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是多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原因在于这份报告出台于特殊时期,致力于驾驭艰难时势。全球金融危机至今还未见底,一些主要经济体都已陷入衰退或出现衰退迹象。在此时刻,作为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能否作出有效决策、逆流而上,不仅攸关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到外部世界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在人大会议开幕之前,各国舆论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中国政府会否在4万亿元刺激配套的基础上出台更多措施,加大刺激经济的力度。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并未宣布扩大刺激配套,而是在财政预算等方面推出了诸多重大措施,包括9500亿元的庞大预算赤字、9050亿中央政府投资以及5000亿税务减免,并且再次重申了“保八”的目标,即确保今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左右。
一些舆论对中国没有出台它们猜测中的“新刺激配套”颇感失望,继而又低估了上述大胆、自信和谨慎决策的重要性。由此也可以看出,外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与中国政府自己的判断是有差距的。昨天(6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记者会上说,为了防止因反应迟缓和不力而导致人们对经济丧失信心,中国政府的策略就是要“出手重、出手快”。这个思路间接表明,中国政府并不认为目前有必要扩大刺激配套。
自从四万亿刺激配套在去年11月出台以来,中国政府和民间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这笔钱究竟如何用、用在何处,是否会被浪费、被滥用。而随着此次人大会议的开幕,中国全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再次升温。在前天的人大会议上,温家宝强调,绝不能把钱用于重复建设和一般性加工业,“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钱到哪里,审计就跟到哪里”,这显然是对上述疑虑的回应。
而在6日的记者会上,国务院发改委主任张平也具体介绍了四万亿的主要去向:民生工程、“三农”、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和技术进步。在全部实施过程中,中央政府将派特别检查组进行监督,他们将“长住地方,对中央负责”。
从上述种种信息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基本思路,那就是把追求长期目标与解决眼前困难相结合,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保八”是目标,保民生是基础。因此,在四万亿配套中,除了基建投资占1万5000亿之外,其余大部分资金将投入民生和教育项目上,包括改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扶持“三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