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篇的内容: 3、CO-OP——我经常推荐我的朋友去上CO-OP班,特别是非IT、非电信专业的朋友。 我认识一对夫妇,两个人都不是IT和电信专业的,两个人都是去年通过CO-OP找到工作,而且都是去了Volunteer的单位不到一个月就转成正式的拿工资的员工。 这里面巧合和运气之处,但也证明了CO-OP这种形式的确有用——特别对于非IT和电信专业的朋友,据跟我CO-OP同班的同学说我们班上电信专业的大部分到都还没找到Placement。 而计算机的同学找到的Placement一般都是做一些杂务性的工作——管管微机,整理整理材料,很少让你直接去编程的,可能他们怕我们做完3个月Volunteer,又没有预算可以留下来,造成程序没人跟进和维护吧。 我感觉搞计算机的公司都比较抠门,好些都是想占点小便宜,找几个Volunteer干几个月,不管你干得怎样,给你份Reference,让你走人,然后找CO-OP的机构再要几个。 可能刚好我上的那个CO-OP班情况特殊,或者他们熟悉的关系户中搞计算机的比较少吧。 多伦多类似的CO-OP班很多,大家可以去找一找,我知道的一家在777 Bloor,还有多伦多市政教育局下属有七家中学都有这样的Program。 下面的网址有这七家学校的电话和地址:http://www.tdsb.on.ca/scripts/Index…chooltype=ConEd,大家可以上网去看看。 我当时上的是Yorkdale Secondary School的CO-OP班,也就是网站上最后的那间。 位于401和Dufferin附近,每年分两个学期开学,二月和九月。 二月份的学期一般在一月中开始考试(每个学校、每个学期都可能不一样,还是自己打电话去问问比较准确),考英语笔试和面试——笔试考作文、词汇和阅读,面试非常简单地问一两个问题,诸如你是什么专业的?为什么要参加CO-OP (千万不能回答想通过CO-OP找工作)。 据说Yorkdale这间学校开始主要是为东欧国家过来的移民开设的(我现在的Team Leader,从东欧过来的,三、四年前就在CO-OP班上过课,有一次我们俩还拼命向经理推荐招一两个CO-OP学生进来缓解一下我们人手不够的局面呢,可惜后来没有下文了)。 近来,参加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基本上在每个班上都是人数最多的(它一期招收4个班的学生,每个班都接近80人,我那个班,中国人大概有16、7个),其次就是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等等东欧移民。 很多知道它的朋友和我CO-OP同学都说它是最好的一家——特别对非IT和电信的朋友而言。 可能有些刚来的朋友还不太清楚CO-OP的情况,下面根据Yorkdale的宣传资料介绍一下: CO-OP的全称是Co-operative Eduction Program,一般CO-OP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学习4到5个星期——主要讲解的还是workshop讲的那些内容:写简历、如何cold call,如何准备面试等等。 到第3或第4个星期的时候,教师会教学生去搜索些各专业公司的资料,按照资料上的电话致电各个公司,询问他们负责CO-OP的部门或人的名字和电话(大公司会有专门部门负责CO-OP,小公司一般由人事部负责),然后将公司名、人名和电话号码交给老师,由老师去和这些公司联系——解释CO-OP的计划安排,传真简历等,毕竟老师是本地人,沟通起来要方便很多。 如果对方公司对这个学生感兴趣,会安排面试——这个面试比正式的找工作面试要轻松和简单一些,雇主对面试者的要求也低得多——毕竟你是不拿工资的,而且如果他真的想招你进去,长长的三个月volunteer时间足够他看清楚你的能力和工作表现了。 实际上按我的理解,这时候是最考验各个CO-OP机构水准的时候。 因为除了少数情况以外,老师不会用你提交给他们的公司名单(他们仍然让学生去准备的目的是Push学生一次cold call的机会,锻炼学生和公司打交道的能力和口才,我感觉这种为CO-OP而打的cold call比真正的那种cold call要容易,不象平时打过去的时候接电话的一句“没有机会”就挂断电话;他们听完你的介绍后,一般都会给你一个电话号码,有些还会告诉一个人名,让你跟他/她联系),大部分情况下他们还是信任他们以前的关系客户,尽量争取在原来接触过的公司里找一个安排你去面试。 这时候,这个CO-OP机构的口碑,以前推荐的学生素质,客户名单的长短就显得非常重要,决定你是否能找到placement,或者能否找到合你心意的placement——有些学生可能会去一些不完全专业对口的公司。 越是快速找到合心意地方的学生越是珍惜机会,在公司里努力工作。 而高素质学生在placement的表现会给这个机构做最生动的广告,反过来又会促进下一次的合作,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一般情况下,CO-OP的学生会在placement义务工作三个月,这三个月是没有工资的,只有少数人可以拿到一些很少的交通或午餐补助,一个月大概几十、上百块。 在公司工作的其间,每个星期的星期五会回到学校,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在公司里工作的感受和经验;老师也会定期不定期地去单位访问,了解学生在公司工作的表现,听取雇主对这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对这个学生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提出批评和建议。 三个月后,这个CO-OP项目就结束了,这个学生可以在公司那里拿到一份reference,同时在学校拿到一份结业证书,获得几个Credit。 少数人可以直接由volunteer转成正式的staff或Contract——正如我前面介绍的那一对幸运的夫妇那样。 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的,同时学校或其他机构也三番五次强调不要把期望寄托在这种小概率事件上,出现过有人去到公司,勤奋工作了一、两个月以后找经理要职位的事件,对他本人和学校都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前面提到,最近我朋友圈中找到工作的人,有IT专业的,电信专业的、还有化学、土建等专业的。 因此各位非IT专业的朋友也不要着急,Never give up,也许你离成功的日子已经很近了。 上job shop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打了比方,人生就象是爬山,也许你爬一个山坡已经很久了,一直看不出到顶的迹象,也许你甚至正在走下坡路,支持不住快要放弃了,但要想想,也许山顶就在前面一个小山坡后面,翻过它,你将见到一片美好的天空。 然后他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两个中国字“危机”,给我们全班的中国人讲解起这两个中国字的意思——“Danger”和“Opportunity”,有“危”的时候“机会”也同时存在。 我喜欢看名人的传记,发现好些名人,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商人,他们事业的转机往往紧接在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期之后。 所以各位非IT专业的朋友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正如“一年大苦、两年小苦、三年不苦”里面说的,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改行去学计算机编程——这首歌不再好唱了,前两年可能还行得通,那时候缺人确得厉害。 事实上我发现,这两年从国内出来的人当中真正搞计算机的人还真不少——可能受到前两年.com市场好光景的鼓舞吧,他们尚且还有相当部分的人找不到工作,更何况半路出家的你呢? 更加不建议去编简历——关于弄虚作假的争论网上很多,我不想再多说了。 但是当我亲耳听到有人说不弄虚作假就找不到工作这个斩钉截铁的论断的时候,我还是大吃一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的神情,“你们这帮刚来的知道什么?跟我谈诚实和信用?你们还嫩着呢”,不知道最后这位朋友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我的感受是现在即使是想弄虚作假也挺难的,在我面试的时候面对一个总监,一个经理,问问题问得特别详细,特别细节,没干过肯定答不出来。 正如我上篇写的,第一句话问我干过什么?第二句问怎么干的,然后根据我回答中的每个步骤,基本上是一个一个盯着问,为什么这么干?如果出现****情况怎么办? 这些问题即使是面试前拼命抱佛脚,也不容易答出来。 我不是非常清楚非IT和电信专业就业市场的情况。 但我总觉得,各位申请移民的时候都打过分数,好些专业的ETF和Occupation都和计算机专业不相上下,须知道,这些分数可是根据加拿大的市场需求设计出来的呀——分数越高,表明加拿大越需要这种专业的人才。 我想,它总不至于拿自己的移民政策开玩笑,引进一大堆找不到工作的人,放任自流,让他们沦落到社会的底层 (勤劳聪明的中国人也许不至于到这一步——大不了一走了之,但谁能保证其他国家过来的移民不会这样呢?),“不利于加拿大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吧”。 上篇文章里面提到的那位姓翁的朋友,他是机械专业的。 他的经验是开着车一个一个工业区转,看到生产类似产品的工厂就直接进去——他说,这里的工厂都没有围墙,一般都可以直接进去。 找经理,找厂长,跟人家谈,介绍自己,让人家介绍他们的产品和设备。 虽然最后找到的工作不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的,但他说,通过这样的networking,他至少学到了不少和本地人打交道的,特别是Business交流的方法(我自己也有这种感受,有一次直接冲上门去找一家公司的技术副总裁,坐在Reception等他的时候,望着周围忙碌的人群,看着办公室里熟悉的格子间,闻着以前最讨厌的办公室家具的味道,快半年没上班的我,多少也找回了点Professional的感觉),同时多少也获得了些加拿大工厂的知识——人家总得跟他谈些什么吧。 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具体的体会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我觉得与其每天闷在家里,不如多出去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大街上的人,感受一下别人的快乐,和不认识的人说声“Hi”,和没事的老头老太聊聊天,去和Agency打打交道,去合适的公司和漂亮的秘书小姐(或老太太)套套瓷,自己的心情和自信心都会好很多吧。
来加拿大半年后,终于找到工作了。 在这样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找到工作,只能说是运气好。 虽然自己也不能算是特别努力,但找工作的各种途径都试过,在这过程中也有很多酸甜苦辣的事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两年的确不如前两年经济形势那么好,那么容易找到工作,特别是911以后更是雪上加霜,但正如一篇文章所说的,“这世界变了,但不是完了”。 事实上,从9月份到现在以来,我认识的人当中,包括我在内,至少有5个找到专业工作,而我的朋友圈也不算大,这个数字已经不少了。 基本上还是符合一般性的规律:来加拿大以后6个月到1年找到工作。 我是911之后1个月找到工作的,其他些朋友也都是在那前后找到,有IT行业的,有电信专业也有其他专业如化学、土建等。 证明了现在的经济形势是不怎么样,但仍然有机会,象我们公司到现在还在继续招人,时不时有些新同事进来。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放弃希望,继续努力吧,幸运女神迟早会降临在你头上的。 其次,不要被网上的文章和失业率数字吓坏了,我去年来加拿大之前和来了以后没找到工作之前,经常在网上各个论坛上逛,发现去年开始,网上基本上是愁云密布,好多人都抱怨找不到工作。 偶尔有人在网上贴个贴子,说自己找到工作了,引来羡慕和祝贺的跟贴无数。 感觉好象加拿大存心欺骗大家,把大家骗来以后,也没有工作机会,一大群国内过来的各行各业的精英都在苦苦地打Labour工,熬日子。 看到这些 贴子让人心酸,也让人着急。 经常在想:我是不是来错加拿大了? 没找到工作之前,接触的朋友绝大部分都是没工作的,偶尔有一两个有工作的,是大家公认的羡慕对象,总觉得他们象是大熊猫——特别珍稀的一类。 但事实上,上班以后发觉在加拿大找到工作正在享受加拿大生活的中国人还挺多的。 不信?去各个Office集中的Building看看,哪个Building里面看不到来来往往的中国人?特别是吃中饭的时候,一堆堆的中国人特别显眼。 找到工作后,跟我们单位的那些中国人聊天,才发现他们很少上网(好几个还在使用拨号上网呢),就算上网也只是看看新闻,很少去BBS看文章,更不用说写文章了。 而我现在也是差不多。 想想也正常,找到工作后,每天上班辛苦,晚上回来还要做家务,哪能有精神写文章,也没功夫去看那些找工作的文章,更不用说回复了。 所以说网上的文章只表达了一部分中国人对加拿大生活和工作的看法和观点,远不是在加拿大的中国人的真实反映。 一年大苦、两年小苦、三年不苦”里面说的好:“毕竟一个人的观察能力、生活面及理解能力有限,国内的朋友不可将其文章当作所有中国新移民的整幅画卷。 青蛙坐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大的一个天,但那绝不是整个新移民眼中加国的天。 要有成千上万个象你我一样的青蛙将每个看到的天都讲出来,联成一片,那才是我们中国移民真正的加国生活。 ” 下面谈谈我找工作的经历,我是来了一个月,办完各种各样手续后开始找工作的,走的和绝大部分朋友走的一样的路:上workshop、写简历、发简历、打电话、Agency面试、雇主面试,下面我想就在这些过程中一些看法讲讲自己的看法。 1、workshop——刚来的朋友可能都有同样的感受,workshop和ERC (Employment Resoure Centre) 太多了,感觉都差不多,不知道哪个好。 我也曾经上过好几个workshop和ERC,感觉这些workshop质量还真是有区别的,有些简直就是在骗政府的钱,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我们的时间。 尽讲些什么法律规定、员工权益、劳动保护等——这些东西也是重要,但我想我们首先需要的并不是这些,连工作都没有,谈什么劳动保护?而且从国内出来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做Office工作,用得着详细地讲解在车间里遇到工头要你操作没有保护的车床应该怎么办吗? 最后我上了个ERC的workshop,在Kennedy和Eglinton路口,名字叫Kennedy Employment Resource Centre,地址是2425 Eglinton Ave.…
加拿大移民部6月11日正式颁布了移民新法的最后修订内容。 除了技术移民类有较大的变动之外,其他移民申请各类别均有变化。 有关修订的内容如下: 家庭类移民 加入了“性伴侣”一项,使共同生活不满一年的同居者符合要求。 原来用于其他联邦法令中“同居”的定义在移民法中不太奏效,因此,“同居”一词的定义被放宽了。 而单身者“Fiance”从家庭类中被删除了,原因是这类的申请者人数正在稳定减少,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22岁以下子女被担保的监护期减去10年或25周岁。 被赡养者年龄在22岁或以上者,监护期为3年。 法律监护人一项将在较晚些时候,当各省各地区宣布为遵循“法案”条例立法时才会实施。 立法要求他们认同法律监护人。 (一旦此条例被宣布,法则将视处于监护人管理之下的孩子为家庭的一部分。 ) “简单收养”从家庭移民类别中删除,而将与在加拿大被最终过继同样处理。 简单收养是指未断绝以前存在的合法的父母与子女关系。 商业类移民 商企移民类有许多变化,包括对“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定义。 每个申请人的净资产必须为”合法收入”,移民官将具备可评估累积净资产的能力。 对“经验”的要求已与“自雇”的定义相结合。 投资移民一项的变化将要求申请者具有商业或管理经验。 如果他们管理有5个以上的员工,他们在管理经验方面才合格。 商业类移民条例的变化使该类移民项目更加完整,同时也考虑到了商业现状。 政府也希望以此能减少虚假申请者的数目。 难民类移民 难民类的主要变化是删除了非法入境者(UPPC)类。 UPPC是指在确定的国家无法获得原始身份证明等文件,因而推迟3年登陆加拿大的人员。 在过去,这项条例并不符合实际。 新法案准许拘禁以一种更有策略的用途,而不鼓励申请者销毁文件。 被修改的法例,加入新法则以准许更多的移民利用可替代的文件来确证自己的身份。 加拿大新移民法对各申请类别修订的具体条款,移民部将稍后数日详细公布。
有朋友问面试后多久打电话或写信,EMAIL去follow up合适?一般来说一周差不多了。 在第一次面试完毕,如果你感觉进行得还算满意,你可以当时就问面试官什么时候有结果,什么时候你应该再联络。 假如你当时没有问,那么隔一周以后打电话,或者发一封follow-up letter,来询问招聘人员的决定。 无论是用哪种方式询问,都只需要简单问及他们什么时候可做出决定,除非是你已经有其他公司较确切的答复在手,也很想考虑这家公司,那么可要求他们立即或尽快给答复。 有些公司雇人需经过很长的过程和手续才最后决定,所以你在等待期间应该继续找其他机会。 一天没有把OFFER拿到手,不管有怎么样的口头协议,都可能落空。
电脑学校之多,令人瞠目。 翻开任何报纸,你都会看到他们的广告。 电脑培训的蓬勃发展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机会。 一位新移民周先生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如果没有这些学校,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干什么呢。 周先生以化学工程师申请移民来加,磋砣一年未能找到工作,后经朋友劝说改行学电脑,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终于找到了一份程序员工作。 笔者听说过很多类似故事,很多成功的故事。 但很遗憾的是,这似乎都是2001年以前的故事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IT行业的自身发展以及整个北美的经济增长放缓。 而更重要的是,2000年之前,大部分来加找IT工作的人士在中国就有若干年的IT工作经验。 这些人来加被聘后,工作一般能很快上手,并展露才华,且在行业内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进入2001年后,很多人突然感到电脑业就业市场形势急转而下,如果仅仅将之归结于北美经济形势疲软,那未免太简单化了。 相信大家听过著名的IT行业猎头公司CNC的高级Recruiter所说的故事后,就能明白一二了。 原来,华人的声誉己大不如前!她谈到去年年末数起令他们非常难堪的事。 他们推荐的华人IT“Professional”连续被用人单位打回票。 究其原因,原来这些华人所递交的Resume看上去申请人是个资深的专业人员,Interview时也是无懈可击,但去公司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发现此人一窍不通而被扫地出门。 自此以后,该公司对华人递交的Resume和Inerview极为戒备,基本上处于一种不信任状态,而对于“标准”Resume更是不屑一顾,直接扔进垃圾箱! 笔者也曾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改行女士仅在电脑学校学了三个月就开始投发经过电脑学校专人“包装”过的简历,把自己描绘成有多年经验的程序员,她很快收到了不少回复,但其中一封Email使令她沮丧不已,该Email明白告诉她,她的“加拿大工作经验”实际上是在一所电脑学校”,雇主希望她知道“Liar is not good for you.”,此外,Email中还有很多其它很不“Nice”的规劝。 遗憾的是,这类事情的发生在大陆新移民群体内并非个别,一些电脑学校甚至“开导”学生:不要怕,多伦多职业介绍所有上千家,电脑公司更是不计其数,他们不可能都认出你,你只要有一家公司对你有兴趣就够了。 有些不负责任的培训老师,公然在课堂上误导学生:这个可以不学,那个可以不究,只要Interview能过关,进了公司就能混下去。 并列举自己的一些朋友进了公司后无事可做,因为公司招聘你是为了“储备人才”。 个别学校公开宣称他们的CLASS是以面试成功为最终目标,保证你能瞒天过海,至于以后如何,他们就管不了了。 电脑培训市场竞争激烈,良莠不齐,乃属正常现象。 问题是学生们如何从众多的学校中筛选出一个有教学质量,真正能将你培养成才的学校。 有行内人士抱怨:我们在培训学生方面花了很多精力,譬如说严格控制班级人数,提供最好的环境和设备,聘全职老师全天辅导学生,督促和检查学生作业,为学生找公司做CO-OP,这就导致了我们无法参与价格竞争。 现在有些学校为吸引学生,收费越来越低,甚至“不收费”,这样如何能保证学生质量?这岂不是对学生不负责?这样的学生出去肯定会把工作市场搞坏,使越来越多的华人难以进入工作市常 有行内人士指出,即使目前IT行业无法同其巅峰时相比,但IT行业的机会还是有的,至少比其它行业要好得多,但很多公司现在不敢随便请人,特别是中国人,语言不行倒还可以理解,技术根本不通令人啼笑谐非,花了冤枉钱不算,大家的时间都白费了,项目进度也耽误了。 在加拿大,哪个公司都不会留不能干活的人,更何况是激争激烈的软件行业!现在一些学校均给学生提供CO-OP机会。 只要这些学生用心学习,布置的任务能按时完成,他们的进步会很快,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被公司聘用。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1笔者在此呼吁,想改行学电脑的先生女士们,在跨入校门前不要仅以价钱来选择电脑学校,要找一个价钱适中,确实能使你学到本领的学校作为自己新事业的开始
加拿大Java Developers的收入取决于掌握的技能和数年经验。 以下收入仅为个别资料,不代表平均水平。 排列顺序为公司业务范畴,相关工作年限,掌握的JAVA知识,薪水待遇: IT Solutions, 4年,掌握EJB, J2EE, J2ME,$120K + Bonus eBusiness Solutions 4年 掌握EJB, $108K + Options eBusiness Solutions 4年, 掌握Swing, EJB, J2EE, JDBC, $90K + Bonus Internet Security 3年, 掌握Swing, EJB, J2EE, JDBC, $85K B2B Solutions 3年, 掌握EJB…
简历发了不计其数,好不容易盼来了一次Interview,你的心情一定且喜且忧–喜的是总算没有石沉大海,有了回音,忧的是自己能否抓住扑面而来的机遇,顺利通过。 首先恭喜你,漫漫求职路总算有了曙光。 为了让您马到成功,下文中我们准备了五个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并深入地分析雇方问话的用意。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希望我们的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以下的问题和答案都只是一些范例,重要的是您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重新组织和润色,仅仅机械地背答案肯定是不足取的,毕竟没有任何答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用推销的行话说,以下的范例叫做演示服务能力。 1.“请你作一下自我介绍?”(Tell me about yourself.) 提问方问这样的问题一般是出于以下几个目的: ·让你放松,找到感觉。 ·得到对你的第一感觉,找到他们雇佣你或不用你的第一信息。 ·看看你的注意力是集中在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还是仅仅盯在会影响你的工作业绩的个人顾虑上 。 ·对你的背景有一些了解。 如何回答以上问题的几点建议: A.简要地准备你认为自己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的个人条件和工作经验。 B.简要谈谈你的个人素质,比如你可以与他人很好地相处等等。 C.简要提供其它一些可以反映你稳定而优良个人素质的信息,例如有广泛的个人兴趣、社交活动等。 为了回答对方可能提出的与上面有关的问题,你可以这样准备,比如: “In terms of my work experience ,I offer a solid_______ (name your field) background that includes ________(give a brief…
求职时应该跟雇主签定劳工合同。 劳工合同分两种:“集体劳工合同”和“个体劳工合同”。 集体劳工合同”是对大公司和工会组织。 而“个体劳工合同”是我们在求职时会遇到的。 如果有劳工合同,工资的支付应该按照合同去执行。 尽管,由于新移民对这里的用工法律不太清楚,合同中不免有不合法的成分。 即使有合同,如果有悖于“魁北克劳工准则”,也必须按照“魁北克劳工准则”来执行。 即使在求职时就没有签定合同。 所有雇主的行为必须受“魁北克劳工准则”的制约。 即使因辞工给雇主带来了损失,那并不构成雇主拒付工资的理由。 损失可以通过债务互抵来解决。 “劳工准则委员会”(Labor Standard In Quebec)负责免费帮助个体劳动者向雇主协商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可以为你讨个公道。 (电话:873-7061,地址:唐人街附近的Complex Desjardins East Tower 24th Floor)
一、先找工作还是先学英语 越来越多的中国移民来到加拿大,其中有60~70%的人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 但是,有很多人想先去学英文,等语言水平提高些后,再找工作。 到底是先找工作还是先学英语呢?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1) 当你的英语水平足以表达你的专业经历、并能应付一般生活对话是,最好先以找工作为主。 可以把每一次面试当作学习英语的机会。 因为,参加加拿大政府提供的免费英语班,对你日常生活的英语会有帮助,却无助于你用英语表述计算机专业的内容。 2) 当你的英语达不到上述水准时,还是先学英语为好。 无论你的专业水平多么高,也很不容易有工作机会。 要参加加拿大政府的免费英语班,仅需要经过一个简单的水平测试,就可以安排就近上课了。 二、计算机专业人士寻找工作的方向 相对其他专业来说,计算机人士最好找到本专业的工作。 但是为什么有一些在中国有多年工作经验,技术水平不低的人来到加拿大后,却没有比别人更快的找到工作?甚至极其个别的人至今还没有理想的工作(大多数计算机人士在3~6个月找到工作)。 原因种种,我们认为如何确定自己的工作方向很重要。 原因如下: 1) 应该知道加拿大的计算机市场需要的不是大量的研究员,而是“工程师”。 具体的说需要程序员。 2) 在中国比较有资历的计算机人士说,我已经多年不编程了,那是新毕业的人干的活。 恰恰是说这种话的人,到后来连编程的工作也不容易找到。 因为除编程以外,从事其它工作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 另外还有别种原因:a) 工作机会相对较少。 如从事数据库管理工作的人才需求远远少于程序员,一个有100个程序员的公司可能只需要数个数据库管理人;b)加拿大公司对数据库管理员的其它要求(如保密等等)决定了此种工作不会轻易交给新移民承担。 根据上述原因,新来的Wang Xin Ning正在上学(短期培训班),转行搞编程。 3) 目前计算机市场需要JAWA的较多。 因此,有些没有找到工作的、和有些已经有了工作的在进修JAWA,为自己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 在中国时就要开始联系工作 计算机人士有不少是在中国时就联系好了工作,来到这里进行面试,并得到了工作机会。 这样作有几个好处: 1) 在中国时,需方见不得应聘人,它主要通过简历上写的工作经历来取舍。 通常需方会留给你来加拿大后的面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