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叫朱军,北京人,出国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工作。 1990年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教育学博士。 1993年开始在多伦多一家社区中心工作。 1994年开始从事加拿大移民法律咨询工作。 现在是加拿大杰佛迅国际咨询公司总裁。 我在社区中心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中国还没有这个职称。 我当时主要负责帮助来自中国内地新移民的定居、就业方面的事务。 这类社区中心在多伦多有20多个,都是政府资助的。 但专门帮助中国内地新移民的,这还是首家,而且至今也仍是最大的。 在这5年中,我亲自接待了大批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交了许多朋友,非常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 从事移民工作后,仍然每天跟大量的中国人打交道。 所不同的是,这些人都是想去加拿大但是还没成行的中国人。 他们之中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加拿大或是了解很少。 在作出移民加拿大这个重大决策之前,或在拿到移民纸去加拿大之前,他们都急切希望能更多的了解一下这个国家。 他们最常问的不是关于申请手续怎么办,而是“加拿大如何如何?”遗憾的是,目前这方面的信息渠道还是少了些。 加上某些方面的误导,使这些人无法对加拿大有个客观的、完整的了解。 最近,公司派我到驻北京和驻广州办事处工作了一段时间。 在中国期间,也看到了一些介绍加拿大的文章和书籍,但一了解,一些作者本身刚到加拿大一两年,对加拿大也知之甚少;更有甚者,个别人从未去过加拿大,但也编起了“XX手册”等。 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参考价值呢? 从目前人们对加拿大的印象来看,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是“一无是处”,认为中国人在那里如何艰辛,度日如年,深受剥削。 这类信息多来自那些目前在加国艰苦创业人士之口,或来自纯粹宣传性文章。 另一类则认为加拿大尤如“天堂”,是“梦之地”,那里有无限美好之生机。 这些宣传来自一些加拿大的移民公司或办事机构,其目的是明显的。 面对这种现象,本人一直想站出来,为加拿大说句“公道”话,很想把自已这十年来在加拿大的所见所闻跟大家分享一下。 希望能给那些希望了解加拿大的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片面的“图画”。 希望能给那些正在做“Yes or No ”的移民决定的人士提供一些真实而不是虚假的参考资料。 以下就是这么多年来想移民加拿大的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此次回国我最经常回答的问题,如:加拿大的就业问题、社会福利,如何在加拿大做生意,加拿大的教育,华人目前的状况和地位,加拿大的银行医疗体系,当地华人的业余生活,新移民的心理准备,移民前的几个注意事项,在加拿大购物,以及汽车、住房、税制、风光、娱乐等等。 以后几期我们将在这些方面介绍加拿大。
一个AGENT给我联系了一家公司,约好晚上七点半打电话过来谈一下,实际就是初步的面试,不过改在电话里进行罢了。 估计他们觉得我的简历尚可,可以先谈一下,那个AGENT再三强调这个谈话很重要,关系到能不能进一步深入谈下去。 那家伙一直到7:45才打电话过来,从一开始我就觉得不妙,因为问话的人对我简历明显不熟,而且直接问我对他们公司了解多少,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他居然问我知不知道老板的名字,我只好回答忘了,但接下来我谈了一下他们公司的合作伙伴以及产品,还有他们公司的强项,这家伙似乎才转变过来。 再往下让我介绍我做过的工作,以及熟悉哪些技术,在工作中有哪些困难。 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最后这个问题,一方面是针对WEB开发的,我说做WEB开发并不难,但要想让你设计的网页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一样的效果就不容易了,无论是IE还是NETSCAPE,无论是PC还是MAC,无论3.0还是5.0,同一个页面看上去都应该一模一样(我看到很多网站都写着建议使用某种浏览器,说明什么?说明你做的东西不行!我现在工作的公司开发的网站几乎看不到这句话,在正式完成前,要在各种个各样的机器,各种各样的浏览器上反复实验,连1PIX的误差都不行),听到这里,对方连连说YES,另一方面,我说我做过很多项目,最困难的是如何帮助客户决定什么是他们想要的!因为很多时候客户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大约谈了二十分钟,他问我能不能去公司再谈一次,我一听有门,就约了周三下午3点,因为5点我还有另外一个面试,也在那个方向。 不过放下电话我就后悔了,应该安排到2点的,万一来不及去下一个公司怎么办,前天刚犯了类似的错误。 唉,实在不行就打车去吧,估计花不了多少钱。 的确,加拿大的工作经验非常重要,比如我说我做过朗讯(加拿大)的网页,听起来的效果绝对比我做过国内某著名网站好得多。 我并不是很担心找不到下一份工作,只是关心是不是我想做的工作和待遇怎样。 3月28日星期二(仲) 下午收到了周六去考试的那家公司的信,让我周五或周日再去面试一次,并暗示有可能签约。 前天回来听MR.L说完以后正后悔那天为什么不认真一点,以至失去了这个机会时,今天居然柳暗花明,不由让人喜出望外。 不过,公司全是中国人这一点总让我犹豫。 走一步,看一步,没拿到OFFER就不算。 刚刚又收到信,约我周五下午5:30,如果没有明天下午的两个面试也就罢了,可明天下午就不上班了,周五再走影响未免不好。 希望这周面试的三个公司都能给我OFFER,也不枉我连续旷工。 冰洁这两周都要十一点多才能回来,只好自己做饭。 对付了一个西红柿抄鸡蛋,味道是远不如冰洁做的好吃。 唉,现在才体会到单身男同志的痛苦,下了班回来还要自己做饭。 以前哪受过这锻炼呀,也就是对付个面条什么的,西红柿抄鸡蛋,这已经是我能做的最复杂的菜了。 3月29日星期三(仲) 最近一个多月都没什么事做,偏偏今天我有事要先走,活就过来了。 急急忙忙做到一点多,完成了一个,另一个实在来不及做完,只好请别的同事继续。 TTC的速度还是挺快的,提早了一个小时就到了第一家面试的公司附近,吃完午饭,又看了看资料,还有半小时,在楼下等了一会儿,实在没事做,提早十五分钟就进去了。 先和前晚打电话的那个家伙谈了十几分钟,围绕PERSONALITY方面的问题谈了很多,这当中他提到了SESSION,我当时一楞,因为他不是问我会不会ASP,而是问我懂不懂SESSION,我说当然,开发ASP应用时,肯定要用到SESSION的,他笑着解释说,以前就有来面试的自称会ASP,可不知道SESSION,这就不能怪人家了。 可能不问一问技术问不放心,换了一个估计是搞技术的又问了十分钟,这个应该是中国人,不过他没说,我也没问。 。 还行,挺满意的。 最后,第一个面试官又回来了,问了问我想要多少钱,我给了一个范围,不算很高,还可以。 他表示可能公司其他人还有问题要问,会再打电话给我联系。 从进去到出来五十分钟,谈话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顾不上闲扯,我赶紧奔第二家公司去。 往东北方向又坐了四十分钟车,下车之后又走了十五分钟,因为不熟,不敢坐车,怕坐过了。 还提早了半小时,不过附近没有能待的地方,只好进去。 这是家大公司,在TSE和NASDQ都上市的,气派果然不同,自己一栋三层楼,后来才知道对面两幢楼也都是这家公司。 进楼以后,和接待的小姐说了要见的人,特别强调我来早了半小时,本意是希望她过一会儿再打,她还是马上打电话了。 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人才下来。 今天要见的是这家公司R&D的经理,在这样的大公司里做R&D经理,职位已经很高了。 开始态度很严肃,问题特别多,而且很细,基本上面试常见问题被他捋了一遍,提完问题就低头记录,好象我是领导讲话似的。…
我是三月份登陆加拿大的新移民,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 来了以后就想写点东西,因为一直忙着申请学校和熟悉环境,所以迟迟没有动笔。 现在学校有了答复,自己的空闲时间也多了,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把我在加拿大生活的感触和其他一些经验写出来,目的是让那些准备办移民或正在办的朋友有所借鉴。 关于移民中介公司 我在98年底通过XX移民公司办的移民,共交了5000美金(分两次)。 那时候找中介公司办移民基本上就是这个价格,可是到了现在由于竞争激烈,只要2000美金就可以办了。 XX移民公司在99年规模还不算大,只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了办事处。 到了2000年底居然在大陆开了近30家分公司。 说句实在话,都是我们这些办移民的养肥了他们。 想想看每个人交5000美金,10 00个人就是500万美金!这可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啊。 办实业还得要周转资金买原材料,可是他们有个地方办公就行了,最多发个Fax打个国际电话什么的,一切OK。 现在我心里还不平衡,如果让我重新办移民的话,我一定不会再找中介公司,自己到加拿大大使馆去领表格,到网上查找相关信息就行了。 开始办移民的时候,中介公司都会说加拿大如何好:什么社会福利高,什么”最适合人类居住”啦,以及工资高等等。 但是有一点,加拿大社会以及新移民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所有中介公司都不会谈到这些问题和困难(稍后会详细介绍),有些公司采取回避或者避重就轻的态度,差一点的就干脆欺骗,骗一个是一个。 所以我建议,如果你工作压力不是很大,自己有时间和精力,最好自己办移民,不要通过中介公司。 尤其是学计算机的,只要是以Programmer或者System Analyst身份办,99。 9%是能通过的。 如果你自己没时间和精力,或者想”包装”一下,可以找移民公司。 关于中介公司种种带有诱惑性的词语,不妨在这里简单反驳一下。 1. 社会福利。 加拿大的社会福利是不错,但受益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 中青年的负担很重,是主要的税务承担者。 2. 联合国公布的什么“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 不知是如何评出来的。 加拿大绝大部分地区冬天非常冷,西部温哥华地区虽然好些,但是到了冬天雨水不断,中国北方人会很不习惯的。 而且“最适合人类居住”绝不等于“最适合人类工作与发展” 3. 工资收入高 很少有中介公司会主动谈到加拿大的税收,实际上加拿大税收是非常重的。 工资越高税也就越重,如果你在加拿大年薪拿到10万加币(税前),那么税后的实际收入估计也就是6万不到的样子。 近50%的税。 一个在温哥华住了5年的老移民给我个数字,温哥华这里平均工资为年薪2万多近3万(税前),去掉税15%~20%,还剩下多少自己算算吧。 要注意中介公司谈到的收入都是”税前”。 4. 可以去美国发展…
中国新移民在加拿大的生活状况普遍不如人意,但来自中国的移民潮却仍然源源不断。 自从1996年加拿大开始直接从中国大陆接收移民以来,已有约15万中国大陆人移民加拿大,其中近十万人定居在多伦多地区。 多伦多几个主要以中国大陆人士为主的社团表示,一半以上中国新移民的生活状况不好,有人甚至很糟。 不过尽管如此,移民潮却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 中国大陆到加拿大的移民都有不同的原因。 来自北京的丁华移民加拿大已经一年,原先在中国一家医药公司工作。 她移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孩子。 她说:“当时公司里也有很多人在移民,我觉得部份原因可能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因为国内那种教育状况,大家可能都觉得不太适合孩子的发展。 ” 沈阳的王丹丹今年19岁,随父母一道移民到加拿大。 她说,她是父母移民的动力。 王丹丹说:“在学校的时候就觉得,在中国念书已经没有什么安全感了。 即便考上大学,以后找工作也很成问题。 我家那个地方是搞重工业的,很多工厂已经停业了。 很多工人都失业下岗。 那种情况让人感觉挺惨的。 ” 中医薛扬去年从北京移民到多伦多,她移民的原因是搬家后无法办理跨区营业执照。 薛扬说:“我们这些老实人,真正有照、职称手续都全的人,想从这个区挪到那个区,通过卫生局去说都不行。 但没有执照的人却到处开诊所,到处赚钱,因此心里很不平衡,还是到国外去看看吧。 说句不好听的,去挣挣外国人的钱,看看什么滋味。 ” 杨史东在东北一家大型国营企业作电脑工程师,他是把中加两国作了一番比较之后才决定移民的。 他说:“我的工作关系跟外国人接触比较多,例如出国考察、学习、会议等等。 出去多了,感觉更深。 各个国家比较一下,觉得从环境、从人文、从教育上,还是国外的环境好一些。 ” 原先在上海一所大学教中文的刘轩不能算是新移民,他10年前就移民多伦多,在餐馆打了八年工,觉得没有出路,于是返回了上海。 但他在上海呆了两年之后,如今又回到多伦多。 刘轩说:“中国现在还是实行比前几年更严重的新闻封锁,所以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很难从总体上把握社会危机。 比如说社会分化,弱势阶层对现实的不满,医疗制度的改革反弹很大,还有治安的问题,你就觉得社会处于一种不安定状态。 ” 来自中国的新移民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相信加拿大比中国要好。 尽管有人在移民之后感到失望,甚至有人放弃了移民身份返回中国,但大多数人相信,生活会慢慢好起来,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多朋友与我谈起他们的看房经历时常说那段时间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人也疲惫不堪,甚至严重影响到工作。 我想说的是,智慧冷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永远良方。 在加拿大找工作如此,处理日常生活如此,买房更是如此。 如果学会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住一份耐心和锲而不捨、并征询好的看房方法,你的看房过程就一定变得高效、愉快。 下面我说的几剂良方,试试看,是否非常有用? 一、第一次看房前一定要先作好充分的热身。 许多朋友一决定买房,就急着让经纪带他们看房,实际是非常盲目的。 没有好的开端,下面的过程当然变得混乱不堪。 在第一次看房前,一定要与你的经纪作一个好的沟通,告诉他你的基本需求及可承受价格。 在他的协助下,通过MLS网作一个全面的收索是非常必要的,可使你对市面出售的房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直接去除那些外形、颜色、用料、房屋基本设施及间隔、房屋所处区域等不符合你的要求的房屋。 你的房地产经纪可以同时据此捕捉到你的真正需求(这可以使以后的看房过程针对性更强,避免无谓的旅途劳顿);你也同时可以比较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住房,较为客观地了解到房屋的价格及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发现实际现有可出售房屋与自己的最初定位的偏差,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这个有意识的自我学习过程,你能够实际掌握到全面的资料,心里就比较踏实,也不用担心房地产经纪是否欺骗你了。 二、第一次看房时,需要拓宽思维。 第一次看房时,最好不要只定位在某一区域某一类型的住房上。 因为在此以前你没有真正的看过房,你的很多对房屋的认识是来自于别人的经验或根据自己以前在国内的经验想象的,这可能与你现在面临的实际状况是非常不同的。 通过拓宽第一次看房的选择面,使你能做一个真实的全面比较,确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一般第一次广泛的看房后,大致就可以确定自己喜欢的户型和区域,在以后的看房过程中就可以避免摇摆不定,不能决断的窘况。 三、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 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调整安排看房时间,一定要与你的经纪作好的沟通和配合。 一般正常情况下以一周安排一到二次看房就可以了。 一次在周末,另一次放在平时工作日。 当然,如果经纪为你找到好的住房,你也感觉喜欢,就一定要马上行动,好的东西总是快手者先得。 四、看房同时要注意观察、学习,必要时可以作一些笔记。 买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注意观察不同房屋在装修风格和间隔上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你将来自己装修的灵感源泉);看的住房中那些感觉大部分基本满意但不完全符合要求的住房是否有改动的余地、改动的成本怎么样等。 做到心中有数。 五、如何确定出自己中意的住房? 不管看房的过程多么漫长,最后一定可以找到自己中意的住房,但我怎么知道这间房就是比较合适自己的住房而不用再看下去呢? 一般有两种类型:一见衷情型和综合比较型。 一见衷情型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一所住房第一眼看到就非常喜欢,带给你非常舒服的感觉,价格也在你可承受的范围内,就一定不要犹豫了,赶快把它买下来。 因为错过了再找到一所相似装修风格、间隔的住房是非常难的,何必给自己留一个大大的遗憾在心中呢? 综合比较型是指在前面已经做好了功课,对住房的性价比有了基本认识,综合比较已经看过的所有住房,从中选择出性价比教好的住所。 当然性价比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 建议在开始看房前把自己的要求写下来,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那么在重要条件上满足得越多的房屋就越合适。
加拿大网上新闻、「赤裸新闻」网站www.Nakednews.com自开播迄今已经一年,网站声称,观赏他们节目的人达到每个月四百万人次之多。 设于多伦多的「赤裸新闻」共有四位女主播,分别是维多利亚?辛克雷尔(Victory Sinclair)、卡门?卢梭(Carmen Russo)、戴安?福斯特(Diane Foster)和侯莉?韦斯顿(Holly Weston)。 维多利亚负责国内、外新闻,卡门负责体育,戴安负责气象,侯莉则负责经济,内容包罗万象,极为丰富。 她们共同之处,在与观众「袒裎」相见。 其中,维多利亚更一边口述新闻,一边解衣宽带,新闻报完,身上衣物也已褪尽;其它三位则直接裸裎播报。 维多利亚说:「我们的节目就靠网友们口传及用伊妹儿(e-mail)通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对象还只是北美大专学生,而现在,这类节目已经像野火一样烧得到处都是。 」 其实,首开裸女主播的是俄国电视的「赤裸真理」(TheNakedTruth),但女主播只露两点。 接着是东欧。 然后,虚拟女主播安娜诺娃也曾风光一时,但她是独挑大梁。 与「赤裸新闻」四位齐上的阵仗一比,似乎要相形失色。 「赤裸新闻」制作人艾略特?舒尔曼表示,他们准备把节目扩大到有线电视上。 目前的节目是,周一至周五早晨制作,下午在网上播出,一切免费。 舒尔曼说:「裸体与时事相结合是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裸体可以吸引观众注意,新闻内容则可以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其结果是不愿转台。 」
卡普兰奴吊桥位于北温哥华市的卡普兰奴河谷上,是温哥华最古旧的旅游胜地,号称是全世界最长及最高的人行吊桥,于1899年建成已有百年以上历史。 距离桥底下的嘉碧兰奴河约有230尺高,吊桥全长约137公尺(450英尺),是世界最长最高的步行天桥,这座触目惊心却稳如泰山的吊桥,可谓举世闻名,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超过一世纪。 游客居高临下,不但需要勇气,还要克服吊桥晃动带来的紧张刺激。 由于风过大,吊桥摇晃的程度相当厉害,行走其间非常刺激,底下满布激流崖石,深山急流的奥妙,更令游客叹为观止。 吊桥邻近的景点多,风景宜人,一年到头都不缺游客。 环绕吊桥公园的还有天然公园、户外烧烤尝土著雕刻中心、精品店及餐厅。 从吊桥往上山路走几百公尺远,可以看到一座蛙鱼人工繁殖场(Capilano Salmon Hatchery)。 是本省的第一所人工培植三文鱼场,展览馆内,有图文详述培植工作的过程方法,三文鱼生长各阶段,并有宝物展览,亦可参观鱼苗场,这座渔场担任放流蛙鱼鱼苗的重责大任。 园内有野餐桌椅供人憩息。 离吊桥另一端约半小时路程,游客可以看到一座气势雄伟的水坝,名为克利夫兰水坝。 它横跨在卡普兰奴河谷上,坝深一百九十五公尺。
风景迷人的温哥华与多伦多相比,温哥华(VANCOUVER)虽然是亚洲移民,乃至世界各地移民在加拿大的第二选择,但是在加拿大人的眼中,温哥华一直是国人的首选,它是一个把现代都市文明与自然美景和谐汇聚一身的美丽都市,令无数曾经去过的人如痴如醉。 温哥华是继多伦多、满地可(MONTREAL)之後,名列加拿大第三大城市,现有人口一百多万,华裔超过十万人,市中心雄伟的现代化商业大楼,与充满绿色生机的公园和市政园林建筑,令整个城市增添一份大自然的恬静和温馨。 如果说移民首选多伦多的原因,是因为多伦多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物价相对温哥华便宜,那麽温哥华成为国人的首选,其主要原因乃是它怡人的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使它成为最适合享受生活主义者的乐园。 温哥华的气候由於受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再加上东部连绵的落基山脉挡住了美洲大陆而来的寒冷干燥气流,因此令温哥华四季宜人。 丰富多彩的自然条件和旖旎风光,再加上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吸引加拿大,乃至世界各地的来客。 说起温哥华,其实它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被称为温哥华之前,这里是印第安人的家园,至十七世纪,法国和英殖民地者在这片土地上,开始殖民统治。 一七九二年,英国探险家乔治·温哥华进入乔治亚湾作测量,发掘了这片土地,温哥华的名字也由他的名字得来。 而温哥华於一八八六年正式立市。 另一位探险家西蒙·弗雷泽再次踏入当年温哥华的探索之路,并到达後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弗雷泽河。 一八六七年进入温哥华的英国人约翰·狄顿,带著自己的印第安妻子登上这片土地,他觉得这里不适合发展农业,於是著眼当地的木材事业上。 他们一家在此安居,成为温哥华城市发展的开端。 狄顿家族的木材事业也更蓬勃,使温哥华成为一座以木材加工为中心的城市,市中心也以他的外号GASSY(爱说话的)改动而成GASTOWN。 至一八八七年连接东西岸的五千英里太平洋铁路开通,使温哥华得以与加拿大东面的各大城市联系起来。 说起这些,不得不提修筑这条铁路的华工。 十九世纪八零年代,加拿大雇用了一万七千多名华工,建筑洛矶山的太平洋铁路,由於山崩炸洞及其他自然灾害,其中的四千多名华工献出了生命。 如果当年放弃这条铁路,卑诗省就会加入美国,可见这条铁路的价值之大。 所以说,中国人在温哥华理应享有盛誉。
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中,“单身贵族”日益增多。 在有限的生活圈子内,结交合得来的朋友不易,找一位理想伴侣,成就终身大事,更是难上加难。 有些人最怕被人介绍“朋友”,这种现代版的“相亲”方法,让许多单身贵族倒胃口,一坐几小时,谈话不投机,真有度秒如年的感觉。 如今这个难题有了解决的方法,那就是多伦多一家由咖啡店改装的“快速约会所”,为有心交友的男女提供了每次约会时间不超过7分钟的宝贵机会。 一晚上下来,就能在这里认识数位异性朋友,大大减少了单独约会的心理压力。 因为在快速约会所见面,再不满意也只需忍耐7分钟,一见钟情谈得再欢,也不能超过7分钟。 不少人认为,这种方式正好适应当代人忙碌的生活要求。 这种快速配对的收费标准是每晚20加元。 一进门,只见屋内10张小桌,每张桌子只坐两位客人,年龄都在30至40岁之间。 那么这种交友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呢?首先,每人领一张纸牌,上面写有自己的名字,然后坐到指定的桌位进行约会。 每过7分钟,铃声一响,女士不动,男士就换到指定的下一桌。 就算男士对女士一见钟情,满肚子知心话才开了个头,也非换不可。 快速约会所还规定初次约会不得向对方索取电话号码,以免给对方带来压力;也不能问对方的职业,以免话说起来没完没了。 每约会完一次,每人都要填一张单子,写明有没有兴趣与刚才约会过的人再见面。 假如双方都有意的话,店方会在两天之内通知双方,并告知彼此的电话,由客户自己安排约会地点。 约会所的责任就到此为止。 每次散场的时候,都会有几位客人流连忘返,理由是还有几位异性没轮到约会,必须主动“加班”找机会私下快速约会对方几分钟,说不定自己今生的伴侣就在其中。 有人问店老板,这种生意好做不好做?答案是:“当然好做啦130岁到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处在成家立业的关键时期,每个人渴望家庭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 据店老板讲,目前预约时间已排到了两个月之后,另外还有40位女士在候补。 有些40岁以上的男士想抛开年龄,约会30岁到35岁的女士,但是,对不起,店规不允许,有钱也白搭。 由此看来,这种分年龄段的快速约会交易还是不错的。 初步统计表明,已有70%的参加者通过这种牵线搭桥的方式,找到了自己比较理想的异性朋友,其中不少人已开始单独约会,或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朋友关系了。 不少人在试过别的交友方法后,还是选择了这种“讲效率、又便宜”的快速约会法。
加拿大的省份分别设有自己省份的法庭。 尽管各省的法庭名字并不相同,但他们的运作模式及司法权是十分相近的。 基本上,省份法庭是分为两个层次:省份法庭;高等法庭。 (1) 省份法庭(Provincial Courts) 省份法庭的主审法官是由省政府所委任。 所处理的案件类别繁多,包括:刑事案件、民事诉讼、家庭及青少年诉讼等。 (2)高等法庭(Superior Courts) 高等法庭的法官是由联邦政府所委任,而他们的薪津也是由国会所定。 这些法官的退休年龄是规定在75岁。 在属于省的法制之内,最高法庭是当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有权去审阅省内其他法庭的案件。 高等法庭本身也分为两个部门,分别是:审判法庭及上诉法庭。 有一些法庭单是负责审理;有一些法庭单是负责处理上诉案件;也有一些法庭是同时包含了审理案件及处理上诉案件的功能。 最高法庭审判部门处理多个种类的案件,此外,也有权力批准离婚。 除了曾经简介的联邦法庭及省份法庭外,在法制中也有一些专门处理行政法例的管理局。 他们所处理的问题包括:广播法例、失业金、工作场所安全守则及卫生条例等。 在发生任何关于上述法例的纠纷时,这些的专门管理局便负责排解问题,他们的程序比起法庭的程序是简单得多,但为了确保他们处理案件的程序及所作出的裁决是公平及没有超越他们所拥有的权力,这些专门管理局的裁决是会交给法庭审核。 如果这些专门管理局是属省政府所管辖的话,这些裁决便交给省份法理审理。 同样道理,隶属联邦政府的专门管理局的裁决,是交给联邦法庭审理。 此外,国会有见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增加,遂按着需要,通过青少年犯罪法例(Young Offenders Act)。 这项法例只是适用于12至17岁的青少年,目的是确认青少年犯刑事案件是必须负责任的,也是必须受到惩罚。 不过,这项法例也认可青少年罪犯应受到特别的保护。 而同时也要顾及他们将来可以投入社会及成为社会一名有贡献的人仕的机会。 青少年如犯上严重的罪行,例如:杀人,如果该犯人是14岁以上的话,便有可能被送到成人法庭受审,也有可能被判处终身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