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卑斯省暴雨成灾,引发河水泛滥,冲毁部份桥梁及道路,造成两死两失踪。 温哥华以北两个城镇,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超过七百名居民要疏散,当局正搜索两名失踪者,他们乘坐的吉甫车,在大雨中冲出桥梁堕河。 当地自上周三起落雨,至今已录得超过三百毫米雨量,高过十月的平均降雨量,灾区的粮食及物资供应出现短缺,急需补充。
美国仅轻微削减向加拿大出口软木征收的反倾销税,加国□将事件交回自由贸易仲裁小组处理。 加拿大政府对美国的回覆表示失望。 当局将会继续就关税问题与美国斗争到底。 美国商务部已正式通知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仲裁小组,表示会轻微减低木材关税。 小组于七月份要求该部门检讨关税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商务部称,有关方面可以在二十天内就最新的行动提出异议,并在另外二十天内草拟反驳书。 当仲裁小组收到及审阅有关意见后,小组会决定是否接纳商务部的做法。 加拿大外交部发言人贝查德(PIERRE BECHARD)称,加拿大政府不会满足于少于半个百分点的减幅。
加拿大卫生部最新研究结果指出,愈来愈多加拿大人因为工作关系患病,令他们要向公司请假。 渥太华卡列顿大学商学院教授德丝贝莉表示,公司员工精神和体力疲惫不堪成为他们请假的主因,令人忧虑的是这种情况愈来愈普遍,换言之,许多人因为所从事的行业令身心疲累,要请假休息。 她与西安省大学商学院的希坚斯合作完成2001年全国就业生活衡突研究,共访问了三万二千名就业人士。 报告主要研究在财赤问题严重的九十年代,公司要重整架构削减人手,工人在工作和家庭两者之间要作出抉择,无法上班要向公司请假,对社会整体经济收益的影响。 是项研究访问了共十间大型公营、私营和非牟利机构的员工。 德丝贝莉指出,最令人担心的趋势是为了要照顾年老父母而向公司请假的员工比例不断上升。 2001年有近63%受访者表示,要照顾健康情况逐渐走下坡的双亲,十年前是8.3%。 她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情况会日趋严重,因为不像可以用钱买的儿童日托服务。 目前没有这类老人护理的服务在市场供应用家。 这十年来工人对工作的忠心程度日益减退,可以说是不会令人感到意外,42%受访者表示对雇主忠心,对工作尽心,但十年前有近70%。 研究又发现,员工因为生病向公司请假的比率稳定上升,十年前,逾56%受访者在六个月内没有因为生病向公司告假一天,最近一次调查结果则下滑至44%。 德丝贝莉估计,工人告假每年对社会整体经济造成一百亿元损失。 研究同时发现: *雇员每月为雇主做了五日无薪的超时工作。 *雇员的无薪工作多于超时补薪工作,大多数工作繁重的非牟利机构员工最多超时工作。 *男性雇员较女性更多面对有薪或无薪的超时工作压力,显示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仍存在性别分歧。 报告建议雇主协助雇员的方法如下: *减少经理和专业人士的工作负担。 *超时工作的员工可以获得回报。 *给予雇员拒绝超时工作的机会,而且不会因此限制员工的事业发展。
加元升势持续,周五收市价更一举冲破七十六美仙水平,是自从一九九四年一月以来首见。 多家高科技企业盈利报告令人失望,促使投资者忧虑公司股价已经偏高,拖累北美股市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全面下挫。 今年来汇价已上升大约两成的加元周五进帐零点一八美仙,收市报七十六点零五美仙。 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指出,美国政府的美元政策,亦造就了加元强势。 标普认为,市场担忧乔治布殊政府确实希望见到较弱的美元,因此刺激加元上升。 加股方面,资讯科技股及金融股拖低大市。 多伦多S&P/TSX综合指数跌七十五点三三,收市报七七一七点四七,全周计算仍然上升接近八十四点,升幅百分之一点一。 科技股最大输家是ZARLINK SEMICONDUCTOR。 该公司表示今个季度收入与去年同期相若,股价在消息宣布后受压,全日大幅下跌一点二五元,收报四点一元,跌幅两成三。 华尔街方面,杜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六十九点九三,收市报九七二一点七九,全周则上升四十七点。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全日急挫三十七点七八,收市报一九一二点三六,全周微跌三点。 网上拍卖公司EBay季度业绩令人失望,动摇大市整体气氛。 该公司第三季盈利急升六成九,仅仅超越市场预期。 EBay股价下跌二点六五美元,收报五十四点八四美元。 网络电脑生产商升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季度亏损扩大,由一年前同期的一亿一千一百万美元增至二亿八千六百万美元,销售额则跌近百分之八。 消息同样利淡大市。 升阳股价周五跌七美仙,收报三点五六美元。 加国科技股其他输家包括北电网络(NORTEL NETWORKS),股价跌十六仙,收报六点零二元。 CELESTICA亦跌七十七仙,收报二十二点三八元。 银行股从周初高位继续滑落,道银(TD BANK)跌五十四仙收报四十二点三五元。 满地可银行(BANK OF MONTREAL)则跌五十八仙,收报四十八点九元。
在泡沫当中,购买者并不会被高价格所吓退,因为他们认为,所购房产将来会有更大的增值。 如果购买者的这种愿望是刺激房价抬升的重要因素的话,那么房产价格就会带有内在的不稳定性,泡沫最终会破灭 综观全球,世界各地的报刊都在大肆刊登房产泡沫即将破灭的文章。 英国《经济学家》发表了诸多题为“热空气中的城堡”文章。 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房价飞涨充满泡沫恐慌”,法国《勒蒙德》(法国最大的报纸之一,具有很强的自由独立性,受到读者广泛尊重)也警告到“财产泡沫威胁经济增长”,在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早报》也惊呼“房产泡沫或许已中毒”。 这些恐慌都有正确的依据吗?我们怎么知道房产经济是个泡沫? 泡沫通常就是在公众对于未来价格增长的预期被异常夸大时产生的。 当这种情形产生时,很多人就掏钱买房,然后将其出租出去,作为一种投资行为。 还有一些人仍然像那些投资者一样买房,但是自己住。 他们总是担心如果行动晚一步的话,就会在市场上吃亏。 一些居心不良的地产商和政府官员辩解道,并没有什么泡沫出现,房产的价格并不高,因为有那么多人买得起房子。 但事实上,在泡沫当中,购买者并不会被高价格所吓退,因为他们认为,所购房产将来会有更大的增值。 如果购买者这种期望房产增值的愿望是刺激房价抬升的重要因素的话,那么房产价格就会带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价格不会永远增长下去,泡沫最终会破灭,而房产价格也终究会跌下来。 自2000年以来,一股房产价格浪潮已经席卷了除德国和日本以外的所有发达国家。 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是否期望未来房产价格激增的这种愿望就能支撑房产市场?如果人们的平均收入和房产价格的关系是稳定的,那么经济学基本原理就可以解释价格的变化了,上世纪80年代房产价格的增长事例,被看做是地产业从繁荣走向崩溃的典型实例。 急剧的价格增长在90年代达到顶峰,紧接着就是世界城市范围内的大衰退,从而导致严重的地区经济后退。 如今的持续增长的价格会导致相同的结果吗? 有关上世纪80年代的房产泡沫的证据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购买者被强烈的有关未来房产增值的愿望所影响,于是他们忽略了购房风险。 我和我的同事卡尔凯思做了一项有关美国1988年繁荣时期的调查显示,购房时偶然的情绪化的成分在决策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购买者很少或没有任何有关最近价格浮动和基本的强有力的分析。 今年的早些时候,我们进行了另外一项有关2002年3月至8月间美国购房者的调查。 从大多数情况来看,人们购买房产作为投资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这只是一种投资的冲动。 在澳大利亚这个指标也和其上次泡沫破灭前基本接近。 这种情况发生在所有的国家里,但是一些地区的房价比另外一些地区的房价更加高估了。 就像一些有世界名流、娱乐产业、世界级大学或者高科技工业区所在的“魅力城市”。 这些城市的房价高且变化无常。 1988年到2003年的调查显示,产生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一个价格预期问题。 在上两次繁荣时期,大约90%的美国被调查者认为房价将会在未来几年内增长,甚至预期将会在未来一年内有很大幅度的上升。 的确,这种夸大房地产价格的气氛到处弥漫,几乎和1988年一样普遍。 在那些“魅力”城市,报纸因为宣传有关房产价格也卖得很好。 调查显示,在旧金山45%的房产成交价格比报价高。 超过20%的出售者认为如果他们再多加5%到10%的价格,房子会卖得一样快。 尽管如此,在2003年的调查显示,美国的房产购买者并不像80年代泡沫经济时那样自信房地产的价格还会一直高下去。 这就意味着房产拥有者将准备随时退出房产市场。 这其实是增大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那些魅力城市和那些经济低迷地区。 后果可能会很严重,不仅在美国,在澳大利亚,过去10年的家庭债务所占比例,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50%增加到130%。 在荷兰,这个比例甚至翻番,那里的平均抵押价值是房产价值的110%,因为借贷者很愿意提供所有的购买资金。 从历史纪录判断,房价只可能在局部下降,全国范围内的下跌是不可能的。 这将会使泡沫破灭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当地时间10月19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曼谷会见了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 胡锦涛对克雷蒂安说,1997年江泽民主席同你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中加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确立了我们两关系的发展方向。 进入新世纪,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加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也加强了磋商和协调。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加关系,愿同加方一道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克雷蒂安表示,加中关系近年发展迅速,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果。 在参加本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我将对中国进行第六次访问。 我期待着通过这次访问,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 两国领导人还就进一步扩大中加经贸关系交换了意见。 胡锦涛表示,中加双边贸易额去年近80亿美元,今年有望突破100亿美元,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中方愿同加方共同努力,开拓新的合作方式和领域,使两国贸易在发展中达到相对平衡。 胡锦涛应询向克雷蒂安介绍了人民币汇率的有关情况,强调指出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蒋安全、孙伟)
最新数据显示,加拿大是医生与人口比例最低的其中一个西方国家。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的报告指出,2001年加国每千名居民有2.1名医生,较排榜首希腊的4.4比例少近半;其他将加国比下去的国家还有斯洛伐克共和国(3.6),匈牙利和瑞士(同是3.5),和捷克共和国(3.4)。 根据周四公布的数据所示,法国、德国和荷兰都是每千名居民有3.3名医生,较加国多约三分之一。 尽管加国自九十年代以来,医疗保健拨款明显增加,但医生人数仍远较经合组织的2.9平均数为低。 加拿大医学会主席柏提(SUNIL PATEL)指出,研究人员早已警告,加国医生不足情况至少要维持十年时间;加拿大医疗人力资源短缺情况根本日严重,却未见加国三级政府,尤其是联邦政府著手改善这问题。 柏提曾一直要求有关当局加快认可在外国毕业的医生资格。 经合组织的人口与医生比例计算是平均每千名居民有2.9名医生,2001年内人口与医生比例较加国低的国家是墨西哥(1.5)、南韩(1.4)和土耳其(1.3)。 报告没有提供2001年的美国或英国数据,但1999年时美国每千名居民有2.7名医生,英国是2.0。 加国医生供不应求,部分原因是政府政策蓄意造成,1990年代省级政府削减医学院和护士学校学额,以削减医疗开支。 近年来,联邦政府已增加医疗拨款和医学院学生名额,但工作环境仍然被医疗人员诟病。 柏提表示,她於1973年开始行医,当时缅省吉姆利市(GIMLI)有11名医生,时至今日,虽然人口一直增长,却只有5名医生。 他指出加拿大每年平均失去250名医生,主要是去了美国行医,因为在加国缺乏支援和设施,工作环境糟糕到极点,试想一下,三百万加拿大人无法找到家庭医生诊治,以发达国家来说,根本难以接受。 研究发现加国护士人手较经合组织人均计算高,但比例却一直下降,而大部分国家则不断上升。
在加元强劲及中国廉价产品大举进入加拿大市场的压力下,加拿大的制造业跟美国同行一样,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的选择。 加元坚挺国人欢迎 加拿大上个月的失业率与八月份相同,仍然是8%,但却丧失了15,000个制造业的全职工作职位。 这主要是由于加元强劲,使出口下降,以及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大举进入加拿大市场所致。 就在制造业希望加拿大中央银行削减利率以削弱加元之际,加拿大中央银行这个星期则宣布维持现行短期利率2.75% 不变。 经济学家罗布森认为,不改变利率是因为加拿大中央银行仍然看好加拿大的经济前景,同时,绝大多数加拿大人也乐于看到加元强劲。 罗布森说:“我们目前的情况是,除了出口商之外的许多加拿大人都欢迎加元强劲。 ” 制造业担心来自中国的竞争 但加拿大制造业则警告说,强劲的加元使加拿大的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制造业的代表迈尔斯说:“我们现在面对来自中国的全面竞争。 任何企业如果要向全球或北美地区销售产品,就必然面临中国低成本产品的强劲竞争。 ” 他表示,一些加拿大企业不得不被迫关闭,因为他们产品的成本比中国的同类产品高出许多,形成了“造不如买”的局面。 迈尔斯说:“这些企业如果不想关闭,就必须作出改变。 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售后服务等等。 我相信,一些企业会向这个方面努力。 ” 他表示,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例如北电网络公司就已经决定把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基地搬到中国去,这样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但多数中小企业就没有能力作出这种改变。
加拿大统计局表示,加拿大人多吃了新鲜水果和鱼类。 统计局周四称,加拿大人去年每人进食7公斤鱼,主要因为“鱼类食品选择多、容易烹调,是摄取蛋白质的另一途径。 ”加拿大人吃水果平均达70公斤,较十年前增加19%。 统计局指出,国人进食的水果中大部分是新鲜水果,当中以苹果、香蕉和橙最多。 过去十年来,传统类果汁和热带生果果汁愈来愈受欢迎,2002年每名加拿大人饮了25公升果汁,较1992年增加24%。 加人也爱吃蔬菜,尤其是马铃薯,2002年每名加拿大人平均进食110公斤蔬菜,十年前则是106公斤。 马铃薯占所吃蔬菜总量35%,2002年每名加人吃掉38公斤马铃薯,1992年是33公斤。 2002年加拿大人进食逾23公斤油和脂肪,与最近四年的情况没有太大分别。 加拿大人较十年前多吃了营养品,进食的脂肪量则自1998年以来至今保持稳定,不过与1990年初比较,仍略见上升;与此同时进食肉类来摄取蛋白质的情况,自1992年至今仍然占极大比重。
根据加拿大房地产协会最新出炉的报告,9月份房屋销售仍以破纪录的速度行进,房价亦同时创新高。 协会报告,9月份全国平均房价为 22 万 8287 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0.3% 。 CIBC 房贷公司副总保罗·敏斯表示,近来房地产是人们聊天最热门的话题。 CIBC 周三率先将房贷利率调高,其它几家大银行旋即跟进。 敏斯表示,房贷利率降到四十年来的低点。 事实上,周三中央银行未增加借贷利率,将使银行的优惠利率维持在 4.5% 水平。 由于多数的消费者选择的是可变动利率,此与优惠利率关系密切,因此中央银行任何的举动都会对房市有立即的影响。 敏斯表示,CIBC 经济专家预期未来六月利率将削减 50 到 75 个基准点,假设此削减利率不会导致长期利率大幅调升,就将更进一步的刺激房屋市场。 协会资深经济专家古瑞葛利·克朗普表示,倘若此种趋势持续下去,今年房市就将超越去年水平。 他尚表示,强劲的就业增长,加上低利率政策,为房市今年剩余月份的表现打下良好基础。 监于二手屋销售强劲,使得新屋建筑景气兴旺,兴建速度创 14 年来新高点。 据加拿大房货暨房屋公司表示,本月新屋开工率仍维持强劲,将使全年兴建量达到 21 万 9000 单位,此系 1989 年以来最佳表现。 过去三个月来的二手屋售价,已凌驾通货膨胀,使得许多消费者改买新建房屋。 9月份新屋销售之增长,若以年度作比较基准,已是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双位数的增长。 Re/Max Ontario-Atlantic Canada 执行长潘蜜拉·亚历山大承认,房市的强劲委实出乎该公司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