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和平解放,历经民主改革、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一直走到本世纪初,藏族人民从一无所有的农奴到有了土地,有了民主权利,有了学识,有了新房与汽车……
脚步奔向幸福,影像记录历史。呈现在这里的一张张照片,记载了西藏近60年来发展的一步步足迹……(撰文 王磊 段崴)
(本文全部图片由《人民画报》提供)
联合收割机从内地运到了拉萨。 摄影 何世尧
回去建设新西藏。 摄影 舒鸿钧
部队医疗人员到藏胞家里为孩子看病。摄影张正模
贫农扎西一家五口过去住在阴暗的帐篷里,平叛后他分到了房子,夫妻两人都参加了互助组。他们还买了一架留声机。
罗布林卡过去是西藏地方政府、贵族或寺院的别墅和园地,现在成为劳动人民休息的乐园。
76岁的格桑志玛,以无比兴奋的心情接受土地所有证。 摄影 马鹏万
藏族同胞办起了街头黑板报。 摄影 贺晓
高原上开始试种各式各样的蔬菜。 摄影 田宝发
西藏的工人队伍不断扩大。 摄影 茹遂初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前,拉萨大桥通车。 摄影 茹遂初
西藏翻身农奴在前进。乃东县结巴乡十一户翻身农奴做出了榜样。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西藏第一个互助组。开垦荒地,准备明年生产更多的粮食。
夏季的藏北草原赛马会上的小读者。
藏族飞行学员红晓的妈妈泽旺志玛和爸爸旺堆解放前都是受苦受难的农奴。解放初期,旺堆主动给解放军剿匪部队带路,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红晓(右一)向妈妈谈自己学习飞行的情况。
藏族人民有一些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主要的是藏历年。拉萨市民在冲赛康广场观看传统藏剧《朗莎姑娘》。 摄影 顾绶康
一对藏族青年的婚礼。 摄影 李拴德 余鹏飞
在屋顶打“阿嘎”的藏族妇女。阿嘎是一种用碎石和粘土混合的建筑材料,经反复拍打夯实后,平滑牢固如同水泥。 摄影 孙振华
藏北高原,牧民在迁居旅途中。摄影 陈志
藏北高原,物资交流会上。 摄影 陈宗烈
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语里,“雪”是洁白的酸奶子,“顿”是宴会,名为“酸奶宴会”。雪顿节表演藏戏的女演员。 摄影 金耀文 刘文敏
江孜素有“藏毯故乡”之称,生产卡垫和藏毯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产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育婴室。 摄影 徐讯
藏北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西藏草原环境治理工程一定程度上繁荣了畜牧业。这是入夜时分的牧场场景。 摄影 扎西次登
牦牛素称“高原之舟”,骑着牦牛过河可不是什么新鲜事。摄影 阿努
撒风马。摄影 魏黎耕
欢腾 摄影 魏黎耕
换好灯泡,一开灯,整个客厅顿时亮堂起来。摄影 觉果
织地毯的藏族妇女。摄影 赵彤
在课堂上。摄影 大卫•诺伊斯(美国)
展佛 摄影 李建泉
德清央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第一位藏族乘务员。摄影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