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扇门关闭时,另一扇门会打开。遗憾的是我们经常苦苦死守在紧闭的门前,而看不到那扇对我们敞开的大门。
——亚历山大·格兰姆·贝尔
有位HR总监在一次讲演中说:刚工作的大学生最好不要参加同学聚会。原因是什么呢?看看我的这位来访者的经历。
小杰从北京一所不错的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到哈尔滨一所大学当了老师。一年的工作过程中,她感觉学校各种福利很到位,工资在当地也值得称道。但最近突然感觉自己似乎太没有追求了,认为自己需要做点让生活更有意义的事情。
问及她为什么突然有这种失落感,她说源于同学聚会交流。小杰是个爱旅游的人,一到假期就到处旅游。但这次旅游是“人文旅游”——到北京、上海见了许多同学。当看到同学一个个月薪上万、开口闭口事业发展,反观自己却只是二流学校的公共课老师。这种差异让她痛苦了很久,回到学校就开始琢磨需要有所改变。
小杰的行动力的确很强,她立即报名参加了北京、上海的许多培训,为自己的拓展寻找突破。通过培训她的确也发现了一些拓展的空间,但如何抉择她却犯难了。
与小杰见面,她简单陈述了自己的情况后,就急切地问:“你告诉我是应该辞职到北京来发展呢,还是继续留在学校混日子?”我回答:“立即辞职来北京。”她吓了一跳,因为她自己也学过职业咨询相关的东西,也知道咨询师不能为来访者提供指示性决策。但她还是强迫自己认同我的观点,然后又犹豫地说:“但是,我来北京干什么呀?可能挑战就比较大?而且学校那边其实也挺舒服的……”
“那你说说学校那边舒服的地方吧。”
“其实我也不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要不干现在的工作早就烦死了。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只是一个公共课,大家并不重视。我也乐得清闲,可以到处旅游,我已经把中国的著名景点几乎都跑过了……”
当开始描述自己的旅游生活时,小杰的兴奋是高峰状态的。
“好吧,那就不辞职,继续在学校,好好拿着国家待遇享受美好假期。”
她又是一愣:“但是,和我的同学比比,我感觉自己一点追求都没有,许多同学都在大城市做IT,我却窝在一个小地方,每月拿那么一点工资,整天还被人指挥来指挥去的。现在除了公共课以外,整天都干着一些没意思的杂事,为这个科室、那个科室写个小软件的……”
其实,从小杰在同学聚会受刺激后立即报名参加许多培训,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她对自己的各种选择,以及所有可能的道路都有清晰的思考。因此,对她的咨询沟通,更多需要通过极端做对质,让她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其实无论咨询师说辞职还是继续当老师,她都不会就此打住的。
“好吧,你说了许多继续留下来当老师的好处。那么,现在说说辞职到北京发展的可能性吧。”
“唉,其实我心里也没有底。一个女生做IT也不现实,但我就会计算机这点东西。我如果去个公司做做技术支持也还行,但那需要从底层做起。而且作为一个女生,这条道路也长不了……我干脆来北京读个博士,然后再从另外一个层次重新选择。但是,一方面考计算机的博士很难,另一方面即使考上了,学起来也挺没劲的。”
“似乎,你并没有说出到北京发展,你自己感觉好的地方啊?”
“也许,我们同学都发展得很好。与他们交流,感觉自己特没出息……”
现在可以知道,为什么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宜多进行同学聚会了吧。当我们对自己认识还不清楚时,特别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形成盲目攀比。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那么这种聚会有可能是信息共享、机会启发的好时机。
那么,从小杰同学聚会后的表现,可见她对自己的认识还不清晰。基于此,需要引导她对自己的特征进行分析。首先我引导小杰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那么,到底哪条路适合你呢?咱们做个小活动。你来描述一下自己期望的理想生活状态是什么样。这里有15个描述生活状态的词,你根据自己的期望为这些词排序。对于你实在不看重的内容,可以忽略。这些词有:利他助人、美的追求、创造性、智性激发、独立性、成就感、声望地位、管理权力、经济报酬、安全感、工作环境、上司关系、同事关系、变异性、生活方式。”
小杰很快就排好了,排前几位的有:变异性、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独立性、同事关系、声望地位、经济报酬。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小杰是一个比较追求生活变化性,喜欢拥有一个能够拥有控制感的工作环境,追求生活内容的人。
“那么,你目前在学校做老师,是否满足你的这些理想生活方式呢?”
小杰又把自己排前的词组看了看:“感觉还行。说实话,我对目前的工作一点都不反感,也找不出不满意的地方。说到钱少吧,我做的事的确也不多;说到有社会地位吧,作为一个大学老师,还行。你看我是不是一个眼高手低,没有什么人生目标与追求的人啊?”
“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只要没有违背社会原则,都是需要被认可的。”
“我是不是在学校待得没有理想了?!”
“相比而言,学校可能的确比较封闭,接触到的信息比较理想化。像你现在经常参加一些大城市的培训活动,可以有效拓展自己的视野与空间。但这个如果成了你对自己无法接纳的导火线,就本末倒置了。”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啊?辞职看来不现实,不辞职吧,真的感觉生活缺少激情。”
“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太多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拥有所有这一切。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真正渴望得到的是什么。你现在已经比较清楚自己渴望得到的是什么,那么其他的诱惑都只是一种挑战,你现在就面临这种挑战。”
小杰似乎有所感触,但还有些茫然。是的,一般的来访者都希望咨询师给她一个方案,而且是她可以信赖并且能够保证未来期望的方案。但这样的方案,其实永远都不存在于咨询师那里,而存在于来访者自己的实践与反思。
这次咨询到了尾声,我给小杰布置了两个作业:
第一,如果到北京、上海发展,会有什么机会,列出影响自己选择的重要因素,比如:收入状况、旅游机会、专业应用、人际关系等,然后对“去北京或上海”与目前的教师职业进行比较,分别打分,最后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第二,目前小杰想换地方,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决定,这绝不仅仅影响到小杰自己,可能会对许多关心小杰的人产生影响,比如作为独生女的她离开后,对父母的影响。因此,她需要去与这些重要他人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
小杰离开时依旧带着迷惑,但咨询过程给了她一个多维度思考的空间,她需要为自己未来的道路负责。
一个月后,得到小杰的反馈——她决定留下来继续当老师了。一方面满足学校发展的规划,决定考本校的博士;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北京、上海培训机会的代理,在假期拓展一下自己的事业空间,继续实现自己游遍祖国名胜的梦想。
的确,生涯探索就是生涯本身,是一个实践并验证期望的过程。但通过职业咨询促进的生涯反思,可以使这种探索更有前瞻性。(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