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的那场地震几乎毁灭了唐山。当时的中国举全国之力,用十年时间建成新唐山。审视唐山灾后重建,将对汶川具有积极意义。重建新唐山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遗憾之处。32年前,几乎与汶川同样震级的唐山地震,吞没了24.2万人的生命,另有16.4万人重伤,90%以上的建筑倒塌,百年文明顿时化作废墟。
西方媒体当时预言,唐山将从地球上消失。但中国人选择了清理废墟,重建唐山。那时,全国还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唐山这样“大兴土木”,并得到举国支援。唐山获得了一个在白纸上重绘蓝图的机会。复建期间,国家共投入资金43亿元,调拨钢材50万吨,木材50万立方米,水泥250万吨。20年后,曾湮没在废砖断瓦中的唐山变身为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河北省的经济中心、河北第一市,京唐港也跻身全国港口20强。
正是由於30多年前的地震,让唐山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的样本,让人们看到一个城市怎样在国家意志与后来的商业意志中,向现代化的标准靠拢,又是如何在利益交织的重重矛盾中达成它如今所呈现的面貌。这也许是30多年后,尤其是汶川震后,人们重新观察这座城市时,比地震本身更有价值的问题。
这是一座重建在地质断裂带上的城市。今天走在唐山的街道上,依旧能感觉到多年前那次地震的影响。在市中心区内,几乎看不到高楼,大都是六层以下的建筑,抗震8度的墙体,看上去比普通建筑厚实很多。
今天的唐山市建设局,当年任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的孙仕昌告诉记者,1976年8月8日,震后第十天,国务院联合工作组抵达灾区,与河北省、唐山市一起,开始构想重建“蓝图”。紧随其后,国务院与河北省的相关部门组织大批规划设计人员,在大地仍不时抖动的情况下,来到了已成一片废墟的唐山。8月底,勘测队伍开始收集地质、水文以及其他相关资料。11月,《河北省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绘就。
不过,关於如何重建唐山,当时出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其一,异地建设。就是放弃原有的城市,放弃唐山。其二,原地建设。就是立足唐山,以唐山市区为基础进行建设。两者各陈其辞,两种设想各有利弊。前者的考虑,原市区正处在那条地震断裂带上,不知何时还会引发大地震;倘若原地重建,清墟和搬迁将更加费工、费时、费钱。后者的理由是,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原地重建利於保持其历史特色;而且,原地重建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减少徵地、迁移的巨额投资,节约土地。
最终,新唐山还是选择了在原址上修建,但整个城市往北进行了推移。在通过对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考察后,把新城区确定在北部。而一些处於活动断裂带附近的大型工厂也随之迁移。1978年3月,全国14个省市的100名规划人员,又一次出现在废墟之上。他们历时三个多月,走访单位1600多个,分析计算数据4.89万个,绘制图表2340多张,制作规划模型六个,完成了多项专业规划。1979年9月,当10万大军进入施工现场之际,20多名规划专家再次应邀而至,研究、调整了市中心规划及街景规划。
唐山重建规划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后来经过两次变动,一次是1982年,一次是1984年。据说,在唐山重建过程中,光是设计人员绘制的图纸,就可装满十辆大卡车。用孙仕昌的话说是,国家动员了最好的规划专家和庞大的建设队伍,才得以完成繁重的重建任务。
孙仕昌说,重建新唐山,一条基本的原则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经过了那场大地震,唐山被国家划为8度基本烈度区。唐山重建,对於一般的“工民建”,均按8度进行设防;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设防标准适应提高到9度。城市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建筑结构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防灾能力的提高。如:增加城市出口;采取多水源环形供水方式;采用多电源环形供电方式;有线、无线通讯相结合,机房分建;采用内浇外砌、砖混加构造柱、柜架轻板的建筑结构,等等。
为把设防标准落实到实处,重建工作认真注意了工程质量,办法是:加强对施工队伍管理,严格施工程序,严把工程标准;加强对建筑材料市场整顿,严防不合格建筑材料进场;认真进行工程验收,对豆腐渣工程绝不手软,坚决推倒重来。
住宅结构抗震主要是采用“内浇外挂”、“内浇外砌、”“砖混加构造柱”结构型式。“内浇外挂”,又称“一模三板”,内墙用大模板以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配钢筋网架;外墙挂预制混凝土复合墙板,配以构造柱和圈梁。“内浇外砌”,又称“一模两板”,内墙与“内浇外挂”相同,外墙用砖砌筑,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楼板甩出的“胡子筋”与墙体钢筋相连,并用混凝土浇注成为一体。“砖混加构造柱”,在砖墙身中加钢筋混凝土现浇构造柱,每层设计封闭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成一体。
大地震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而其诱发的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有时,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比地震造成的还要大。为此,在唐山重建过程中,对市区各种仓库布局进行了调整,易燃易爆仓库一律迁移到远离居住区的地方。对位於城市上游的陡河水库堤坝,按百年一遇洪水进行抗震加固。新建炼焦制气厂和热电厂,实行集中供气集中供热,减少火源。
1986年7月28日,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隆重举行唐山抗震十周年纪念大会,万里代表中央政府参加了纪念活动,并正式宣布唐山重建基本结束。唐山曾因地震而毁灭,又因震后重建而成为了全国最结实的城市。灾后重生,唐山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
唐山现任市委书记赵勇在谈到对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建议时称,唐山重建有六条成功经验,除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依靠全国人民力量以及早防疫、科学规划之外,其中两条重要经验是:严格管理用好每一分钱和统一采购控制成本。
同时,赵勇认为当年的重建,在城市规划等方面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赵勇说:“当时人们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唐山灾后重建时没有另选新址,为将来的抗震埋下了隐患。”赵勇介绍,现在的唐山是在当年的地震废墟上重建的,仍然处於地震活跃带上,未来还有可能在大地震中受损。他建议,汶川震区灾后重建时,一定要另选新址,避开地震带。
温家宝总理在北川提出要另建新城,老县城作为地震遗址保留下来建博物馆,目前唐山也正在规划建设一个地震遗址公园。赵勇说,地震遗址应该成为研究地震规律的珍贵素材,也可开辟成展示地震文化的旅游景点,应该得到比较完整的保护。唐山的遗憾是,只保留了一小片地震遗址,而这远远不够。
5月16日,唐山市向中央办公厅紧急上报的《做好地震遗址保护工作的建议》也称,为给今后国土保护研究提供现场,建议选择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的典型场地作为遗址妥善保护。其中,唐山特别提出,应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作为遗址现场,以体现其客观性;同时地震遗址选择应尽早进行,最好在恢复建设之前,以保护地震现场原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