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在加拿大你想花多少钱上网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加拿大有73%的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5小时,互联网在加拿大已经十分普及。 近几年,加拿大提供上网服务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宣传招数五花八门,上网方式各式各样,收费标准也相差悬殊。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上网的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上网方式和服务商。 多伦多天际电脑网络公司的负责人西蒙称,利用现有的电话线和调制解调器上网仍是最常见的上网方式。 许多网络接入服务商都提供电话线上网服务,通常以每月上网的时间长短计费,如果上网时间较长可选择包月制,价格在每月20加元(100加元约合人民币544元)左右。 电话线上网的缺点是速度太慢且上网要占用电话线,因此也有一些用户采用ADSL(非对称性数字用户线路)上网,下载数据的速度要比电话线上网至少快30倍,上网费约每月30加元。 有些网民只是闲时上网转转,对上网速度倒不怎么介意,西蒙建议这样的用户可以考虑使用免费上网服务。 申请免费上网后,用户每次上网浏览时要先收看由服务商安排的广告,上网费用由广告商承担。 免费上网的速度较慢,上网时间也要受到限制,一般来说,每次上网时间只限15分钟,超时就会自动断线,让用户生气且无奈,“免费的午餐”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现在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也开始提供有线电缆宽带上网服务,浏览网站时几乎不用等候,这对需要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公司和专业人士提供了方便。 但高速的代价是上网费用比电话线上网多一倍,每月40加元左右,而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安装,安装费另计。 除此以外,无线上网也是一种选择。 多伦多有几家网络供应商通过电视塔发射信号,用户只要在室内装上天线就可随时上网。 不过,接收天线需要正对电视塔的发射站才能收到清晰的信号,因此只有住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网民才能接收到发射信号,采用这种方式上网。 另外,大雪等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天线的接收能力。 由于无线信号传送范围有限,加上电波容易受阻,因此采用此种上网方式的用户不多。 专家建议,如果经济能力许可,宽带上网是首选,不过申请宽带还受到用户所在地区基础设施的限制。 专家估计,到今年年底使用宽带上网服务的人数将会超过用电话线上网的人数。

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人可能都有体会,刚抵加拿大在开始时应做些非技术性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比较容易找到。 要想找到一份收入较高的专业工作相对难些。 大于30%的人能在3个月内找到一份专业工作,最短的只用了1周时间,还有的来加之前已联系好工作;约60%的人能在半年内找到专业工作;约80%的人能在十个月内找到专业工作,其中包括一些改行的人,如原来以工程师申请的技术移民转行做销售经理。 其余的人,一部分去读书深造(一般有奖学金),一部分自己开创事业,有极少一部分人仍在打工。 据我们分析,找不到专业工作的人大多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1.语言有问题。 自己的语言过关是顺利找到工作的关键之一,如果感到语言不过关,可以在本城市注册一期语言班(免费,你的登陆权费包括此项政府服务)。 2.知识老化。 例如,有的人以前做过程序员,但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接触程序,由于计算机发展太快,他的知识已经落后,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解决的办法是,尽快联系一个有关的进修或补习班,使自己的知识更新。 不见得一定要高学位,只要更新知识即可。 3.进取精神差。 有些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竞争,从毕业到出国的经历都是由别人安排好的。 再加上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故使自己以守株待兔或浅尝辄止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工作不会自己找上门来。 欲克服这个缺点,必须强化自己的进取精神,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4.来加前没有充分的策划和思想准备。 加拿大虽然有很多优越条件,但对于一个新来的,走入一个完全陌生环境的人来说,一切要从零开始。 如果在来加之前多了解加拿大,从坏处着想,往好处努力,反而会少走弯路。 全新的开始,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有的人抵加后一路顺风,如鱼得水;有的人磕磕绊绊,捉襟见肘。 即使同样在加拿大居住,不同的人对这个国家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有的人抵加后立即有一份高薪工作,一两年后年收入已经超过10万加元;也有个别人由于语言不过关,几次雇主面试均没通过,目前还在挣每小时7块加币的最低工资。 但总的来讲中国人移加后的工作前景还是乐观的。 有些人把移居加拿大的中国人境地说得很惨很灰暗是极不确切的。 如果真的这样,加拿大政府每年花大力气吸收技术移民,结果岂不是为自己召来一支给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的“打工仔”队伍?这绝不是加拿大吸收移民的目的。 在加拿大求职或创业不顺的人,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只要积极乐观、坚持不懈,面对挫折与失败决不气馁,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要记住:积极进取必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加国的天空总有一天会向你放出异彩。

加拿大老板选择雇员的重要因素

根据欧美一项跨国调查报告,加拿大是世界国民投资创业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每12个加拿大人中,就有一人开公司当若板。 在加拿大数百万个企业中,百十人左右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0% 以上。 这些中小企业是加拿大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推动加拿大经济发展、增强加拿大国际竞争力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加拿大,25至44岁的人群自行创业比率最高:八成以上的人认为,创业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 调查研究还显示。 对高等教育投资较多的国家国民创业精神较强,创业人数也相对较多。 加拿大企业家们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企业内部管理上。 现在全加有63%的老板每天都要上网处理与公务有关的事情,每次上网时间约40分钟。 其中,男性上网比率为72%,女性为54%。 加拿大老板如何选择雇员呢?1999年排在前10位的重要因素是: 良好的沟通技巧。 所有企业的老板都认为,具备沟通能力的人不光要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更重要助是要有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适应能力,特别强调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主动性强,能对同事支持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科技知识,会使用电脑; 有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诚实可靠,对企业忠诚,可以信赖;有学习热情,具有不断进取的求知精神。 而老板不喜欢的人是: 陷入工作场所的纠纷;涉及桃色事件;有说谎和盗窃行为;在该出席的场合无故缺勤;对其他人不够尊重;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缺少敬业精神;说话太多。

个人兴趣导向与专业技能再进修

北美的工作环境与亚洲不同,有许多人都把自己的「兴趣」放在找工作的第一顺位。 在这个经济不景气、工作难找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卑诗年轻人干脆再度进入学校,学一个自己有兴趣的技能;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喜好,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转职铺路。 在卑诗商会最新的一份报告中已经显示,卑诗省很快就要面临「职场专业技能短缺」的困境,尤其是以手工业及制造业为最。 在先前科技泡沫时期,许多人都向往着高薪的高科技行业,手工业及制造业的人才逐渐流失。 早期婴儿潮人力逐渐老化,卑诗省未来将会出现大批的职位空缺。 温哥华区域建筑协会 (Vancouver Regional Construction Association) 主席萨萧 (Keith Sashaw) 表示,现在建筑业已经开始出现专业人才短缺的情形。 如果持续无法得到改善,预计未来 5 至 10 年卑诗省经济开始反弹时,将会发生征不到需要人才,建筑业发展进而受到强大的阻碍。 许多人也已经了解到专业技能的重要,在这波裁员潮之中被刷下来的人才,纷纷跳进校园中,进修新的专业技能。 他们表示现在等于是一个过渡时期,可以重新考虑未来的发展。 有些年轻人受到父母的压力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读大学,现在正好也是个好时机,可以找回当年的梦想,依着本身的兴趣发展。 这些再进修的人士都表示,一旦取得专业技能后,求职的情况会大幅改善。 而且这些人普遍比较喜欢新的工作,并表示不会对以前的工作有任何的眷恋。 虽然上一代的父母仍然认为坐办公室才是有出息,但是先前已经经过了前一份工作的洗礼,现在宁可忠于自己的选择也不愿意做不喜欢的工作。 卑诗省府也注意到这个趋势,目前正打算制定一个新的转职系统,以满足未来广大职场的需要。 省府表示新的机制将更为有弹性、有效率、而且对工业的需求更为敏锐。 不过仍然有人对这种潮流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样会让年轻人宁可屈就于较低的薪资,也不愿意向高处爬。 他们认为这样会磨掉年轻人的进取心,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而且省府一介入,广发专业证书,这种专业技能的品质就有待商确。 如果卑诗省的专业技能程度低劣,竞争力一样比不过其它省份。 但省专上教育厅长庞雪丽 (Shirley Bond) 就反驳,省府并不是想让专业证书过度泛滥,只是想推动省内专业技能人才的发展。 不管管理阶层怎么改,绝对不会影响到专业的教育水准。

私人补习班成为安省最热门的行业

私人补习班成为安省最热门的行业,补习之风不再局限于少数族裔社区,全中小学生寻求私人补习的人数近年飙升三倍。 这全拜省政府将中学缩减为四年制以及推行更严格的新中小学课程。 据《星岛日报》报道,安省目前有大约四十个私人补习机构,经营八十个校址,其中一半的机构是在一九九五年之后才开设。 自由党省议会甘乃迪指出,三十个补习机构,共五十个校址提供的数据,已知有二万九千六百多学生在今年报读私人补习;但无法确实全省补习班学生人数。 据多伦多在线估计,连同大学生提供的上门补习,保守估计全省有六万中小学生接受私人补习。 尼亚加拉地区有三分之一的公立及天主教学校学生参加补习班。 他称这些学生为新课程的受害者。 虽然大部份接受补习的学生成绩都没有问题,只是家长希望子女更上层楼。 但很多成绩未如理想的学生,却因为家境无法负担而得不到适当的辅导。 他指责省府一方面提高课程标准,却未有相对增拨教育资源,是变相鼓吹两级的私营化教育制度。 由于明年有两级中学生同时毕业,学生都忧虑无法升读大学或专上学院。 原本任职教师的贺滋文(WILLIAM HOTZMAN)转行开补习班。 他说,滑铁卢大学的电机工程系收新生的最低门槛为平均分九十五分左右,可见竞争非常激烈。 他的补习班设在多伦多,而每个星期六有一名居住在尼亚加拉地区的学生开车两小时上课。 这名学生平均分有八十三,但距离入电脑系的八十五分尚差少许。 第八班的学生居然未识3×6=18的简单乘数,实在令人震惊。 不过却是在多伦多西区刚开设补习班才四个月的艾拉法维斯(DEMO ALIFERIS)所面对的挑战。 他的学生人数从当初的四名增加至现时的四十多人。 他说,家长虽然支持公立教育,但却不信任公立教育能够令他们的子女成材。 事实上,儿童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但目前的课程标准太宽松。 亚洲地区的数学要求才真正为儿童奠定良好的基矗 省府将五年制中学改为四年是好事,但却忽略课程衔接的问题。 明年毕业的第一届四年制中学生,在第八班升第九班时非常吃力。 他们的成绩亦因为课程标准更严格而偏低,但其实学术水平与OAC毕业班相若;不过升大学就遇上分数问题而吃亏。 因此,今年特别多第十一班学生参加补习班。 华人向来重视教育,华裔学生几乎占不少具规模私人补习班的一半人数。 数学及英

外国医师可在安省执业

为纾缓安大略省长期存在的医师短缺现象,省政府在今年五月曾赞助一项研究计画,目前计画草案已快公布。 其主要内容在给予来自外国之医师一段时间作临床试验,如获通过,即可参加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照。 据悉,目前在安省一百一十个社区,缺少医师超过一千名,但即使如此,如果没有在安省接受训练的话,就算本领再高强的外国医师,也不可能获得安省医师执照,因为光开始接受训练,就要六年之久,而训练名额还有限制。 因此许多实际上技术够格者也放弃了申请;或者先到缅尼托巴省或沙士卡其旺省去试试运气,据说那两个省的医师执照比较容易得到。 计画研究人员卡梅朗表示,在新计画中,海外受过医师训练人士将可有六个月的时间作临床试验,如果技术通过的话,就可快速获得家庭医师或专门医师的执照,即使不通过,也有一部分人有机会接受两年技能训练。 梅朗说:「这项计画可以帮助那些缺少医师的社区补充新血。 」不过,计画细节到目前仍不得而知。 卡梅朗表示,他们将在本周向一千名已在加拿大或还在海外的此类医师发出邀请信,预计自申请者中先挑出四十名,希望能在明年初就开始评估作业。 不过,这项计画将先试行一年。 为填补安省医师空缺,省府已对有志到需要医师地区工作之医科学生提供免学费之优待。

加拿大找工实录

从去年11月8日登陆加拿大多伦多,到今年8月8日正式上班。 整整九个月艰苦的找工生涯,也许会是我这一生最值得回忆的地方了。 我这里所说的艰苦,并不是指你在这里吃不饱,穿不暖。 而是你心里无形的压力和一次次面试失败所带来的打击。 我找工找了九个月,也并不表示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样。 有些人英语流利,又从事计算机编程等热门工作,一般只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了。 但也有人专业偏僻,英语也不行,就需要的时间长了。 很多人到最后被生活和经济所逼,只好去打工。 在加拿大找工作主要通过几个方面。 第一是人际关系(NETWORKING)。 如果你或你的朋友认识当地公司里的人的话,你找工就会轻松许多。 如果你的背景正是他所需要的。 那你就是幸运儿了。 很多加拿大公司是懒得自己出面来招聘人的。 通过人介绍来应聘是节省了他的时间和金钱。 如果你个方面准备充足的话。 应该成功的概率极大。 第二是通过报纸。 在多伦多有三类报纸,分别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 SUN报主要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街头小报,登一些趣闻和小道消息,在工作版上主要有一些蓝领的工作。 GLOBALMAIL环球邮报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家的人民日报,是属于比较严肃和正规的报纸。 上面的找工消息不多。 最后是TORONTO STAR多伦多星报。 每周二、四、六有招聘专版。 一般如果你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的话,它是你最好的选择。 上面涉及到各行各业,都会在上面打广告。 象我这种找计算机的工作主要是上网找。 所以一到加拿大就买了电脑,找了一家ISP上网。 在加拿大,INTERNET是十分重要的找工资源。 你可以到各大公司主页上去找他们最近的职位,也可以到专门的招聘网站。 我是基本上每天都在INTERNET上,我大多数面试的机会也都是在INTERNET上找到的。 加拿大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JOBAGENCY。 他们和有些公司保持着紧密的业务关系。 很多公司总是把招聘信息给自己固定的JOB AGENCY,由他们去找。 所以每天晚上你都可以在多伦多一个专门找工的新闻组上有大把的工作机会,你就认为加拿大有很多工作,你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是许多AGENCY在为同一个职位发相同的广告。 我在多伦多找房,办各种卡,安定下来后,边开始找工了。 先是要有一份好的简历。…

职业中介的收费方式?

加拿大的许多地方都有很多的Agency,帮助移民尽快地寻找工作。 其中,有一些是华人开的。 不过,华人开的Agency一般介绍的工作档次都很一般,较难找到好的工作。 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滥竽充数者,他们常常会提供一些过期的工作信息,甚至不存在的工作信息,以骗取政府的资助。 Agency 收费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政府提供费用,如华资处的就业辅导中心。 2、公司付介绍费用给Agency,然后你和Agency就没有关系了。 3、公司付所有的费用给Agency,包括你的工资,你从Agency那儿领取工资。 4、你付介绍费用给Agency。 其中又分为两种:年薪工作按照你第一年收入的百分比收取;时薪工作则按照你每小时收入的比例收龋 如果是后两种的 Agency,都会要求你与其签订一份合同,写明各种条件及付费的金额和方式等。 通常情况下,正规的 Agency 在给你介绍工作以前,会先与你面试一下,以确定你的语言能力,

如何与职业中介打交道?

常有人问找工作通过职业中介(代理)有没有用,答案是看情况。 这里是六条准则。 1. 保持形象,有的放矢 不要把自己的简历贴在所有你看到的网站上面。 这样根本无助于你找工作。 你在决定把简历发给中介之前,应该先看看他们的网站,从各种渠道了解他们的情况,确定是合适你的才采取行动。 否则简历发得越多,越没有回音,你的心情更坏,压力更大。 2. 打破砂锅问到底 每个中介公司有他们自己的做事方式,客户网络,着重领域,通过网站可以了解更多信息,如果他们打电话来询问你的情况,你可以问他们这些问题: a) 你们的客户都有哪些,你们一般负责推荐什么样的工作? 就算他们不提具体名字,也可以告诉你“我们的客户大多为银行,或者政府机构,或者小公司,或者美国企业”等等。 他们必然可以告诉你他们主要是推荐IT方面的工作,还是行政类,工程类,一般劳力等工作。 另外他们的主要推荐对象是高级的,中级的还是入门新手级别?他们过去三个月内成功推荐的最多的是哪一类工作? b) 你们公司的背景是什么?建立了多长时间?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以和其他对手竞争? c) 你们通常要找的人是拥有什么水平和技能的? 如果发现对方要找CTO,那么你也不必浪费时间。 d) 你们的作风是怎样的?有的中介和你好象老朋友一样,有事没事隔段时间就通个电话。 有的没有消息就完全不联系。 3. 要多和中介沟通。 有些找工人士认为不应该把自己已经发给了雇主简历或者其他职业代理也在为自己争取同一份工作告诉现在的中介。 其实不然。 沟通得好他们更能有效地为你找到合适的工作,避免重复。 当你提出一些条件时,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给出理由,那么中介可以适当地为你协调。 比如与其说:“我是绝对不会搬到另一个城市的。 ”可以说:“我家中有两个幼子现在搬家十分困难。 ” 4. 问中介隔多久来跟进面试情况为好。 这样你不必提心吊胆地傻等,也不用焦急地天天去问。 如果他告诉你下周五,那就下周五。 5. 到底雇主需要什么人? 找工人士通常一看招聘要求就觉得自己很合适,其实不一定。…

加拿大华人把中文报纸当礼品

加拿大纳尔逊公司最新发表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加华人每周阅读中文报纸的比率逐年增加。 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和渥太华等地多位受访的华人表示,他们每天都要阅读中文报纸。 这项调查指出,1998年至2000年期间,温哥华当地30多万华人每周阅读中文报纸的比率从80%上升到82%,而同期英文报纸的华裔读者则从1988年的37%下降到27%。 对此,旅居温哥华已10多年的钱雪梅表示,她阅读中文报纸,主要是关心家乡的变化,如果要了解主流社会和本地发生的重大事情,她还会再购买英文报纸。 在蒙特利尔受访的赵丽珠夫妇表示,他们阅读中文报刊是为了解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信息,以及与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各类中文新闻中他们最关心的是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大陆经济建设的报道。 赵丽珠说,如果发生北美或加拿大的重大新闻,她会同时阅读中、英文报纸,以比较各种报纸的立场和报道方式;如遇中国方面的重大新闻,她则会阅读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世界日报》。 在加拿大,中文报纸的发行量主要是根据城市大小和历史长短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千份至万份之间。 少量中文报纸明价出售,大多数则放在商尝餐馆、商店、菜尝照相馆等华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任人免费自龋 从中国东北移民多伦多11年的李志光说,从移民加拿大的第一天起,他就经常买中文报纸,一年前他又成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订户,李志光表示,他与家人看中文报纸多,一方面是,看中文报远比英文报感觉流畅,另一方面,中文报纸能解乡愁,读来有亲切感,内心容易产生共鸣。 定居在渥太华的孙博士说,他的朋友圈子里个个都喜欢看中文报,有朋友来做客或出去串门,送给他们一些中文报比什么礼品都受欢迎。 4年前在温哥华创办《神州时报》,现改名《环球华报》的张雁社长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她办报的宗旨是对主流社会产生影响、促进各族裔团结、服务海外华人,并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回想起当初创业一个人编辑、拉广告、设计版面、出版发行时的辛苦,再看到如今的《环球华报》已有20名员工、36个版面、彩色印刷、在北美发行到多个城市,仅在温哥华就有200多个发行点的情况,她不禁感慨万分。 张雁说,在加华裔人口有100多万,这个大市场为数百种中文报纸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张雁表示,看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自己的报纸,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环球时报》(2001年06月22日第十一版 邹德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