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从国内返加已有一个月了,每当看到在夏日的公园里,社区的各类活动中,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开心欢快的玩耍时,眼前就常常浮现出那些被收养的中国弃婴,返加途中的一幕幕情景让我感动至今。
在读过浪石的《被收养的中国娃娃》之后,就更加促使了我将这个经历写下来的念头。
7月6日,也许是个特殊的日子,也是我离开北京,阔别亲朋返家的日子。
当我在机场匆忙办理完手续走到登机口时,人们已陆续开始登机了,我赶紧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电话告别,这时隐约地听到广播里在通知,让带孩子的旅客先上,我以为这只是例行常规而已。
几乎我就是最后一位登机了,当时感觉机舱里熙熙攘攘,不似往日的安静,因为很急,我没有顾得上仔细看,也没有多想,就急忙找到自己的座位安顿了下来。
漫长的飞行在等待中缓缓起飞了,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后,此时我最想的就是在途中好好睡上一觉,以弥补我这段时间的严重缺眠。
然而,四周不断传来婴孩的哭声让我实在是难以入眠,而且听上去还不止是一个孩子。
我同邻座说,怎么这班飞机碰巧有这么多的孩子呢?他笑着说,是的。
后来我忍不住站了起来,想看看是谁家的孩子在哭,令我吃惊的是原来在我的前后左右有几对西人夫妇怀里都抱着一个东方女婴,这个场面让我一下子想起了“收养中国弃婴”这个经常在新闻媒介上看到的报道。
再仔细看去,好象有更多孩子,于是我走出座位,沿着走道转了一圈,粗粗数了一下,这趟航班上大概有30多对夫妇都抱着孩子,而且全部都是女孩,个别的夫妇身边还有一两个金发碧眼年龄稍大的哥哥、姐姐陪着。
这真是一架特殊的航班,原来我与加拿大去中国的婴儿领养团同乘了一架返加航班。
这些女婴大都是5,6个月左右,可能是刚刚从福利院接出来,看上去有点面黄肌瘦,弱不禁风的感觉,与平日里我们看到的在父母呵护下的那些独生子女是那么的不同。
也许是旅途的不适,也许是因为换了环境,很多孩子在不停地哭闹,而那些不同肤色的“爸爸妈妈”们则耐心地不时低下身来亲昵而疼爱地爱抚或哄逗那些与他们长相完全不同的婴儿;相邻而座的家庭一边互相逗着孩子玩,一边交流着育儿的经验或信息。
旁边的一对父女则是温情脉脉,爸爸用一个布兜把不满周岁的小女儿兜在胸前,咿咿呀呀地逗她笑着,母亲在另一边拿着玩具不停的在孩子面前逗她玩,那慈爱温柔的眼神,看着就令人动容;我前排的这对夫妇更是一路不停的在轮流照顾着孩子,一会儿喂奶,一会儿检查尿布,一会儿抱起孩子给她说话、唱歌,这个小女孩几乎没有哭,谁逗她都笑,看上去是那么的可爱。
有了父母的精心照料很多孩子都安心的睡了,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加航的空乘人员更是忙碌的为这些特殊的旅客跑前跑后,挨个给父母讲解如何在飞行中正确的抱好婴儿,一会儿发奶粉,一会儿发婴儿食品,吃饭时也先向这些特殊的旅客问有什么要求和帮助。
看着这感人而动情的场面,我再也没有因为孩子的哭声而烦恼,而是关爱地注视着我周围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我为这些重新获得母爱的孩子感到庆幸,我想那天航班上所有乘客一定与我一样有着同一种感受。
回来后查看了有关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有5万多名儿童被外国家庭收养,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对加拿大人和其他很多西方人来说,中国已成为最受欢迎的领养婴孩的来源国,过去10年中国一直是加拿大人申请领养孩子的首选国家,每年被加国家庭领养的孩子,近半数来自中国,仅2005年,加拿大1,871名从外国领养的婴儿中,就有973名是中国婴儿。
西方夫妇收养中国女婴是出于爱心和对生命的尊重,他们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这些孩子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遗弃,是他们人生的不幸。
但是他们的养父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领养他们,精心抚养他们成长,这又是她们最大的幸福。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些被遗弃在中国福利院的女婴在大洋彼岸重新拥有了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家。
如今,当年襁褓中的婴儿,都已经长大了,在养父母的带领下,相隔若干年后,他们又踏上了曾经生养他们的故土,回来寻找那一段生命中最重要的足迹。
还有在一些中国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时,常常可以见到盛装的中国孩子们在自己外族父母的陪伴下到中国文化中心参与庆典活动。
这些外国养父母向子女解释何谓“收养”时,最经常的说法是:“你的父母不是不爱你。
只是当时他们无法给你足够的爱,而恰好我们能够。
所以,他们就给了我们这个宝贵的机会来爱你。
”
如今这些孩子虽身在异乡,但有了家庭的温暖,有了养父母的关爱,相信他们的生活应该会幸福而且快乐,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爱才不会孤单。
看着这些西人夫妇对那些婴儿如此细心照料和亲昵,想着这些身世凄惨遭人遗弃的孩子以后将在生活水准相对比较优越的国外家庭中逐渐成长,既欣赏和感激这些养分母的关怀和博爱之心,又为这些中国弃婴感到欣慰,这样的感动始终伴随在我十几个小时的漫长旅程中。
一位网友写到:对这些养父母而言,中国弃婴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我相信这句话,我的感觉也的确是如此, 愿天使带给人间的都是欢乐和爱……
选自随缘而行博客“我爱我加”:
http://blog.51.ca/u-37071/?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