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买房时会听到一种意见:“直接找卖方买房会更划算 !”,同一个经纪既作买方经纪又作卖方经纪,可以少收佣金,价格也就更便宜啦,当然更划算嘛! 这个简单的推理,乍听起来很合理。 朋友,假如您有买房或换房的计划同时也想效此法的话,不妨也考虑以下反方的意见: 第一, 利益冲突问题 地产经纪都是经过培训、考证,而且需要不断进修的专业人士。 RECO及地产商会对每一个地产经纪都有严格的商业操守要求。 对于同时代表买、卖双方的经纪,其操守要求是:平等地对待双方,不可以把涉及任何一方利益的信息在未得到授权的前提下泄露给另外一方。 这对经纪是一个有难度的要求。 因为,现实会有很多难以界定和监控的情况。 经纪在此情况下很难帮任何一方做出完整的、只代表一方利益的谈判方案。 于是,买卖双方的利益实际上只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谈判的策略、技巧也很难假手于人。 经纪往往会与屋主认识在先,与卖方熟悉程度一般也会高于与买方的熟悉程度。 在情感的天枰上,人难免会有偏差。 这种情况下,您是否能争取到最大限度的权益,取决于经纪的操守,更取决于您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熟悉、同类物业的比较、谈判策略的好坏和谈判过程的实际操控。 第二, 全面搜索、比较问题 全职的地产经纪每天的工作都是在查找、对比不同的房源。 他们有最集中的数据库,经纪们对房子熟悉、敏感的程度远高于买家。 通过经纪去了解、定位并最终找到自己心怡的房屋是最全面、最有保障、最快捷的途径。 专业的经纪们在查看、比较各类房源的时间投入,是行外人事无法想象的。 可以说,除非您不想得到最全面、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不介意自己所买卖的物业是否好价钱,您大可撇开经纪,慢慢漫漫地自己寻找。 第三, 广告的时效问题 所有的广告都有一定的时间滞后,传统媒体更甚。 市场起伏跌荡,尤其是在现在买卖交易活跃的市场情况下,很多时候抢OFFER还来不及,如果不靠经纪,等您自己发现一个房子时,可能早已成别人的怀中之物了。 第四, 佣金的实际比例 其实,经纪的佣金在房价中间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一个专业的好经纪,专心致致为您服务,他/她在谈判桌前,可以很轻松地把佣金谈回来,反映在合同上。 一分价钱一分服务,经纪也是人。 他/她投入给你的时间、精力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凡事都有正反不同的观感,聪明的读者,相信您会是一个精明的消费者。 Norman Luo罗锰镍 Tel: 416-887-4838 Http://norman.point2homes.biz
以中国秦代历史为背景的大型动作音乐剧“兵马俑”,于本月 10 日在多伦多推出以来,受到本地华人的广泛好评,但同时也遭到主流媒体的批评。 据该剧编剧、导演和制作人之一罗启仁与其妻子李赛凤昨天与当地华人媒体就此情况进行探讨。 罗启仁称,“兵马俑”今年 5 月在温哥华上演时,就遭到当地主流媒体的抨击,现在在多伦多也遭遇相同命运,使他觉得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抵制,也是中国人在加拿大社会地位低的反映。 自“兵马俑”推出后,西方媒体就以:业余水准、渲染抄袭一类字眼做大标题,给予恶评。 多伦多星报(Toronto Star)和国家邮报(National Post)也在“兵马俑”上演后相继撰文批评。 指该剧音乐差得令人难以接受,而且有抄袭好来坞 B 级电影音乐之嫌,对剧情渲染秦始皇血腥统治也大加指责,也有评论指音乐刺耳,让人难以忍受。 罗启仁辩解说,加拿大虽然号称多元文化国家,但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理解不深,而且个别评论者对中国文化进入西方社会很有排斥情绪。 他又指出,“兵马俑”有秦腔演唱片段,但全剧秦腔片段总共不过 3分钟,也是配合秦代剧情的需要。 而负责该剧的音乐创作的作曲家郝维亚是传统的中国音乐家,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好莱坞电影的音乐,指音乐抄袭毫无根据。 再说,音乐本来就无国界,传统的中国题材如“梁祝”、“黄河”等也以现代音乐形式演绎。 他说,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不理解,只是以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概念来给该剧下结论,结果得出的结论与事实相去甚远。 他认为西方媒体对“兵马俑”的肆意批评是对中国文化的贬低和抵制。 (萧跃珑)
周二中午大多约克郡一所中学内,发生实验室用的化学粉末被遍洒各处的疑似恶作剧事件,导致一些接触粉末的学生感到不适,全校约 1400 名学生亦被疏散离校,等待通知。 这所学校是位于巴佛士 (Bathurst) 街与史蒂尔斯 (Steeles) 街附近的圣依莉莎白 (St. Elizabeth) 中学。 昨日约 12 时 30 分左右,学校发现这些粉末被遍洒在门把、楼梯扶手、地板等处,据称有 50 名学生接触到这些粉末,除接触处被染成紫色外,有人并感到不适,约克郡警察、旺市 (Vaughan) 消防队及救护人员都赶到现场,紧急处理,为 1400 名学生一一检查,并将三名严重不适的学生送至北约克综合医院接受医疗,稍后并将全校学生疏散。 由于部份高年级学生,可接触到粉末,目前警方正在调查是否为学生恶作剧。
多伦多市政府昨天下午在市政大厅,表扬首批参加市政府组织的“专业对专业”(Profession to Profession)辅导计划的专业人士。 该计划旨在帮助有工程师、会计师、资讯技术等专业基础的新移民,在加拿大找到本行工作。 从今年三月开始运作至今,29 名参加计划的新移民中,已经有 11 人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计划通过为新移民提供具有相同专业背景的本地资深专业人士,以一对一的形式,根据申请人的具体个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行业信息,指导申请人撰写适合本地格式的简历,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强项,训练他们的面试技巧,同时通过指导者对行业的了解,提供多渠道的就业信息,大大提高专业人士的就业机会。 1982 年从香港移民来到多伦多的李树源,是市政府工程系统的工程师,他深有感触地说,当年来到加拿大,没有机会享有这样的服务,找工作方面碰到很多困难,所以对新移民在当地找到本行工作的困难非常理解,今年一听到有机会参加这一计划帮助新移民,便毫不犹豫的报名当义务指导。 李树源说,这计划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帮助新移民在加拿大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减少了目前人力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 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些对政府和新移民都非常有益的事情,很有意义。 由李树源指导的学生是来自伊拉克的菲奇亚(Rasool A. Fakhir)。 拥有博士学位的工程师菲奇亚自 2002 年 11 月来到多伦多后,一直找不到专业工作,三月份经人力资源部门牵线搭桥和李树源结成“一帮一”就业指导关系。 李树源运用其在该行业丰富经验,给菲奇亚提供了具体而实用的就业指导,使菲奇亚在接受指导的一个月后就得到本行的实习机会。 菲奇亚称,该计划非常实用,对协助新移民在加国寻找合适的工作有很大帮助,自己就是该计划的直接受惠者。 而来自中国福建的李华表示,尽管目前还没找到 IT 行业的工作,但指导者无私的帮助还是让她获益良多。 她说,该计划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新移民可以从中了解大量的行业信息,对以后在社会的生存一定大有裨益。 该计划由市政府和 Consortium of Agencies ServingInternationally Trained Persons (CASIP)联合举办。 主办机构表示,该计划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规模和行业范围,并在 7、8 月份对申请人背景进行评估,以开始下一轮服务。 申请者可致电 416-392-9597、416-392-4991…
如果有谁冀望昨晚的各党领袖电视辩论出现“击倒”的一拳,那么到这场角逐结束之时未免会感到些许失望。 这是一场毫不枯燥,甚至不时迸出火花的舌战,然而绝对算不上精彩绝伦。 似乎是接受了前晚的法语辩论让总理马田轻易躲过“赞助计划”丑闻这一难关的教训,各反对党的领袖在昨晚的英语辩论伊始,便发挥全部火力猛攻执政的自由党的“软肋”“赞助计划”丑闻事件。 保守党的哈帕、新民主党林顿和魁北克政团的杜塞佩,都提醒选民们自由党政府管理不善,并透过“赞助计划”将数以百万元计的公款送给和自由党人狼狈为奸的广告公司。
逾360万加人去年并无固定的医生服务,其中许多人缺乏最基本的预防性护理,这部分人与那些有家庭医生的民众相比前往急诊室求治的比例要高得多。 根据统计局的最新调查,这类问题在城市几乎与在农村的一样严重。 这项调查是迄今为止对加拿大缺乏医生及其后果的最全面分析。 周二公布的《加拿大社区保健调查》(CANADIAN COMMUNITY HEALTH SURVEY)中指出,360万没有医生服务的人中,240万人没有找过医生;但其中120万找过医生,却难以发现医生。 在安省,36.6万人没有家庭医生,占3.6%。 柯莉梦(MARNIE CLEMENT)便是其中一人。 去年,当柯莉梦罹患了肺炎之后,她致电家庭医生诊所数次,报告出现了呼吸困难的征状,但所得到的只是电话录音。 这名安省彼德堡(PETERBOROUGH)居民最终打通了电话,才获悉家庭医生在没有通知病人的情况之下已经离开了当地。 而这名家庭医生是柯莉梦几经周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找到的。 经过一再拖延之后,她走进了一家无需预约的诊所(WALK-IN CLINIC),这样柯莉梦才得到治疗,征状很快消失。 她经受了6个月不必要的痛苦及徘徊。 柯莉梦说,感觉到十分无助,有一种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之感。 缺医少药的现象在西北特区最为严重,即29.6%的人口(9,824人)难以找到医生。 仅47.1%的人有固定的医生;22.7的人没有找过医生。 在其他省份及特区,没有固定医生服务的人口比例从新斯高沙省的2.2%至育空特区的7.4%。 魁省最缺医生 在10个省份中,尽管魁北克省享有全国最好的社会服务计划的声誉,但缺少医生服务的情况最为严重。 近50万的魁北克人,即该省人口的7.7%去年无法找到医生。 哈达(STEPHANIE HADDAD)便有亲身体会,在她迁居至魁省赫尔(HULL)之后两年半,才找到一名医生。 按照建议,妇女需要每年接受巴氏试验(PAP SMEAR TEST),以便检查癌症的早期迹象,但许多无需预约诊所并无这类常规普查服务。 哈达说,万般无耐之下,她只有几年才接受一次巴氏试验检查。 哈达的父亲当时是加拿大医学会(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会长。 这项调查证实,无法找到固定医生的民众更少获得最基本的诊断服务,如乳房X线照片、巴氏试验及血压测量。
加拿大统计局破天荒的公布国民性倾向调查报告,但同性恋团体立即反驳比率过低,未反映出实况。 周二公布的加拿大社区卫生调查(CANADIAN COMMUNITY HEALTH SURVEY)指出,1%的加拿大民众认为自己是同性恋人士,同时有0.7%的人表示他们是双性恋者。 提倡男同性恋者权益团体EGALE的主管亚隆(LAURIE ARRON)说,社会中的男同性恋者比率一般是5-10%,卑诗大学的人类学及社会学教授柏尼克(MICHAEL BOTNICK)也说,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人显然太少。 报告还指出,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者的男性比例为1.3%,女性有0.7%。 表示自己是双性恋的女性占0.9%,而男性只有0.6%. 统计局让受调查者自己表明是异性恋或同性恋或双性恋,并未询问他们是否跟同性发生过关系。 负责该项报告的哈默(MARC HAMEL)说,如果根据性行为资料,可能得到较高比率,但在设计问题时已知道,加拿大人不愿透露性行为资料。 柏尼克还指出,这项调查83,729名18-59岁民众的结果意义不大,因为有些人从未体验过同性恋却有幻想,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同性恋,但资格不合。 魁北克的同性恋及双性恋者比率最高,占人口的2.3%,其次是卑诗的1.9%,纽宾士域的1.6%,安大略的1.5%。 不过统计局指出,接受调查的纽宾士域民众较少,准确程度可能降低。 缅尼吐巴(1.5%)、纽芬兰及拉布拉多(1.3%)、亚伯达及沙斯卡川(1.2%)、新斯高沙(1.1%)等省资料也有类似问题,并因为样本太小而不公布爱德华王子岛及各特区资料。 依年龄区分时,18-34岁民众有2%自认同性或双性恋,35-44岁的同性及双性恋人士占1.9%,45-59岁民众则占1.2%。 哈默指出,美国用同样方法调查时,所得结果近似。 亚隆相信,政府如果继续调查,除了可以消除性倾向不同者蒙受异样眼光外,结果也会越来越正确。 柏尼克说,同性恋调查结果可了解选民结构,有政治上的用途。 不过哈默说,统计局的目的是收集社区重要成员的卫生资讯。
加拿大统计局周二公布了最新的全国健康调查资料,这份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加拿大青少年的体重过重问题、及二战后婴儿潮现今出现的体重问题,已对加拿大医疗系统带来双重危机。 这份 2003 年的调查报告指出,全国有 19.5% 的年轻人体重过重(overweight),而更严重的有 7.8%的人属于肥胖 (Obese)。 其中,18-19 岁的青年有 13.6% 超重、5.5% 肥胖;20-24 岁青年的情况更糟,有 21.8% 超重,8.6% 肥胖。 而这些年轻人将提早面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高血压的问题。 战后婴儿潮的一代,除了原有的人口老化问题外,目前也有 37.9%体重超重,18.5% 属于肥胖,超过这一代总人口的半数,对全国的医疗体系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心脏病及中风基金会的葛莱姆 (Anthony Graham )医师指出,现在十多岁的青年已出现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情况,这是前所未有的。 医学专家们表示,这份包含范围极广的报告,显现问题仅是冰山一角。 加拿大统计局的资深顾问川伯雷 (Mark Trem-blay) 医师也指出,这份 2003 年的报告,采用的是由被调查者自行评估后作答的方式,因此它认为实际超重者的比例,极可能更高。 他表示,下一次的 2005 年调查,将改采对 3 万名接受调查者,测量确实身高及体重的方式,以期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此外,下一次也将加入对18岁以下少年的调查。
想趁大选时赚点外快的民众,不妨拿起电话,联络一下所在选区的选务官 (Returning Officer),搞不好可以在大选时拿个兼差,当个临时公务员。 联邦大选时,各选区的选务官都会需要聘请平均五百人的临时员工,协助处理大选的大小事项。 聘请的职位又分两大类,一是选务官办公室的员工,另一种则是选务工作人员。 而选务工作人员,就是在大选进行投票时,在投票站协助民众进行投票工作。 根据加拿大选举局所公布的资料,民众只要是年满 18 岁的加拿大公民,就可以联络本身居住选区的选务官办公室应征。 不过民众如果过去七年内曾有任何违反选举法的纪录,将无法申请这类工作。 申请表格可上加拿大选举局官方网站 http://www.elections.ca/ele/38e/emp_e.pdf 列印,或去选务官办公室索取。 (冯予新)
一家英国公司在网路上销售美、加、澳等国的驾驶执照仿冒品,其中伪造的卑诗省驾照是该公司最抢手的商品之一。 这家叫做“数位产品” (Digital Products) 的公司所销售的伪造驾照,涵盖加拿大七省、美国 34 州和澳洲的六个州和特区。 卑诗省的驾照则是该公司销路第八大的商品,每张售价 90 美元。 这家公司所制作的驾照几可乱真,包含防伪的雷射全像图 (hologram) 和磁条,一应俱全。 该公司夸口说,他们提供给顾客“最高品质的产品和最佳的价格”。 但该公司也在网站上强调说,其产品仅供玩赏用,若是误用可能会触犯法律。 该公司并表示,其产品上均有注明:该卡并非政府核发之文件;这段说明文字也无法被抹除。 但是从网路上的样本看来,这段文字似乎很难被察觉。 卑诗法务厅长高利民 (Rich Coleman) 对于有人竟公然在网路上贩售伪造的卑诗驾照,感到相当头痛。 他也不明白为何卑诗省的驾照如此抢手。 皇家骑警莫里斯提 (Lou Morissette) 警官表示,有好几家公司都在网路上销售伪卡,但因这些公司均远在国外,其又宣称其产品并非政府核发的真实文件,所以加国警方也无可奈何,顶多只能法办伪卡的使用者。 (林清晖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