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之妙,不在于搔之后的痛快,而在于搔之前的惦记;还在于,忍住不挠,其实不痒;更在于,不挠不痒,越挠越痒。
真正手起爪落,皮破血流之后,不痒,也不见得让你好受多少。
其实在多伦多呆了不止七年了,先生的回国之痒,每每在有认识的人又回去之后发作,有时大作,有时小作;或者在生活又有了新变动之后痒起,多半忍住,有时劝住。
从来都没动过真格的,没挠上去过,这里不妨说说。
早期痒症:其实不痒,盲目型
早期是指落地三年之内。
那时候我们经常谈起回国,主要的原因是怀念国内的舒适和安逸,怀念那时候的好日子。
俩人的主要工作是累脖和学习,不管是没黑没白的打工还是没头没脑的学习,那时候的日子都离不开“痛苦”二字。
周围朋友很少有车,买菜,娱乐都是负担,没腿!有稳定好工作的不多。
唯一的乐趣恐怕就是“吃”了,呼朋唤友之后,煎炒烹炸,直闹到烟雾警报大作,酣畅淋漓之间,“双扣”到深夜为止。
没有吃,牌不痛快,没有牌,吃的没劲!吃的时候,牌的时候,聊什么呢?中国!自己在国内怎么,怎么了?原来如何风光了,生意娱乐舒心呀,工作提干美好呀之类的,回国的话题一般都是象征性的结尾:如果回国应该不错。
那时候回国的朋友不多,没有人有具体的打算,大家都很明白:没有学位,没有本事,没有身份,回去没用!
中期痒症:不挠不痒,理智型
陆陆续续,周围的人都毕业了,朋友们该入籍的,该结婚的,该找工作的,该还贷款的,都开始忙起来了。
毕业了入籍了,没有工作要还贷款的一批人首先踏上了回国的征途。
在和这批人联系的过程中,我先生听到人说痛快,就痒痒;听到人说痛苦,就不痒。
痒与不痒之间,一晃就是三年,我们先后找到不错的工作,成为有职人士,开始存钱买车买房,开始做生儿育女的长远打算。
因为怕落后,朋友们都在业余的补习,补会计,补报税,补房屋经济,补理财保险,总之,五花八门,不所不补!大家见面互相打招呼都问:最近学什么呢?我先生也在周末去Seneca报了会计课,有模有样地开始平常上班,周末上课的好生活;而且,翻出来当年的GMAT成绩,准备搞个业余MBA玩。
回国的话题显然埋没在了生活的话题之下,怎样更好更如意更稳定的生活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
近期痒症:真的很痒,转换型
自从工作稳定,我们又添了一个朝思暮想的宝贝孩子之后,生活开始朝着有目标,有计划的轨道正常运转了。
周围的朋友也都渐渐进入了稳定发展的佳境;有些去了美国的,一联系,动不动都收入超过十万;一直嚷嚷要回去的朋友们都积蓄了充分的资粮,无论是职务还是技术,无论是学历还是想法,听起来都有点像是高科技人才了。
我先生一直不动声色,工作学习也很有规律,偶然抱怨抱怨单位工作同事之类的,很有节制。
我以为我们会按照自己正常的轨道这样一直运转下去,直到我生孩子,他想用产假为止。
一天,我先生很和蔼地跟我商量,能不能让他用点父母假,上学去。
我心里一惊,原来完成MBA,回中国去的想法一直痒着,只是长久以来没有腾出功夫去搔。
他说早厌倦了自己的工作,我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还说,xxx2006年回去时,就能挣$$$了,还说,反正父母假用完了,就回去上班…….
看着他欢天喜地的准备,然后就是入学搬家。
没想到他悄悄藏起了入学通知,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就绪了。
后来,父母假用完了,他就反复做我的工作,说现在的工作没有发展,我们还年轻,还要顾及自己的发展和前途,不能全为了孩子…….
没看到他经过多少思想斗争,就辞职了,好像本来就该如此似的。
现在我能做的,就是拭目以待他毕业回中国了,那一爪子下去,喜哉?忧哉?且听下回分解。
(晓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