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走近科学要哗众取宠?央视10套成功秘诀

文章发布时间:July 2, 2007

《百家讲坛》《见证·影像志》《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第十放映室》《百科探秘》《大家》……一个个并非站在大众娱乐中心的栏目,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甚至成为最受大众关注的文化热点。

昨天记者从央视内部人士处获悉,今年上半年的央视索福瑞调查表中,10套的收视率明显高于其他主流频道,甚至超过6套(电影频道)和8套(电视剧频道)。

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冷门频道”,是如何成长为央视如今最具成长力的频道的?快报记者近日赴京深入央视10套,试图揭开其崛起之谜。

快报记者 孙伊

■现象

央视10套由小众变大众

在南京市国税局上班的刘先生是个10套迷。

他说:“央视10套的好节目很多,《探索·发现》《第十放映室》《走近科学》《百家讲坛》《大家》等等,家里八成以上的电视时间都被10套霸占着,基本上没时间看别的台。

最‘可恶’的是,每到放长假的时候,10套总会搞几个专题节目,把我牢牢地拴在电视机前,不能出去玩。

我觉得10套是我心目中最好的频道了。

跟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相比,10套关于自然探索的原创节目还是有不少差距,但人文类节目就不比老外的差了。

南京师范大学年轻教师张先生说,10套的很多系列节目都是值得一再回味、反复观看的。

像以前的《留住手艺》就是个大手笔,不仅多次重播,还出VCD发行到海外。

还有《见证·影像志》,它的包装甚至在细节上都很有文化底蕴和中国气息。

精美、雅致、文化都融入了节目,他甚至开始筹备一篇论文,好好研究一下10套现象。

目前,央视10套在观众中确实不是一般的热,已经由知识分子爱看的小众频道变为深受不同年龄层次、各种职业人群喜爱的大众频道。

■人物

除了张腾岳,同学都进了娱乐圈

央视10套的主持人不多,一个小伙子因为出镜率高、主持风格轻松诙谐被网友大力追捧,人气大有超越李咏、朱军之势,他就是10套“一哥”张腾岳。

刚开始天天挨批

做了近十年科普节目,张腾岳也成了半个科学家。

回忆1998年节目刚开播的时候,刚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他成了全国第一个使用虚拟演播室的主持人,“我心态好,比较乐观,刚开始的时候紧张得要命,天天挨批,连我自己看了带子都觉得很烂。

尽管主持风格一天天确立,节目也越做越好,可来到《走近科学》好几年,张腾岳都没什么知名度,“2002年改版前,我们都是在自娱自乐之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6个诺贝尔奖得主请进直播室还是没收视率。

我们去南京拍过酸雨,节目在全国得了大奖却还是没人看,那是我事业的低谷,也是节目组的困惑期。

最差的时候,我们的全国收视率是0,真像噩梦一样。

被骂白痴无所谓

以前的《走近科学》走的是高端科普路线,如今节目在向大众推广,用一种讲故事、悬疑的手段解释科学道理。

虽说一些“伪科学”“装神弄鬼”的争议随之而来,但节目的收视率却有了大飞跃,张腾岳也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以前我出门就连门口卖报纸的都不知道我是央视主持人,现在我走到哪里都有人找我要签名。

正因为被关注,所以批评的声音也多了,对于那些炮轰的说法,对于那些骂我是白痴的人,我很客观,我觉得自己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会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不管他们说什么,我都会认真对待。

同班同学都比我红

张腾岳红了,却始终过着非常低调的生活。

看着在同一幢楼上班的撒贝宁因为与经纬拍拖上了各大网站的娱乐头条,他一点也不羡慕,“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央视400多主持人要走的路都不同。

我从没把自己当过明星,作为主持人,我的压力永远来自于工作,而不是曝光率。

采访时,同事走过来提醒张腾岳:“今天晚上录像别忘了换件新衣服啊!你也太不注意形象了。

” 他立刻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说:“知道了,知道了。

”张腾岳的桌子上乱七八糟放着的观众来信有几百封,每封都被拆开过,他说这是对观众的尊重。

他时不时还会去百度的《走近科学》吧或者张腾岳吧逛,并以“腾岳”的注册名留言。

曾经有位网友发帖质疑他的主持风格和表现,他很诚恳地留言作了解释,回复有1600字之多。

张腾岳说:“我的同班同学个个比我红!”原来,从北京广播学院主持艺术学院94级播音班毕业的他,跟赵琳、王蓉、胡可、李湘是同班同学,前不久大家还搞了次同学聚会,“我们那一班的也只有我没进娱乐圈,走了科技这个偏门,大家一开始都不理解。

他们的出场费可比我高多了,我管他们都叫大款呢!在央视当主持人不能出去走穴,没办法赚外快,收入更不像网上传言的那样年薪数十万。

可对我来说,钱确实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月几千块钱够花就好。

再说,我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挺满足的。

上节目从来不化妆

央视的节目能够10年不换主持人很罕见,张腾岳说:“做主持这一行没有不被淘汰的,现在的努力只能是推迟被淘汰的时间罢了。

”采访临近尾声,张腾岳主动给快报读者写下了“关注现代快报,关注走近科学”。

记者向他索要宣传照,他摆摆手:“我又不是明星,没包装的,哪来宣传照?上节目我从来不化妆。

■节目

《走近科学》就是要哗众取宠

央视10套有些栏目挺受欢迎,绝对收视率却并不是很高。

但有个栏目收视率居高不下,观众却是边看边骂,这就是《走近科学》。

据说,“《走近科学》就是为那些没多少文化又喜欢看热闹的人准备的”,每期节目播出后都引发大量争论,质疑的声音不仅来自网民,还来自业内人士。

它被起了别名叫“走近伪科学”或“走近迷信”,一些观众认为它开头故弄玄虚,中间装神弄鬼,结尾交待不清,用恐怖片的拍摄手法愚弄观众,没有社会责任感。

甚至有网民专门建了名为“开骂‘走近科学’”的论坛,让大家一起嘲笑节目中的种种可笑之处。

网民“展袂舞翩翩”发帖说:“我记得看过一个人吐血,神神秘秘捣鼓了半天,还分了上下集,结论是———他牙龈出血!我当场吐血,发誓再也不看这个栏目了!”如果说这个选题“搞笑”,那么《谁在背我飞行》《中国水怪调查》《公羊产奶》《断指十七截》《裂开的脸》《干尸复活》《78岁老太太怀孕》这些猎奇的节目名称就充分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边看边骂,越骂越看。

受到非议的不仅是选题,还有拍摄手法和解说方式。

某期节目说的是村子夜里有怪声,人人自危。

节目开头用画面、解说、配乐渲染得好像恐怖片一样,最后主持人深沉了半天,揭示出原委:有个胖子打呼噜。

对于“哗众取宠”的指责,《走近科学》的制片人张国飞完全接受:“这确实存在,观众批评得都对。

”但他也明确表示:“这种手法会一直用下去,这条路不走是不行的。

有学者认为,《走近科学》的选题、剪辑、解说、配乐等方面,集合了文化商品吸引大众的特征,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合格的文化商品。

另外,正如那些门户网站的科普频道最喜欢把UFO和怪兽的新闻挂在首页上一样,中国本身的科学资源就比较少,节目走这种路线也不奇怪。

《百家讲坛》专拣别人不要的

《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科教频道和《百家讲坛》的成功秘籍———“蓝海战略”。

“科教频道设立时,就确立了‘蓝海战略’,‘蓝海战略’是相对于‘红海战略’而言的。

‘红海战略’指的是在资源和竞争都相对热门的领域里竞争,它的特点是,你能够活下去,但是因为资源有限,可能会活得不太好。

‘蓝海战略’则是开辟别人尚未发现的资源。

‘最好的竞争就是不去和人竞争’,这就是‘蓝海战略’的核心理念。

当然,没有人竞争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成功,还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万卫说,“《百家讲坛》的成功也是如此,中国的文化经典和历史是电视领域少有人涉及的资源,专家学者上电视也是如此,《百家讲坛》正是利用了这两大少人问津的资源,加上观众的需求和栏目本身非常到位的执行力,使得这一节目最终获得观众广泛认可。

■观点

娱乐化无法代替文化需求

央视著名制片人问题见证了央视10套的创立和发展。

6年前10套创立的时候,问题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当时他任《科学历程》的栏目主编,后来又创办《大家》栏目,使其成为央视六大经典栏目之一。

在接受快报记者专访时,问题分析了央视10套成功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科教频道专业化的道路走得比较好,它将目光锁定在文化、教育和科学上,定位很准;第二,科教频道实行了有效的品牌化道路。

《大家》《走近科学》《百家讲坛》《讲述》《探索·发现》等品牌栏目纷纷出现,扩大了科教频道的影响力,使科教频道本身也成为一个品牌;第三,老百姓对有文化有品位的知识性电视节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在全国媒体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娱乐化倾向的时候,科教频道却给了老百姓一个获得知识和文化的平台,激发了大家对文化的需求。

对央视10套的未来,问题充满信心:“在全国你很难找出一个像央视10套一样‘干净’的频道,只要它能坚持自己的专业化特点,继续保持文化品位,那么一定会更热,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回顾

刚开播时收视率为零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科学·教育频道正式开播。

央视10套从一开播,定位就很明确:不播出那些综艺性的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主攻外语教学、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提高。

节目表上,除了《读书时间》《美术星空》《走进科学》为央视原有节目外,其余如《探索·发现》《子午书简》《人物》《异想天开》等都是新开设的栏目。

刚开播时,央视10套的观众群基本定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品位不俗的知识阶层。

也许与定位有关,也许与受众的欣赏习惯需要一个培养过程有关,刚开播时的收视率低得可以忽略不计。

之后,10套的总体收视份额平均每年以30%~40%的幅度增长,2005年的全国平均收视份额已达到0.8%,位居全国卫星频道的第15位。

2005年,10套又进行了全新改版,《讲述》《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百家讲坛》四大重点栏目由原来的一周播出5次或6次全部改成一周7次在20:30到22:15打通播出,使栏目得以规模化传播。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