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金融危机中国迎来归国潮人数将超5万

文章发布时间:November 29, 2008

正在深圳举行的2008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海外博士专家创业联合会”的展台格外醒目。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生杨健站在展台前,正在向访客介绍自己在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

这是海外博士专家创业联合会第二次参加交流大会。2007年,有10多位中国海外留学的博士专家参加了活动,今年则有超过30位来自世界知名高等学府的博士专家专程来到深圳,寻求与中国更深入的互动。

“现在,回国已经不是万般无奈之举,而是很多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大家都看到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杨健说。他将于明年毕业,希望能在中国寻找到与自己研究领域吻合的合作项目。

中国提供的各种机会正在吸引海外学子重返家园。正如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刘美远所说,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西方人能在中国找到各种工作。但真正表明变化之大的,是海外华人的“归国潮”。许多人害怕在国外待得时间太长,会错过新涌现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才回归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为代表的海外华人纷纷放弃优厚待遇回到中国,投身于中国的建设。第二次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出国留学达到了150多年来的最高潮,由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全球互联网的浪潮,很多留学生同时在这个时候选择归国创业,形成了又一次强大归国潮。

中国教育部预期2008年留学“海归”人数将超过5万人,比4年前的2.5万人增加1倍。“海归”总人数近32万,而仅今年一年“海归”人数就将超过30年来的六分之一。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恶化和美国经济衰退,海外留学人员更是将目光投向中国。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岑建君甚至表示,最近批“海归”回国档“签到手软”。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医学博士徐晗在美国创办了自己的医药创新设计公司,并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站在他身边的海外博士专家创业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杨桓博士说,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与国际全面接轨的创新时代。

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中国积累雄厚实力,为海外专业人才归国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被这种机遇吸引。他们希望自己所学有所用,同时也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发展需要各领域人才,尤其是拥有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天津滨海新区的未来发展将为你们提供巨大机遇。”率领团队前来招纳全球贤才的天津市人事局局长魏大鹏说。他曾于上世纪80年代赴法国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像他这样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官员正在中国迅速崛起,为这个国家的快速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可否认,“海归派”已渐成中国经济新的发展动力。他们掌握了世界先进学科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具有国际视野。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留学归国人员在中国各地直接成立的企业达4000多家,而且总产值达到了100亿元人民币。

对于海外高端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政府寄予了厚望。为鼓励他们回国,各地已争先恐后在服务和待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北京市规定,归国留学人员在京创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人民币创业资助;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更在引智方面“重拳出击”,一口气提出重奖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等累计数额达2.7亿元的10项措施;深圳市计划制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系列配套政策,包括在国外重要城市设立引进海外人才联系处,在公共服务类单位设立“海外专家特色岗位”,专门用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建立引进外国专家项目配套资金制度,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和产业园平台建设等等。

当然,对于海外人才来说,回国并非只为了得到奖励。他们更看重的是中国这个“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充满生机的机会之国”。事实上,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为海外留学人员提供的事业发展机遇不断增加,这正是越来越多的“海归”主动选择了回国的重要原因。

“现在正是回归创业的大好时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马里兰大学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教授万宏辉说。他认为,中国已经有了让一流人才成功发展的土壤。吸引海外人才回国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对于海外高端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非常大,提供了广阔施展才华的空间和丰富机遇。”同时他也指出,中国目前缺乏的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能力,而自己将通过努力在这方面做出榜样。

麻省理工大学化学博士袁嵇康也指出,为海外高级人才创造良好工作和生活条件,中国仍需在改进科研学术环境、细化高级人才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做工作。

“但是无论如何,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回中国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袁嵇康说。

Picture of guangtou1

guangtou1

Leave a Replay

订阅光头日记
推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