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月1日开始,北美和欧洲等地国际口岸将敞开门户,接运来自中国大陆、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首批免配额成衣货柜大军。
大批货柜里面装载数几万件计的成衣、运动衫、内衣、衬衫、牛仔裤,卸货之后转进世界各国的服装店衣柜和大型零售商厂房。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纺品行销流程似乎未变,唯一不同的是:少了进口配额这个套在全球自由贸易网络头上的“金箍环”,纺织产业世界新秩序是否将出现巨变,对许多业者和劳工将产生何种冲击?
大温地区的制衣厂商,尤其是华人车衣业者,最能感受到即将来临的这一波产业大冲击。
华人车衣厂多为中小规模
卑诗全省估计有5000名制衣工人,主到分布在温哥华、列治文、素里、本拿比等城市的轻工业区。
以华人车衣厂为例,工人大部分是新移民,许多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女性劳工,有的还在花杏年华,致力搵工赚钱,有的已是人到中年,犹需卖劳力糊口。
大温哥华地区制衣厂以中小型规模厂家为主。
在加拿大,大部分的大型制衣厂集中在东岸地区如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
卑诗省制衣厂拥有一项独特优势:本地厂家多数是为国际名牌服装厂商效力。
只要这些家喻户晓的高档名牌店一日存在,制衣厂的生机也就能获得某一种程度的保障。
至少,金佰利制衣厂东主甘耀威面临这样逆境中现曙光的情况。
金佰利制衣厂位于列治文北边大型零售店如 IKEA 和 Home Depot 林立的工业区。
四年前才成立,老板和工人都是华裔新移民。
这家制衣厂原本只占用Vikers Way上一间店铺的空间,但今年由于生意越来越好,甘耀威决定扩张,将车衣厂空间加大,车衣工人数也由寥寥数人,增聘至14人。
现年50岁的甘耀威接受本报访问的时候,正值制衣业订单滚滚而来的旺季。
他亲自在缝纫机前操作,动作显得熟手熟脚、干净俐落,一点看不出他在这一行也只算是个从业新手。
创业艰辛熬炼生存术
甘耀威在车衣厂临时间隔的办公室内说,他移民前原在香港经营运输生意,几乎整天在外头跑惯的他,开始时对制衣业的工作环境觉得十分难适应。
甘耀威坦承说:“刚开始一天十几个小时困在衣厂里面,确实很难熬,很不习惯。
”除了在厂内不见天日之外,还无时无刻不得不听着震耳欲聋的缝纫机器发出的“磁磁”声。
即使坐在办公室里,那种机械的声音还是尾随着你,似乎不断地在耳边催促:衣料车好了吗?还没车好?快加把劲。
开厂四年后的现在,他已习惯了平均一日工作14个小时。
作为老板,他比任何工人都卖力。
对此,他只用短短几个字带过去:“没办法,为了讨生活。
”
金佰利现在年产十余万件运动衣,全是为一个品牌而生产的。
该品牌是国际知名的Sugoi。
金佰利的14名车衣工只负责缝,不必裁剪,连布料亦由品牌厂商提供。
必要时须调降工资或裁员
一般看好大陆的制衣业将是这次全球纺织品入口配额取消后的大赢家。
这可能只是片面的看法。
部份专家认为,北美及欧洲先进国家的消费者才是最终的大赢家,因为价廉的第三世界制造成衣充斥市场,势将掀起成衣零售业的杀价战,使竞争进一步加剧。
对本地制衣业来说,甘耀威估计,车衣工人的薪资可能必须降低一至二成,方能令本地衣厂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全球竞争环境下站得住脚。
他不讳言地说,必要时金佰利会选择裁员。
他举例说,与他有合约的厂商已将某些产品移至大陆生产,例如裁缝技术要求较繁复的冬季外套和风褛。
若单凭成本价,大温地区的制衣业是绝对不能与第三世界国家竞争的。
大陆的车衣工人每小时平均仅赚加币五角钱,而本地的工会会员则赚取每小时约 16 元。
即使是金佰利的非工会工人,也赚取至少八块钱的时薪。
本地衣厂品质管控仍具优势
那本地制衣业有何优势呢?甘耀威说:“我不敢说我们的工人技术比中国大陆的工人好,毕竟他们这十几年来技术也进步了许多。
但我相信我们胜在品质控制做得很严谨,水准要求特别高。
这是我们的强项。
”此外,辛勤的新移民劳工也是本地制衣业的优势。
他透露,在这里不难找到熟练的好员工。
才移民加拿大五年的甘耀威认为,年年元月一日之后,不少本地的制衣厂都会宣告关闭。
据他耳闻的就已经有十家左右。
但他本身对车衣业前景并不特别担忧,因为有大品牌集团作后盾,自然条件比人优越。
甘耀威在这个不少大、小车衣厂纷纷裁员,或关闭的时刻,居然能生存下来,还扩展业务,他的自信和判断是有凭有据的。
渥京宣布援助成衣纺织业 注资6亿元
为因应欧美撤销对发展中国家纺品成衣进口配额的新形势,加拿大政府宣布五年内拟注资6亿元,援助竞争力面临威胁的国内成衣及纺织业者。
出身卑诗省的联邦工业部长艾民信 (David Emerson)偕同财政部长高岱尔 (Ralph Goodale),本月中旬在渥太华举行记者会,宣布政府因应世贸纺织品取销进口配额的对策,并提示资助改善制衣厂商生产力,及减免进口纺纱、原料税额等优惠计划。
艾民信指出,全球纺织业正面临前所罕见的巨变,各国都在希望在贸易自由化与保护本国产业之间,取得平衡点。
他认为,加拿大产业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如果产官界共谋对策和落实应变计划,相信可以平稳地度过蜕变的困局。
高岱尔表示,这将是一大挑战,有些加拿大纺织公司被迫调整适应,可能觉得很吃力。
他希望,政府提供雪中送炭的援助计划,能帮助一些公司厂商继续生存和改善生产力。
渥京也鼓励业者朝生产较高档产品力求发展,因为这个产业领域面对发展国家纺品生产地的竞争,比较没那么激烈。
尽管来自中国大陆等产地的配额限制解除,并不意味廉价纺品将势如破竹侵入欧美市场。
据悉,加拿大公布抢救市场具体行动之外,美国可能采取一些反制的保护措施,有些国家像阿根廷,则已宣布对中国纺织品设置针对性的关税壁垒。
看来这场纺品贸易大战谁赢谁输,尚难评断。
(余秀真 吴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