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唐家山堰塞湖现场指挥抢险施工的水利部部长陈雷,7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导流明渠已经开始缓慢泄洪,但泄洪的速度与预订计划相比要慢。目前存在著四个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决定了唐家山堰塞湖的风险居高不下。
据新华社四川绵阳6月7日电,气象因素。唐家山堰塞湖上游地区即将进入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报,六七月份上游地区的降水将达到400至500毫米,水量比往年明显偏大。上游来水多,对堰塞湖的泄洪能力构成严峻挑战。
堰塞体地质构造尚未完全查清。堰塞体由山体坍塌形成,地质结构由山石和土块构成。在堰塞体的下方已形成了10个左右的管涌,其中3个管涌比较大,可能对堰塞体的稳定构成影响。
余震不断。频频发生的余震和持续不断的山体滑坡,在时刻在考验著堰塞体的安全。
上游的地质变化迅速。唐家山堰塞湖的上游不远处,已经有山体开裂,很可能出现1700多万立方米的山体滑坡。一旦这些山体全部倾落到湖中,巨大的冲击波将瞬间冲垮堰塞体、卷走坝上人员。
记者在现场看到,针对上述不确定因素,水利部专家、武警水电部队及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工兵团正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在堰塞体上加紧抢险施工。尽管专家和官兵们冒著一定的生命危险,但他们士气高昂。
陈雷说:「我们既要确保下游100万民众的生命安全,也要确保坝上人员的安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坝上人员的撤离路线已经选好,用于直升机备降的第二个停机坪的位置也已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