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腾讯财经发起“秉持远见 超越未见”夏季线上直播活动,每日经济新闻AI电视给予战略支持,每日经济新闻、顶端新闻、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国是直通车、巨浪视线等多家媒体平台线上直播。
在“关键时刻,全球经济如何争取最好结果”的圆桌环节中,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直播中发表题为“全球经济进入‘比烂时代‘”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要点:
- 1全球人口从1945年的26亿到接近80亿、地缘政治纷争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以上三个方面都会促成经济增速的放缓,通胀的居高不下。
- 2在美国经济货币政策如此严厉的情况下面,美国房价还是比较坚挺,相比之下我国在减息背景之下,房地产市场显得很弱,说明美国这一轮的滞胀后不一定就是经济衰退。我觉得“经济减速”更加能够反映当前及未来的美国经济态势,它未必是一个经济大衰退。
- 3美国经济的长期问题始终是存在的,但这一轮的美国经济问题,主要是出在供给侧上面。这个问题解决的路径主要是看两大事件,疫情和俄乌冲突。如果俄乌冲突和疫情能够结束的话,供给侧的问题可能也会得到化解。
- 4全球经济未来的趋势还是低增长、高震荡,未来不排除发生经济大衰退的可能,这个过程中,全球各国经济之间可能步入一个比烂的时代,大家都好不了多少,就看谁先挺不住。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我国在这个趋势中还是要稳住经济大盘,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消费升级、扩内需。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考李迅雷演讲全文:
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对于下一阶段全球经济的看法,我的一个比较长期的逻辑就是认为全球经济会步入到高震荡、低增长的时代。
全球经济会步入高震荡、低增长的时代
2018年我就在思考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势,我的逻辑在于从二战到现在为止已经持续了77年时间了。在这77年时间过程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三个大的变化促成了当今全球社会经济的结构发生严重扭曲,人与自然之间、国与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不和谐现象层出不穷,分歧乃至敌对情绪越来越明显。
第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例,在二战结束到现在为止,持续了人口大扩张,1945年的人口全球是26亿,现在接近80亿,由于人的预期寿命大幅的延长,和平环境下出生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故人口的规模大幅增加,人类要占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人口的繁衍和发展,这样的话其他生物的领地就缩小了。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计,过去50年70%的生物被灭绝,大概有100万种生物正面临灭绝,病毒是要寻找一个载体、一个宿主。当很多生物被消灭之后,人类又扩张了,所以寻找到的宿主自然是人类。人类对病毒的应对能力还是有限的,到目前为止能够对人类产生影响的病毒大概有30万种。但是人类只征服了两种,一种是天花,一种是牛瘟,可见病毒要被人类征服是很难的,我们今后还是要习惯于跟各种病毒共处。但是新冠病毒导致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阻断,由此也引发了通胀,引发了经济的下行,甚至负增长,这是跟经济直接相关的。
第二个跟经济相关的是地缘政治和冲突的加剧。30多年前,原先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取而代之俄罗斯,目前的经济体量大概只有中国的1/10。中国经济则在90年代初开始崛起,在全球GDP的份额从60年前的3%提高到18%,而美国从60年前的39%下降到了24%,减少15%。所以,这样原先的中美互补关系现在越来越变为竞争关系了。当前世界上的地缘冲突,包括贸易战、金融战不断,加上疫情的持续,由此也影响了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问题,进而引发了通胀。
第三,在过去70多年的和平期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有美国学者形容当今的全球经济是K型经济,少数发达经济体份额越来越大,少数个人在社会财富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阶层固化,年轻人的机会减少了。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也面临缩表,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加剧。所以,以上三个方面都会促成经济增速的放缓,通胀的居高不下。
这些问题在短期内似乎化解不了,在历史上,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往往是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包括发生世界大战。战争导致了整个社会和经济推倒重来,民族矛盾、国家矛盾、阶级矛盾等都通过这样的简单粗暴方式解决了。解决之后又迎来战后的重建过程,百废待兴,战后经济又能够恢复到比较快速的增长。
但是现在很难实现历史上那种“和平-战争-和平”的循环往复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战争的代价越来越大。过去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代价比较小;现在是核武器时代,所以战争的代价非常大。局部战争还时有发生,但是世界大战甚至强国之间的战争都很难出现。但即使是局部战争,也会导致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从而引发通胀和经济下行。
同时,病毒的传播也是很难阻断的,我们过去认为它是暂时的,现在变成持续了;原先认为俄乌冲突是一个闪电战,现在可能变成持久战了。这样一种疫情的反复、地缘冲突的长期化,又会使得原本已经比较脆弱的、存在严重经济结构扭曲的全球经济进一步走弱。我认为,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几乎得不到解决。
从目前来看,美国的7月份CPI虽然降到了8.5%,似乎是见顶了,但是要大幅度回落恐怕还是比较难。
第一、能源价格虽然是有所回落,但是我们看对CPI影响比较大的房租,好像还在上涨,因为整个美国的房地产比我们预期的要强。在严重的、严厉的加息缩表背景之下,房地产还是依然处在比较坚挺的状态,房地产的库存处在历史的低位。那么房租对于房价大概有8到10个月的滞后,这样房租回落首先要房价要回落,这个过程会滞后。
第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因为现在存在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在近期也很难得到修复。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能源价格下跌了,但是劳动力价格又上涨,取代了能源价格的下跌所带来对于通胀减缓的作用。所以这样一种循环往复,我觉得通胀在短期内还是很难回落,估计还是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震荡。
同样道理,欧元区7月份的HICP同比增长到8.9%,已经连续14个月上升。欧洲可能受到能源价格影响会更大一些,因为欧洲对于原油、天然气,对于俄罗斯的依赖度就更大了。中国为什么通胀还是比较温和的?中国的能源消费上用煤为主,而且全球煤炭储量中国又是最大的。所以中国通过扩大煤炭采掘规模、控制煤价来控制通胀还是比较容易做到。
既然通胀挥之不去,美联储加息还是会持续,即便是9月份加息不会达到75个基点也应该会达到50个基点,这样的话又进一步会压缩需求。同时,由于美国、欧盟的加息又会导致新兴市场也追随着加息,这样的话,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会加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全球经济会步入到一个低增长、高震荡的趋势中。
即便没有疫情,2019年就已经看到了全球经济走弱的势头,只不过由于疫情又进一步加速了经济下行的步伐。今年一大黑天鹅就是俄乌冲突,又进一步让全球经济更加低迷、震荡,同时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对于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节奏,我们认为很难放缓。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上行,也是表明了大家对于加息预期的一种担忧。其他货币对于美元的贬值也加大了其他国家经济的不确定性。
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大于美国
至于美国会不会出现衰退?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似乎滞胀是一个用数据可以来说明的,美国连续两个季度GDP环比都是负的,出现了经济衰退的苗头。
但是,在美国经济货币政策如此严厉的情况下面,美国房价还是比较坚挺,相比之下我国在减息背景之下,房地产市场显得很弱,说明美国这一轮的滞胀后不一定就是经济衰退。我觉得“经济减速”更加能够反映当前及未来的美国经济态势,它未必是一个经济大衰退。明年美国的GDP增速大概率还是会回落,但是不一定代表美国经济一定会出现衰退,因为包括就业率指标,包括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似乎还是比较强。所以我们不能用历史上的某些案例来对应现在的经济特征。
从历史上看,凡是原油价格涨幅超过一倍之后,第二年经济减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是减速跟衰退还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觉得明年可能更应该担忧的是欧洲经济,尤其是欧洲的南部国家可能会发生欧债危机,就像2008年美国次危机之后也爆发过欧债危机,当年屡屡被提及所谓的“欧猪五国”,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南欧的债务国,一直以来都是欧洲经济的一大隐患,如果这些国家政治不稳、债务上升,通胀又在延续,经济又在往下走,这样今年四季度南欧经济面临衰退的可能性还会更大一点。
所以如果我们要比较欧美来讲,我觉得欧元区危机的概率,经济衰退的概率可能要比美国更大一些。这一轮的美国经济问题,主要是出在供给侧上面。当然,美国经济的长期问题始终是存在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主要的问题是供给端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路径主要是看两大事件,疫情和俄乌冲突。如果俄乌冲突和疫情能够结束的话,供给侧的问题可能也会得到化解。
美国经济与欧洲经济相比,我对美国经济还相对乐观一些。全球来讲经济的下行势必会导致需求的回落。所以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它的起因是在于供给侧,应对的办法从欧美来讲,它是通过抑制需求来使得供需得到一个相对的平衡,采取这样一种效率和效果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说全球经济明年都往下走的话,就有理由相信大宗商品这一轮的上升周期基本上接近尾声了。接下来会是一个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缓慢的回落,当然大宗商品所包含的种类非常多,就是从整体而言,它应该是往下走的。个别品种就不好说了,虽然有涨有跌的,相信涨的是少数,跌的是大部分的。
总之,全球经济未来的趋势还是低增长、高震荡,未来不排除发生经济大衰退的可能,这个过程中,全球各国经济之间可能步入一个比烂的时代,大家都好不了多少,就看谁先挺不住。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我国在这个趋势中还是要稳住经济大盘,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消费升级、扩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