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外国老妇患癌症多伦多医院拒收治

一位从圭亚那来多伦多探望儿子的老年妇女,在病倒后被查出罹患结肠癌。 这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疾病,但只要动手术便有可能治愈。 但她所在的多伦多全科医院(Toronto General Hospital) 说,碍於政策规定,无法为她开刀,并要求她在今天出院。 今年已 66 岁的普罗克特的病情已相当严重,甚至连说话都有困难。 为她治病的医生愿意尽快为她动手术,她的儿子麦克.普罗克特决定倾家荡产也要出钱为母亲治病。 可是,多伦多全科医院还是坚持说,这位圭亚那老太太不具备在加拿大接受手术的资格。 多伦多全科医院的上级单位多伦多大学医疗网路总裁克劳森表示,此事实在爱莫能助,因为加拿大健保法规定,加拿大医院必须优先为加拿大人提供医疗服务,而结肠癌手术是轮候时间较长的一种手术,所以多伦多全科医院不能不顾本国病人的需求,而去为一个外国人治病。 病人家属反驳道,人命关天的急事,当然应该凌驾於医治优先权的规定,而且如果现在将病人送回圭亚那,因为那里不具备进行这种手术的条件,多伦多全科医院硬要把病人赶出医院,犹如见死不救。 普罗克特早在 6 月 9 日即已住进多伦多全科医院接受治疗,为此该院已将一份 20 万 3000 元的帐单送交她的家人。 加拿大医院对於外国病人的传统做法是,如果是急诊,不管有无支付医疗费用的能力,都全力予以救治。 但如不是病情危急者,会要求病人回国接受治疗。

留学生的故事:一盏微弱的灯光

三年前,我独自远涉重洋,去美国的南加州法律大学上学。 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平民小区里,我租了一间破旧的民房,开始了清贫而孤寂的留学生涯。 平民小区的建筑古老而陈旧,透着一种类似北京老胡同一样古朴的气息,似乎总让人的思绪百转千回。 但它的凌乱与拥挤也让人头痛,比如我房间中只有一扇采光的大窗户,正对着的却是另一栋旧楼的走廊,阳光被对面的建筑无情的阻挡而去了。 我实在忍受不了这异国的昏暗,只好装了一盏很亮的灯。 每天我回到家,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总是将灯打开,让每一个角落都亮堂起来,只有这样我才会感到温暖和平静,而不被那无边蔓延的孤寂包围。 然后我会抱卷临窗,座落而读。 每天晚上,我总能看到对面楼上的一位老太太迈着蹒跚的脚步,经过我的窗前,微笑着注视我,然后借着光掏出钥匙,去开窗户对面的门。 开门,进门,然后再对我微微的一笑,关上了门。 她的微笑和蔼而慈祥,像极了祖母的笑容,总让我感到无尽的温暖。 日复一日,每天都是如此,她的微笑成了我窗外一面美丽的风景。 日子如水般流逝着,很快就到了圣诞节。 圣诞节的加州,到处灯火辉煌,充满着浓重的节日气氛,人们都走上街头去狂欢去了。 之前,沙加缅度的一伙同学曾邀我去参加加州政府组织的狂欢夜,我婉言拒绝了。 我觉得孤僻如我,似乎永远无法完全融入到这异国的风俗中,月亮是别人的月亮,灯火是别人的灯火,我孤独的在城市的灯火中行走,灯火再投给我无边的孤独。 于是我拖着孤独的身心回家,选择独坐窗前,任孤独恣意的蔓延。 想想故乡的春节,也该是此般的热闹吧。 想着想着,心里有点窒息,泪居然流落下来。 就在这时,我的门铃意外地响了起来。 这样的狂欢夜,有谁还会记得我这个异国的流浪者呢? 我迅速地抹干泪,拉开了房门。 居然是她——我窗外对门的那位老太太,她提着一个装满糖果和鲜花的花篮递给我,冲我微笑着说道:“节日快乐,孩子。 ” 我赶忙接过花篮问她:“您需要我帮忙吗?” 而她微笑着对我说:“不,孩子,我这只是为了感谢你……” “感谢我?”我一时糊涂了。 “是的,亲爱的孩子,你知道吗?你每天坐在窗前读书的样子像极了我的儿子,你常常让我想起他,真的,他太棒了,他考取了英国的牛津,想到她我就开心,就不孤独了……” 我的心忽然一颤,她那温暖的微笑,又何尝不是每天让我想起远方的祖母? 老太太慢慢地谈起了她远方的儿子,眼睛渐渐的湿润。 “就为这(我的背影让她想起儿子)送我花吗?” 她摇摇头,充满感激地对我说:“不仅仅因为这,其实我送花是想感谢你的,谢谢每一个晚上,你的这盏明亮的灯都照亮了我的家门。 真是太感谢了。 我儿子离开之后,你知道吗?它就坏了,你的灯光不仅让我的视野明亮,更让我觉得温暖,似乎我的儿子还在身边一样。 ” 我心顿时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就为那窗口的一盏灯光,她以花相报。 其实,她那温暖的微笑又何尝不是一盏明灯,每天都照亮着我孤寂的心门?而我却从来都没有心存感激过。 我的心中顿时划过一丝惭愧。 话说完,她就起身微笑着走了,然后又路过我的窗前,借着我的灯光掏出钥匙,开门,进门,然后回头给我以一个温暖的微笑,关门。 看着满篮的鲜花,我孤寂的心忽然温暖而开朗起来,眼睛忽然又止不住流落下泪来,这是我在加州流下的最温暖的泪水。 后来,我离开了加州,去了很多的地方,风雨兼程的一路上,我总是常常记起那位老太太,记得要心存感激地生活着。…

大陆留学生成了英国大学的“财神爷”?

公公婆婆家住在英吉利海峡边的小城伊斯特本。 这个海滨小镇风景虽然秀丽,但氛围总觉得有些沉闷,因为住户中大多是退了休的老人。 上周去时,感觉却稍有异样。 除了银发、灰发外,大街上多了不少挑染过的黑发。 有了三五成群的中国学生,也有了中国杂货店,还有了一间宽敞气派、物美价廉的中餐自助,连公公婆婆去的教堂都有了中国学生。 公公婆婆骄傲地说,我们伊斯特本也已注入了“中国活力”。 财神爷 大陆来的留学生迅速增加,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他们对英国大学的贡献何在?抛开那些注入了新鲜血液、补充了学术活力、促进了文化多样化等“无形贡献”之外,最直截了当的就是增加了英国大学的学费收入。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亚洲部对英国100所著名大学进行了调查,并在上个月发表了名为《大陆留学生拯救英国大学?》的报告。 调查估算出,在2003-2004年度,这100所大学总计从大陆留学生手中收取的学费高达2.23亿英镑。 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说,这相当于英国政府在同一年度向着这些大学拨发的教育经费的4.7%。 而在某些大学,这一比例还要高出很多。 报告举例说,在埃塞克斯大学,大陆学生的财务贡献相当于政府教育经费的29%。 根据英国文化委员会的数字,2002年-2003年度,在英国大学中读书的大陆留学生总数是32,000人,这一数字将持续递增,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130,900人。 源源不断的大陆学生成了囊中羞涩的英国大学的“财神爷”。 请神难 但“请神”可不容易,英国的大学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过去几年,英国大学积极招募大陆学生,在中国的教育网站上大作广告,每年巡回各地参加教育展,私下走访中国院校,与中国的中介机构挂钩合作,有的干脆自己到中国开个办事处。 更有明智者,开始把分校设在中国。 比如诺丁汉大学,与浙江的万里学院合作,2004年在宁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合资学校。 现在,招生考试业已结束,200多位浙江学子参加了这场”特殊高考”,角逐第一批60个入学名额。 英国名校花落浙江,可喜可贺。 但不知道教育质量能否和本校一致。 如何才能把英国的校园气氛“出口”到中国,更是一个新的挑战。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专家们在调查过程中对英国大学争夺大陆学生竞争之激烈深有体会。 他们说,因为数字过于敏感,部分大学不愿意配合调查,部分大学拒绝参加,另外一些院校中,负责大陆学生的员工工作过于繁忙,回复无暇参加;另外还有一部分院校,负责大陆学生的办公室长期上演“空城计”,人呢?都跑到中国去蹲点了。 英国文化委员会在今年4月份预测,今后20年内,中国学生仍将占据英国外国学生的最大份额,并将以每年15%的比例递增。 如果这一趋势成真的话,2002-2003年的32,000人到2010年就变成了49,000人,到了2020年,就成了130,900人。 你说,还有哪个行业的客户数量和利润额可以持续20年、每年按15%的比例递增呢? 不请神也难 在英国读书,非欧盟地区的留学生需要交纳全额学费,相当于英国本国学生的六、七倍,即便到英国大学在2006年引入附加学费之后,留学生的学费仍然远远高于本国学生。 虽然英国大学中大陆学生的数量还远远称不上“泛滥”,但大学必须依赖外国学生作财源来填补资金不足的空缺的窘境已经令国人担心。 英国纳税人不愿意看到,自己税款相当大的部分其实都是让外国学生受益;学子则担心,外国学生数量增加,会影响自己上名牌院校的机会。 不久前有报道说,牛津大学已经在考虑增加本科留学生的招生名额,同时还冻结本科学生的招生总数。 这样,英国学生的名额相对就会减少。 牛津的一个智囊团今年4月警告说,到2008年,600名英国高中毕业生会丧失进入牛津读书的机会,到2020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1,400名。 如果这个趋势成为潮流,辛辛苦苦工作、老老实实上税的英国父母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少言者可能会无奈地摇摇头,但声高者将增加游说的力度,劝说政府重视英国本国下一代的质量和竞争力,采取诸如增加对本国学生的补贴、限制留学生名额等措施。 大热门…

网络文摘:在海外做儿子的中文老师

教儿子中文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自从儿子六岁多从新加坡来到美国起,我就下定决心要亲自做儿子的中文老师。 如今,这老师已做了六年有余。 要亲自教儿子中文,一方面是基於对自己学生时代中文程度的自信,相信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中文成绩当算是优秀;另一方面也是想加强与儿子之间的纽带,参与儿子的成长过程,分享他成长进步的快乐。 现在抚今追昔,倍感做儿子的中文老师这条路走得是如此艰辛,喜与忧,急与忍,甘苦共融。 首先是做儿子的中文老师得练就出耐磨功。 学习任何语言都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做到说听读写样样精通,尤其是在一个并不完善的语言环境中。 每天学一点,坚持每天学,就会不断进步,并避免间断性学习造成的易忘性,是我至始而终的信念。 这六年来,儿子放学回家后,学中文是我盯着他的“头等大事”。 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长期坚持学一项非学校课目,尤其是在家中,难免出现很多情绪上的波动。 其间,多少次我要苦口婆心地阐述学中文的意义,要口吻坚定地劝降意欲罢课的儿子,高度警觉地洞察儿子念书或做练习时有意无意的疏漏。 这样天天和儿子“磨”在一起,“耗”在一起,一方面督促了儿子的中文学习,另一方面,我也可从他的情绪波动中捎带地发现他学校学习的心态变化,适时地或给予鼓励,或给予警告。 其次,做儿子的老师还得为他建立激励机制。 初学中文时,儿子的英文程度还远低于中文。 因此,他学中文时心理乐于接受和亲近,进步也很快。 随着儿子在纯英文环境中的英文程度大幅度提高,中文渐渐对他失去了魅力。 除了和我们用中文交流听说外,他还做不到自如地念中文报刊与书籍,但英文却可以帮助他获得所有的外部资讯,看电视、社会交往、读书乃至写作。 他学中文的积极性一落千丈,抵触情绪不断滋生。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他的血缘文化背景,学中文对他未来发展的好处,但是孩子的理性并不如成年人,理解三分钟后,就又回到了现实的需求中。 为此,我们采取了奖励措施: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给予零花钱奖励,让他可以用此钱计划购买他所需要或喜欢的东西,如玩具、宠物、宠物生活用品食物等。 这样他学习就有了较明确的短期目标,学中文相对变得会主动积极一些。 最后,做儿子的中文老师,还不得拘泥于正规的学校教学模式,得不断地依据儿子能力与兴趣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 开始教儿子中文入门时,我没有用正规教材,而是用儿子幼时熟悉的儿歌,以及编写常用的语句让儿子体验中文读写的好处。 后来采用了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制教材,用了四册后,改用本地流行的暨南大学编写的中文课本。 学完八册后,又嫌该书程度太浅,换回到人教社课本。 去年因考虑到该书课文内容与这里的文化需求差距太大,生硬地学课文又不易营造一种语言文化气氛,便改为让儿子读中外名著。 现在,儿子已读完了10多本中文小说、散文集,网上中文新闻也能基本流畅地诵读了。 在进度上,我也根据儿子的能力与当天功课的多少不断调整他的进步步伐。 学课本最快时,他两天可学四课,慢时一周一课。 读书最快时一天可读二三十页,慢时三四页。 几年努力下来,我发现,帮助孩子学好中文,其实家长中文程度高低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考验我们自己有没有毅力。 (原创:白云乐隐 于文学城子女教育)

网络文摘:看海外中国人的两种形象

这些年,媒体上对两类海外华人报道得最为充分。 一类是购洋房买洋车的大款,一类是频频罹难的穷人。 先看大款。 据美国华文报纸《世界日报》载,美国、加拿大的许多大城市的房价一涨再涨,供不应求,其中一个原因竟然是因为不断来这里的中国人需求量太大、太有钱。 哪里有房子卖,哪儿就有成群结队的黑头发、黄皮肤、操着大江南北腔调的华人跑去参观。 一些漂亮的豪宅,有的价值百万、数百万花美元,许多人一次性出手,现金交易,提着装满现钞的密码箱前去付款,使那些靠几十年贷款,要付出一辈子心血的美国邻居瞠目结舌,甚至美国一些会计师、律师也对这些来自中国的富有的新移民感到震惊。 这些花钱如流水的华人,除了私营企业老板、白领阶层以外,相当一部分是中国的外逃贪官。 据官方提供的数字,目前有4000多名贪官携50多亿元公款在逃。 实际数字恐怕更为惊人。 有在天堂的,就有在地狱的。 前有多佛惨案。 60名来自中国福建的偷渡客,被以”西红柿”的名义报关,最后从车厢里出来的却是58具人的尸体。 后有莫克姆湾拾贝案。 负责看潮的工头白天赌钱,晚上睡过了头,忘了通知拾贝者上岸,结果至少20名中国打工仔命丧海岛。 据记者调查,像这些出事的拾贝者,一个月挣不到300英镑,为了攒钱寄回家里,很多都是睡在地下室,或者是临时找的一些很简陋、窄小的地方,一天工作九到十几个小时后,几个人挤一张床或者睡在地上,境遇非常悲惨。 一次,有个拾蛤者感冒了,不想去拾蛤,工头就用皮鞭将其一个手指打得骨折。 他想离开,但工头扣了他4个星期工钱约1000多英镑,所以没办法走。 他白天拾一袋蛤12英镑,晚上却只有5英镑,被剥削得很厉害。 还有一支庞大的妓女军不能不提。 据报道,这支大军在中东居然抢了一贯有优势的俄罗斯妓女的饭碗,因为中国妓女”人美价廉”。 客观地讲,这两种形象都是极端,前者(合法致富者不在论述之列)似乎让中国人很在面子,后者让中国人很丢面子,但其本质只有一个,丢面子。 因为它们是国内社会矛盾的直接反映。 前者反映了国内法制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后者则说明国内穷人的生存压力已相当严重。 虽然这两类人都不足以反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但它们的国际影响是巨大的。 前者可被用作中国已是发达国家的证据,后者则可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外国人指责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道家吹牛的话。 但一个国和一个家一样,过日子要体面、合法。 要体面,就不能打工不给钱,还须烦总理亲讨工钱;要合法,就不能前腐后继,鱼肉人民,捞够了拿足了还居然能轻而易举地跑到国外当寓公。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还是要首先做好国内的事。 只有国内的事情顺了,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才能是体面的、合法的,才会一天天高大起来。 (摘自《杂文报》,作者:徐怀谦)

首季大陆移民人数续夺冠抵安省最多

首季新移民人数排行榜继续由中国大陆执牛耳,台湾以 208 人居第八名,香港仅有 70 人抵埠,被挤出“前十大”排名。 两岸三地华人移民总数约占当季卑省新移民人数的三分之一。 最新发布的卑诗省移民季度统计报告显示,加拿大首季的抵埠新移民激增两成,共有多达 5 万 4889 名新移民报到,其中, 2万8870名新移民抵达安省定居,魁省则吸纳1万510名,卑诗省排名第三,共 8696 名。 据世界日报加西版报道,今(2004)年首季中国大陆继续在卑省抵埠新移民人数排行榜夺冠;卑省吸纳的家庭团聚移民人大幅成长,同时卑省商业移民比率仍高居全加各省首席。 首季卑诗省吸收的新移民之中,家庭类别移民大幅增长 35%,共有 3800 人以依亲名义来加与亲属团聚,比去年同期的 2815 人明显增加很多。 此外,经济类别移民共有 4448 名抵埠,比 2003 年前三个月的统计人数减少近 400 人,但包括技术移民和商业移民在内的经济移民类别,仍然是卑诗省抵埠新移民的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技术移民人数微跌,卑诗省吸纳的商业移民比率仍居高不下,其中选择来卑省投资发展的投资移民,即占全加所有投资移民总数的 47.4%,企业家移民占 26.3%,自雇移民也占了 20%。 总体而言,经济类别移民当中的商业移民似乎对卑诗省情有独钟,包括投资、企业家和自雇移民等三类商业移民,卑诗省吸收的人数合占全国商业移民人数的 36.7% 。 投资移民和企业家移民两项目,其中很多是来自中国大陆、南韩、台湾的移民人士。 今年首季抵达卑省的新移民仍以来自亚洲的移民为骨干,中国大陆新移民单季内共有 2684 人报到,占所有新移民总数三成以上,遥遥领先居次席的印度新移民( 908人…

抗议父母停供学费满市男生高空示威

为抗议父母停止提供上学费用,一名男性大学生爬上满地可旧城一幢公寓大楼建筑工地的起重机示威。 在和警察僵持了 32 小时后,当他昨天从数十公尺高的起重机上下来时,当场遭警察逮捕。 在这名 26 岁的学生双脚刚刚接触地面,警察便上前给他戴上手铐,然后将其押上守候在一旁的救护车送往医院检查。 预期警方将控告他恶作剧和严重攻击罪。 这名男子前天早晨爬上起重机后,就在上面搭了一个简易的吊床坐在里面,随后又在吊床中过夜。 他如此做是企图迫使父母继续出钱供他上学,使他能实现做一名工程师的梦想。 这项怪异的示威行动导致那个建筑工地停摆一整天。 负责建造这幢18 层公寓大楼的建筑公司副总裁利夫伯瑞说,对他们公司来说,停工一天的代价是 10 万元。 他诉苦说,由于那个男子占住起重机不肯下来,建筑工作无法进行,在该建筑工地工作的 150 名雇员不能开工,而且工期因此延长。 一位在建筑工地附近开设餐馆的老板也抱怨道,部份道路被关闭,使他的生意受到影响。 在那个男子停留在起重机上的 32 小时期间,警方每隔 15 分钟便向他喊话,以确定他的健康状况和劝告他下来。 警方说,一直未取救援行动,是因为担心这样做可能伤害他或是爬上去援救他的人。

独立屋分租严重居民恐威胁社区安全

多伦多北约克巴特士村 (bathurst Village) 的居民对社区内一些独立屋租给多户居住的情形感到非常不安,有的独立屋有时可住上15人;居民感觉到社区的安祥宁静被打破了,而且还会带来安全同题。 巴特土村社区协会主席马尔达夫斯基 (Rhoda Moldofsky) 表示,如果走过一个这样多户居住的独立屋,会感觉到这里如同救世军的庇护所。 她说,巴特士村一向以一个安全和宁静的社区而知名,但是现在这个美誉因多户居住的房屋 (rooming houses) 而流逝。 居住在该社区的主要是耆老和年轻家庭,但现在人们纷纷搬出,因为他们感到不安和害怕。 虽然市政府的附例禁止独立屋分租给多户居住,但该附例本身则不容易被执行。 因执行附例的官员首先必须敲门,并且向住客说明自己前来的目的。 这时,住客仍有权拒绝官员的进人,若然没有充分的证据,无论警察或者附例执行官员都无法取得入屋搜查令。 社区所在的市议员费尔德曼 (Mike Feldman) 表示,目前,市府就该项问题和联邦及省府持有不同的意见。 联邦和省府认为此事涉及人权问题,如果一旦允许侵入多户居住独立屋的隐私,则任何其它隐私均将受到威胁。 他说,这些房屋内的住客都被告知,不要给任何来访者开门;而屋主则通常不住在房屋内,令业主们对屋里发生的事情难以负起责任。 他表示,将在本月与省府和附例执法部门一起商讨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楼一凤”人侵士嘉堡住宅大厦

在现今的大城市里,惯性地与毒品和罪恶扯上关系的地下卖淫活动,不论是所谓的“企街”、“妓寨”或是“一楼一凤”,已是难以避免的社会风化现象。 有市议员特别担心这些在住宅大厦里进行的“一楼一凤”卖淫活动,会影响住宅大厦的治安情况、危害住客的安全,故希望市民积极举报这些卖淫活动,以让警方加紧有关的取缔行动。 士嘉堡爱静阁市议员凯利(Norm Kelly)向明报称,近日接获居住在出租大厦单位的居民投诉指,其居住的大厦里的卖淫活动极为严重,已影响到居民出入时的安全。 以往该区的非法卖淫活动,只限于商场“楼上铺”的色情健康中心和按摩院等,然而,近年问题已入侵大厦住宅单位。 凯利指出:“‘一楼一凤’对居民来说,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公众安全的问题。 ”虽然这已是众所周知的社会现象,但问题在近年变得严重起来。 他希望居民向警方或市议员举报,才可让警方和市府附例执行员加强打击。 位于士嘉堡雪柏大道夹华登路一幢出租大厦的女住客 Marianna 向记者投诉:“该大厦已变得愈来愈品流复杂,因为当中不少单位是用来经营‘一楼一凤’的卖淫活动,吸引嫖客们连群结队来猎艳,问题之严重已对其他住客造成滋扰。 ”她并听闻已分别有 4 名少女住客,被陌生男子在升降机内非礼。 在该大厦居住了近4年的她称,她大约在1年前发现这个现象,这些妓女均为华裔的妙龄少女,当中大部分还未成年,但却打扮成熟,而嫖客都是华裔男子。 她说,她对这个现象已到了忍受不住地步,打算尽早另觅居所。 该幢大厦的另一位住客张大亦向记者表示,这里的确经常有很多陌生男子出入。 由于他们都是来寻欢的好色之徒,住客出入时不禁要对这些陌生人加以防范。 ” 对于记者问及有关该大厦的卖淫活动时,大厦管理总管对记者的态度突然变得强硬起来,拒绝发表任何意见,只说这些“一楼一凤”的谣言,都是住客的以讹传讹罢了。 然而,记者在该大厦里亦亲眼目睹有两名化着浓妆、穿短裙和高跟鞋、打扮漂亮的华裔妙龄少女,左右相伴一名年逾花甲的华裔男子走入电梯。 而该所大厦的管理亦欠佳,大门经常大开,陌生人可出入自如,换言之,嫖客来寻欢便更加方便了。 对于“一楼一凤”的问题,多伦多警方性罪恶组儿童剥削单位(Child Exploitation Unit)探长斯特罗贝尔(Reuben Stroble)坦言:“这是在私人住宅内的卖淫活动,有别于其他较商业性质、如在场商里非法经营按摩院的情况,故警方实在是难以控制。 ” 虽然警方是可派出卧底探员到获举报的个别单位进行调查,然而,碍于警方资源和人手、以及法例上种种限制,让这类的调查工作难上加难。 斯特罗贝尔说:“这些卖淫的活动都是在私入住所里进行,警方无权干预。 况且,女性是有权选择从事性工作行业,只要性交易不是在公众地方进行或是有第三者从中获利便可。 ”不过,若当中涉及未年成少女,就如上周在士嘉堡维多利亚公园路 (Victoria Park Ave.) 夹享廷活径 (Hunting wood Dr.) 的一住宅里,有两名未年成少女被迫当娼,警方便可即时采取行动。 市议员凯利表示,报章色情分类广告也显示出市内地下活动的猖獗情况,而这些广告中更有不少明显地是非法的。…

投资心理决定交易的成败(一)

很多朋友会经常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在交易过程中做到赢多赔少?若想成为一个成功的 交易者,需要具备那些基本条件?根据我的经验,我越来越感觉到在投资过程中,决定你的成败的关键是交易心理和交易理念,而所谓的基本分析和技术指标分析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只要你培养出属于你自己的交易风格和交易心理,你也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下面我就根据我的经验,对交易心理做一个简要分析。 一、市场人气决定涨跌 究竟期货市场行情的涨跌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有时根据某种公式计算,明明价位应该到顶了,而大势仍然往上冲?为什么有时依照图表信号分析,明明应该到底了,而走势依旧往下跌? 其实,无论股市还是期市的涨跌,在很多情况下,与其说是技术因素,到不如说是心理因素。 市场人气是心理因素的重要体现。 人心向好,买气旺盛,价格就上涨;人心看淡,卖压沉重,价格就下跌。 树欲静而风不止”。 看涨的人气不散,价位就没所谓顶;看跌的人心虚浮,价位就没所谓底。 例如1979年秋到1980年初,当时美国通货膨胀率达到13。 5%,加上伊朗革命,石油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全球投资者掀起一轮黄金投资风暴,短短几个月,国际金价居然由每盎司200多美元狂飙上875美元,什么超买,三步一回头,所有分析工具一概失灵。 人心齐,泰山移,纯粹是市场使然。 后来纽约交易所使出限量交易的杀手锏,打压亨特兄弟的白银投机交易,投资者信心崩溃,在恐慌性抛售下,国际金价一夜之间暴跌200多美元一盎司。 市场人气涣散,没有人敢承接,这就是残酷的市场。 供应增多或是减少,通货膨胀还是经济紧缩,政局动荡还是缓和,天气恶劣还是风调雨顺等等,当然对商品期货有利多或利空的影响,但利多或是利空的影响与上涨或下跌的效应毕竟不是同一回事。 两者之间有时一致,有时矛盾。 归根结底,涨跌取决于市场人气,具体点说,市场买单下得比卖单多,就会产生令价位向上的动力;卖单下得比买单多,就会产生令价位向下的压力。 基本分析,图表信号,新闻消息以及专家预测等等统统都是抽象的,唯有买卖单才是具体的,物质的,买卖单背后是那么多具体的时时刻刻操作的人。 利多的影响要变为市场买单才能真正产生上涨的效应;利空的影响也是要转化为市场卖单才能真正产生下跌的效应。 而买单或是卖单,正是市场人气的具体表现,判断涨跌首先要看人气。 二、学会不按理出牌 投资者之所以亏损,很多情况下是自己按常理出牌,而市场却经常出现反走势,似乎输的冤枉。 例如美国公布外贸赤字比上月增大,既然消息利空,下单沽空美元应属顺理成章,结果美元不跌反升,空头全军覆灭。 许多交易者被斩仓之余,认为走势不合理。 其实,什么是合理,什么是不合理?市场涨跌归根结底是买卖双方力量的较量。 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谁不想赚钱?而自己赚钱的反面就是有人在亏钱。 买方规避风险恰恰以卖方承受风险为前提,卖方看对要以买方看错为代价。 走势的不按常理出牌,并非常常出现。 物极必反是到级才反。 在市场上一边倒,一窝蜂之时便要留意了。 认定行情发展不按理出牌,你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来个不按理出牌,便可以歪打正着了。 三、不正常表现是好机会 许多交易者习惯了走势的正常表现: 利多消息出来后,行情上涨,利空因素呈现,价位下挫;冲破阻力线,涨势凌厉;跌破支持点,卖压沉重等等。 依照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走势是理所当然的,亏了钱也无话可说,只怪自己看错市。 但是,有时候的走势正好相反: 利多消息公布,行情下跌;利淡因素明朗,价位上升;冲破阻力线,应涨不涨,反而回落;跌破支持点,应落不落,反而上扬等等。 依照他们的思维方式,感到不可思议,亏了钱就满腹牢骚,只怪走势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