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8日,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向北京实华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再次注资500万美元,使汇丰持有的实华开股权由5%增至10%。 此前汇丰曾在去年网络最低潮的11月6日,注资500万美元购入了实华开5%的股权,并拥有实华开业务国际结算的第一优先权,如客户选择银行进行结算和汇款,实华开便会将自动生成的订单接入汇丰银行的接口,从而通过汇丰进行结算。 1000万美元并不是大数目,对并不专事风险投资的汇丰来说,只是牛刀小试,但对于实华开而言,则意味著投资者对其的估值高达1亿美元,这在网络泡沫迸裂之后,网络公司融资比登天还难的今日,的确让众人大跌眼镜。 于是人们的疑问又开始转向实华开的董事长兼CEO曾强…… 融资依靠赢利?魅力?还是努力? 在国贸中心2座的大堂里看到曾强,你会有惊讶的感觉,与这里衣冠楚楚、一丝不苟的白领有很大反差的是,其貌不扬的曾强常常头发凌乱、睡眼惺忪,还有一幅不为万物所动的木然神情。 但就是这个缺少意气风发气质的男人,却频频与世界级投资家“亲密接触”。 实华开赢利了,所以汇丰肯投钱给他?但实华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收支平衡,这是公司财务显示的事实,照曾强的说法实华开年底可以达到收支平衡,预计明年实现赢利。 很多网络公司在几年前就有类似的预言,但现在这些公司都已不复存在,汇丰怎么就相信曾强呢? 曾强是个不放弃任何机会的人,无论是会议和论坛,他都积极地努力争龋2000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上,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曾强争取到最后一个发言的席位。 他回忆当时的情况仍然觉得很紧张:“特别玄,我很仓促地主动结识了汇丰集团主席庞约翰爵士(Sir John Bond)”,而更重要的是,就在这几分钟内他向爵士表达了自己对做好BtoB电子商务的信心。 庞约翰于是邀请曾强参加2001年6月在美国举行的由世界100多位银行行长参加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年会”。 这个会很有意思,在网络最低谷时,行长们谈论的议题却是网络和亚洲的方向”,看到这样的情势,曾强在会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他的BtoB模式和在全世界采用美元账号结算的计划,“为这么大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做银行结算,是WTO后抢滩中国一个很好的方式”。 曾强用以打动银行家们的不过是在中国几乎被用滥的WTO概念,但却赢得了庞约翰的支持,于是曾强开始和汇丰银行行长洽谈融资事宜。 一个月后,汇丰向实华开注资500万美元到账。 11月,双方在北京共同向媒体发布这一消息。 今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当然是曾强不能错过的又一重要机会。 在这个名流聚集的地方,与汇丰的再次会晤决定了3个月后获得汇丰二次注资的又一笔500万美元。 但这次是互动的,因为汇丰持股5%与持股10%有本质的区别”。 显然,曾强觉得当时已经在融资过程中适时地调整了被动位置。 在2000年涌现的众多网络公司开始纷纷搬离高档写字楼的时候,曾强却把实华开办公地点迁到了北京租金最贵的国贸中心,并且租了一整层,分明一派“有钱人”的架势。 曾强从来不肯透露实华开股份比例,只承认自己目前还是最大的股东,从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除汇丰外,瑞士中欧集团1998年投资900万美元持股10%,麦德龙集团900万美元加100万美元专业支持同占10%的股份,日本软银则投资了500万美元,其它主要股东还有欧洲最大的食品连锁企业利维集团,经营网络宽带业务的美国Psinet公司,欧洲连锁零售商Rewe集团和光通讯公司等等众多集团和风险投资家个人。 曾强的融资经历丰富。 第一次机会的来临是他看到以色列地面上仗打得热火朝天,地下却是一帮人通过网络电话和全世界交流。 于是,他买断了网络电话中国独家经营权,借此与联通合作,“当时联通有好多执照,却没有技术”。 1996年成立联通实华开,注册资金369万人民币,取三、六、九节节上升之意。 联通占51%股份,实华开占49%。 同年,曾强用“联通实华开”得到了第一笔风险基金——50万美元,“这第一桶金,是一个世界级媒体华人大腕投的”。 但一年后即1997年,实华开就处在倒闭边缘。 曾强认为联通频频更换领导,导致“网络电话”流产,并且“银行不相信网络的未来,不相信无形资产”。 1998年春节前,曾强还清丰台建行所有贷款后,“账户上只剩几千块,全部买了微波炉,搞了个优秀员工评奖”。 当员工抱著奖品回家过年时,曾强孤身一人跑到瑞士,并暗自发誓“融不到钱再也不回国了”。 在瑞士,曾强参加了1998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但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融资”。 他说:“我把所有参会人员从头到尾研究一遍,精选出6个人进行特别关注,他们在讲台上和在私下里说什么,我都认真去听,其实什么也听不懂,就是找个说话机会给公司融资。 于是我遇到了风险投资家比尔·蒙特斯,一个纯正的美国人,但讲一口流利中文,我用实华开的故事和困难打动了他。 ”1998年3月,美国Cybercash公司向实华开注资150万美元,持股10%。 似乎有著不解之缘,实华开后来的几笔钱也都是通过“世界经济论坛”融得。 所以今年曾强正式向该论坛负责人施瓦布先生提出邀请,希望他成为实华开的董事和股东,以示感激之情。…
租房和买房哪个划算,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租房易于打理、省心、搬家方便,特别是对于还未安定下来而且一、两年内准备迁移它处的家庭,租房是明智的选择。 要在租房和买房中做出选择,单从经济上考虑,我们可以对租房和买房进行成本比较分析。 假设,某地段两房两厕1100尺的住房租金是1,400元,而此房的市场售价是200,000元。 我们将每月租用此房的支出和拥有此房的每月支出进行比较(但您如果把租房的每月支出1400元去与购买该房的全部价格200,000元比较是错误的)。 一般我们认为拥有房产的最大支出是其贷款的每月还款额和地税的月付额。 以上为例,如您付25%首期,贷款利率以6.0%计,还款期限为25年,地税月付200元,那么您拥有该房的月支出成本约为1160元,比较租金得出的结论是买房较租房便宜。 用这种比较分析也可以看出地产市场是过热、低迷还是价格适中。 当然,我们除了要考虑现在的成本支出,还必须为将来考虑,特别是通货膨胀促使租金不断上涨,地产价格长期趋升的因素。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买房是积累家庭资产净值(即资产减去负债)的主要手段。 由于购房者逐年偿还房子的银行贷款,地产的增值,家庭的资产净值会不断增加,房产也成为一般家庭中最主要的财富,从而使他们最终从购房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温哥华的夜生活就像它的美景一样迷人,既可享受到爵士乐、摇滚乐、布鲁斯等音乐的酒吧,也可在迪斯可舞厅内快节奏地旋转,以及观赏各种现场音乐会等。 不妨先到市中心Sheraton Landmark酒店的四十二层楼旋转餐厅Cloud 9坐一下,边用餐边观赏夜景,特别是海、山、街区景致不断变化的夜色,令人乐而忘返。 该餐厅一小时十五分钟旋转一周,休息观览室灯光昏暗,天花板上镶嵌著的小灯一闪一闪,宛若夜空中的繁星。 Yale酒店的乐队演出也有看头,可以一边喝几块钱一杯的啤酒,一边欣赏现场演奏的布鲁斯,直到天亮,而且不必付小费。 该酒店位於1336 Glanville St.,就在Cecil酒店左侧。 位於Powell St.六号的ORyan,是一家钢琴酒吧,酒吧内有两架大钢琴、四位钢琴师和一名歌手。 演奏水准较高的钢琴师两人一组,一小时轮替一次。 尤其是周末的演奏更具水平,客人也大排长龙。 Richards大街与Hemlock大街交叉点附近的Richards on Richards,是一家有名的迪斯可酒吧。 现场乐团演奏从晚上十一点开始,凌晨二点结束,气氛异常热闹。 位於Pacific Centre的Elephant & castle,是一家具有伦敦风情的酒吧,在伦敦就有一个叫Elephant & castle的地铁站。 吧台附近充满了英国味,但与英国酒吧不同的是,这里的食品丰富,并且有侍应生。 事实上,Elephant & castle是一个连锁店,在加拿大各大主要城市都有,但要算温哥华的这家最有气氛。 而Classical Joint则是一家老牌爵士乐茶馆,演奏的音乐动听迷人,据说店主也是乐队成员。
想像中的蒙特利尔是遥远而浪漫的。 相看两不厌,唯有“皇家山”。 蒙特利尔人的非凡艺术感觉造就了迷人的皇家山。 美利坚伟大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和蒙特利尔人的辛勤浇灌,化腐朽为神奇,将昔日的荒山秃岭幻化为充满灵性的山峦。 广袤起伏的皇家山赋予了蒙特利尔-诗的浪漫情怀、松的高贵气质、兰的芬芳气息。 喜欢那清朗明快的皇家山,满目翠绿挺拔的松林、摇曳绰约的枫林,漫坡的柔软的嫩绿的草坪,清冽的湖水上游弋的野鸭,起起落落白色的水鸟,跳动的松鼠,追逐斑点狗的孩子,躺在草地上享受阳光的人们,令夏日的皇家山生机勃勃。 喜欢那层林尽染水粉画般的皇家山,尚未褪尽的淡绿中点染着的彤红、金黄是它那最令人迷恋的秋色。 在落叶满地的枫林里,倚树而坐,旋环着泥土与秋叶的芳香,纷纷的红枫叶飘到脸上、落到手中的书上。 落霞满天,飘墨的书香,悄然的落叶声,怎不令人沉醉呢? 喜欢美丽的蒙特利尔人,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纯美气质-典雅、热情、淳朴。 思念锡林郭勒草原那低垂可得、闪闪烁烁的星空,喜欢凝视这圣劳伦斯河水中深不可及、荡荡漾漾的皓月。 眷恋那红墙绿瓦、风筝飘飘的故土,喜欢这碧海蓝天、白鸽飞舞的异域之邦--美丽的蒙特利尔。
对于很多新移民来说,到一个新的国度开展新生活需要在多方面重新适应,包括在天气、就业、社交圈子等,而不得不提的是在法律及法制上的认识。 法律跟每一个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很多时候,在新移民尚未弄清楚加拿大法律及法制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之前,可能已经要被迫面对法律上带来的影响。 举例说,新移民在抵步时,已经需要了解加拿大的税务法例,皆因当将在原居地的财产带进加拿大时,是会涉及报关问题。 有见及此,我们期望能利用这个专栏来介绍加拿大的法制,包括背后的价值观及制度本身,希望能帮助读者更认识这个已成为他们的家的国家。 简单来说,法律的编制是为了成就多个的目的。 这不但是管理社会上的个人及群体的操守,来维持社会上的秩序及持有的价值观,同时也是帮助推动政府的政策,例如:工人受伤赔偿、医疗保险、学生货款计划等。 法律的另一个目的是确保社会上的个人及群体均会受到公平的对待,而不会因种族、性别、宗教、社会地位等不同而受到歧视。 (1) 公众法例(Public Law) 公众法例是影响整个社会的运作及秩序,这个类别的法例包括宪法、刑事法及行政法等。 这些法例是涉及个人及国家的关系或不同司法权范围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有一个人杀了人,这不是视作为两人之间的私人纠纷,而是杀人者的行为是得罪了整个社会,所以是由政府的检控官来向杀人者提出检控。 (2) 私人法例(Private Law) 顾名思义,私人法例是管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目的是处理私人纠纷。 私人法例涵盖的范围包括:合约、房产买卖、家庭法等。 在属于私人法例中的纠纷,便是称为‘民事诉讼’。 至于在法制方面,其功用是确保法例能有效地运作,而运作则是由多个的部门来实践。 举例说,警方便是执行刑事法例的部门,而法庭则是诠译法例,作出判决及向涉案者提出刑罚或保偿的机关。 因加拿大政府是三级制,即由联邦政府、省政府及市政府所组成,所以,在了解加拿大法例的过程中,便无可避免地必须要知道三级政府的司法权及管辖范围,这方面我们会留待在下星期才介绍。
加拿大到底有多少大陆新移民,恐怕没有人能说出准确数字,但国语移民社区服务的资源有多少,几乎所有国语社区的团体负责人和社工都可以告诉你──因为答案是零。 其实国语移民社区服务的资源并不是零,随著国语新移民的大量增加,传统以服务粤语移民的组织如华谘处和多华会等,服务国语社区的经费比例逐年增加,聘请的国语社工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国语社区团体还是一直希望政府能够真正关注国语族群问题,把国语新移民从华人中单列出来呢? 据星岛通讯社讯,大陆新移民团体对国语社区服务资源分配相当关注,对政府资源的合理运用的呼声愈来愈高,两周前大陆新移民团体在市政厅举行的论坛,吸引了绝大部份新移民团体负责人出席,论坛筹划人之一──加拿大普通话华人联合会会长矫海涛称,新移民对社区服务的需要远远超出政府的想像,我们并不是否定那些传统社团服务华人社区的成绩,事实上他们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大陆新移民在文化、语言、经济和社会机构上都与港台移民有很大的差别,国语社团与他们同声同气,更加了解他们的需要,如果能够与传统团体合作,共同为国语新移民提供服务,效果应该更好。 代表联邦政府出席论坛的国会议员詹嘉礼在会上说的一句话得到相当多的与会者的赞同:政府如果再不重视国语社区的资源合理分配,现在只需一元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将来可能要花费五、六元钱。 据不完全统计,大多伦多地区的大陆新移民团体共有五十多个,每年服务的新移民有两百万人次,但真正长期获得政府拨款的,只有已经有七年历史的多伦多社区与文化中心,多个团体近年不断向政府提出拨款资助,几乎无一例外被拒绝,政府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华裔移民的社区服务经费每年以千万元计,这些经费应该为所有华人提供服务,不管你是说国语还是粤语,也不管你是来自中、港、台。 政府的解释也说得通,却忽视了华人社会不同族群的巨大差异,尤其是中国大陆几十年独特的社会经济制度,造成其人文状况、思维方式乃至生活习惯都与港台移民有很大的差别,大陆新移民对自己社区服务的具体需要,恐怕新移民团体会知道得更加清楚。 矫海涛告诉记者,大陆新移民在语言、求职甚至生活习惯上,遇到的障碍都比港台移民要大,需要提供的服务也更为细致,有些新移民向该会投诉,向华人社区团体查询基本生活情况时,有时会因为不会说粤语而遭到歧视,令他们觉得颇为悲哀,在异国他乡生活本就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但被自己同胞歧视会更加难受。 根据移民部公开的资料,仅九八、九九和二零零零年三年间,大陆新移民人数就达到八万五千多人,二零零零年国语移民(包括大陆和台湾)与香港移民的比例为十四比一,香港移民占华人移民总数的百分之六。 二零零零至二零零一年度全加拿大提供给新移民的服务经费为三亿两千多万元,安省占了其中八成以上,约为两亿六千多万元。 安省以粤语为主的移民服务机构有三十四家分别进入SPO (Service Provider Organization)及相关的省市社区服务系统,国语移民社区团体却没有一家进入该系统。
新移民决意定居于加拿大,并且立意开创生意者,其开始的工作必须预先准备。 一、银行开户 开创生意可以以个人为名或使用生意名称。 不管是采取何种方式都可以开银行户头.如果你愿意,亦可将生意名称注册为公司名称。 (若以个人名字作为该生意的名称,则任何帐单及债务均会记在你个人的债信上。 ) 通常,生意人都较倾向于以股份方式经营公司,一般都称为股份有限公司,有以下的优点;首要的是,有限公司乃是一种独立的法人,其具有区域性,且与投资及做生意的个人是分开的个体。 因此就债信方面,公司与个人也是分开的。 从事生意者可投资生意且不必担心会因为生意方面的债信或问题而危及私人的产物。 第二个优点是,当然就税务方面是较好的,有许多节税的好处,可以申请小型企业的生意组织以降低税率。 至于有关这方面进一步的资料,可以与会计师详谈。 二、生意执照及生意许可 在加拿大个人或公司做生意义务的履行并不在于他是否取得生意执照。 生意执照的发放主要是根据地区性的。 若以承租某处商业或产业地点,则该生意者须自市政府取得一份生意执照以确实可以在该处经营该生意。 因此,若所做的生意将只使用一个信箱,传真及电话来进行,或是运用自用住宅的部分空间作为营业的需要(即所谓的确HomeBusiness),则生意执照实际上是不需要的。 有些生意类别是必须得到政府特别许可的。 例如,股票经纪,地产经纪,保险经纪,旅游经纪及其他一些专业人员,诸如牙医,医生,律师,会计员等等都需要在除有无生意执照外持有专业执照方可。 在开始做生意之前最好先了解需要何种生意执照才可经营为佳。 三、省税及货品服务税 无论生意的种类为何,均需向财政局及省政府缴付省税(P.S.T.),也就是称之为社会服务税(Social Service Tax)同时,不分各行各业亦需向政府登记缴付及申报属于联邦服务税的货品服务税(GST)。 四、加拿大税务局,劳工赔偿局,就业保险处 各行业若须就员工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的均需向加拿大税务局取得一个税务号码。 使加拿大税务局对税务领扣的处理较好掌握。 而劳工赔偿局的作用是关于劳工赔偿保险的立意对雇员而言是一项很好的保障,它使得员工在工作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伤害有申诉赔偿的途径,即若员工发生任何职业意外,伤害。 则可向劳工赔偿局直接申请赔偿保险。 至于就业保险(EI)则是用来保障员工因裁员或一些不可预期的情况而造成失业的保险。
在加拿大居住了四十七年却没有合法身分的“黄安”如今可以永远地留在加拿大了,他将于今日 (十六日 )安葬在多伦多的蒙特波塞墓园 (Mount Pleasant Group Cemetery),并且墓碑上将刻下他的真名:「邵沾」。 今年七十二岁的邵沾一九五五年以冒名顶替的方法从广东台山来到加拿大,从此他变成了“黄安”。 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直没有加拿大的合法居留身份。 上周四他死于心脏病,死的时候身无分文且无家可归。 邵沾的故事其实是早年华人移居加拿大的一个缩影。 邵沾出生于一九二九年六月十八日,他的家乡是广东的台山乡。 在他出生以及成长的年代,正是加拿大推行「排华法」并对华人实行人头税的时期。 邵沾一九五五年移居加拿大。 尽管那时加拿大已经取消了「排华法」与人头税,但是政府对华人的移民政策仍比其他的族裔来得苛刻。 比如,只允许华人未成年的子女可以申请移民,而对其他族裔却无如此限制。 邵沾由他的叔叔担保过来,但是没有用他的真实身分,而是用了一个毫不相识、叫做“黄安”的人的身份,从此他自己就变成了“黄安”。 据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吴瑶瑶表示,在那个年代,不少华人 都用这种冒名顶替的方法移居到加拿大来。 在多伦多最初的日子,“黄安”住在老唐人街的华顿街 (Waiton St.)。 后来的二十年中,他在多伦多及周边的小镇轮流居祝这期间,他一直在中国餐馆做厨师。 “黄安”曾告诉吴瑶瑶,大约在六十年代,当他听说联邦移民部对华人实施人道居留的政策,于是拿着自己“黄安”的身份到移民部提出申请。 当时移民官接下他的申请,并让他回家等回音。 黄安”从未等到过任何回音,不过他一直以为自己已是加拿大永久居民了。 直到一九九九年。 当时,“黄安”早已因为年事已高的缘故不再打工,没有收入成为一名无家可归者。 那年他被人送到位于京士顿大道(kingston Rd) 一千六百七十三号的庇护所内,社工在帮助“黄安”申请福利金时,发现“黄安”根本没有在加拿大的合法居留身分。 于是,社工请法律援中心协助“黄安”办理合法居留的申请。 吴瑶瑶表示,当他们去政府有关部门调查“黄安”的资料时,发现除了一份「无犯罪纪录」之外,在加拿大生活了四十七年的“黄安”所有的纪录都是空白。 去年,“黄安”申请移民的文件送到了移民部,移民部官员表示完全相信“黄安”在加拿大已经居留了四十多年。 因此建议“黄安”直接申请公民。 那位移民民官还说,以前有华人也有与“黄安”几乎相同的情况,结果直接申请公民获得成功。 但是今年一月底,“黄安”接到联邦移民公民部的通知,被告知加拿大政府不批准他在加拿大合法居留。 “黄安”上周四死于心脏病突发。 吴瑶瑶相信,这可能与他听到移民部的结论后一直闷闷不乐有关。 “黄安”生前讲台山话,会一点点英语。…
自《健康》版刊登“今天将如何进行性教育”的访谈文章后,海内外读者都很关注这一讨论,除国内外一些网站、报刊转载外,很多读者还参加了讨论,谈了他们的见解、感受,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做法。 我们将陆续发表读者的这些稿件,并欢迎热心读者参加这一讨论。 ———编者儿子晚我两年来加拿大。 在他飞抵温哥华前一个月,我刚好读完本市作家刘绮 芬的成名作《逃家》。 对这名生于华裔移民家庭的少女逃离父母沦为雏妓的经历,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读者想必会有不同的感受。 令我久久不能释怀的是作者在《序言》中的一段追忆:将她“逼”出家门的不是别人而正是对她百般关爱的严父慈母。 当时儿子的年龄比离家出走时的刘绮芬小了几岁,但如果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孩子年纪再小也将会出逃容易回归难。 因为在这儿他们一旦流落街头,不管男女均能以“人类最古老的赚钱方式”维持生存。 所以,儿子的人未到,可如何对他施教之事已经萦系我心头了。 体育好办,他妈多煮些营养食品,我多陪他打打网球即可;智者也不难,儿子天生不笨又爱读书,多准备些书也就对付了。 身处与中国东方文化有很大区别的加拿大,我们还决定,放弃老传统,改抓青春教育即性教育。 这性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们华人父母在对子女介绍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实时多半会羞于启齿。 幸亏温哥华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天体海滩,那儿不乏可供直观教学的实物。 于是就带儿子去了一次,一切尽在不言中,“第一堂课”上得还算顺利。 但接下去就犯难了,到哪里去找适用的教材呢?公共图书馆内供成年人阅读的书籍固然卷帙浩繁,但儿子英文识得不多,没法读。 好不容易找到一册专为儿童编写的《SexandYou》,打开一看,文字确实不多,不过连人类最常用的几种作爱姿势也都以大幅彩色照片一并印出,怎敢拿给儿子看? 正巧,这时儿子已开始去附近小学上学。 在一次同他班主任老师交谈时我提到了上述的困难。 那位女教师说:哦,别担心,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一向很重视,我们早有妥善安排。 我于是就向儿子频频打听,学校为他们这班小男生和小女生究竟作出了何种“妥善安排”。 刚开始儿子英语较差,听不大懂,倒还愿意向我转述他能听懂的部分,比如有一次他告诉我,老师在课堂上问男学生“你们说说看,女孩子什么东西最让你们喜欢?什么东西最让你们讨厌?”男学生纷纷举手抢答,有的说“我喜欢女孩子的屁股。 ”有的说“女孩子的尖叫让我讨厌,她们的尖指甲更叫我恶心。 ” 以我熟悉的教育观衡量,这类问答虽然尚未出轨但均已出格,所以我提醒自己须继续密切注意。 谁知当儿子的英语渐入佳境后,回家就不肯多开口了。 他最后一次透露的这类问答的内容如下:老师问女学生“你们对男人的身体还有什么疑问吗?”一名女生应声问道“男人在生殖器勃起时向前摔倒的话,会不会将它折断?” 儿子进了中学后对学校中发生的大事小事一概讳莫如深。 幸好他的任课老师中有一名白人老教师特别和霭可亲,在几次家长会上都能不厌其烦地回答家长们连珠炮般的提问,如:学校里有一个班全是女生,而且都推着婴儿车上学是怎么回事?等等。 当他得知我不赞成中学生早恋时,随手从办公桌抽屉中拈出一份该校学生自编的校刊递给我。 这份十六开小报的头版赫然登着五六张黑白照相,每张内都有一对紧相拥抱的本校学生,底下还附有照片中男女的“语录”。 我读到一名叫Susan的十一年级女生写的话:我真心地爱我的男朋友,帅小伙Simon。 不过我向他保证,将来我嫁的肯定不是他。 那位慈眉善目的老教师见我一脸愕然,便解释道:我们当老师的不鼓励学生早恋,但看到这种现象时也会劝家长不必太紧张。 说到底,性的问题是个人的隐私。 再说,他们自己也未必当真呀。 不当真岂不是更坏事吗?回家后我把这段对话和我的见解告诉了儿子。 儿子追问“隐私”等等是那老头说的吗?他听见我的肯定回答后神秘地笑了笑,弄得我颇感莫名其妙。 儿子在念初中时,没有发生早恋,升上高中后,也没有任何早恋迹象。…
1、汉记 成立于1972年,至今已有25年历史,刚开始只有五位员工,餐厅座落于Main街。 经过多年努力经营,从以专卖云吞面发展至各式口味的食物,例如传统式云吞面、传统港式的烧烤、著名的锅贴和纯正广式料理。 汉记在大温地区有四家分店: Chinatown分店 地址:268 Keefer St. 电话:688-0871 营业时间: 8:30am – 10:00pm Downtown 分店 地址:1339 Robson St. 电话:685-0871 营业时间:11:00am – 11:00pm (Fri, Sat 一直营业到12:00午夜) Richmond 分店 地址:101 – 4600 No. 3 Rd. 电话:273-0871 营业时间:10:00am – 12:00 午夜 New Westminster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