和商业利益。
目前海底开采主要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管理,该公约于25年前谈判,于1994年生效。
它得到俄国等认可,但仍未得到美国认可。
美国不同意让国际海底管理局垄断举办国际水域下跟矿物相关的所有活动。
相关链接:欧洲中国联合考察北极圈
国际学者们近80年来将首次对北极圈游牧民族进行调查,考察团由俄罗斯、中国、挪威和拉脱维亚学者组成,已经从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出发。
此次考察方案是由圣彼得堡和挪威的大学以1926-1927年北极圈考查为基础研究制定。
这项在几十年前创立的研究工作包括调查游牧家庭,绘制他们的活动路线地图,拍摄当地的民俗风情,记录他们的风俗和礼仪。
学者们希望通过这次考察,能研究出当地游牧民族80年来的生活和风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