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蔡英文当选台湾民进党首位女性党主席

文章发布时间:May 18, 2008

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使中华大地立时陷入地动山摇、悲痛焦虑之中。从地震发生后的每一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密切关注着来自救灾前线的任何一点信息和进展:七十二小时生命线过后,生还者的幸存几率、前往震中汶川的生命通道是否已被打通、每天上升的遇难者人数等,还有随着时间推移,救灾现场的卫生状况、灾民安置、水库安全等情况,也都成为十分揪心的问题。

这场强度和威力均超过唐山大地震的灾害,使中华民族在2008年陷入了许久未有的集体哀伤之中。灾害打乱了所有人平静的心境或日程,打乱了日益临近的北京奥运的筹备氛围,但也带来许多对中国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感悟。未来一段时间,若人们能很好地把握这些经验和感悟,并使之成为中国进步的新的动力,那将不但对三个月后的北京奥运,而且将对中国长远发展具有正面意义。若能那样,那也就对得起无数顷刻间告别人间的同胞,尤其是其中那许多一周前还无忧无虑的稚童。

胡温:感动人民 树立官员典范

经验和感悟之一,是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身先士卒。灾害发生后一个多小时,温家宝就启程前往地震灾区。在长达几天的时间里,温家宝或是在飞机,或是在火车上召开紧急会议,组成了一个“流动前线指挥部”;温家宝嗓音嘶哑、头上挂着雨珠,甚至手臂流血、老泪纵横的形象通过媒体传遍了各个角落。

已数不清这是温家宝上任总理以来,第几次前往灾区,但肯定是温家宝出动最快,而且也是任务最为艰难的一次。温家宝上任总理五年多,人民对他有个逐渐认识和熟悉的过程;他并不口若悬河,外表温文儒雅,但在关键时刻的果敢刚毅、细微处的真情流露,几年来都一一留在人们心中。有网民甚至将四川地震中的温家宝与四十二年前邢台地震时的周恩来相提并论。不管这种评论是否恰当,但温家宝在任几年,在人民心中站稳了位置,看来是一个并不夸张的判断。温家宝到过多少次灾区,但这一次,人民真正感动了;人民将永远记住温家宝在四川地震前线的身影。

及至5月16日上午,胡锦涛出现在四川绵阳,与温家宝长时间双手紧握;两人随后同时出现在救灾现场。能否在人民心中真正站稳位置,胡锦涛、温家宝为中国所有官员树立了典范和标准。

透明:稳定情绪 化解猜疑

经验和感悟之二,是中国官方面对灾害的快速反应和信息透明。除了温家宝外,从胡锦涛先后几次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到各个政府部门和部队的协调,中国政府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各种灾害和教训后,这一次终于以其快速反应和信息透明稳定了全国的情绪,也赢得了国际的一致赞许。

英国BBC近日的一篇报道比较了先后遭灾的缅甸和中国的不同处理态度。BBC的这篇报道透露出几个信息:一、对中国政府这场危机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机制予以高度评价;二、认为“向人民负责”的概念在中国官员中已开始深入人心;三、即便中国暂时未能接受外国救援人员和外国记者进入灾区,但也能从理解的角度出发,予以客观和符合实际的评价。事实上,外国记者暂时未能进入灾区,此次国际媒体也未大肆炒作,与两个月前的西藏风波形成截然反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官方媒体此次信息高度透明,而且前往震中灾区的道路一直未能打通。因此,外国记者未能进入灾区,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在其他个案上显示的政治问题,对此国际媒体心领神会,自然不会大做文章。

只要抱着“以民为本”宗旨,反应迅速,协调得当,资讯透明,不但有助于现场救援和稳定社会情绪,同时也有利于消弭来自外部世界的猜疑。因此,透明不应成为权宜之计,而应成为中国未来对内、对外的最高宗旨之一。同时,由于人性的力量,也由于中国官方的资讯透明,前一阶段由于西藏风波而恶化的中西关系,似乎也有望得到修复。

纯净心灵 凝聚人气

经验和感悟之三,是中国民众在这次灾害前表现的空前团结。无论各地的踊跃捐款,还是一些地方排队甚至“开后门”捐血,以及家家户户在电视机或电脑前的长久守候,都使这场空前的灾难起到了预先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净化人们的心灵。

多少年了,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物欲横流导致价值观紊乱,中国大陆的人们似乎已经很少有感动的瞬间,更少有回归人性美丽的瞬间。但这次的地震灾害似乎改变了这一切。因此,虽然震灾打乱了北京奥运的氛围,但未来几个月,中国上下若能继续凝聚这一人气,同时继续保持透明运作的方式,并与西方保持良好互动,相信对于北京奥运会将具有正面意义。

当然,此次天灾背后的人祸因素,亦即由于忽视教育而导致大量学校塌陷,以及其他更深体制方面的因素,待灾后重建走上轨道,也应逐渐纳入人们的视线。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