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老外争先当“鸡蛋”华裔莫再变“香焦”

文章发布时间:June 7, 2009

在加拿大土生土长的华人中,有部分人除了有黄种人皮肤外,语言文化已完全入乡随俗,既不会讲中国话,对中国了解也很少,习惯上被称为“香焦人”——即黄皮肤的外表,白种人的内涵。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吸引全球热火朝天学中文,加拿大也不例外。有的白种人(华人称他们为“老外”)不但中文学得好,而且还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历史。与“香焦”这个名词相对应,他们自称是“鸡蛋”—形象化地说明了白种人外表,具备黄种人的内涵。

在加拿大,上述这类中文“粉丝”队伍正在不断扩大。一位10年级白种人学生便是自称“鸡蛋”的粉丝。他不但中文讲得流利,而且学了不少中国文化,历史知识。他是安省中学生中文比赛12名优胜者之一。另一位俄裔13岁中学生也是学中文成绩非常好的12名优胜者之一。据报道大多伦多地区自2002年以来,部分中小学开设中文课,内有7所中学把中文列入学分课程。大多区的中文教师队伍已超出100人。

另据报道,美国已有1000多所学校开设中文课,中学生学中文有10万人左右。美国亚洲协会不久前向美国政府写专门报告称:学不学中文涉及“美国国家安全”,建议2015年美国5%高中生学中文。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学中文的人数已超过4000万人,已有81个国家,建立孔子学院256所,还有孔子课堂58所。加拿大安省滑铁卢大学,卑诗省科技学院等专上学校先后建成5所孔子学院。加拿大有华裔120多万人,多伦多,温哥华等华人较集中地方,中文媒体(各种报刊杂志和网站……)办得生动活泼,其数量不亚于英文报刊网站,成为北美光彩夺目的奇芭!这是华裔先辈苦心经营代代相传的结晶,也是加拿大多元文化发扬光大的见证。加拿大除了法定英法两种语言文字外,中文是用得最广,最有发展前景的语言文字之一。有50多万华人的大多伦多地区学中文的客观条件是加国最好的。在学中文成为“世界新潮流”的今天,我们加国华裔社区该怎么办?这是值得从新深思的问题。

在加拿大土生土长的华裔家庭中出现上述“香焦人”并不奇怪,是历史条件形成的。最早来的中国先民们建设加国太平洋大铁路有巨大贡献也付出重大牺牲。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为了生存集中精力学英文,当时缺乏条件学中文(家长文化基础和经济条件等),几代下来中文失传。还有上世纪较早来的老移民,也是为了生存集中学英文,顾不上巩固中文而失传。对他们这种情况,我们应当理解和尊重,不要背后说三道四。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来的技术移民家庭中的大多数,由于比较重视在学好英文前提下巩固中文,他们的后代很多人成为双语言或多语言人才。但也有少数家庭缺少远见,只重英文放弃中文。笔者有位老邻居是新世纪带小学生子女来加的新移民。因为丈夫老往国内跑,只有妻子带儿女留居加国。她忙于打工养家没有精力教育子女,早出晚归,每天说不了几句中国话。子女天天在学校听英语成习惯了,中文很快忘掉了。我和老伴不久前去看望她,正好她出去买菜。她女儿在家接待我们。我们问她学校基本情况,她结结巴巴根本说不下去了,很多中文普通名词记不起来,只好用英文名词代替。看来分别几年很快要进入“香焦”行列,这太可惜了!

其实对于大多数技术移民家庭,只要思想上重视,让子女在学好英文前提下巩固好中文,只是举手之劳。笔者自身很重视第三代的培养,有这方面体会。第三代“老大”国内上小学学的简体中文,来加后进中学,笔者帮助他业余学繁体中文字,学会看多伦多各种中文报纸,并辅导写作文。如今他已进入大学,起码对中文要求能说能听能看能写信表达,进一步希望他能提高写作水平。老二出生于加国,3岁送回国进中国幼儿园“留学”一年,通过学习,加上老伴(北京人)言传身教后,小儿能讲一口流利好听的北京话,再回加拿大上小学。

掌握中文在就业人才市场是个重要优势。另外,有了中文就有了进入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保留了中华文化之根。将来进一步努力有可能成为“学贯中西”的“复合型人才”。中文是华人原本己有的优势,为什么要放弃呢?此外中国经济崛起,加国将大力发展加中经贸合作,加拿大今后需要不少中英双语言人才。事实上加国目前很多单位(政府银行大医院……等)已配有会讲中文人才。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如果华裔反而不如学会中文的老外,岂不汗颜,无地自容!退一步讲,也是给华裔家庭后代留一条后路。当然这完全是每个华裔家庭自己选择的事情,外人无权干涉。不过笔者还是希望每个华裔家庭,尤其是新移民家庭,目光放远大一点,要留住“中华文化之根”,将这把“金钥匙”交给下一代,从这方面关心子女成长。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