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民调显示:近半家长不满安省基础教育

根据一份即将在今日公布的最新全国性教育调查显示,几乎有半数家长对他们就读中小学子女基本科目的成效,不完全满意。 这份在今年元月1日,针对全国一千位 8 至 15 岁公立学校学生家长所做的最新教育调查报告发现,只有 30% 家长认为,他们的小孩能在学校获得正确、必须的技能,以利毕业后入社会谋生、找到一份好工作。 皇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瑞斯同意,民调结果不是一个“完全正面”的征兆,只有51%的家长对其小孩的基础教育感到“完全满意”。 但30%认为其小孩在校能获得日后谋生技能、知识的数据,同时亦透露出家长仍很关心小孩的教育问题。 民调显示,44%的家长认为,学校课程愈来愈艰深,让他们的小孩愈来愈难赶上学校进度。 安省家长最担心的教育问题是学校标准越来越高,有 59% 安省家长认为学校标准越调越高,课程越编越难,让他们的小孩难以跟上学校课程进度。 安省政府近来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标准,并更改部分教学内容及方式,制订较艰难严苛的教学课程。 安省教育厅长发言人尼尔森表示,学生已达到这些新挑战。 他说“安省测验及国际性的测验,皆明确地显示安省学生的课业成绩,表现得愈来愈好。 ” 瑞斯表示,“家长对新教育体制、政策的不了解,让他们难以看到教改的全面。 ”她预测,未来“忧虑小孩没学到足够谋生技能”的安省父母比例会下降。 此外,该民调亦发现,安省父母最不放心的是,小孩是否能获得“一对一”的教学机会。 有 64% 安省家表示,如果必要的话,同意让他们的小孩在课堂上或放学后获得“一对一”的课后补助教学。

您是幸运儿吗?把旧彩券翻出来看看吧

截止日期已经逼近了,可是一前年在多伦多售出、中了 25 万元大奖的 ENCORE-DAILY KENO 彩券主人却一直迟迟未现身,眼看兑奖大限就要过了,安省乐透彩券公司再次提醒民众,把家中的旧彩券翻出来看看,以免好运中大奖,却因错过日期而饮恨终生。 这个“无人认领”的中奖彩券是 2002 年 3 月 3 日 (周日 )开出的ENCORE-DAILY KENO 乐透彩券,中奖号码为 2-7-1-3-7-5。 中奖民众需在彩券背面填写相关资料、签名,并在今年 3 月 3 日 (周一 )下午 5 时前联络位在多伦多布鲁尔东街三十三号 (33 Bloor St. E.)的安省彩票局。

满足求知欲多大“迷你医学院”反应热烈

很多人跟现年 71 岁的资深工程师威森一样,年过半百后,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机能与身心健康感到好奇,甚至想重回校园,重新拾起课本,到医学院修习相关课程。 仿效美国许多大学的进修教育课程,多伦多大学日前推出“六学期、12 堂课”的“迷你医学院”夜校课程,反应十分热烈,注册报名者爆满,2003 年春季班早已额满。 有兴趣者,动作要快,下回请早! 多大迷你医学院课程反应之热烈,连西安省大学及卑诗大学都不愿让多大专美于前,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将推出相关的医学进修课程。 在这个为期六个学期的课程中,多大针对社区民众开出的迷你医学课程,12 堂课内容包罗万象,但只要是以应用、非专业医学执业用的基础医学课程,包括焦虑与忧虑、脑的老化、营养学、遗传学、皮肤医学及解剖学,满足许多对医学有兴趣、求知欲强民众的需求。 由于该课程的授课人都是一时之选,皆为相当有临床医学经验及教学活泼生动的专任教授,因为“不出作业、不考试、不涉及艰深的有机化学”的三不原则,加上学费只要 160 元 (耆老或学生为 105 元 ),因此,课程推出之际,求知欲强的民众便趋之若鹜,每期课程,班班爆满。 多大“迷你医学院”课程创办人伊凡斯博士表示,此课程报名者来自各行各业的一般民众,最小的学生只有十岁,最大者有九十岁,可谓是老少皆宜的课程。 由于“迷你医学院”课程是一种“无学分”的课程,因此,报名学生都是基于个人对医学知识的兴趣才去的,学习动机强烈,而且因为上课时间是夜间 (晚间 7 时至九时半 ),可配合上班族甚至是目前还在就学的学生。 不管是在各行各业已是专业人士,或是还在思索大学科系或未来走向的年轻学子,只要凭着对医学的热爱与强烈的求知欲,大多数都能在多大这种新颖的医学进修课程获得满足。

孙博“触电”《回流》登上萤光幕

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孙博新着的长篇小说“回流”,巳由大陆有关方面决定拍成电视连续剧,且定于今年八、九月份开拍。 孙博表示,“回流”去年底由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随后又被“小说月报”杂志转载。 最近上海海润泽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买断了这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权。 有关签字仪式日前在上海举行。 据了解,“回流”将改编成20集的电视连续剧,由上海著名剧作家贺子壮担任总策划并领衔创作剧本。 参加拍摄的导演、演员中不乏“大腕”级人物。 按拍摄计划,今年下半年将在上海、北京开机,部分外景将赴纽约拍摄,明年初可在海内外多家电视台播放,届时还将推出DVD、VCD等。 首次“触电”的作家孙博昨天说,在数码化时代,将作品搬上银幕是每一个作家的梦想,但没料到来得如此突然,这次因贺子壮在书刊中偶然发现了“回流”,并通过出版社找上门来,无疑给默默耕耘的海外华文作家打了一针兴奋剂,也再一次证明了文学并未式微。 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写下去,为海内外读者提供更好的作品,期望有更多小说改编成影视。 “回流”是中国大陆第一部表现“海归派”回国创业的长篇小说,叙说主人公留美博士高峰、留日硕士罗永康联合中学同窗周天明等人筹集资金,在上海浦东创办新世纪生化公司,研发抗癌新药的故事。 书中还表现几位主人翁不同的命运,并穿插了“九一一”、中国加入WTO、上海APEC峰会等重大事件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 孙博生于上海,12年前移居加拿大,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现为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多伦多华人作协会员。 已出版长篇小说“茶花泪”、“男人三十”、纪实文学集“小留学生闯世界”、“枫叶国里建家园”等十部专着。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加国民众有安全感

尽管目前美国经常发布反恐警报,国内媒体亦经常报道犯罪新闻,但绝大多数加拿大人还是觉得家园很安全。 昨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多达97%的民众有安全感,但同时不否认锁门、装报警器及养狗是保障安全的好方法。 位於渥太华的国家预防犯罪中心发言人史图克表示,加拿大人一向有安全感,这似乎是加拿大的一个传统文化。 他说,加拿大人完全有理由觉得安全。 史图克说,加拿大的犯罪率并不是很高,而且连续十年出现下降。 他认为,民众并没有因为媒体不断报道犯罪新闻而受到惊吓。 李杰公司的民调结果同时显示,84%的受访者表示,并不害怕在晚上或夜晚单独外出。 与此同时,53%的受访者认为锁门是自我保护的最好方法。 其中安省民众安全意识最强,多达58%的受访者表示,家里房门一直是锁上的。 其次是卑诗省,为55%。 亚伯达省为54%,魁北克为53%,大西洋省份为37%。 史图克指出,在最近上演的电影「Bowling For Columbine 」中,导演揭露了美国人对枪有莫名喜爱,并且给观众这样一个感觉,即多数多伦多人晚上不锁门。 不过史图克称,他对此表示怀疑。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35%的受访者在家中安装电子报警器,27%的受访者还将报警器与警局连接,23%的受访者则养狗保护家园,另有11%的受访者承认家里有枪械,以防万一。 但其中却有59%的人表示,枪中并没有装子弹。 全国1500 余人在1 月21 日和1 月26 日间接受了电话访问,错误率为正负2.5%,20 次中19 次正确。

互联网并未让更多加人在家办公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进入了无纸办公的全新阶段。 曾有人认为,高科技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家办公。 然而,加拿大统计局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1 年在家办公的加拿大人只有6.3%,即 90 万人在家上班;而10 年前的1991 年的调查表明,加拿大全国有6.4%的人在家工作(不包括农民),在家上班族略减0.1%。 加拿大统计分析员史瓦德说,我向受访者们提两个问题:一为“你一直在家上班吗?”二为“你有时在家里工作?”对第一个提问回答“是”者的人数,与10 年前相比,没有增加。 而对第二个提问回答“是”者的人数明显增多。 既然在家上班有诸如拥有弹性时间的自在、节省汽油、远离人事烦恼等好处,为什么10 年来没有更多的人留在家里办公呢? 温哥华西门菲莎大学的艾文森认为,老板是否真正相信雇员在家好好上班是一个大问题。 艾文森还指出,如果其他同事都在公司上班,而你在家办公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家的环境限制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思维,更重要的是失去了社交群体。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长时间不在公司和老板面前露面的人,极有可能成为裁员对象。 因而许多员工仍选择在公司坐班。 尽管在家上班人数在10 年间似乎变化不大,但在此期间,特别是在2000 年,以家为办公室的人数还曾达到过小小高峰,但随即又回落了。 艾文森说,当时,北电公司25%的员工在家上班,后来随着高科技行业走下坡路,在家上班的人数也随之减少。 对于在家上班的利弊,不同的人和不同工作性质,有不同的感受。 在家工作已10 年且已撰写了33 本关于网络商贸书籍的鲁海德表示,在办公室上班,总有人在你希望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打扰你。 温哥华一家音乐发行公司发行部主任贝维女士说,在家工作很难自律,譬如,有时早上起来后,心想赶快收电子邮件,没想到直至下午3时,自己仍然穿着睡衣在上网。

大陆移民父母团聚心态:牵挂团圆烦恼

中国俗语说“家中一老,仿如一宝”,但对许多大陆移民,尤其是近五年来的新移民,接来父母移民团聚的比例还是很低的,一般估计不超过一半。 不像港台移民那样,大多是全家老少一起“搬家”过来,大陆移民主要以独立移民为主,父母都是在子女安家立根之后再申请接来。 所以每到春节期间,中加长途电话线就爆满,很多加国儿女赶着节日向国内的父母拜年问安。 在中国经济条件巨大改变之下,中国家庭状况也随之有很大的变化,父母移民不再是以往看看西洋世界,开开眼界的心态,他们寻求更安稳的生活环境及天伦之乐,而子女为了求“家中之宝”,更需在加国闯出自己的一个天地。 多元化的家庭状况 不同的生活态度 十年前这是一个普遍的常景:来自大陆的留学生或学者,努力完成学业,然后找到份理想的专业工作,移民后再接来父母,让养育自己,省吃俭用供自己读大学、留学的父母,来加拿大享享清福,看看外面的世界,共享天伦之乐。 不过如今的世界变得快,国内的发展,生活条件迅速提高,加国经济环境的改变,人们观念的改变,都导致家庭状况的多元化表现,是否接父母团圆就成美满天伦,也未必是一致的答案,每个家庭各有一个故事。 黄教授曾任上海一学院的副院长,儿子一家移民加拿大后,他也常来探亲,最后儿子尽孝心,将他办移民来加拿大团聚,但一段时日后,黄教授总觉得不自在,出外没朋友,活动圈子小,又不会驾车,几个月的寒冬就只能呆在家中。 长期在家中也容易与媳妇闹得不开心,有总寄人篱下的感觉。 最后他还是决定放弃移民,回到自己原来上海的三房一厅自由自在生活。 小新单身移民本地也已数年,北京的父母也来探亲过三次,虽然父母非常喜爱多伦多的环境,而且每次来都能在当密尔斯一带的大陆人聚居区,结识一大帮老年朋友,自发结伴组织活动。 但小新认为自己在本地发展余地不大,未来还可能回中国发展。 如果父母移民过来,将来可能没人照顾,英语不懂,用没人帮着开车,社会服务资源基本上都用不上,所以还是不考虑父母移民过来。 勤民移民来后的两年,一直未找回本行工作,总是打些零工,心中一直系挂着年老的父母,想接他们过来享享清福,可惜收入不够最低收入标准,等到第三年终于时来运转,找到份高薪的机电业工作,马上就申请父母移民过来。 但由于双方数年之隔,父母带着较高的期望而来,勤民夫妇则一直在苦拼,沟通之间就常出现问题。 最近勤民因公司倒闭而失业,生活重又面临困难,但父母又不断在家中唠唠叨叨,现在勤民后悔将父母太早接来,父母国内生活条件不比现在差,亲友又多,移民过来反更牵挂。 收入不足总是父母团聚的障碍 对于许多刚来不久的新移民而言,可能还谈不在考虑父母团聚的问题,因为加拿大设定担保父母移民的最低家庭收入标准,已是一道很高的门槛,最低收入标准也时时调高,最新标准见附表: 担保家庭团聚类移民最低收入标准(至2004年2月1日)家庭人口最低收入标准1人18,8412人23,5513人29,2904人35,4555人39,6336人43,9886人47,988其后每增加1人4,178 对于一对有一个孩子的夫妇而言,担保父母移民,五口之家收入必须在约4万元之上,如果两人都有全职工作,基本上达到标准困难不大。 可在目前就业环境下,夫妇俩人能在短期内同时找到全职工的困难就很大,对于投资小生意的家庭难度就更大,因为必须从税单中显示他们的收入状况,而许多小生意者为了避税,很多收入未必申报。 所以他们往往要在2、3年后方能有财力作此考量。 但由于还有住房、父母生活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往往到真正申请还有一长段时间。 探亲多过办移民 境内移民门已堵 很多大陆新移民的父母都是先探亲,后考虑移民,一是因为子女在本地生活还未稳定,先作考察,另一方面父母觉得在国内更有生活乐趣及工作机会,短期居住加国还可适应,但时间一长就感到寂寞,越年老越感到无趣。 如果国内还有生意或工作的父母,更不会轻易移民过来,所以情愿以旅游探亲短期与子女团聚。 以往探亲父母,如果觉得在加国生活合适,也可以多一种快捷的移民途径,即是境内申请移民,但新移民法规定境内申请移民必须定居一年以上,对许多探亲者而言,很难达到这一定居要求,即使延期旅游签证也很难超过一年,而且现时对签证延期申请的审核更严,没有特别理由往往被拒。 老人团体壮大 家庭问题增显 如果要了解大陆老人移民在本地的情况,那不断壮大的老人团体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从早期的活贤社国语老人俱乐部,到如今的夕阳红老年协会、耆晖会、思豪中心长春会、圣反提士老年俱乐部、华谘处老人服务等,大陆老人不仅人数急增,而且活动规模也越来越大。 根据老人团体的反映,老人来到本地生活,吃住对子女经济上压力都不会很大,而且一家团圆天伦之乐,子女没有两地分隔的牵挂。 老人可以帮出外工作的子女照料小孩,又可有税务优惠。 老人可享受到加国一流的社会福利,包括可申请老人公寓的补助,10年后65岁以上可养老金,最大的得益是加拿大的医疗制度,连数万元的心脏起搏器也可以更换,生病无忧,各类医疗服务非常完善,远超过现时国内医疗制度,这也是许多父母移民的考量。 但完美的家庭是很难求的,家务事也是最难断清,越来越多的老人家庭问题已经显现,生活久了日用支出产生矛盾,小孩大了,子女与父母在料理家务上有不同看法,国外生活观念的冲突,双方父母都要申请移民后的矛盾等,甚至现在虐待老人的情况也在逐渐上升。 (文/王迅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大陆老人家庭问题,加中时报将在日后继续报导。

新移民报税前要准备的资料清单

基本准备: 报税前请对照清单,逐项检查资料是否准备齐全,不要遗漏。 新移民第一年报税需要填好税表邮寄,不用网上报税或电子报税。 夫妻要同时报税,双方资料要收集齐全,各填一份税表。 若是填写税表,最好从低收入一方开始。 2002年及2003年登陆的新移民,除正常报税外,还可以向政府申请GST退税(可达数百元),另外填表。 如果收入支出情况比较复杂,或是有疑难问题,应请教会计或税务专业人士。 收入类: 如果上年度报过税,找出上年度报税的税表存底,另外还有税务局寄给你的税务评估通知,上面有前一税务年度的重要信息供今年报税时参考,以及税务局寄来的你的地址标签。 个人、配偶及子女的SIN卡、健康卡,Landing Paper等,用于记录报税者及家人的个人信息。 去年(2002年)你为之工作过的每一个公司、机构寄来的T4表(这些公司、机构最迟在2月底前一般都会寄给你T4表,如果没有收到,应该去询问)。 如果你去年领EI,会收到T4E表。 你有存款或资金户口的银行或其它投资机构寄来的T5表,上面有利息等收入。 其它记录个人收入的表格,如:T4A, T4A(P), T4RSP, T5007,等等。 投资股票、房产的记录(如果买卖自住房产,则不必申报收入)。 奖学金收入,研究费收入 公司雇员除底薪外还有Commissions收入,要准备雇主签字的T2200表,汇总整理所有要申报的费用收据。 自雇人士或者有生意收入者,要汇总整理所有收入及支出凭证。 支出和抵扣类 本人、配偶及子女在学院或大学里Full-time 或者 Part-time学习,学校会寄T2202A表用于申报学费,子女上私立中小学的学费收据。 支付托儿费用的收据,托儿机构(或个人)的名字,SIN卡号 支付房租或财产税的收据。 本人及家人支付医疗费的收据,包括购买医疗保险的收据。 购买RRSP的收据。 如果出租房屋,有费用要申报,需要收集所有费用支出的收据。 自雇人士或者有生意收入者,汇总整理所有收入及支出凭证。 除底薪外有Commissions收入者,汇总整理所有要申报的费用收据。 离异者支付给配偶的赡养费凭据。 搬家费用 各类捐款(慈善捐款、政治捐款、教堂奉献)的收据 多伦多L.Chung 特许会计师事务所 海伦 647-2991281…

姚明日多市球迷兴奋期待三月五日

现场挂着他的画像,电视播着他比赛的录像,广播里放着颂扬他的歌,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出于对他的喜爱。 姚明”,“姚明”,昨天下午万锦市大都会广场的空气里也流动着姚明的气息。 被称为“华人之光”的美国 NBA 球星姚明定于三月五日来多伦多比赛,而且当晚赛事之后,他还将出席与华人观众的见面会。 随着三月五日的临近,“姚明热”不断升温。 而昨天由加华青年体育会主办的 “姚明日”活动,更掀起姚明迷兴奋的高潮。 “姚明日”活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主办者公开出售少量三月五日姚明 比赛的门票,并且给每位购票的姚明迷发一张参加与姚明见面会的入 场卡。 自姚明来多伦多比赛的消息传出后,比赛的入场券立即遭到抢购;到上个月,门票已告售罄。 所幸加华青年体会事先预购了 1000张门票,昨天拿出数十张尚余的门票提供给姚明迷们。 “姚明日”活动于下午二时开始,但等候买门票的人一早就排起了长龙。 排在第一位的是 16 岁的李嘉豪。 他是姚明的忠实球迷,凡电视上有姚明比赛的节目,他每场必看。 昨天他穿上一件姚明“火箭队11 号”的球衣,与爸爸妈妈一起参加活动。 与其他排队者不同,李嘉豪并不需要买姚明比赛的门票,因为他的口袋里正装着那天的入场券,而且要比昨天发售的门票座席好得多,是 90 元一张的。 早在去年十月,李嘉豪就知道姚明要来多伦多比赛,所以一早在网上买好了票。 昨天他来参加“姚明日”活动,为的是要 一张赛事之后参加与姚明见面会的入场卡。 李家住在密西沙加,本来 他们计划昨天上午九时就到达大都会广场,可一场大雪拖延了出门时 间,一家人到达时已是上午11时,不过,仍然是第一。 主办者在活动现场挂着一张姚明的大照片,据说是与真人一样的比例 。 姚明迷可以与这张照片合影,先过过与姚明在一起的瘾。 因为排在 首位,所以李嘉豪第一个得到机会与自己的偶像合影。 李嘉豪说,他盼望着三月五日那天与姚明见面。 他希望姚明能为自己 身上的“姚明球衣”上签名。 其实李嘉豪已经存有不少姚明的“字迹 ”了,但那都是商店里买来的印刷品,这一次,他想要一个真正的姚…

多伦多唐人街一蚊大商场看准潮流

一元商店相信大家都光顾过。 现在一元商店已经成为主流商店,甚至进入大型购物商场中占一席之地。 不过你可知道,一元商店商品价格如此便宜,原来多数商品是来自中国的产品,而且不少店主也是抱着小本经营宗旨的华人商家。 位于中区华埠,登打士与士巴丹拿交界的“唐人街一蚊大商场”,开业不久,便成功建立一定的顾客量。 老板之一刘世骅移民加拿大 10多年,便看准这个“一元店”的市场。 他认为,现时经济仍属低迷,所以经营“一元店”可配合市场的需要,而他选择于中区华埠开业的原因,是由于连锁式的一元店已在其他地区“横行”,“与他们斗不过的”,但他却发觉唐人街只有一家小小的平价市场,所以他便拣选这里,希望可以“大展拳脚”。 虽然他的店铺,非属连锁的一元店集团,但他亦懂得当中赚钱的秘诀。 他说,他的货品大部份是从中国入口,不过,当中也有些是于本地购入,价钱稍高。 他指,从中国直接入口的货品,价钱非常便宜,所以利润比起本地购入的较大。 虽然他并没有卖广告、暂时做路人的生意,但以“一元”的价格,足以招徕不少客源,他还透露,有些货品是不赚钱来吸引顾客,作为宣传效果。 现时,加拿大全国共有超过 3000 家平价市场或一元商店,每年的生意额以数十亿元计,售卖的货品大多为中国制造,从中国直接进口,。 一元店”生意近年来突飞猛进,跟初期相比截然不同。 早期市场多数顾客为年长或低收入人士,现时较年轻或中等收入的人士也经常光顾。 一元店可做到价廉物美的原因,是因为经营集团的采购量庞大,所以“讨价还价”的条件相继提高,能常常买到特别便宜的货品。 此外,货源大多是来自商户结业、过量生产,或是有些微遐疵的货品,集团都是以来价一、两折的特价大量吸纳,还有,货品是直接从生产商订购,可省却“中间人”出入口商的开支。 刘世骅认为,售卖贵价货难于在市场里生存,就如历史悠久的Eaton’s 也结业了,反观廉价货,无论怎样都会有市场,他说,有些老人家、学生每天都会来逛,而惠顾该店的顾客,上七成是华人,但外国人也有。 他笑称,初抵的新移民,用一百块到该店购物,足可以“置家”、买到很多家庭里所需的必需品。 不过因为利头大,现在的一元商店多数为几家大企业集团经营,辖下有不同名字,如 Dollarama、A Buck or Two、Silver Dollar 等,以连锁或特许形式经营。 有些店铺面积大到数千或上万尺不等,还着重店铺形象、摆设整齐。 这使到一些小本经营的一元商店也遭遇劲敌。 其实,这种“一元店”的市场策略,就是抓紧消费者的心理,由于货品均是以一、两元的廉价出售,比起大公司昂贵的货品,消费者选购时,较没那么谨慎,只会感觉货品超值,购买时不会吝啬,往往便会买了合共几十元的东西,但有着满载而归的感觉。 一元店可说是为把很多不同的货品“大众化”,间接造福了需要消费的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