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乡情结的人。报考大学时,不顾父母的反对,将所有的志愿都填报外省学校。大学第一学期,不少同学因为想家,躲在床上偷偷地哭,我甚至笑话过他们——大丈夫四海为 家,焉能如此儿女情长。大学毕业后,分回了省内工作,离家虽只有百公里之远,但回家的次数并不 多。平时也只在出差时顺道回家看看,常常是没有在家住一夜就离开了。没有特殊情况,春节是雷打 不动地要回家的。那时回家,更多的是种责任一种义务,与思念似乎没有一点关联。
移民来到加拿大后,为了生存,白天工作,晚上上课,生活变得单调而紧张。好在科技的发达,空间的距离变短了,可以不时地与家人朋友通过电话或在网上视频聊天,也从来没有思乡的痛苦。只是无论在这边生活得多苦多累,都是情绪高昂地表达著“这边一切都好”──不是为了面子,只是为了让他们少些担忧。在适应中渡过来加拿大的第一个春节,没有忘记打电话给父母给亲友拜年,给他们叙述著两地的不同。一切正常,似过去以四海为家的我。
让我明白自己也是一个不能以四海为家人的,还是2007年的春节。
2007年2月16日,周五,是我例行上T&T超市采购食物的日子(T&T是一家华人的大型超市,主要经 营中国产品,我多去那里进行日常的食品采购。)。那天一到超市,一股浓烈的中国新年的气氛就扑 面来来。超市装扮火红一片,喇叭里播放熟悉的《欢欢喜喜过新年》音乐,锣鼓宣天,热热闹闹,一 幅过年的景象。“哦,要过年了。”我嘴上荡著笑意告诉我自己,并想张开嗓子大喊一声:“呵-呵 -呵───过年喽!”。
超市里逛了不到10分钟,在那熟悉的旋律中,我的心毫毛无缘由地突然地发悬,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侵 占了我整个的神经,嘴上的笑意也凝固了,只觉眼眶发热,有种强烈地想哭出来的感觉。放下选好的 几样食品,我逃也似地离开了超市。
回到家,查看日历,我才知道今天正是国内的大年。在家里平静了一会。我拨通了父母的电话。第一 声铃声还没有响完,母亲那响亮的声音便传了过来,似乎她一直就在电话机旁等著我的这个电话。我 深吸一口气,想创造出一种轻松,便以玩笑开口:“妈妈,今天烧了什么好吃的了?”可是,话没有说完,我就已是泪流满面,声音哽咽。母亲开始也是欣喜的声音:“哦,有哇,好多。有你喜欢的糖烧肉,你现在可飞回来吃?”当问到“你现在可飞回来吃”时,我明显听出来她语气的变化。停了好 一会,母亲那琅琅的声音再次响起:“想吃了吧?这样吧,我把菜你传真过来吧。哈哈哈。”
母亲是坚强的,她是在用笑声掩饰著自己此刻的感情变化。我知道她从来就不愿把自己的情感成为子女的负担。记得我第一次上大学时,全家人送我去车站。在门口,也来送我的邻居对母亲说:“孩子 一下走这么远,想哦!”母亲用很亮的嗓音回答:“想什么?我不会想的,走一个清静一个!我盼著都走掉好呢。”母亲只送我走出家门几步,就笑着对我说:“走吧,我才不送你去车站呢。记住,第一次上学出门,不能回头哟,这是规矩。”然后向我挥挥手,她便一个人头也不回走回去。在家里的房子即将离开我的视线时,我忍不住地回头找母亲。母亲正站在路边的窗前盯著我离去的方向,独自一个在抹泪。此时,我又似乎看到电话那头的母亲脸上微笑,眼睛含泪的样子。努力克制住自己,我试图以平静地语气说些什么,可是,当开口说出“好啊”两个字时,就再也不能说下去了。我知道, 只要再一开口,我就无法掩藏我的情绪了。在我长时间沉默中,父亲那迫不急待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响起时:“你们都好吗?今天你们那也过年吗?我们想你们啦!”父亲不善于掩藏,语调中感情流露无遗。我从嗓子里挤出两个字:“都好!”然后就紧咬嘴唇,浑身抽动,一任泪水漫过我脸。
“想什么?有什么好想的?我才不想呢!”母亲打断了父亲,她要用响亮的声音向我表明:她真的不想我们!可是我怎能不知道,无论她声音多么响亮,多么坚定,那也是假的!!我做不到母亲那样的坚强,我依然无法开口。“那就这样吧。不说了不说了,挂电话了,挂电话了。”母亲用她那细腻给我解围,没有等我回答,电话那头在沉默一会后,传来挂断的声音。
泪水依旧不断地涌出,思绪却凝固了。我呆坐桌前,成一座雕塑,一座流泪的雕塑。──这大概就是思乡情了,几天后我想。
随后的几天,我都无法从那情绪中走出来,不断地想起母亲做菜的那特有的味道,以及过年时,兄弟姐妹们与父母团聚在一起,没大没小地开玩笑的时光。过去那习以为常的,并不珍惜的,今天却变得那么的珍贵,那么的思念。父亲写对联时隆重,贴春联时的郑重,还有吃年夜饭前,请菩萨、祭祖时的虔诚,初一一大早准备茶点时的精心与执著(只有在春节时,父亲才把祖传的那套茶点盒拿出 来),也都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曾与姐弟一起私下笑话过父亲,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有学问的人还那么迷信。今天我才明白可笑的是我们自己。我也曾劝过父亲那些只是个形式,不要讲那么多的规矩,父亲只是淡淡地回答我:“过年嘛,规矩和形式都是要的!”当时我无法理解,只是认为父 亲保守,今天我才明白,那些并不是迷信,也并不只是形式,那是一种文化,一种烙在我心里的印迹。
今天,触动我心的,想不断亲历的,却正是那个过去被我称为形式的规矩,以及那个形式下烘托的氛围。我不知道,生活在国内的姐弟们是否也会产生我同样的认识。
断断续续地与女儿谈起春节时的事时,可能感受到我的情绪有些失常,女儿懂事地说:是不是想家了?我淡淡地回答她,可能吧。女儿嘻笑着说:这叫思乡!然后用手使劲拨弄我的头发,很认真地笑著说:爸爸,这说明你老了。
是的,想家了,说明我老了。乡思是粒种子,每个人离开家乡时就被植入心头。只是年青时,那乡思的种子被诸多的尘事所覆盖,你看不到它的变化。随著时间的推移,尘事渐去,根芽诸长,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不时地被它触及撕痛,你就不能不正视它的存在了。
那熟悉的家乡音乐的旋律,母亲做的菜的味道,父亲那曾被你嘲笑的愚味,亲人朋友轻轻的一句问候,都会象春风化雨一样,刺激著乡思的生长。眼泪是断枝后乡思的植液,流回到心头,又营养著乡思,促进它根繁叶茂,更进一步挤压你的心脏,撕裂你的心。
是的,我老了。乡思的种子已在我心头悄然地发芽了。
今年春节又到了,那已经发芽的种子还在我心头恣意地生长,令我不能自己。去年我就在发誓春节前后不去华人超市,我怕那气氛再次触动我。可是我可以拒绝去超市,但我怎能也拒绝拿起电话呢?
看来,我真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