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美国评论家眼中的格鲁吉亚棋局》,文中援引美国”战略预测公司”行政总裁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的评论,并不代表本人观点。《THE RUSSO-GEORGIAN WAR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格鲁吉亚-日俄战争式的权利平衡)。
正文:
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并没有改变欧亚大陆的力量平衡。作为幕后推手的美国,几乎所有可以调动的预备队都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再加上与伊朗潜在的军事冲突和巴基斯坦扑朔迷离的政局,使得美国再也无力干预俄罗斯在其周边展开的军事行动。(这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即便是美国有预备队也不敢轻易与老毛子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美国人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当布什宣布支持格鲁吉亚的时候,立即招致很多美国人的批评)。俄国人正是利用了美国分身乏术这一机会,重申了其在前苏联实力范围内的影响力。俄国人行动坚决,并没有过多顾忌美国和欧洲的反应,从8月8日开战的一刻起,高加索地区的权利天平就倾向到了俄罗斯这一边。
回顾:
8月7日晚上,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境内。自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的分离主义活动就一刻都没有停止,事实上已经成为格鲁吉亚的独立王国。当格鲁吉亚政府军试图进入茨欣瓦利的时候,遭到了抵抗,激烈的战斗就此爆发。
8月8日上午,俄罗斯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在空中掩护下开进南奥塞梯。南奥塞梯是俄罗斯的非正式盟友(关系暧昧),俄罗斯出兵的直接目的就是阻止格鲁吉亚收回南奥塞梯。俄罗斯的反击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在短短48小时之内,俄军便击败了格鲁吉亚主力部队,并迫使其节节后退。8月10日,俄军已经控制了整个南奥塞梯的局势。8月11日,俄军兵分两路继续他们的进攻。一路由南奥塞梯向哥里市推进,一路经由阿布哈兹向黑海沿岸推进,旨在切断第比利斯与黑海港口之间的陆路通道。阿布哈兹也是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和俄罗斯关系不一般。在这期间,俄罗斯轰炸了第比利斯附近的军用机场,俄军地面部队也迅速推进到距离第比利斯40英里的地方,使得格鲁吉亚接收外援的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
乔治-弗里德曼关于格鲁吉亚事件背后的谜团:
这个事件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谜团”。为什么格鲁吉亚会选择在周四这一天晚上发动进攻?种种迹象表明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也是蓄谋已久的。格鲁吉亚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大约有130人的美国军事顾问团活跃在格鲁吉亚,承担文职(情报搜集)和部队训练工作。此外,美格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商业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说事先不知道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是不可思议的,此外,按照美军现有的情报搜集和卫星侦察技术,大批的俄罗斯军队集结于俄格边境地区,美国不可能没有觉察。鉴于这个前提和随后出现的结果,情报分析师们忽略了一个可能–俄国人明知格鲁吉亚要采取行动,故意设下陷阱,盼着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动武,为自己的反击寻找充分的理由。
格鲁吉亚依靠美国,很多时候在政治抉择方面没有自主权。他们的军事行动肯定是遵照美国的意愿进行的一次试探。但是美国和格鲁吉亚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首先是格鲁吉亚错误地判断了俄国人的真实意图,中了圈套;二是美国低估了俄国人的战争决心!因为在美国人眼里,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苏军入侵阿富汗以来,俄国军队就没有在境外开展任何一次军事行动。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俄国军队更是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为此,美国假设俄罗斯不会冒险发动对格战争。(美国人这次真的错了,俄罗斯不但打了,而且毫不手软)
如果这是个案,那么它表明俄罗斯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来的节节退让转变为主动出击。高加索地区大国角力的天平将倾向于俄罗斯,美国和欧盟对此毫无办法。至于战争风险,俄国人好像蛮不在乎,因为包括美国、北约在内的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联盟都不愿意冒着巨大危险与之开战。 俄罗斯同样不怕经济制裁。作为能源输出大国,欧洲人需要俄罗斯的能源,而俄罗斯对欧洲(西欧)的依赖却不怎么大(因为俄罗斯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且背靠中国,西方制裁俄国的手段不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政治上,美国人有求于俄国人的地方似乎更多一些。莫斯科的如意算盘是:趁着欧盟和美国的犹豫不决,把生米做成熟饭。
西方对俄罗斯的合围之势
要了解莫斯科的想法,我们需要认真看两组事件:首先是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从美国和欧洲的角度来看,橙色革命的胜利是西方民主价值观的胜利。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橙色革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资助下的干涉乌克兰内政,旨在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成为围堵俄罗斯的一枚棋子。之前克林顿和布什都曾承诺过不邀请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现在美国撕毁这一承诺,不禁积极推动前华约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约,而且还吸收了波罗地海三国加入。之前北约东扩的动作俄国人都容忍了,但讨论乌克兰加入北约则极大地刺激了俄罗斯的神经。美国后来又极力推动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企图使北约的势力范围深入高加索地区。虽然美国一再重申不针对俄罗斯,但这样的解释绝对站不住脚。
第二个事件是北约推动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与俄国是传统友好国家,俄国人在巴尔干问题上的底线就是维持南斯拉夫解体后各国现有的疆界,不能给予科索沃独立的地位。但是北约完全没有理会俄国人的诉求。
乌克兰橙色革命使得俄国彻底放弃了对北约的幻想,并引起他们的极大警觉,认为北约是在围堵和扼杀俄罗斯。从科索沃独立事件俄国人得出结论:美国和欧洲根本不会顾及俄罗斯的利益和意愿,即使是在处理小问题上。俄国人在南奥塞梯导演的一幕就是北约在科索沃曾经干过的,既然科索沃可以在北约支持下宣布独立,为什么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不可以在俄国的支持下独立?在这一事件上,欧盟和美国也不好反驳,因为头是他们先开的。综合前因后果,俄国人报复的意味似乎更浓重一些。
俄罗斯总理普京曾经向西方发出过战争威胁,如果格鲁吉亚一意孤行,今年的秋天极有可能爆发一场战争。普京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冷战期间宽阔的缓冲区域被大大压缩。冷战期间,圣彼得堡距离最近的北约国家有1200英里的距离。很多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纷纷投入北约的怀抱。今天,作为北约成员国的爱沙尼亚,距离俄罗斯国土最近的地方只有60区区英里!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中国的周边区域。(与欧洲的北约东扩遥相呼应,亚太地区封锁中国的一条锁链也已经基本形成)
重新确立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普京并没有想让解体的苏联重新恢复,而是想在原苏联势力范围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要完成这一目标,他必须要做到两件事:首先要重建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威信,俄罗斯军队才是这一区域内的王者。第二,他要北约尊重俄罗斯在这一区域的统治地位,并不再继续东扩威胁俄国利益。虽然普京不希望同北约发生对抗,但他更不希望北约挑战其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环顾四周,接受美国援助、训练的格鲁吉亚成为首选的打击目标。俄罗斯选择美国的铁杆盟友格鲁吉亚下手是十分讲究的,与乌克兰相比,教训格鲁吉亚把握更大些。既打出了俄军的威风,又灭掉了美国的锐气。借此事件,俄罗斯也向捷克、波兰传递出一个强硬的信号:如果这些国家允许美国在其境内建立反导体系,那么这些反导系统给他们带来的危险要远远超过安全的方面。
俄罗斯知道美国一定会谴责他们的军事行动,但是俄国人更清楚美国不会在这一事件中有实质性的(军事)介入。大不了双方在联合国争论不休。争论的结果就是:俄国人把该干的事情都干完了,美国对格鲁吉亚的安全保证到头来只是一句空话!
与高加索地区只有地缘价值的几个山区穷国相比,中东的利益才是美国人最放不下的。伊朗在中东地区对美国的威胁似乎更加值得警惕,美国一直希望俄罗斯参与其对伊朗的制裁行动,特别是不能向伊朗、叙利亚等反美国家出售S-300地空导弹这样极具威胁的武器系统。
基于这个前提,美国需要调整其战略方向,在中东与高加索之间作出选择。鉴于中东的利益相对重要,美国应该避免在格鲁吉亚问题上与俄罗斯摊牌。当前局势下,即便美国有心支持格鲁吉亚打一仗,也不得不考虑俄罗斯会在伊朗或阿富汗问题上采取何种措施。
美国的全球战略离不开俄罗斯的合作,西欧国家也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俄罗斯正在逐渐恢复其地区大国的势力。虽然他们距离前苏联的全球性大国地位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庞大的核武库及依仗能源而日益复苏的经济使得我们应该重新对这头北极熊做一番评估了。至于格鲁吉亚,俄国人的目标是通过军事手段迫使萨卡什维利下台,扶植一个亲俄的政权上台,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自普京上台以来,俄国复兴的思潮开始涌动。尤其是在过去的5年中,这种思想表现得尤为强烈。对于俄罗斯来讲,俄格冲突是一个契机。俄国人不但借此确立了新的安全格局,而且摸透了美国人的底牌–美国既不敢与俄国发生正面对抗,反而还要在很多事情上有求于俄国。高加索地区作为俄罗斯帝国数百年间的传统势力范围,从1992年该地区爆发冲突开始的15年中曾经发生过一些小小变化。而现在,这一地区将重新回到俄国人的支配之下。
综合全篇:
中国人对日俄战争当然再熟悉不过,弗里德曼用”日俄战争”来形容俄格冲突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新仇旧怨,但幕后却是美俄两国在较劲,格鲁吉亚只不过是个竞技场而已。南奥塞梯事件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弱国无外交!小国只是大国角力的棋子,为了中东的石油利益不受威胁,格鲁吉亚和大傻冒萨卡什维利是随时可以出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