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出现于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候最为潮湿闷热的日子。今年的伏天在今日正式拉开帷幕,此次三伏长达四十余天。漫漫暑伏时节,身体的健康不容忽视,养生之路却也存在不少误区,解决好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安然度夏。
绿豆汤虽好但也伤脾胃
绿豆味甘,性凉,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解暑除烦、利水消肿、清胆养胃的功能,可“消暑气”。一入伏天,绿豆汤可以说是家家户户必选的夏日消暑饮品之一。但就是这样一碗简单的绿豆汤,却也存在许多的门道。
绿豆汤虽能解暑气,但因绿豆中含有低聚糖,过量饮用会导致胀气、消化不良甚至腹泻现象,对脾胃造成伤害。因此不宜过多饮用绿豆汤,成人每周2-3次,一次一碗即可。
同时由于绿豆性凉,空腹饮用也会造成脾胃不适。尤其是寒性体质人群,空腹饮用易引发腹泻、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炎炎夏日,冰镇绿豆汤是绿豆汤成品中的“佼佼者”。然而冰镇绿豆汤虽能带给人及时的冰爽体验,却也易造成脾胃功能的失调、腹泻。夏日大汗淋漓的朋友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也应该对冰镇过的绿豆汤敬而远之。
绿豆汤如若能够与其他一些中药材成为合作伙伴,互相搭配,便能让这份消暑利器的功效“更上一层楼”。
例如“绿豆+薏米”,可以起到缓解因暑热引发的水肿和脾胃不适的作用;“绿豆+桂圆”,可以减少绿豆的寒性,增加养心、补脾、安神的功效;“绿豆+莲子”,莲子具备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功效,与绿豆作为“合拍搭档”,可以发挥更佳的清热解毒之效。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人、儿童、体质虚弱人群、经期女性以及孕妇都不宜饮用绿豆汤。
夏养三伏
还有三条常见误区要知道
俗语道:“夏养三伏,冬养三九”,三伏天是各类疾病的高发时段,除去最常见的消暑绿豆汤,以下还有一些常见的避暑误区,请一并查收,以帮助大家在日常饮食起居之中能够舒适“入伏”,健康“出伏”。
牛羊肉食用可适量。尽管牛羊肉属于温补食材,但实际上,适量食用也无伤大雅,只需注意烹饪方式即可。食用量以每日约为50g为宜,使用水煮、快炒、烩、炖的烹调方式。同时也可以搭配食用鸭肉、鸡肉、瘦猪肉等偏凉性肉类。但对于素体阴虚、湿热体质人群则不建议食用。
及时补钠很重要。夏季出汗多,需要及时补钠。长期钠摄入过低,会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正常健康成年人每人每日需摄入5g盐。此外,在大量运动出汗后,也可适量饮用电解质水或进食含盐量高的食物以帮助人体钠盐的补充。
剩饭剩菜及时处理。伏天气温高,未吃完的剩饭剩菜即便放置于冰箱,不及时处理也会造成营养素流失或滋生细菌的现象,从而导致腹泻等疾病发生。因此,在伏天储存食物需严格按照食物说明进行保存,及时处理。
想要顺利“度伏”?试试三伏贴!
在三伏天,除去自身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的相应调整,我们也可以合理借助“外力”来帮助我们顺利“度伏”。
中医有“冬病夏治”之说,简单而言即把冬天易发的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三伏贴”作为中医疗法的一种,是伏天中常用的一类治疗方式。
其制作选用特定中药材进行,以贴敷疗法应用较为广泛。外治法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无毒,且治疗期间不会妨碍其他药物的正常使用。敷于特定穴位,具备促进经络循环和刺激气血输送进行治疗的功效,主要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人群。
在使用期间每伏需连续贴敷3日,每天贴三个穴位,贴6小时后取下。白天贴敷最佳。在贴敷期间忌吃冷食冷饮,忌烟酒油腻食物,有感冒发烧的患者暂时不贴。注意皮肤反应,如局部出现痒、痛、起泡等剧烈不适反应,可提前去除膏药,并及时就医。
同时需要注意,儿童的贴敷时间为2-4小时。如有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可随时揭去。如有发热应暂停贴敷,皮肤有破损、对贴敷有过敏者不能进行贴敷。在贴敷当天,应禁冷饮和油炸食物、禁洗冷水澡和游泳。
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痰热型、反复咳血、疾病发作期(如发烧、咳喘等)患者,以及2岁以下的孩子和妊娠期妇女都不适用使用三伏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