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占全球的23.7%,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全球癌症死亡总人数30%。
其中,肺癌(82.8万)高居中国癌症发病率榜首,结直肠癌(40.8万)、胃癌(39.7万)、 肝癌(38.9万)、 乳腺癌(30.6万)发病人数紧随其后。
癌症的发病,与基因、饮食、生活习惯、环境暴露、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尽管很多风险无法控制,但我们依然有办法通过可控因素降低患癌的风险。
文 | Paella 图 | 四象设计部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不治之症”,癌症虽然没有100%的预防之道,但积极的干预却可以大幅降低患病的几率。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全球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完全可以被预防的。
其中,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即减少外界因素的的损害。
癌症风险因素指任何增加患癌症几率的因素,不同癌症,风险因素不同。性别、年龄或家族史等因素无法控制,但另一些风险因素,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降低其发生概率。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改变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行为因素,即吸烟、饮酒、久坐等;
饮食因素,比如缺乏摄入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和钙,过多摄入加工肉类;
环境因素,比如空气污染、紫外线辐射、职业暴露;
感染因素,比如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HPV病毒等。
国家癌症中心2022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不同地域高发的癌症不同,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域性。这也说明了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都会影响癌症的发病。
比如青海、新疆、甘肃、河南是肝癌高发区域,这些地区同样也是乙肝病毒感染较严重的地区。
盛产腌菜的贵州(酸菜)、福建(咸鱼),和以加工肉类著称的湖南(腊肉)、重庆(香肠)、西藏(腌肉)都是胃癌高发地区。
而与肥胖关系较密切的乳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胆囊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如天津、北京、山东、山东、西藏,肥胖超重情况也比较严重。
如果肿瘤已经出现,那么就要进入二级预防阶段,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策略。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定期的体检和癌症筛查,尤其是高龄人群和特定癌症的高危人群。
许多癌前病变如果能得到及时处理,一般不会转变为癌症,即便是早期癌症,在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的前提下,也可以大大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比如早期宫颈癌、大肠癌经过规范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达到97%以上。
如果不幸癌症已经进入晚期,最后一步的三级预防则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采用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手段控制肿瘤的生长,积极治疗并发症,缓解痛苦。
我们总喊着“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多吸一根没什么大事”,然而疾病的种子,可能就在一次次的放纵中悄然生根发芽了。
癌症的预防就像不同的人生,虽然有些条件是天生注定的,但选择和努力的方向,才是决定命运的胜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