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太岁”城区现身
俗话说“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然而,这个千百年来一直笼罩着神秘色彩的“太岁”,就静静地躺在一家宾馆的脸盆里。
8月13日,记者目睹了“太岁”的真实面貌。
缘分:随手拣块肉
这家宾馆的经理张致源介绍说,20多天前,他那上中学的15岁儿子张华男,路过中国医科大学南面的一个建筑工地时,发现施工人员将一些像肉的块状物 体,抛扔在水泥地上。
张华男喜爱探索自然科学知识,他觉得这些块状物体很像书上记载的 “太岁”,便选择了其中最大的一块拿到他爸爸的宾馆。
张华男清洗掉这个肉块上的泥沙后,用清水将它浸泡在一个脸盆中。
疑虑:担心是肉瘤
张致源见儿子拿回一个大肉块,以为是医院抛弃的肉瘤子,十分反感。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张致源发现,大热天儿的,这个肉块不仅不腐烂,还没有任何异 味。
更令他和众人惊奇的是,蚊虫、苍蝇等,从来不往这个肉块上落。
20多天后,这个肉块依然如故,不腐、不臭、不枯。
张致源这才放下心来。
运气:竟然是“太岁”
8月13日下午,经过有关专家认定,这个肉块,就是大名鼎鼎、神秘莫测的“太岁”。
当天下午,记者看到,这块“太岁”为椭圆形,长26厘米、宽24厘 米、厚13厘米、重3.4公斤。
该“太岁”一面呈深棕色,另一面呈灰黑色,四周呈白色,并有层次纹理,似有生长痕迹,触摸手感光滑,略有黏液,并且极富弹 性,状若肉块。
史载:“太岁”有来头
有关专家介绍说,民间传说,“太岁”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别称。
木星每12年绕太阳一周,每年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地下位置,出现一个神秘莫测的“太岁”。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
我国古籍《山海经》中记载,“太岁”被称为 “视肉”、“聚肉”、“肉芝”,可以食用,并且“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说明“太岁”能够生长。
《山海经》解释“视肉: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
”明代 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肉芝”收入“菜”部“芝”类,具有“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特点,并描述“太岁”“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
白者如 截肪,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
科研:“太岁”价值高
有关生物专家介绍说,“太岁”的主要成分,是“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
它既有原生生物特点,又有真菌特点,是活的生物体,世界罕见。
该“粘菌复合体”,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太岁”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性物质,在食品添加剂、无公害食品开发、食品防腐领域有重大开发价值;“太岁”生命力、适应力极强,体内含有提高免疫力物 质,在保健品方面有开发价值;“太岁”通过吸收有机质和腐殖质,可以自身复制,在医药方面尤其是消化系统方面,有着重大科研价值。
有关专家认为,“太岁”应该生长在山区或郊外,并且多年难得一见。
这块“太岁”却在城区内现身,实为罕见,是个待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