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美、加大学双博士学位的中国移民蒋国兵于7月21日凌晨跳下高速公路立交桥身亡。
蒋国兵事件又一次震动了加拿大华人社区,特别是他的双博士背景与一直找不到专业工作的现状格外引人注意,于是人们很自然地将他的死亡与正在华社炒得沸沸扬扬的“124法案”联系起来。
“124法案”有望通过
“124法案”又称“平等进入受监管行业法”,其宗旨是从体制上打破障碍,让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律师、医生、护士、教师等34个发牌行业保证其认证过程公平、清晰、公开,并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学历认证评估,使得在这34个领域内更多的在外国受训练的专业人士能够尽早回到专业领域工作。
“124法案”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审查要顾及申请者的教育和工作经验;把审查的全部过程向申请者说明;审查要控制在合理时间内;提供申请者最后决定的书面说明;不服最后决定者可以申诉;保证审查者经过训练,有足够知识作出决定。
此外,还将设立监督委员,强制专业人士协会按照已定标准审查申请,违反者将处以罚金;为国际申请者建立信息中心,帮助他们获得有关专业资格认证的信息,同时请当地已经获得资格的专业人士为申请者提供辅导,并设立资金来奖励表现优异的辅导者。
有调查发现,到加拿大的技术移民中60%的人被迫转行,由于对新移民专业资格审核没有统一标准等原因,他们的资历无法得到认证。
加拿大咨议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估计,新移民“大材小用”或失业的状况,给加拿大经济造成每年50亿元的损失。
目前,安大略省每年吸纳14万新移民,新移民中的华人大多具有专业技能和国际性的工作经历,但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受到专业认证、加拿大经验或语言文化等障碍的限制,不能与其他族裔的人士在同一起点上公平竞争。
这也是麦坚迪政府提出“124法案”的初衷之一。
鉴于这个法案可能舒缓已困扰安大略省20年的问题,反对党原则上支持应该不成问题。
业内人士估计今年秋天有望通过实行“124法案”。
7月23日,《北美时报》记者参加了由34个华人社团主持召开的“安大略省专业就业论坛”。
安大略省公民及移民厅长科莱到会并讲话。
科莱说,长期以来安大略省在新移民安置方面没有得到联邦政府的公平对待,不能像魁北克省及其它省份那样从联邦政府得到针对新移民安置、就业的资金,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直到麦坚迪当选省长后方得以解决。
麦坚迪政府执政以来采取了系列举措,力图开展各种专案计划向新移民伸出援手,并从体制上打破壁垒,帮助新移民施展才华,在专业上取得成功。
他同时认为现在推出 “124法案”是必要的。
科莱表示,每年有1.3万海外受训专业人员落脚安大略省,该法如获通过,无疑将使许多人受益匪浅。
但科莱同时也表示,推出 “124法案”“并非说现存的申请程序大多不公平。
我们只想确保它们应该做到透明和公正。
我们觉得现在情况不如人意,我们必须改进。
”
“124法案”——不同的声音
对于受到众多华人社团支持的“124法案”,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人社团负责人表示,安大略省自由党政府在这个时候决定通过立法公平对待海外受训人员,并无新意,也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他认为,明年是加拿大大选年,明眼人应该很容易看到这其中的内在联系。
所以他对几十个华人社团出面支持“124法案”出台很不以为然。
这位华人社团负责人说,从政府的角度看,加拿大政府从来没有说过不承认海外学历,目前34个专业机构在审查和接纳海外受训人员的过程中也没有戴上有色眼镜专门制定一些针对少数族裔的歧视政策。
实际上目前所发生的不承认中国学历的情况大都发生在部分雇主身上。
有些雇主对应聘者持有的境外文凭怀有疑虑,对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能肯定。
从这个角度看,推出“124法案”不是什么坏事。
安大略省专业工程师协会虽然对此法案表示欢迎,但协会主席奎恩(Patrick Quinn)说:“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资历认证这么简单,而是如何让专业人士被市场接纳的问题。
每年有2万海外受训的工程师落户安大略省,其中约四分之一提出申请。
同时全省约15所大学又有5000名准工程师毕业,如果让海外受训的工程师和那些安大略省大学毕业的工程师竞争,他们进入劳动市场难免会碰到困难。
”
据奎恩介绍,目前安大略省专业工程师协会每年收到2500份外国受训工程师的申请,其中约70%的资历得到了认可,20%被要求参加额外考试以弥补不足,其余的因条件不具备而落选。
奎恩表示,安大略省专业工程师协会所有行为中都不存在系统的障碍,他认为要求工程师有一些安省经验并不过份,因为各地的建筑法规和职业标准都不同。
他称自己获得执照曾用了7年的时间。
《北美时报》记者曾参加过由协群社区服务中心主办的如何申请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专题讲座,会上得知本地经验成为专业人士被当地市场接纳的绊脚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些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多伦多社区文化中心行政主任钟新生认为,政府支持通过“124法案”是必须的,但只有“124法案”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钱去做一些更实际的事情,例如帮助有海外专业背景的新移民获得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有可能标本兼治。
另一位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人士说,加拿大联邦和市政府都有专门拨给移民的社会服务经费,安大略省每年在分配3亿元新移民拨款时,竟然没有一分钱落到大多地区20万讲国语的移民身上。
他强调一些资深的华人社区获得了政府经费支持,为华人新移民提供了许多服务,但这些服务针对大陆移民来说显得很不够,因为这些资深华人社区提供的服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大陆新移民的需要。
政府应该区分不同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大力支持发展服务于大陆移民的新社区。
加快自身融入是根本
“124法案”即将施行,无疑对专业技术移民尽早回到自己所熟悉的专业领域是个利好消息。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单靠一部无关痛痒的法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安大略省多年的海外技术移民就业问题。
呼玛在来加拿大之前在巴基斯坦做了近20年的教师,她目前正在参加一个专门为有海外教师背景专业人士举办的辅导班,她希望自己能早一天重返教室,从事自己最喜欢的教师工作。
呼玛说,要想在当地取得教师资格并不容易,取得教师资格后要想谋到一个工作岗位就更难。
她被告知,要想取得教师资格,首先必须是安大略省教师学院的会员,同时要通过教育部的测试。
如果要给7-10年级上课的话,必须在某一门课上是专家水平, 11-12年级则要求有资格能胜任两门课,而且要求必须要有教育学学士学位,要通过专业英语水平测试,她感到压力很大。
与呼玛不同,来自中国的索菲在香港接受了全英文环境的师范教育,几年前就已取得了安大略省教师资格证,但她至今也没有找到教师工作。
索菲抱怨说,发出去无数的简历都如泥牛入海,好象根本就没有学校需要老师似的。
同样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玛雅目前在一所公立中学找到了工作。
玛雅到加拿大之前在中国做中学化学老师,有十年的工作经验。
她取得安大略省教师资格证后也遭遇了与索菲相同的经历。
后来她放弃了找教师工作的努力,从做家教入手开始了她在加拿大的教学生涯。
她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几个学生的认可,学生家长看到了孩子明显的进步便主动与玛雅交流。
其中一个学生家长在征得玛雅同意后与自己孩子就读的私立中学交涉,几个月后,玛雅得到了该私立中学的岗位。
在私立中学工作一年后,玛雅成功申请到了当地一所公立学校的教师工作。
玛雅说,取得安大略省教师资格证对多数人来说并不太难,但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是否就意味着可以胜任这里的教师工作了呢?其实这是两个概念,对很多来自大陆的人来说,语言是第一道坎,因为你要用英语去完成教学工作,语言要求高是自然的事情;另外,各国的教学方法都不太相同,这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和中国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没有教师资格证你肯定进不了学校,有了教师资格证不了解这里的教学方法同样不行。
所以她建议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比如让取得安大略省教师资格证的人跟班做3-6个月的学徒,相信这些有着丰富海外教学经验的人会很快胜任这里的教学工作。
(记者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