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08年后,关于房地产的负面预测不断,屡现于报纸、网络等媒体。很多人都曾预测,加拿大在2008年会面临如同90年代初期那样的房市萧条。
在上半年,本国房产市场确实“险象”迭出:首先是价格空涨,但成交量却下跌;接着是联邦经济陷入困境,第一季度GDP出现负增长。在多方因素作用下,全国平均房价在6月份出现0.4%的下滑,这是近10年来的首次回落。这些负面消息不断打击着人们对房地产未来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房市萧条就要来临。
可是,虽然倒塌的“兆头”都有了,可是房价就是没有传说中的“大跳水”。感觉2008年的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怎么就这么像四川简阳市的沱江“桥刚强”,虽然早就被鉴定为危桥,可是就是不倒。最后,人们上去给它用超过常用药量20%的炸药爆破,结果它还是没趴下!难怪有人笑侃:加拿大的房市是“桥刚强”,美国的房市是“豆腐渣”,两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想要加拿大的房价出现美国那样的大幅下滑,难哪!
(国内媒体报道的“桥刚强”)
政府和业内对房地产市场信心依旧
总体来说,关于房市未来走向的负面预测都是来自民间,而政府和业内却一直对房地产市场信心十足。在6月份全国平均房价出现下滑的消息传出来不久,联邦财长费拉逖就曾站出来稳定人心。他表示,政府对加国房产市场“一点也不担心”,并称房产市场里面根本“没有泡沫”,也“不会出现泡沫”。
而早在今年3月,加拿大房地产协会就曾预测今年全国房价还是看涨,涨幅约为5.5%。现在,业内大多数人士信心依旧。虽然消费者信心可能遭到经济陷入困境及美国的不良影响的打击,销售量会出现一些下滑,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情况必将好转。
然而,哪怕正如业内所预言,今年房价会涨5.5%,但是比去年12%的平均涨幅还是要小多了。
房市不如去年火 但抢offer仍时有发生
去年多伦多地产经纪排队抢购楼花和多家买方抢一个物业的“壮观景象”想必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相对于去年的火爆,本市今年的情况却差了许多。然而,如果物业本身条件比较吸引人,社区和价位又有优势,这样的房产还是比较抢手,甚至也能出现如去年一样抢购的情况(这便是业内所谓的Multiple Offer)。
比如多伦多居民沃洛克(Cam Warnock) 先在Bloor West Village 看到一栋标价$199,000 的房子,他很感兴趣,结果房子后来以$260,000 售出,他没有得手;令他十分沮丧的是,另1栋靠近St. Lawrence Market、标价$209,000 的房子他在与多个买家的“夺标大战”(bidding wars)中失利,因为房子最后以$242,000 成交。而他最后在东约克(East York)看到一栋只要$199,000的他很心仪的房子,他的经纪作了一番调查后告诉他,此房产最初的报价是$399,000。
了解这一信息之后,沃洛克仍然打算试一试,他的心理价位是$225,000。当他准备花$400 请验房师对该房子进行检验时,房主却突然通知他,他不想再卖房子,将把待售房子从市场撤出。沃洛克的经纪库克(Cook)说,由于只有沃洛克一个买家,根本难以造成“夺标大战”的阵势,也不可能卖出$399,000 的底价,房主当然别无选择,只有“撤退”。库克说,这种做法实在不应该,浪费了买卖双方当事人与经纪的时间。
沃洛克被这种买家与经纪联手、故意压低报价、希望引来更多人抢offer的招数弄得不胜烦恼,最后他在靠近St. Lawrence Market的地区以一个可以接受的、他认为公平的价格(at a fair price)买了一套公寓。
(多伦多居民Cam Warnock 站在他新买的公寓前;来源:英文网站)
作为卖方而言,他们当然希望出现Multiple Offer,因为买方之间的竞争往往会互相抬高价钱,让买家受益。因此,不少精明的卖方常常“欲擒故纵”,有意在一开始出低价,然后吸引众多买家来抢购,造成竞争的样子,以便让他们互相抬高价格。
另外一个招数是,卖家的地产经纪会相对延长答复时间,往往是一个星期,或者在某日之前不接受Offer,以此希望这期间物业会吸引更多买家,能拿到其他买家更好的Offer。然而这样做也有其弊端,有些没有耐性的买家被吊足了胃口之后,可能就对此物业不再感兴趣了。
在多伦多时不时发生的“夺标大战”或抢offer,似乎一方面说明,大多地区的房市尽管不如2007年火热,但也不是很多人担心的那么糟糕,有些地方的行情仍然看好,房价还在上升;另一方面,也许正是在市道不如去年畅旺的情形下,买家和经纪希望想些点子,让房子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