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驻华领事馆变迁映射中国之变
随着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务实。
经多年准备,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在阔别武汉半个多世纪之后,11月20日正式开馆,成为继法国驻武汉领事馆之后,我国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二个外国领事机构。
据外交部2005年发布的数据,在中国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已达143个。除在上海、广州、厦门等沿海城市设立领馆外,各国开始青睐成都、重庆、昆明、武汉、拉萨等中西部内陆城市。众多领事馆的设立,有力推动了当地与各国间经贸、文化的合作交往,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夏莉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领事关系是国与国进行经常联系的一种形式,是外交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处理和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外领事关系取得了很大发展,对促进中国对外关系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领事馆落户武汉
根据1981年中美互设总领馆协议,美国可在中国的上海、广州、沈阳、成都、武汉五个城市设立总领事馆,中国也可相应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芝加哥、休斯敦、檀香山5个城市设立总领事馆。1985年前,美国已分别在除武汉之外的其他4个城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总领事馆。
随着近年来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和武汉区位优势与市场优势的凸显,美国各地企业与武汉及中部地区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美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的意愿也日趋强烈。
从2006年9月开始,中美政府就美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达成一致。
新设立的美国驻武汉总领馆暂栖身于汉口新世界国贸大厦内,领区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目的在于促进美国与中国中部四个省份的经贸往来和学术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
美国驻武汉总领事白小琳女士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美国在1981年签订领事协议时就认定了武汉地区的重要性。”
作为美国在华的首位女总领事,白小琳是一名祖籍台湾的华裔,曾在美国新闻界和驻沈阳、广州总领事馆任职,是《中级美国英语》主编之一,在中国一度被广泛用作英语口语教材的《英语900句》就由她录音。此次是她第三次到中国工作。
白小琳说,武汉是中部地区的龙头,也是中国历史重镇之一,高校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同时,武汉也是中国的重工业中心,水路陆路四通八达,既有投资环境又有外商合资条件。
她认为,近年来中国中部地区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各个方面都受到重视。中国推动中部崛起战略,并把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有一定意义和条件的。
近年来,美国在中国中部地区的投资逐年增加。例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和百威啤酒已在武汉设厂,美国汽车零件和机械公司也逐渐走入中部市场。中部四省在美国也有很多友好城市和姊妹州,20多年来经贸文化交流频繁。中部许多大学跟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美国名校都有不断的学术往来及互访项目。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和其他外籍人士在中部地区安家落户。
白小琳说:“美国驻武汉总领馆的设立,是美中外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开设总领馆时,有一位中文流畅、文化没有隔阂的外交官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华裔,我非常荣幸有机会能担此重任,做美中两国之间经贸、学术、文化或其他方面的桥梁,为这个历史性的创举作出贡献。”
从几个驻华领馆到超过100个
资料显示,至改革开放之前,虽然中国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同这些国家相互设领却很少。截至1978年底,外国在华设立的领馆只有波兰驻上海和广州总领事馆、尼泊尔驻拉萨总领事馆以及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中国在外国设有7个领馆,即驻波兰革但斯克、瑞士日内瓦、巴基斯坦卡拉奇、埃及亚历山大、日本大阪、加拿大温哥华总领事馆及驻坦桑尼亚桑给巴尔领事馆。
中国同国外签订了3个领事条约,即1959年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事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条约》以及1960年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领事条约》。
夏莉萍副教授分析说,中国对外领事关系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从领事制度的缘起来说,其本身“就是从国际贸易的需要中发展出来的工具”,因而领事工作的发展同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程度,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没有全面对外开放之前,中国还没有发展对外领事关系的迫切需要。二是在美苏争霸的冷战背景下,中国虽然改变了“世界革命”的战略,但一些国家仍然对中国怀有戒心,对发展与中国的领事关系十分谨慎。三是受文革一系列政策的束缚和影响,中国政府对促进国家双边关系的重要作用认识上的局限性,也是制约这一时期中外领事关系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
1979年中国加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在夏莉萍看来,中国加入“维约”是一个重大行动,从此中外领事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其中,领事馆的设立是双边领事关系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与体现。
1979年1月,中国政府同美国政府达成关于互相建立领事关系和开设总领事馆的协议。中国同意美国在广州和上海开设总领事馆,美国同意中国在旧金山和休斯敦开设总领事馆。
1979年8月24日,中国外交部和美国驻华大使馆以换文方式达成协议,确定了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和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驻广州总领事馆的设馆事宜以及各馆的领区。
此后,中外互设领事馆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至2006年底,中国在国外共设置了61个总领事馆、领事馆和领事办公室。这还不包括12个已达成设领协议,但还未开馆的领事机构。
外国在中国设立了115个总领事馆、领事馆、领事办公室和名誉领事馆。此外,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外国在中国设立22个领事机构已达成了设领协议,领区也已经划定。外国在中国香港设立了58个总领事馆、66位名誉领事;在澳门设立了3个总领事馆,13位名誉领事。
进入新世纪,更是出现了一轮外国在华设领的高潮。各国比以往更加重视在华利益。中国从服务于国内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也同意外国在华设领。
夏莉萍认为,外国在中国内地设领,不仅可以提高该地区的知名度,促进对外开放,也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人才,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竞争。
此外,外国在华设立的领馆可以起到窗口和桥梁的作用,准备来华投资、旅游的外国人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了解地方;外国驻华领馆也可以为其本国的有关企业和机构与想“走出去”的中国地方企业、人员牵线搭桥。
在接受名誉领事方面,中国的态度也较改革开放前有了很大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只承认和实行职业领事制度、不派遣也不接受名誉领事。1997年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同意外国政府在港保留名誉领事,或者向香港特区派遣名誉领事。
1998年1月,中国政府同瓦努阿图政府签订协议,同意瓦努阿图在北京设立名誉领馆。中国政府开始承认并在内地试行名誉领事制度。至2006年底,中国接受了9个国家在中国内地委派名誉领事。
以上这些发展表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信,中国外交也越来越务实。
33家领馆入住广州
作为改革开放的南大门,广州成为外国在华设领增长最快的地区。广东省外办领事处处长罗军介绍说,改革开放之初,美国率先于1979年在广州开设总领事馆,随后外国驻穗领馆不断增加,于2000年达到16家。新世纪头8年,外国驻穗领馆数量翻番,达到33家,仅次于上海。“以色列驻广州总领馆预计明年初开馆,西班牙计划明年在广州设领,厄瓜多尔也在加紧设领筹备工作。”
“领馆数量不断增加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加强与我国的领事关系,并由此进一步促进与我国的交流与合作。33家领馆这一数字不仅表明了广东及华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对外吸引力,也显现了广东及华南地区在我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外国在广州设立领馆,主观上是满足自身的需要,但客观上也为广东扩大对外交往、促进对外合作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许多国家在穗设领后,它们与广东的经贸往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广东与这33家领馆派遣国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广东外贸总额的50%。不论国内企业出去,还是外国的企业进来,领馆作为外国常驻官方机构,都可为它们前往对方寻求合作、谋求发展提供真实可信的资讯服务,发挥长期、稳定的桥梁作用。“譬如,2006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我们与意大利驻广州总领馆密切合作、相互协调、努力推动,促成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亲自带着包括七八名部长级官员和700多家企业在内的庞大参展团来到广州,开启中意中小企业合作的良好局面。又如,每年的广交会、高交会以及各地市和部门举办的经贸招商、投资推介、产品展示等重大经贸活动,驻穗领馆都会应邀派员前往参加,充分了解各种商机,为派遣国与广东各地市和部门之间的互利合作牵线搭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领馆有不同的领区,大多数领馆的领区除了广东之外还包括广西、福建、海南,有些还包括湖南、江西,甚至云南、贵州等省。在促进派遣国与广东的交往的同时,它们也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派遣国与这些省区的交流与合作。”
为帮助各国更好地了解中国,广东每年都邀请领馆官员旁听“两会”或参加各类情况介绍会,让他们从权威渠道认识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未来规划,了解重大改革举措、社会热点问题的因果及影响,从而客观地向派遣国及其国民介绍。2003年“非典”期间,国外对广东形势的猜测和误报很多,中方通过安排各国领馆官员参加形势介绍、专家访谈、参观考察等活动,让他们了解了广东的真实情况,从而打消了疑虑、消除了误解、稳定了人心。今年8月,广东专门组织各国领馆官员前往珠江东岸的广州、东莞、深圳、惠州等地参观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给珠三角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广东,随之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外国驻穗领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有关人员提供了帮助、解决了困难。“2003年的10月,广州一周出现了4个精神失常的美国公民。他们自身已丧失行为能力,又无亲友监护,自身安全面临危险,而且危及他人安全。当时,相关部门通过联系美国驻穗总领馆,由他们协助安排病人住院治疗,并及时与家人沟通,最后安排他们平安回国。近年来,类似事件不时发生,如果没有领馆协助,处理起来都十分困难。”
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往经验逐步积累,广东根据国际条约和惯例与外国驻穗领馆的交往和合作日益密切,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广东实际的领事工作也日渐成熟。罗军介绍说,外国领馆受邀参加和自行举办的经贸和文化活动每年都有过百场之多,有些活动已对内对外形成品牌,如广交会、高交会、广州的“焰火晚会”、深圳的“海滨日”、东莞的“荔枝节”,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领馆的教育展等。
据了解,越来越多的驻穗领馆正着手建设永久馆舍。其中美国将在广州珠江新城内建设一个占地3万平方米的永久馆舍,预计下个月正式破土动工。罗军介绍说,“为满足领馆建设永久馆舍的需要,广东在广州赤岗规划了一个领馆区,供各国领馆前往选地建馆。最近,该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泰国领馆已经取得建馆用地,韩国、印尼、越南、科威特也已正式提出了用地申请,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驻华领事机构最多的城市
在内地众多城市中,上海是外国驻华领事机构最多的地方。根据上海市外办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已有64个国家在上海设立领事机构,包括5个名誉领事、1个领事办公室和1个领事馆,其余为总领馆。
许多国家在上海设立领馆的历史都在百年以上。1854年美国任命首任驻沪领事罗伯特墨菲,这是美国在中国设立的第二个领事机构,也是美国在远东地区最早设立的领事机构之一。
瑞典在上海的第一个总领事馆设立于1863年,但是直到1893年才成为真正的领事馆。馆址搬迁了多次,1937年最终定于外滩的中山东二路9号。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驻沪领馆逐渐关闭,直至改革开放后才重新恢复。1980年4月28日,美国驻沪总领馆在淮海中路1469号重新开馆;1996年11月6日,瑞典驻沪总领馆在瑞典前首相佩尔松的主持下复馆。如今“G8”国家均已在上海设立总领事馆,而近年来的一大趋势是更多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在上海建立总领馆。
外国驻沪总领馆的领区范围基本上包括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除了为中国公民提供签证服务和为本国公民提供领事服务外,越来越多的领馆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中外双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保、科技等众多领域,导致领馆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近几年上海许多领馆都搬入面积更大的新址,有的则不停地在外购房以容纳新设机构,甚至一个总领馆下的业务部门可以“分居四地”。
由外国驻沪领馆发放的签证数量正在逐年攀升。以美国驻沪总领馆为例,每年都要签出约17万张签证,其中近90%来自上海领区的申请者都能顺利通过,还有许多申请者拿到了一年内多次往返签证。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9月的这个财年里,美国驻沪总领馆共签发了14.4万张非移民签证,比前一个财年增加22%;其中发放学生签证量比2007财年增加40%。
而日益增多的本国公民也进入了外国驻沪总领馆的辖区。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学生第五大海外留学目的国,其中许多都在上海求学,美国驻沪总领馆如今为7.5万名生活或短期访问上海领区的美国公民提供服务,而暂住在日本驻沪总领馆领区的日本人已经超过了6.1万人。
在日益增进的中外交流中,领事馆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两国政府沟通的桥梁,为双方缩小分歧、增进互信和理解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它又为双方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管道。目前美国驻沪总领馆负责商业事务、农业贸易、教育交流、媒体关系、海关合作以及航空合作的办公室都散落在上海各地,最近添加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上海办公室,也将于2009年春天开始正式运转。
美国驻沪总领事康碧翠女士说,过去30年,中美双方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互相隔绝发展到一个广泛的包含多层次的双边对话机制。目前双方政府对话非常频繁,民间交流已经形成双向的“洪流”。这样的交流对于双方在未来30年形成互相理解的氛围都相当有利。“美国驻沪总领馆为增进美国和中国东部的了解而骄傲,我相信双方关系一定会继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