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苹果动了去中国化的念头?绝对,不能让库克跑了!

文章发布时间:May 28, 2022

苹果,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动了不要过度依赖中国的念头。

4月29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电话会议中指出,受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苹果今年将损失40到80亿美元。

5月24日,《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公司已经告知一些代工制造商,希望扩大在中国以外地区的生产。

从富士康、和硕等企业的动向来看,苹果所指的应该是印度和越南。前者,是一个耕地面积和劳动人口可以跟我们比肩的国家。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估计,2020年印度占苹果公司全球制造产能的1.3%,2021年为3.1%,预计2022年将达到5%至7%。

如果真的照这个速度搞下去,印度可能会成为苹果全球产业链的又一个区域级中心。

不仅如此,印度人还有更大的野心。

5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和美国总统拜登在东京搞了个大新闻,正式启动了不含中国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很明显,莫迪想要全球工业品上的“made in China”标签统统换成“made in India”。

于是,沉寂多年的“龙象之争”又火了起来。

中国的苹果供应链,到底会何去何从?

苹果虽然总部在美国,但也可以算是一家“中国化企业”。据统计,超过90%的苹果产品是由代工企业在中国生产的。

据外媒报道,早在2020年之前,库克就想把一部分生产线搬到另外一个人口大国——印度,寻求多元化的发展。

苹果公司的代工商富士康,带头在印度投资办厂。但是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等黑天鹅的出现,打乱了库克的搬迁计划。

由于海内外的疫情反反复复,美国总部的高管和工程师很难对中国工厂进行现场指导,对苹果的供应链和销售都构成了障碍。

今年以来,深圳、辽宁、上海等地先后迎来疫情高峰,苹果供应链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4月苹果公司发出警告说,本财季的销售额可能最高减少80亿美元。

所以,在被问及苹果公司供应链大体情况时,库克曾表示,苹果的供应链是真正全球化的,因此产品是在全球各地生产的。

“苹果仍在研究优化供应链”。

这句话,似乎是在暗示多元化发展的决心。

之前,苹果公司委托纬创资通和富士康设在印度的工厂组装iPhone 11、iPhone 12和iPhone SE。

而4月11日,苹果公司便宣布,已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 13。这是苹果最新一代的手机。

不仅如此,根据《经济时报》报道,苹果公司的另一家供应商和硕预计也将开始在印度生产。

根据苹果公司披露的2020财年情况,苹果公司在印度生态系统中的其他供应商还包括正崴精密、伟创力和捷普。

据外媒的报道,苹果公司目前正与部分供应商洽谈在印度扩大产量,其中包括可能用于出口的生产事宜。

另外一面,印度总理莫迪也在积极推动其他国家的企业来印度设厂。

印度政府推出了高达5000亿卢比的补贴,以及在印度全国范围内划出约46.1万公顷土地,供相关企业使用。

莫迪还给库克“开小灶”。印度政府提出,将为苹果及其关联企业提供25%的资本支出财政激励,并建设道路、电力和供水等基础设施。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估算,2021年,印度占到苹果公司全球制造总量的3.1%左右,高于2020年的1.3%,预计2022年该比例将达到5%至7%。

种种迹象表明,印度的苹果供应链正在悄然兴起。

我之所以如此关心库克的表态,是因为苹果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一条超级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的实际影响力,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2021年5月27日,苹果公司公布了2020年的前200大供应商名单。在这个长长的名单里,“China mainland”出现了156次,也就意味着78%的苹果核心供应商都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

如果把苹果产业链比作一棵树,那么这棵树就是中国经济森林里的树王。

苹果供应链的工厂遍布全国18个省市区。

其中,江苏的果链企业有79家,广东77家,上海31家,四川13家,山东11家,重庆9家,浙江7家,福建7家,河南6家,湖北4家,天津4家,江西3家,湖南3家,北京3家,安徽2家,辽宁2家,河北2家,陕西1家。

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以加入“果链”为荣,因为苹果公司对供应链的审核要求是全球所有产业当中最高的之一。

而一旦成功打入苹果供应链,企业的业绩和估值都会得到极大提升。2021年,京东方成功进入果链,为苹果生产了1500万块OLED 屏幕面板。效果立竿见影,京东方2021年净利润达到了258.26 亿元,超过了前10年的总和。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苹果公司每年都会对供应商进行打分考核,考核不过的企业就会被踢出供应链。对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来说,被踢出果链都是晴天霹雳。因为你短时间内很难找到一家替代苹果的大客户。

欧菲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早前它从深圳跑到南昌开厂,2020年迎来了高光时刻。在江西省电子企业30强中,欧菲光系统独占3个席位。

2020年7月,南昌欧菲光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库克就把欧菲光踢出苹果供应链。

2021年1月,欧菲光被迫出售“广州得尔塔”、“江西慧光”、“南昌欧菲”和“江西晶润”四家子公司的股权。根据彼时公告,上述四家子公司合计总资产达113亿元,净资产达38亿元。

不到半年时间,欧菲光就从天堂跌落地板。这就是苹果公司的影响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如果库克把一部分产业链迁移到印度,而我们的本土果链企业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及时跟随过去的话,其营收和利润就会受到影响,形成被动的局面。

为了稳住民族企业的发展,我们不能让库克跑了。

在所有的果链企业中,富士康等组装代工厂体量最大、影响力最突出。

说到富士康,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2010年的“连跳门”。从那以后,富士康就被一部分人打上了“血汗工厂”的标签。

实际上,富士康集团对中国进出口事业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500强名单上,富士康的关联企业不少于16家。

比如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出口额达到316.43亿美元;

深圳富士康公司,出口额150.51亿美元;

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出口额146.06亿美元;

富士康精密电子(太原)有限公司,出口额68.81亿美元;

“富士康军团”的出口总额高达914.79亿美元,占整个500强出口总额的14%。

相比之下,作为硬核科技代表的华为系,华为终端有限公司(159.67亿美元)、深圳华为公司(263.23亿美元)总和也只有422.9亿美元,不及富士康的一半。

除了富士康,苹果公司还扶持了仁宝、和硕(世硕、昌硕)、广达(达丰)、纬创、英业达、比亚迪、立讯精密等代工企业。

这些企业的出口额远远高于进口额,是全国有名的创汇大户。

如果这些果链企业,跟随苹果迁走现有的一部分生产线,或者是把扩张工厂的计划放到印度,我们每年也会因此损失一些(潜在)美元外汇。

外汇是很宝贵的资源,可以用来购买芯片、粮食、石油等一切基础性战略性物资。

为了维护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我们绝不能让库克跑了。

比“钞能力”更重要的是科技影响力,跟着富士康进入中国的果链公司都是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

英特尔、高通、三星、LG、夏普、松下就不用多说了,那些你不认识的企业也是一等一的高手。它们就像藏着少林寺藏经阁的扫地僧。

正是在这些“隐形冠军”和硬科技“小巨人”的疯狂加持下,苹果公司才造出了全世界最先进、最美观、最好用的消费电子产品。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苹果公司确实助推了中国建立全球最先进、最完整、最高效的消费电子产业链。

而这条产业链,也被中国的手机厂商用到了极致。华为、小米、OPPO、VIVO啥都不用想,只要跟在苹果后面抄作业就行。

你苹果用高通芯片,俺也一样;

你苹果用三星屏幕,俺也一样;

你苹果用LG摄像头,俺也一样;

你苹果用德州仪器的元器件,俺也一样;

你苹果用奥特斯的电路板,俺也一样;

……

华米OV不但在硬件上“对标”苹果,在软件开发、操作系统、商业模式、经营策略和营销渠道方面也照搬美国经验。

苹果App Store帮中国培养了500万开发者,这批人顺手带动了OPPO、VIVO应用商城的繁荣。

苹果公司发明的饥饿营销和新品发布会模式,让性价比更高的小米手机沾了大光,雷军本人更被封为“雷布斯”。

苹果公司发明的垂直整合生态系统,任正非学会了,华为由此转变为中国最伟大的科技公司。

可以说,国产手机都是摸着苹果过河的。

看到这里,估计有些朋友会接受不了。其实我们要想开一点,毕竟我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上,华为、小米、VIVO、OPPO、荣耀都冲进了top10。

中国手机品牌不但在中国市场上所向披靡,而且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席位,甚至在欧洲和日本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其实在手机发展史上,欧洲和日本曾经涌现过一批非常牛逼的品牌,比如索尼、夏普、松下、东芝、京瓷、富士通、诺基亚和西门子。2009年全球手机出货量12亿台,诺基亚就达到4.3亿台,天下三分有其一。

但如今这些品牌基本上都消失了,只留下供人怀念青春的古董机。

为什么它们会集体扑街,而中国品牌却突围(电视剧)成功?

原因之一,是苹果公司把智能手机的产业链转移到了中国,中国手机厂商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欧洲和日本的品牌非常傲慢,不肯学习苹果,就慢慢被耗死了。

苹果产业链不仅改变了全球手机品牌格局,还产生了你意想不到的技术外溢效应。

中国的新材料、芯片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产业,都获得了苹果公司的“间接浇灌”。

每一台iPhone,除了性能、系统公认的同时代无可匹敌外,在手机的材质上更是敢于尝试和创新,而材质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iPhone的外形设计。

任何一家做新材料的公司,不管之前的业绩有多差,只要能打入苹果供应链就能立马变成现金奶牛。

2021年,京东方将旗下的B7、B12、B11工厂进行改造,为苹果生产1500万块OLED 屏幕面板。效果立竿见影,京东方2021年净利润达到了258.26 亿元,超过了前10年的总和。

没错,苹果公司可以点石成金。

最近有个很大的新闻。富士康和立讯精密,这两家靠苹果订单成长起来的科技公司,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重磅玩家。

富士康和立讯精密之所以投入巨资造车,就是想摆脱对苹果公司的依赖。他们不想重蹈欧菲光的覆辙,后者因被苹果踢出供应链而遭遇了生死劫。

而欧菲光为了打开增长空间,也在积极发展智能汽车业务。2021年,欧菲光智能汽车类产品实现营收10.25亿元,同比增长32.02%。

其实对果链企业来说,从消费电子领域切换到新能源智能化汽车领域,不算登天难事。在某种程度上,电动车就是智能手机的放大版产品,都离不开芯片、电池、摄像头、屏幕、电路板等核心部件。

……

我们以前的发展路径都是用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公司吸引进来,然后让本土公司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技术,再利用工程师红利去搞研发和创造,最终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这个过程中,苹果供应链上的那些外企,所雇佣的管理者、工程师、技术人员都是一团团潜在火种,等到某个合适的时机就有可能外溢出来,推动中国的技术升级。

从果链企业的变动趋势来看,这种策略是正确的。2017年,中国(不含台湾省)合计只有27家公司进入苹果公司的200大供应商名单。2018年这一数据为34家,2019年40家,2020年48家。

这说明,中国企业在苹果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手机屏幕为例,以前库克只用日本或韩国企业生产的面板,现在已经引入了京东方,而且还在和TCL集团洽谈。

如果库克未来强行把一部分苹果产业链带走的话,那么我们就少了借鸡生蛋的机会,少了不少学习的机会。

为了稳住中国科技产业的升级步伐,我们绝对不能让库克跑了。

当然,在可见的时期内,库克是很难让印度替代中国的。苹果本质上还是一家自负盈亏的企业,做任何决策都要考虑成本和收益。

一方面,苹果和它的小伙伴们已经在中国投入了上千亿美元,辛辛苦苦奋斗了十几年,终于搞出了几百所国际一流的制造工厂和几十座全球领先的研发中心。只要是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舍不得丢弃这些优质资产。

另一方面,印度的软硬件环境实在太差了,达不到果链公司的要求。

表面看起来,印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但实际上,印度工人的职业素养和生产效率都极其低下。

当中国工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时,而印度还有3亿不识字的文盲,连个告示都看不懂,还搞毛线生产。而且印度工人还特别爱闹事,动不动就罢工。就算不罢工,他们也会聚在一起(电视剧)磨洋工,消极抵抗工厂的规章制度。

表面看起来,印度的土地和原材料成本很低。但实际上,印度的基础设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以交通为例,整个印度的高速公路加起来才1348公里,海港和空港码头建设也非常落后,根本无法满足苹果产品的运输要求。

表面看起来,印度在政治和文化上和发达国家更亲近。但实际上,印度公务员的办事效率低到令人发指。去过印度的朋友都知道,印度一直有贪腐现象,很多干部收了钱还不办实事,三天两头到企业“做客”。

相比之下,中国简直是跨国公司投资的“天堂”。我们的工程师团队越来越庞大,我们拥有全球最发达、最便利的基础设施,我们的消费潜力大到无法想象,我们的工业门类最齐全,我们的地方干部都是招商引资的高手……

作为一个极度聪明又冷静的企业家,库克不可能把苹果产业链都搬到印度去。

不过,我们也需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防患于未然。

等到疫情过去了,中国供应链恢复正常,中国的吸引力依旧会特别强大。

我们始终看好中国的长远未来,没有任何黑天鹅可以阻挡中国崛起的势头。

中国需要果链,果链也离不开中国。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