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及工作背景问题 本人是Mechanical Engineering硕士学位,出国前在一大学工作5年,在自动控制领域有多年R&D工作经验。 语言没有问题,无论是生活还是应聘,都能应付自如。 来加以后应聘“软件工程师”多次碰壁。 原因一:所获学位专业与应聘专业不符;原因二:无公司工作经验;原因三:与大家一样,无“北美工作经验”。 中间也多次感到加国人士之教条不亚于国内的官老爷们。 虽然在装电话后,每天都有代理打电话来,但面试机会并不多。 其实,在国内真正做开发的同志们,过来后就怕没有面试机会,也许有一次也就够了。 所以一定要处理好与代理的关系,积极争取面试机会。 同时,我也从代理那里学到不少求职的技巧和对加国劳务市场的认识。 反过来又要不段调整自已,包括求职目标、心态、薪水期望等等。 虽然我的这个O FFER是自已应聘来的,但与从代理得到的信息不无关系。 总之,若是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耐心些,不断调整求职技巧,机会一定会来的。 2.面试问题 面试机会真的是十分重要,应当珍惜每一次机会。 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网上的好多面试的材料,比如面试的30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面试时你可以提出的问题等。 一一事先准备好,特别是语言不好的同志更是应先写出来,牢记心中。 在面试时,如果你不能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可能不会给面试者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一定要好好准备。 另外,我从国内出来时,也是觉得工作多年,技术上应刻不是问题。 对一些基本概念并不是太看重。 所以前两次面试,对于一些技术性问题的回答就不甚专业。 后来,每次面试前都要花一点时间把一些基本概念复习一下。 其实也该替面试者想一想,那么短的时间他怎么才能知道你行?!怎么测试你的水平?!去公司做一些测试是一方面,在面试时随机地问一些问题也是很必要的。 所以面试前一定要花点时间复习一下基本概念。 另外专业术语用英语准确表述也很重要。 3.薪水 对于刚从国内出来的同志们,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要求一定要灵活一些,用国内的话说“骑驴找马”嘛!先有了收入,再找工作底气也足啊!刚来时总花自已的积蓄是不爽的。 适当地根据职位、工作性质等不断调整。 同时也曾有个代理建议,以C ONTRACT或PART-TIME工作作为开始也是不错的选择。 甚至为社区做义务的技术性教员也是很好的“北美工作经验”!(^_^) 4.简历 简历可以算是重中之重了,基本是针对每一个感兴趣的职位写一份简历。 这样针对性才能很强。 同时为了能保证公司能看你的简历,一定要在C OVER…
打开每天的中文报纸,众多的招工广告里绝大多数都是"餐馆请人","衣厂招工" 等服务行业,甚少有较理想的白领工作可供选择看英文报纸吧,又难倒那些英文不太好 的人,光是一大堆要求就已经够头痛了大陆来的技术移民,除了搞电脑的,又是英文好 的,其他的在最初的日子里为了生活很多人都不得不到餐馆,衣厂里做体力活,在国内是堂正正的知识分子,到了加拿大穿上制服端盘子,这种反差令很多人感到深深的失落和悲哀:出国梦到头来竟是这样结果! 在这段时间里,许多人无法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现实不安心工作,不停地看报纸, 漫无目的地发求职信,总想把好工作碰回来,其实,在没有了解加拿大以前,很多事其中的窍门你是不知道的,这也是求职屡屡碰壁的原因之一。 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说过:"任何一份工作都无高低贵贱之分,行行都能出状元当你在打基础阶段中经历过许多职业, 如餐馆服务员,衣厂工人,你更清楚地了解到各个部门之间的运作和经营如果你肯学习的话,你还可以掌握许多相关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交际空间,这将是你日后 成为一名管理层人员不可缺少的条件。 如果一味眼高手低,连这样一份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谈何更高的发展呢!"在不同的工作领域里,往往有你意想不到的知识,而后转化为登上更高层次的契机。 我是在一家大型商场的肯德鸡炸鸡店认识安娜的那时她在前台服务我因为不知道 星期二是所有肯德鸡连锁店的"两元钱两块鸡"的优惠日,点了个普通的两件鸡套餐,她见我是华人,用中文告诉我该日有优惠,还告诉我什么钟点来人不太多,而且鸡是最新鲜出炉的我很高兴,每到星期二便到她这家连锁店吃炸鸡但是常常是等很久,有一次等 了半小时才拿到我观察是后面厨房鸡都做好了,站在那里等订单,而前面的服务员又要收费,又要拿鸡打包 ,又要拿饮料,延误了时间而安娜那条线总是比别人的快。 她和另一个人合作,一个专门打包,倒好饮料,一个收钱大多数人要的都是标准的优惠餐,所以很容易对付后来有一段时间没去了,偶尔在另一间炸鸡店看到安娜,她已经换上了经理的制服,在后面指挥作业,厨房的人一早就把两件鸡装好在盒子里,前台的人一个负责收费,一个负责打包 ,尽管排队的人龙一直到了店外面好远,不到十分钟我已经买到了炸鸡。 她远远见了我, 微微一笑,过来悄悄说,"我的炸鸡店鸡最热,速度最快,卖的最多,你以后常来"看到她开心的样子,我不禁被她认真,上进的态度所感动 是啊,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积蛙步,何以至千里?以敬业的精神,脚踏实地, 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可以做得最好不要小看了服务行业Second Cup 连锁咖啡店 的工作人员,必须阅读六十页的咖啡服务手册,并接受六十二个问题,长达两小时的考试,达到一定分数才可受聘,领取最低工资,成为合格的为客人斟咖啡的专家,我的朋友小齐,在一家甜圈店当服务员有一天回来后垂头丧气,原来当天给客人做雪糕杯被投诉了,说底下是空的,老板反复教了他几次,即要客人满意,又不让店里吃亏,那个技巧还不是一 两天可以很好掌握的多伦多大学的产业关系教授Anvil Verma 说:"自从产业注重品质, 服务行业也日益提高自己的水准,而选择招聘优秀的雇员越来越受重视" 别说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要从头做起,就算是在中国,北方人来去到南方,南方人去到北方,在生活习惯,文化,饮食,语言,气候环境方面都要重新适应不 要抱怨被西方人歧视,我们自己互相之间不也存在着地方的,城乡的,贫富的歧视么?当 年你在国内意气风发的时候,有没有对外来的工人正眼瞧过呢?我们自己的水平又如何呢 ?大学毕业可能几年混混也凑合着评了个什么工程师,讲师,实际上花在搞技术,搞研究,提高自己的时间又有多少?英文自考了什么四级六级托福之后除了卡拉OK唱过几句英文歌就再没用过。 语言不通 不从低做起你能干什么?如果嫌专业不受肯定,比如医生,这你在出国之前就明明知道的 ,那你还肯出来就是铁了心要从头开始了,没得怨但是路是人走出来的,你肯放下架子 ,以积极的态度去为自己打开局面。 数年后,谁敢言你的前途还停滞在今天的位置上。
不管是生活在加拿大的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绝大多数场合下,他们的穿着都非常随便,不拘泥于形式。 T恤、牛仔裤和运动鞋,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搭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工作环境的要求,休闲装、休闲鞋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喜欢。 为此,人们的穿着原则是:舒适,美观,大方。 在国内,时常可以看到不少人穿着整齐,西装、领带加皮鞋。 而这一装扮在加拿大只有在去教堂或参加婚礼、葬礼、毕业典礼等非常正式的场合才用得着。 有一点要注意,外国人请客吃饭,一般情况下都重在交流感情,吃饭只是借口,极少有中国人请客吃饭的气势。 除非在正式的请帖上注明要穿礼服,否则就别穿得太整齐,以免大家都尴尬。 所以,在加拿大拥有一、二套礼服就够了。 由于在加拿大定做礼服十分昂贵,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从国内带一、二套衣服备用。 西服套装虽不常穿,但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工作会要求经常穿西装。
“我背负着幸福,却追寻着痛苦 ”–这是齐豫所唱《哭泣的骆驼》中的第一句。 词据说是三毛的,看上去也象,的确有点象三毛的写照。 本来可以活得好好的,却偏偏…… 而我们这些新移民却有点不一样,我们本也活得好好的,出国,是想追寻更大的幸福,只是没料到原来幸福本就在围城之内,痛苦便由此而起了。 和三毛不同,这种痛苦并不是我们想追寻的,却倒象中了一个圈套。 这首歌成了我在加最常听的歌。 若你问,为什么是《哭泣的骆驼》,而不是《橄榄树》呢? 我只能回答,可能是已经不年轻了,“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哼哼,呵呵,一颗心已经不能承受这样的恣意妄为了,哪怕只是文字而已。 我本想写一篇长文,但思绪纷乱,只好分作一段一段写了。 融入主流社会—- 我一看到这个词就烦。 首先是你不可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的。 即使你晋升上流阶层,但你在上流阶层也是非主流的。 看看那个长着华人相貌的美国高官被保安拒于国会门口的新闻,你就清楚了。 文化不同,生活不同,信仰不同,这些是根本性的,你不可能改变。 就算你不炒油菜改吃沙拉,不拜佛祖改信上帝,不读 唐诗宋词改看莎翁全集,但你还是不同,因为你的脸上就凿了“不同”两个字。 就象那个美国高官,不知他后来有没有痛定思痛,把心一横,搞个整容大手术,改心革面,彻彻底底变成一个西方人。 这时,我不得不承认加拿大的确是一个宽容的,友好的西方国家,我不敢说“最”,因为我没有到过其他地方,但从朋友,媒体等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离个“最”字也不会太远。 歧视总会有的,但我想多是由于误解和误导,或者是一些不能代表大多数的个别人的言行所致。 重要的是,即使他们有,也不会更不敢表达出来。 如果我的同事或上司敢在公司当众对我说“你们中国人怎样怎样”,痛苦的将是他而不 是我,因为公司将不得不根据法律和守则把他辞退。 这不是大话,当考虑到公司许多重要职位都是由不同的犹太移民,伊朗移民,意大利移民,埃及移民担任时,你就会觉得公司的决定是正确而且是聪明的。 然而,关键是为什么非要“融入”呢?美加都是民族种族大杂烩的地方,你秉承本性,你就是这里独立的一员。 倒是当你拼命地往“主流社会”里钻的时候,就容易迷失方向,不知所终。 鲁迅说过,最民族的也就是最世界,这句话在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更有特别的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的一则报道,一个英国从事英语教学的专家,《新概念英语》的作者,来到中国考察。 对中国人,尤其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感到非常振奋。 但同样让他大惑不解的是,居然有这么多的人焦急地向他请教如何才能去除中国口音,象个英国人或美国人一样讲上纯正的英语。 他反问采访他的记者,为什么你们要把口音看得那么重要,他还以自己来举例,说若是他要学中文,只要能达到自 如地学习交流就足够了。 至于一开口说话就被发现是外国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怜的语言专家当然不会明白,因为这已经不是语言学的问题,而是心理学,社会学的问题了。 顺便要说的是,近来有些不知是多事,或是无知,或是别有心机的人,批评中国现在的民族主义太激烈,太极端。 殊不知比起美加,我们只能自惭形秽,美加各地的许多居民一年到尾都把国旗挂在窗前屋外,加拿大有一个很流行的啤酒品牌叫“CANADIAN”。 广告中一个俊男手拿着一樽啤酒,自豪的宣告“I AM…
去年十月底,我曾从佛罗里达开车沿I-75到尼亚加拉大瀑布,然后顺I-95返回。 当时考虑快回国了,去北方开开眼界。 遗憾的是那次没带护照,只能站在美加边界湖边照张像,眺望了一下这个长满枫叶的国家。 几天前,我开着我的老爷车,又一次踏上了这条漫漫长路。 本来计划第三天到多伦多,谁知第二天傍晚到底特律时,车子不觉就上了界桥,下来问路,才知已退不回,便干脆开了过去。 过桥是温莎,名字很美,我不知与那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有无关系。 街灯似乎有些昏暗,但还是可见一家家和美国一样的连锁店。 限速牌写的五十公里,我把它除以一点六换成迈数,规规矩矩地开着。 出了温莎,四周顿时黑压压的一片,我按一百公里的限速,后面的车一辆辆从身边急驰而过,有的还按喇叭,晃大灯,我才知道我阻碍交通了。 于是也放胆开去,差不多三小时就到了多伦多。 路上虽也看到警车,但感觉比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少得多。 来后读了交通法规,才知道这儿对违章的处罚其实比美国更重,不觉有些后怕,上街时也曾见到躲在路边树丛里的警察,便不得不更加小心起来。 我不知道那晚什么时候到的多伦多,只觉得它与其卫星城似乎已自然地连成一边。 在万家灯火,车流不息的大街上开了几十分钟,我相信了多伦多之大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相媲美。 不过这个城市的特色到第二天我才有所体会。 我惊奇地发现我住的北约克区竟然有那么多华人和华人商厦,很多店都有中文招牌,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唐人街。 一到店里,小姐先生们用粤语迎上来,一句不懂的我感觉就象刚出国时听不懂一句英文一样。 包罗万象的中文电话号簿,与香港同步发行的明报,星岛日报,中文电台电视台,虽然大多由香港人操办,感情上有距离,也还是感到非常亲切。 从世界各地来的大陆同胞当然也不在少数。 看到这热火朝天的场面,我不由得想起主席当年夸奖白求恩大夫的话,“一个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 老人家在天之灵,若知道今天有数十万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加拿大,不知会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了。 有人说刚出国第一周可以写本书,第一月可以写篇文章,再然后就什么也写不出,因为新鲜感过去,司空见惯了。 虽然这是我来加拿大的第一周,可由于有在美国生活的经历,所以感到反差不大。 我认为多伦多兼具美国和中国的特色,比中国的大城市繁华,比美国的大城市安全。 与在美国相比,我感觉是从前线撤到了后方,吃的香,睡的熟。 吃的香是因为这里的中国菜既便宜又地道,鲜鱼熟肉都有卖,吃了两趟中餐馆,食客几乎全是老中,有时门口还排着队,与美国的中餐馆主要懵老外形成鲜明对比;睡的熟是因为我不需要工作(没有工作),不要每天看老板脸色,所以气顺;再说,我来前,朋友已千方百计为我租了间据说是好地段,价格实惠的地下室(港人称为土库)。 说千方百计,是因为朋友拿新出的广告几次打电话过去都已被人捷足先登,目前的房价虽与在佛罗里达住的一室一厅相当,但这是大城市,有独立的厨房卫生,还有个小窗可透进几抹斜阳,已是难能可贵。 更重要的,房东是华人,不要签约,哪天找到工作,有实力愿望多吸几口新鲜空气,尽可随时高就。 上午九、十点光景,外面已是沸腾的群山,我的土库里依然鸦雀无声。 本来想加拿大医疗条件好,可医医我的失眠症,谁想现在不治而愈。 起床后,打开小窗,走过来数七步,走过去数七步,再吟一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侗,便直感到昏昏然不知身处何处也。 倒是房东见我终日昏睡,心中焦急,打电话问我朋友,我到底有没有工作。 原来据说这里有规定,房东不能因为房客交不起房租而扫地出门,我朋友当初怕他不肯租房给我,就说我已在多大找到份工作。 这种皇帝不急急死太监的事当然我也头回听到。 虽然我清楚,身在国外,生存的压力很快就会纷至沓来,只是不曾想竟连一天的安稳日子也不让过得。 到加拿大才几天功夫,已练了一身木匠手艺。 因为找不到“后院拍卖”,就去Wal-Mart扛了几包半成品回来,敲敲打打,床桌柜便一件件摆到眼前,跟家具店买的看不出二样,累是累点,却省了不少钱,累有所值。 三尺斗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把往年国内寄来的贺年卡挂上几张,倒也显得十分的温馨,于是想起以前说上海人“螺丝壳里做道潮的本事,原来是人人都做得的。 这时格外的想有亲人朋友来斗室一聚,无奈只能“登高望远思故乡,关山万里长”。…
Brock University: www.brocku.caE-mail: [email protected] Carleton University: www.carleton.caE-mail:[email protected] Lakehead University: www.lakeheadu.caE-mail: [email protected] Laurentian University: www.laurentian.caE-mail: [email protected] McMaster University: www.mcmaster.caE-mail: [email protected] Nipissing University: www.unipissing.caE-mail: [email protected] Queen’s University: info.queensu.ca E-mail: [email protected] Redeemer College: www.redeemer.on.caE-mail: [email protected] Royal Military College of Canada: www.rmc.caE-mail:
针对上周末的《多伦多星报》报道了租住公寓的新移民被要求一次性预付多达12个月的房租的既不公平又违法的事件,市议员们表示多伦多市应向省政府呼吁保护多伦多租房户的利益。 议员Jack Layton说:“我们要在此事上发起一场运动,这简直让人难以容忍!不幸的是,我们整个租房市场充斥着贪婪和不规范的行为。 ” 上周,一名伪装成新移民的《星报》记者来到位于Donmills Rd./Overlea Blvd.附近的一幢高层公寓楼,公寓楼的女经理告诉他由于新移民没有信用,租房给他们对房东来说是一种冒险。 经理告诉“卧底”记者,要租一套月租为$1075的两居室公寓,须先预付12个月的房租。 后来,她又将预付金减至5个月外加头月和末月共计$7525,须以汇票付款,随后,她交给记者一张现金收款机上打出的收据。 议员Michael Walker说:“所以我们需要更强的立法,这也是为什么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省政府采取措施使房租回落。 ” Layton议员还说他希望新移民能将此事提交到即将举行的市议会公开会上,向多市广大的租户公开事实真相。
多伦多大学临床生物医学博士史沁卫近日受活贤社邀请,同大陆新移民畅谈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 史沁卫寄语新移民,刻苦用功,开拓上进,有机会尽量接受本地教育,认真研究就业市场,多渠道寻求工作机会。 据《世界日报》报道,虽然史沁卫来加日久,已经不再为工作、衣食发愁。 但他一直关心身边那些初到加国、还在苦闷、犹豫的大陆移民。 近日他更受邀于活贤社,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 第一,尽量取得本地高级教育学历。 史沁卫认为,新移民如果有机会的话,应该尽量接受本地高等教育。 一方面可以获得本地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将来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矗他认为,尽管不是绝对情况,但一般而言,没有本地高学历的人,找到年薪四至五万元的工作,就很难再向上发展了。 但拥有博士、博士后学位,就可以独当一面,有更广阔的空间。 他承认有不少拥有本地高学历 ( 包括博士学位 ) 的移民,就业仍存在困难。 他认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计划上学、选择所学专业时,就应该对就业市场做出系统的考察和分析。 第二,在了解自己、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下,找好方向,尽快行动。 史沁卫认为,本地就业市场可分为传统学科和高科技学科两大领域。 前者如律师、会计、牙医等,后者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及生物化学、医药科学领域。 传统领域就业一般对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要求较高,新移民投入会遇到很大挑战。 而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从事研发与产品开发工作,对语言的要求相对较弱,可以说是大陆移民投入本地商业市场的一条快捷方式。 许多新移民在彷徨中度过最初几年,这实际上是浪费时间。 深入研究就业市尝找好方向、立即行动,才是正途。 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喜欢做什么,可以做好什么。 如果没有自己喜欢、又可以做好的专业,就寻找相关的、接近的专业,尽快确定自己的方向。 其次是了解本地的就业市常最好的方式不是大学系科本身介绍其毕业生可以从事什么专业,而是自己亲自到相关领域的公司网站上,看其招聘广告上希望找什么专业质素的人。 研究五到十家公司,就可以对就业市场有一个大致了解了。 这些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谁都知道数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但稍做研究可以发现,如果改学应用数学或统计学,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就非常「抢手」,就算是硕士学位,也可以找到高薪工作。 第三,求职不要「一涌而上」。 男性学计算机,女性学会计,新移民找工作,往往盲目性很大。 大家都挤在一路上,造成供过于求,只能事倍功半。 事实上,就业出路不只是计算机和会计两条路。 例如,加国很多制造商公司,目前缺少品质管理 (quality control/assurance) 、生产流程控制 (good manufacturepractice) 、质量认证等方面的人才。 而本地的专上学院和大学中都设有相关专业,且文、理科学生都可以选读。…
移民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而言,总是意味着迁移和动荡,而要重新扎根一片陌生土地,需要付出辛勤努力和巨大代价。 对中国大陆人而言,移民更意味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生活的开始。 这种新生活曾是许多人的梦,如今人们的美梦成真,但人们也从梦中醒来。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国家 不可否认,加拿大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之一。 联合国每年都从全球174个国家中评选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加拿大已经连续6年名列第一。 如果说加拿大是地球上那片最美丽的国土,那么温哥华简直就可说是那片国土上最耀眼的明珠了。 虽然整个城市仅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但在世人心目中,温哥华几乎成了天堂的代名词。 温哥华位于加拿大西部边缘,背靠落基山脉,面临太平洋。 加拿大统计局的人口统计数字显示,整个大温地区1991年的总人口为160万出头,1996年上升到183万多,5年增加了近23万人。 按此增长速度估计,目前人口已突破200万,是仅次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加拿大第三大城市。 温哥华的地名取自一位名叫乔治·温哥华的人名,这位英国探险家于1792年率队乘船来到加拿大西部,于是这一带便以这位探险家的名字来命名。 温哥华也是个山水合一的城市。 大大小小的海湾廷伸进市区,甚至深入到群山之中。 温哥华还是个充满鲜花树木的城市。 在那春季夏季的日子里,所有的街道都盛开着无数的奇花异草,整个城市日夜充满了醉人的花香。 即使是在阴雨菲菲的长冬,仍然到处是深绿或浅绿的万千松柏。 一年四季,清新的空气中始终带着松木的清香,时不时就会见到黑松鼠在窗外的树间跳来跳去。 一对新加坡土生土长的马来人夫妇,男的在新加坡有自己的公司和生意,女的在新加坡一家华人跨国公司里当高级秘书。 新加坡被人形容为一个花园国家,其生态环境之好可想而知,而这对夫妇在新加坡的生活也十分优裕,按理说应当满足了。 但两人来温哥华旅游之后,竟被这里的优美环境深深打动,动了移民念头。 为了谨慎行事,男的先后来温哥华旅游了三次,反复考查,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放弃新加坡,移民加拿大。 有“野心”的移民需三思 加拿大确实很美,但并一定适合所有从中国大陆来的移民。 我认识的一位顾老板,可能是最后悔的人之一。 据他和他的太太讲,为了移民温哥华,顾老板已经陆续投资了十几万加元,可是局面并没有打开。 主要障碍是他不会讲英语,只能在华人圈里转。 而华人圈子毕竟太小,华人市场只是主流市场的1/5,所以他那10万条毛巾,至今也只推出去1/5。 事实已经证明,加拿大并不适合野心勃勃、充满活力的中国移民。 笔者与一些加拿大本地公司的洋人总裁经理们交谈时,连这些土生土长的洋鬼子们都一致认为,温哥华实际上只是适合养老和享受生命的地方,可以把温哥华当做休息的家,但是这里不是生意场,甚至整个加拿大也不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只有美国,当然还有中国,才是能让人焕发出激情,充满生命活力的国家,因此要做生意,或是到中国,或是到美国。 移民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而言,总是意味着迁移和动荡,而要重新扎根一片陌生土地,需要付出辛勤努力和巨大代价。 对中国大陆人而言,移民更意味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生活的开始。 这种新生活曾是许多人的梦,如今人们的美梦成真,但人们也从梦中醒来。 选择移民这一步,对中国大陆技术移民而言,是自愿而非强迫,是主动选择而非被逼无奈。 如果你已经走出了这一步,你实在是无可抱怨,因为是你,在中国大陆事业有成之后,想拿一个加拿大的身份,以便将来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大显身手;是你,这些年来通过种种途径或努力,在大陆赚了大把的银子,想功成身退,到加拿大来享受人生;是你,想让老婆孩子过上更好的日子,尤其想让子女尽早受到西方教育,将来有个更好的前程;也是你,想到加拿大甚至美国来试试身手,学点洋招儿,希望自己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再上层楼。 可你不要搞错,要在加拿大重新扎根开花,再创灿烂辉煌,你可得有真本事。 用海外华人的话讲,你要周身刀,张张利,最好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如果你仅仅是个银样蜡枪头,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对不起,移民加拿大对你可就是重上井冈山,重上上甘岭。 如果你不从此经历类似于从母体剥离下来般的一场撕心裂肺的精神裂变,你不在西方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洗礼下脱胎换骨,你就很难融入社会,不用说主流社会,即使是华人社会,你都难以融入,你就很难走出中国城,你就永远是在外国土地上的中国大陆人。 我所了解的移民中介公司…
1. 写简历 简历是找工作的第一关,写简历的目的是为了写简历的目的是为了为了得到一个面试的,只有面试过关,才能得到工作。 在加拿大,写简历也有自己的规矩,和在国内的不大一样,这里的简历,是不要写个人情况的,如身高,体重,婚姻状况什么的,更不要你的照片,而且对英语语言的运用也很讲究,如果新移民来到这里,没有参加有关的培训,肯定是写不出合格的简历的,到了加拿大后,最好先参加一个学习班,要一步一步来,欲速则不达。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些新移民写的简历,根本就是把中文的简历直接翻译成了英语,凭这样的简历是很难找到工作的。 2. 怎么找? 这个问题可能是所有新移民最关心的了,许多网上的文章也都有一些介绍,我想主要谈的是自己的亲身体会。 互联网(3分) 加拿大是一个电信非常发达的国家,几乎什么东西在网上都可以找着,特别是工作,每天都有好多的广告,信息容量大,更新快,方便,按说是最好的方式,不过我只能给他打3分,原因如下: 1) 互联网上的广告多数是免费的,所以很多人并不珍惜这个机会,特别是各个代理,有时候和你谈了半天,却告诉你,现在暂时没有工作,先把你的简历留着,有机会再和你联系,其实如果再有机会,他肯定会再发广告的,不会想起你的。 2) 互联网上的广告大部分都是Team Leader,Project Manager什么的,对新来的移民不太适合,而且基本都是年薪较高的职位,象Foxpro,VB什么的很少见,实际上对这类人的需求,数量应该是最多的,只是这类职位好多都在公司内部消化了,为了省钱,公司一般不委托代理去找,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曾经发通过互联网发过几百个简历,有段时间,每天都上网到12点以后,可是答复的并不多,大多是代理问一下就完了,没了下文,最滑稽的是一个雇主面试完了之后告诉我,现在不需要人,真是不明白,不要认为什么要登广告! 报纸(4分) 对新移民比较适合的是Toronto Star,适合中层,Toronto Sun上多是一些小时工,Globe & Mail上一般是管理人员,如果你早上上班坐公共汽车你就会发现,没有人看Toronto Sun,因为他是一份不上档次,专登小道消息,丑闻的报纸,Globe & Mail和National Post是档次更高的报纸,也不是特别适合移民。 虽然报纸的广告并不多,可是,每一条都实实在在,因为在报纸上登广告是要花钱的,没人愿意开玩笑。 在我知道的人中,好多人都是开始热衷于网络,后来又转向报纸的,最后又如愿而偿的。 关系网(5分) 有熟人介绍是最好的找工方法,特别是对那些很少在广告里发现自己的专业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并不一定你的东西没人要,只是要的人不知道你而已,问题是新来的移民交际的圈子实在有限,无非是Hr,去这里的人又基本是没有工作的,大家都是坏消息,越说越悲观,而一旦有工作之后对这个自然没有兴趣了,也不去了。 上门推销(6分) 上门推销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别人正好需要你,当然你就可能得到这个位子,对有些不打广告的工作更是如此,问题是目标太大,很费时间。 新移民对社会又不了解,根本不知道那些是可能的雇主,如果是程序员,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如在多伦多其实软件公司并不多,如果只找软件公司,恐怕白费劲,可是多伦多是加拿大金融中心,很多金融单位都用计算机,当然需要许多人,如果找一找金融公司,有时反而会有效果,可是刚来谁会想到这些呢? 另外,这里的公司要人非常苛刻,如果你的简历不能准确地和公司的需求相匹配,被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你一味地发简历,可能把机会都丢失了,如果你事先得到了他的需求,简单改一下简历,可能就有面试的机会。 3. 如何面对面试 如果你能到这一步,那么离找到工作应该是不远了。 许多培训班都有关于如何回答雇主问题的培训,我个人觉得,这些怪问题,主要是针对从事客户服务等角色的人员的,对纯粹的技术人员,当然也会问一些,但是很少,参加一次就够了,不用刻意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