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行人交通安全引人忧虑,据卑诗省汽车保险局统计,平均每年有 10 余名行人被撞身亡。 卑诗省汽车保险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 年温哥华全市警方共接获 3036 宗行人交通安全事件,涉及1291个地点,其中有15人被汽车撞上后死亡。 统计数据还显示,2000 年温哥华有 581 名行人受伤,12 人被撞死亡。 1999 年全市共有 747 名行人受伤,22 人被汽车撞上后不治。 卑诗省汽车保险局对驾驶人改善行人安全的建议包括: 在交通路口将礼让行人列为优先。 行驶时若旁边的车道中有汽车停驶,必须注意是否有行人过马路。 当行人过街指示灯中的橙色人手开始闪烁时,切勿急于右转,因为此时仍可能有行人走上过街行人线。 对过街行人线附近看上去似乎心不在焉或者对周遭环境视而不见的人要特别小心,有的可能是盲人或聋哑人。 倒车之前要看清车后是否有行人,特别是儿童。
在温哥华的十字路口,不时会看见一些穿着邋遢的年轻人,手里挥舞着一把刮洗车窗的橡皮刷,在车阵中穿梭,藉由为人刮洗车窗赚些小费。 这些刮车窗族中,有许多是来自魁北克省的年轻游民。 根据调查,温哥华的 25 岁以下年轻游民之中,说法语的就占四分之一,绝大多数来自魁北克省。 这些年轻人离开东部家乡,前来温哥华的原因,不外乎是想告别自己的过去,来到这个被视为伊甸园的美丽新世界,从新开创人生。 他们认为这里既有便宜的大麻,也有丰富的工作机会。 这种对于卑诗省的憧憬,似乎在魁北克省特别普遍,超过加拿大的其他省份。 虽然在街头刮洗车窗并不触犯刑法,但警察还是可以引用市府的法规,取缔违规横越马路及在马路上洗车的行为。 这些刮车窗族曾被警察罚款、骚扰,甚至因涉嫌卖淫而遭逮捕。 尽管警察不时会在四围出现,刮车窗族若是运气好,一天工作个 10-12 小时下来,倒可赚到 300 元。 来自魁北克的艾瑞克、瑟巴田和马丁,都在街头刮洗车窗为生。 他们三人具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未完成中学学业、都于 19 岁抵达温哥华、之前都先在奥肯那根从事过短期的采摘水果工作,他们也都不想在温哥华永久定居。 另外,他们也都在东部因触犯一些轻微的罪行而遭通缉,所以前来西岸避避风头。 对于刑期在两年之内的罪犯,一般而言警方都懒得将他们递解回原省,特别是当两地相隔甚远之时 (例如从卑诗到魁北克 )。 25 岁的艾瑞克表示,每年他会在温哥华待七个月,吸毒和露宿街头;到了冬天,就回东部老家和母亲同住,舒舒服服地放松一下。 这三个人若非吸食海洛因,就是对古柯硷情有独锺。 但马丁表示,温哥华的毒品既便宜又容易买到,以致他吸食过量,身体状况奇差,他打算下个月就回满地可定居。 其实,温哥华内多数的年轻法语游民,都不是刮车窗族。 他们年约 17-20 岁,在奥肯那根打打零工,从事采摘水果和种树的工作,然后漂泊来到温哥华,群聚在市中心的固兰胡街、大卫街和温哥华美术馆的台阶前。 晚餐时,他们会聚集于蔽护之家 (Covenant House) 游民收容所用餐。 蔽护之家经理波宜德表示,这些年轻游民常在街头露宿、吸毒、行乞数个月之后,才打道回府,返回家乡或学校。 她说:“这对他们而言,似乎是青春期结束前的冒险之旅。 ” 但也有些游民是前来温哥华寻找工作和住处,但因语言障碍和认知不足,以致最后流落街头。 来自魁省,高中辍学的玛莉伊芙就是如此,她在三周前从奥肯那根抵达温哥华,和三个朋友住在一辆箱型车中。…
受不了长期遭学校同学的嘲笑,揶揄他“满脸豆花”、“ pizza 脸”,一位 15 岁安省宾顿 9 年级的少年盖格.杜赛特,几个月前,在毫无预警下,选择用延长线在自家地下室上吊自杀,结束年轻的生命。 自杀消息传回学校,那些原本嘲笑他满脸痘痘的同学们,都相当难以置信。 虽相当后悔及惋惜,但为时已晚,人死不能复生。 只有盖格这么一位独子的杜赛特夫妇,更是难以接受他们的爱子,竟在学校承受如此巨大的同侪嘲笑压力,因受不了被人嘲笑的心理折磨,而选择轻生,走上绝路一途。 直到盖格自杀的那天之前,没有人能事先预测到盖格有轻生的念头,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就连他自杀后,也没有留下任何纸条或信件,透露他选择轻生的理由,直到这起不幸事件发生了,大家才警觉到问题的严重性。 据多伦多太阳报报导,事件是发生在 5 月的某一个平凡的日子,盖格从学校打了通电话给正在工作的母亲,告知自己身体不舒服,然后会提早回家休息。 还不知即将有大事要发生的母亲在电话里头说,“我爱你,宝贝。 ”盖格回应,“我也爱你,妈。 ”彼此挂上电话后,就这样,从此天人永隔。 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个看似单纯的肚子不舒服背后,隐藏着长期受到同学嘲笑欺凌的中学校园常见问题。 自杀少年的母亲杜赛特女士在之前,就晓得自己的儿子在学校曾因为“满脸痘痘”而长期遭到其他同学的欺负和嘲笑。 因为事态严重,还曾和学校副校长反应,并和盖格的两位老师讨论过相关问题。 因为盖格曾跟母亲表示,在宗教和数学课上,受到同学的暴力压倒。 校方也承诺将进行调查。 母亲表示,“盖格表示宁愿自己在学校的小礼拜堂,而不愿跟大家一样到自助餐厅用午餐,其实就已经透露出其中有些不对劲了。 ”她还说,“我们会为他买乳霜、乳液及消除青春痘的药膏,然后告诉他,长痘痘只是青春期的现象,很快就会过去。 ”但显然盖格听不进去,仍一直陷于被同学讥笑的阴影之中。 身高 6 尺 2 寸的盖格,在他这个年龄,个头算是高大的。 他的母亲说,“他是个大块头。 但他从不因自己身材魁梧高大而跟别人起冲突或予以反击。 他不是那样的孩子。 ” 当初被人发现在自家地下室洗衣间上吊自杀的盖格,其脚踝才仅仅离地 2 寸而已,以他高大的身材,他其实大可以临时打消轻生念头,从中脱困,但他却仍是坚决走上绝路,一了百了。 Notre Dame 中学一处悼念盖格的纪念海报上,写满了同学们对盖格的哀悼与思念。…
过去二十多年来,多伦多主流媒体一直因为理念不同,而与警方对立。 而真正的民意就在这一场对立中不知所踪。 这样的事例几乎见诸每一天、每一条新闻。 当安省政府拨款资助警方对付网路 (中的儿童)色情时,一件这样正面的新闻,“加通社”却以这样的引言处理:“安省政府今天以二百万元资助警方对付网路色情,但是大多市警察局长范铁龙却利用这机会,大力攻击最高法院的一项 (有关色情案之 )裁决”云云,然后整条新闻均以此负面角度,似在指责警方立场、并且攻击“反色情”的方向。 你或许要问、“反色情”有什么不对?要知道色情事业就是自由主义者珍爱的“言论及表达自由”,所以对于扫黄,他们一直是暗中反对。 (不敢明反,因为他们知道民意在那里。 )同一天,一名 11 岁女童因在网上认识一名无赖而被劫持一天,还进了旅馆,这样的新闻,号称多伦多最大报的星报居然可以不登,原因就在这里。 这是他们不喜欢的新闻,与他们平日鼓吹的口号不同。 所以他们要多等一天、才登在内页一栏题,同时还要配合一条分析稿子,证明网路色情是父母的责任,只要每一个儿童的父母小心,罪案就不会发生。 这是不负责任?还是单纯的愚蠢? 同样的,当 25 年前央街擦鞋童被奸杀命案的主凶坐满 25 年监申请假释时, CBC 节目主持请来了民权专家讨论此事,结论是:擦鞋童命案极不幸的导致多伦多警方在央街扫黄,特别是同性恋架步,从此对于同性恋者展开骚扰云云。 对他们来说,市民进行不当性行为的权利高于一个擦鞋童的生命。 现在星报又以极大篇幅“揭发”多市警方对于黑人罪犯的残暴作风。 多伦多几个少数族裔犯罪率特别高已是不争事实。 只占全市一成以下的黑人人口、几乎做下全市半数的谋杀案件,而且受害者几全是黑人自己人。 如果这些社区认清这项事实,按方下药,以改变社区风气,也许可以有些改变。 但是这些媒体罔顾传统经验与智慧,偏要警方放弃 racial profile ,似乎只要警方对黑人罪犯网开一面,黑人犯罪率就会减轻。 什么是 racial profile?就是当一件罪案发生后,警方根据在场目击证人的证据,针对嫌犯的特征追查嫌疑者。 这特征当然包括肤色、性别、年龄、高矮及胖瘦。 但是近二十年来,警方被迫不可以以肤色抽检嫌疑者。 请问这是否聪明的做法?你明明可以缩小侦查范围,但只因为现时的社会风气不可得罪某些族裔社区,警察就被绑手绑脚。 星报宣称其以两年多时间进行调查获得此一结论。 其实星报在此方面早已经没有信用。 过去二十多年来,星报在所有有关警察新闻的报导几乎全是偏颇的一面之词,这又是一次先作结论、再找出事实的所谓“调查报导”,难怪要受到警方及关切社区安全者的同声讨伐。…
13 岁的莫妮 (mony) 有一个梦想是去古巴旅游,可是她患了严重残障,慈善机构“阳光基金会”帮助她实现了梦想。 本周 (21 日至 28 日 )是阳光基金会的全国宣传周,在全加各地将举行一系列活动使民众了解此基金会,并且为其筹募经费。 阳光基金会源于一个不幸的故事,但是由于主人翁的善心,使后来产生出许多美丽的故事。 1987 年 10 月,安省伦敦市的一位省警的儿子因病去世。 在痛失爱子后,他发起建立了一个阳光基金会,呼吁善心人捐款,去帮助那些身患绝症或者患了严重残障的孩子去实现梦想。 基金会很快得到各方响应,联邦国防部、皇家骑警等机构都加入到基金会的行列,成为其合作伙伴。 这些年来,基金会如雪球般地发展壮大,至今在全国各地共有31个分支机构,700多名义工。 15 年来,基金会共帮助了 5200 名孩子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住在安省宾顿的荷西 (Jose Coates) 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在鼓乐方面的兴趣和天份。 然而在他六岁那年,得了面部肌肉萎缩症,这种难以治愈的疾病随时可能夺走他的生命。 从此荷西终日与病痛与药物为伴,成为一个出色的鼓乐手变成了遥远的梦想。 后来荷西的家人找到了阳光基金会,基金会的义工利用善款为荷西买了一套爵士鼓,于是荷西经常可在家里练习击鼓。 在鼓乐声中,荷西觉得自己的梦想成真了。 据基金会的义工曾静昨天说,每个人都有梦想,更何况天真的孩子。 但是对于许多患了严重疾病的孩童来说,自己的梦想也许永远只能是梦想。 阳光基金会让许多病孩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她说,五岁的屈丝坦 (Tristam) 在基金会的帮助下,实现了与家人共游迪斯尼乐园的愿望;16 岁的凯利 (Kerry) 实现了与好莱坞影星见面的愿望;13 岁的莫妮…
大型综合性中文期刊杂志《北美文摘》即将创刊发行。 加拿大知名作家、诗人川沙将出任总编辑。 川沙称,《北美文摘》杂志,其版式取繁体中文横排,文章配以英文提要。 《北美文摘》的办刊宗旨主要是精选及编译北美及全球精彩文章及优秀作品,还将刊发相当部分的独家文章。 川沙续称,杂志得到相当数量海内外华人著名文学家的支持,杂志除将介绍他们的作品外,也将鼎力推介北美地区华人作家、诗人及各类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 杂志的政商、教育、科技等栏目将促进北美及大中国地区之间的双向交流。 杂志内容除兼顾北美地区的港、澳、台、大陆移民及老移民外,也将全方位介绍全球华人状况。 据川沙称,全球著名华人作家、诗人杨炼、洛夫、莫言、哈金、虹影等人的作品也将在创刊号上出现。 著名加拿大华人作家孙博、张翎、李彦、洪天国、陈浩泉、姚船等人也将为杂志撰稿。 据称,供职于《纽约时报》的一位著名记者、《地理》杂志的一位专栏作家新近撰写的文章也将在《北美文摘》创刊号上发表。
别以为在家里就很安全,可能睡觉睡到一半,还会突然飞来横祸呢。 一对亚省艾蒙顿市夫妻,星期六凌晨被一突然巨响给惊醒,发现一辆小轿车竟然冲进他们的房子里了。 女主人萨维如奇事后回忆表示,“当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我是说,真的,真的很巨大的声响。 我们立即就被吵醒,我的先生布莱恩起身到窗边察看外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然后他说‘亲爱的,有一辆车冲进我们家啦!’” 救护人员费了好大功夫,才将车内四名年轻人中的两位,包括开车的女驾驶及位在她正后方的一位年轻男子,从撞得扭曲变形的车体中拉出,紧急送医急救。 两人虽身受重伤,但所幸并无生命危险。 车上其他两名男子,则只受到些微轻伤,并无大碍。 当地警方表示,目前还在调查这起车祸的起因,不排除是酒后驾车所致,但目前还没有人因此被起诉。 这起离奇的车祸,大约是发生在星期六凌晨 3 点钟左右。 一辆小轿车冲过围墙篱笆,在撞倒一棵西洋杉后,煞车不及,随即又撞上萨维如奇房子的西侧,离他们当时正在睡觉的卧室只有几尺之隔,相当惊险。
上周六凌晨,缅省温尼辟天空,突然出现一颗巨大火球,从天际迅速扫过。 其中一位现场目击者史拉德克表示,当他看到夜晚星空上,出现一团巨大火球时,他难以相信他眼睛所见的。 当时,他正载着女友,在温尼辟市的街道上驾车。 史拉德克形容那团巨大火球,外围深粉红色,中央的颜色则比较淡一些。 他表示,跟在他车后的其他汽车驾驶人,按了喇叭提醒他,然后手指着天空,要他们注意那团疑似大火球的不明物体。 他又表示,那团火球当时似乎正朝向东南方的方向快速移动,直到它变成蛋型白光,最后分裂成 2 个,然后约在凌晨 1 点时,迅速消逝在天空中。 史拉德克补充说,“飞机不会移动那么快速的。 ” 天文学家暨幽浮专家鲁高斯基表示,那个火球可能是一团彗星或卫星残片,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所引起的燃烧现象。 通常是呈现绿色或蓝色那个火球,即是大陨石。 鲁高斯基表示,每年温尼辟的天空至少会出现2至3次类似的景象。 秋季,地球会经历许多流星雨,而这些大陨石通常位在好几百公里之远。
拳王阿里昨天出席了在天虹体育馆举行的一场美式足球赛,并在中场时分为柏金森氏症筹款。 两万群众在场内外伫候两个多小时以一睹拳王风采。 今年六十岁的阿里,受柏金森氏症折磨多年。 当他出现时,两万名在场观众起立高呼“阿里!阿里!”久久不息。 足球赛中场时,阿里乘坐敞篷车出现,接受群众的欢呼。 阿里并向群众演说,他以颤抖的声音说:“我过去是最伟大的,所以今天我在这里。 但是,今天我已经不是最伟大的。 ”但是观众高声以声音反对。 越战时期,阿里以信奉回教为由,拒绝接受征兵,因此被拒在美国参加拳赛。 1966 年他因此在多伦多枫叶园,与加国拳王乔治.曲瓦洛演出一场,经过十五个回合的奋战,曲瓦洛获胜。 昨天包括曲瓦洛在内得许多加国拳击手都坐在台上,向他致敬。 昨天的观众每人都花门票十元入场。 这些收入全数都将捐赠柏金森氏症研究基金会。 _______________ 题图左为世界重量级拳王路易士 Lenn oxLewis,及前战友曲瓦洛(右)。
大约两成加国人害怕乘坐配偶驾驶的汽车,这种忧虑男女大致相同。 LEGER MARKETING一项调查显示,一成八加国人(当中男性为一成七、女性则为两成)表示害怕乘坐由配偶驾驶的汽车。 六成一受访者表示并无这类恐惧感觉。 另外,加国人在高速公路上或市内道路上驾驶的害怕程度大致相若。 三成七受访者表示担心在高速公路上驾驶,三成三则忧心在市内道路上行车。 只有一成三受访者表示害怕在内街驾驶。 省府统计数字显示,三分二交通意外在城市道路发生,但六成二致命意外则在省府高速公路上出现。 致命车祸之中,三成九发生于行车时速限制介乎八十公里至九十公里的乡郊道路上,两成一在全国性高速公路上,一成二则在区域道路上。 害怕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的比率,以大西洋省份最高,达五成四,紧随于后的分别为安省(四成)、卑诗省(三成)、草原省份(两成半)及亚伯达省(两成三)。 调查在十月三日至十月六日期间进行,受访者合共一千五百零一名加国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