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男性过剩”中国光棍危及世界?

文章发布时间:August 2, 2004

“我认为这本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着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教授史蒂文·费舍告诉记者。

最近,一部新出版的名为《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意义》在英美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

该书作者将男女性别比例与安全问题挂钩,指出男性人口过剩会给国内和国际社会安全造成威胁,该书把矛头对准世界上人口最多、而且男性比例偏高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

对于该书所提出的观点,英美学者明确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派。

一时之间,《纽约时报》等媒体成了两派学者之间论战的战场。

分析人士指出,一个人口学问题吸引如此多政治学家们进行广泛讨论,在英美学术界并不多见。

观点介绍

《光棍》一书的两位作者瓦莱丽·赫德森和安德烈亚·博尔,分别在美国杨伯翰大学和英国肯特大学从事政治学研究。

他们认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确定胎儿性别的技术在亚洲广为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利用这项技术在胎儿出生之前就把女孩打掉。

这导致亚洲国家年轻一代中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例如在中国,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4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率超过120:100;而这一年龄组的正常性别比率应为100:105或者更低。

他们认为,这将导致在2020年中国将有3000万男人找不到妻子。

两位学者认为,妇女的缺乏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拥有金钱、技能和受教育等优势的男子可以结婚;而没有这些优势的男子却结不了婚,他们在社会经济最底层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光棍阶层。

在中国和印度,到2020年,光棍将占到年轻的成年男性人口的12%至15%。

他们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成年男子,为了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会通过暴力和犯罪方式联合起来。

中国清朝末年的“捻军”就是一个例子。

这个“光棍叛乱集团”所控制的地区一度拥有600万人口。

他们认为,为了提防“光棍乱国”,政府会考虑将这股“祸水”引向国外:或者通过鼓励年轻男子向外移民;或利用他们为政府的海外军事冒险服务。

台湾问题和克什米尔问题会受到这种考虑的影响。

这还会加剧国家的集权化。

两派意见

该书于2004年5月出版后,在英美学者当中引起了较大争议,明显分成支持和反对两派。

两派学者纷纷投书媒体,表达各自观点,美国伍德罗·威尔逊研究中心还于7月19日以“我们的安全是否被‘太多男人’威胁?”为题,举行了一场针对此书的研讨会。

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究竟男女性别比例与政治安全之间有没有《光棍》一书作者所认为的那样存在因果关系。

美国大学国际关系教授乔舒亚·戈登斯坦对其研究方法提出质疑,他在《泰晤士报》撰文批评《光棍》的“证据并不能支撑结论”。

他认为,将男性过剩同暴力联系之前,需要对男女性别比例不同的各种国家进行系统研究。

我不相信有人曾系统的、在世界范围的比较研究中检验过(赫德森和博尔提出的)这些观点。

”耶鲁大学的社会人类学家卡萝尔·恩贝尔也表示同样怀疑。

赫德森似乎也意识到支撑观点的论据比较薄弱,她告诉记者,下一步她准备走访多个国家,寻找更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其观点。

针对妇女地位与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紧密相关的观点,批评者乔舒亚·戈登斯坦举了一个反例:18世纪和19世纪,西非达荷美王国妇女的地位与男子相比差不多,但该国却非常好战。

赫德森反驳说,她们并不是说性别比平衡或妇女过剩的国家就平安无事;她们只是说男性过剩是一个加剧不稳定的因素,并非不稳定的充分或必要条件。

另一位批评者卡萝尔·恩贝尔则指出,简单地根据“光棍”数量就作出社会和国家均暴力化的预测忽略了一点,即男人的暴力倾向是社会造就而非天生的。

批评者戈登斯坦还认为,在指责非西方文明的政治气候中,赫德森和博尔的思想是很危险的。

当然,支持《光棍》观点的也大有人在:史蒂文·费舍就给予了这本书很高的评价,尽管他认为像《光棍》这样将政治现象简化为性在学术研究中有“政治不正确”之嫌。

据报道,费舍本人就曾搞过类似的研究:为了搞清楚“为什么在伊斯兰国家民主如此缺乏”,他曾调查了150个国家,断定妇女地位的高低相对其它因素更能解释一国民主的强弱。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政治学教授罗斯·麦克德莫特也支持《光棍》,他认为这本书之所以受诟病,是因为许多研究者都不愿承认男女行为有差别。

历史上,当大批男性无法结婚时,他们就会聚到一起,要么成为和尚,要么结为匪帮……”这也成为恐怖分子的来源。

她和来自哈佛大学的人类学教授理查德·兰翰正在对60个非洲国家展开与《光棍》类似的研究。

中国学者评点《光棍》逻辑

对于西方学者的“男女比例失调”会威胁安全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国内还没有针对‘男女比例失调’与社会安全问题的因果关系做专门的课题研究,没有科学的数据能说明‘男性过剩’会直接造成社会的动荡,包括暴力案件、人口拐卖等社会问题增多,基本上这些对未来的影响都只能是猜测,是经一般的逻辑演绎出来的可能,在调查研究之前无法否认,但也并不可信。

“3000万中国男性找不到老婆”只是一种假设

在最近西方学者围绕中国男女性别比例是否构成安全威胁的讨论中,所有分析都围绕以下假设:即根据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4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率超过120:100,按照这一比例推测将来会有3000万中国男性找不到老婆。

对此,人口史学家葛剑雄认为,目前中国性别比数字虽然不理想,但不一定像外国人想象得后果那么严重。

如果把性别比悬殊放在同一个年龄段里考虑,似乎很严重——理论上120:100,应该有20个人找不到老婆;但实际上,存在着不在同一个年龄层里面选择的情况,比如相差七八岁,那就不存在理论上所假设的问题。

况且,中国如此之大,人口流动性强,各地风俗又不同,并不会像外国人想象得那么严重。

人口学者乔晓春也认为,婚姻问题是个体行为,并不能静态地看待,不是简单的从数字上男性比女性多多少,就会有这么多人找不到老婆。

对婚姻行为有影响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年龄差、文化差,即女性会要求男性文化,经济条件相对高,男性会要求女性的年龄小。

由此看来,真正‘婚姻挤压’的是社会底层男性和高知女性,而这‘两头’中间的男性不存在谁找不到老婆的问题。

脆弱的因果链:男性过剩与权威主义、对外战争

葛剑雄告诉记者,《光棍》一书中两位作者所做的分析许多是基于对中国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

“像书中对‘捻军’的分析明显是对中国历史不了解。

中国农民起义觉不是性别比造成的。

”葛剑雄还直斥《光棍》推测中国政府会利用性别比来完成一些“军事冒险活动”完全是谬论。

“这是外国学者完全想当然的推测。

利用性别比来发动战争,相信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不会同意这样的行为。

对于男性过剩会使国家会倾向于权威主义化,甚至导致国家好战的理论,国际关系学者时殷弘教授认为:“从政治学理论说,一个现象最终导致一种社会问题,由原因到结果的运行机制很复杂,通常都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例如男性过剩问题,也有可能国内的社会问题加剧,使得政府内耗过大,导致民族内向化,往往不会发动战争,所以任何从一个现象做直接推论都是不科学的。

避免误读

尽管对《光棍》一书的许多观点和论据是否成立提出质疑,但几位受访的中国学者都强调客观对待和学术宽容。

“看到这本书,我马上联想到美国学者布朗写的《谁来养活中国人》,当时国内大多数人也声讨这本书,其实布朗并没有敌意,我当时就提出,他在书中提出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比如粮食安全问题。

我们不要轻易把别人看作别有用心。

现在这本书提到的男女性别比失调、男性过盛也是一个事实,书中提到可能给国内社会造成的隐患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他们对中国问题了解不是很深入,对中国历史不是很了解,所以才会得出这种‘很危险的结论’来”,葛剑雄认为,对于这些言论,应从两方面看:一方面从总体上我们对之应有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具体问题上,我们确实存在的问题该反思的还是要反思,不要一概把人家定义为别有用心;“退一步讲,他真是别有用心,如果值得我们注意的,我们也应该注意”。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教授也认为,我们在看待西方的这些说法的时候也应该划清界线,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正确的我们借鉴,错误的我们不必理会,严重歪曲的我们要反驳。

人口性别比不均衡的情况是事实,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时殷弘还特别指出,对于伊斯兰问题,西方的研究可谓铺天盖地,但是针对中国和印度的性别比不协调结论还是西方少数媒体、少数学者的一家之言,也许随着时间的检验会自己慢慢自生自灭掉了,“我们还不必组织学者专门地去批驳他这个本身就站不住脚的论点”。

性别失衡滋生妇女拐卖

“男女比例失衡的土壤滋生了拐卖妇女的罪恶,对社会安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日前,以拐卖妇女题材文学作品见长的内蒙古青年作家邢永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忧虑地说。

邢永晟生活在黄河岸边、黄土高原上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由于工作的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身影便经常出现在黄土高原沟壑中。

在和一个个被拐卖妇女接触过程中,他先后写作出版了小说《花逝》《花难》以及即将出版的记实文学《寻找被拐女》,采访和写作中,那些故事让他不断反思“重男轻女”的落后传统观念带给社会的巨大冲击。

山西省偏关县某村的一户农民,头两胎都是女孩,为了要一个男孩“传宗接代”,婆姨第三次怀了孕,孩子生下时虽然遂了心愿,却也带来了意外的双胞胎。

被政府罚了两万多块钱不说,在一个年收入只有4000元的家庭抚养4个孩子长大成人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邢永晟说,其实在晋、陕、蒙接壤的黄土丘陵贫困山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据他讲,在踏入“买家”大门以后的几年、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里,被拐卖妇女总是将逃跑做为她们心目中的“奋斗目标”。

有的妇女侥幸逃脱了,但靠她们组建的家庭却彻底瘫痪了。

在这样破碎的家庭中,最遭殃的是孩子,因此山里人将扔下孩子离去的被拐女称为“撂蛋鸡”。

拐卖妇女现象还冲击着传统伦理道德的底线。

邢永晟在采访中见到这样一家人——内蒙古清水河县某村一户人家有三兄弟,老大思维正常,老二和老三有些呆傻。

为了给傻儿子娶媳妇,父母花4000元买了一个四川妇女。

女人和老二、老三轮流生活了一年后,坚决要回四川,若不回的条件就是要和老大生活。

和老大生活后,老二、老三每天都来纠缠,兄弟们甚至大打出手。

最后女人逃回了四川,将三个光棍汉留在了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

邢永晟从黄河岸边一个县的公安部门得到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县1021个自然村先后被拐入与自愿流入的四川、贵州等省妇女2803人,平均每个村就有2人到3人——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人群。

1997年冬,邢永晟在采访中恰巧遇到了公安人员在黄河岸边一个偏僻的山村解救一位四川籍被拐妇女仁某。

那场面叫人震惊!”邢永晟说,参与解救的公安人员遭到买主及其亲属和部分不明真相村民的长时间围攻,村民企图将解救车辆推下山崖,甚至还将一名公安干警扣为人质。

在后来的写作中,这个吓人的场景经常浮现在邢永晟的眼前。

他甚至不敢想像,如果若干年后男性更加大量过剩,而干旱的黄土高原依然没有摆脱贫穷,在母亲河流经的沟壑之中,还将上演怎样一幕幕悲欢离合、惊心动魄的故事。

邢永晟将这些对社会安定造成影响的罪恶的原因归结为贫穷、愚昧和落后的传统生育观念。

他认为,拐卖妇女这种丑恶的社会现象犹如一个寄生在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只要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对人的教育,清除“毒瘤”寄生的土壤,拐卖妇女的罪恶就会得到遏制。

专访人口史学家:中国人口从未威胁过世界

对于中国人口对外部世界的影响,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的葛剑雄教授曾作过细致的历史分析。

他发现,在中国历代人口压力较大时,同时期中国版图往往没有出现扩张;而中国历代王朝开疆扩土时,人口压力往往却很小……

《国际先驱导报》:是什么促使您研究“中国人口对外部世界的影响”这个问题的?

葛剑雄:长期以来,西方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由于人口庞大,自然会构成对外部的威胁。

这就是所谓的“黄祸论”。

这个话听上去似乎有道理,因为中国历来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最多的时候甚至三分之一。

解释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存在,最根本的办法是用事实说话。

通过研究中国人口史,我发现,一直到近代,中国的人口基本上是本土生长的粮食所供养的,更主要的是,长期以来中国人并没有一种对外开拓的思想。

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口就没有对外界构成威胁。

《国际先驱导报》:“黄祸论”的提出仅仅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口数量太大导致的吗?

葛剑雄:西方人喜欢拿自己的观念来看中国。

很多西方国家最早作为海洋国家情况跟我们不同,比如岛国英国,国内资源有限,当这些国家出现人口压力的时候他们就会对外扩张,所以他们也会认为中国人口压力大了怎么能不向外扩张呢?因此他们就不理解,郑和航海下西洋为什么不殖民?他们认为是郑和没有占领那里的能力;其实当时郑和下西洋仅仅只是为了宣扬中国的国威、中国的了不得。

这是典型的西方人按照自己的逻辑推测别人。

当然,中国人口的确在世界人口中占很大的份额。

十几亿人只要有一个小小的百分点就会影响到一些国家。

现在世界上几乎很少没有中国人的地方。

出了恐怖事件,经常要问,受害的有没有中国人?但是这个总数相对于中国人口总量是很小的。

而且中国移民大多数是勤劳、勇敢、奉公、守法,非法移民和犯罪也是个别现象。

但恰是这些个别现象,加剧了外界对中国人的恐惧。

我们也必须承认有时候我们没有及时公布数据,也加剧了外界的疑虑。

比如说现在的性别比问题,十几年前国际、国内就已有人提出来了。

但直到最近,我国官方才明确重视这个问题。

所以信息不透明会更加引起外界的怀疑和猜测。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世界上总有些人要与中国为敌。

《国际先驱导报》:仅就是否对外部世界构成威胁这个问题来说,通过研究“中国人口对外部世界的影响”,您个人得到什么结论?

葛剑雄:我个人认为,从总体来讲,中国人口不会构成对外部的威胁。

第一,即使今天,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在海外的移民基本上都是不问政治,只是到那里做客人,不是到那里做主人。

中国在美国的移民100多年前就去了,但是只是最近几年才有人进入政界。

谋生是他们第一位的需求。

这一点和那些善于向外开拓的国家是不同的。

比较日本移民,后者第二、第三代之后很多都会在当地担任政界要职。

第二,今天的中国移民对当地来讲大都是有好处、有贡献的。

有很多国家缺少劳动力,我们就去补充那里的劳动力。

最早中国人在东南亚开矿、种橡胶树;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中国人在那里种蔬菜、伐木等,都是当地人不愿意做或者做不了的一些工作。

一些中国移民都是从最苦最累的活儿做起的,这样才逐步积累财富,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美国时当地人问我,他很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在美国没待几年就买得起房子,车子比他们还好,我说那你看看,你度假时他们在干什么?

第三,改革开放后,中国本身容纳劳动力的能力是非常可观的。

光在上海就集中了三百万流动人口。

那些出去移民的,不是没饭吃才往外走,而是为了经济上能更上一层楼。

第四,中国现在计划生育政策已经生效,中国人口不会持续增长下去。

就拿上海来说,已经连续十年负增长。

中国本身就可以容纳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当人口进入负增长的时候就更没有问题。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