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专家预测:美大选或致加元大跌1美分

今天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如果以清晰、有决定性的结果选出下届总统,美元将因此获得坚强助力,从而可能导致加元汇率大跌1 美分,这是加拿大出口发展署首席经济师普洛兹作出的预测。 普洛兹说,最近加元汇率飞升至1加元兑82美分左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总统选举呈拉锯状态削弱了美元的地位,所以今天不管是共和党的布希、还是民主党的柯瑞以清晰的大多数胜出,就能够给动荡的外汇交易市场带来足够的稳定进而推动美元汇率上升,这样一来加元便当然会相对美元贬值。 这位联邦国营公司首席经济师昨天在展望全球出口前景时指出,如果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是决定性的,欧元汇率也将下跌超过1美分。 他接着说:“如果欧元汇率跌1.5美分,那加元汇率至少要跌1美分。 ” 尽管很多全球性的因素,特别是油价奇高推高了加元,但不少经济分析师认为,帮助加元汇率接连上涨的单一最大因素是,在此期间内美元在全球范围内贬值。 至于美元疲弱的原因,分析师们感到,这与美国总统竞选相持不下、难以预测布希和柯瑞两人谁将当选有很大关系。 正是因为如此,美元近来节节下落,使得上周加元相对美元上涨了 1.3%,上周五时以 1加元兑 82.10 美分收市。 虽然加元汇率昨天有所下降,回落至81.80 美分。 道明证券公司的首席北美债券分析师利文斯克说,从长远看,与美国政治因素相比,石油价格将对加元汇率水准的影响更大。 利文斯克又表示,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不会对加拿大的经济构成立即的影响。 他指出,布希总统和他的共和党侈谈自由贸易,而在他的四年总统任期内,美加之间发生了数项尖锐的贸易争议。 这位经济师续称,柯瑞的言论像是个贸易保护主义者,特别是他反对听任美国的工作机会流失到外国去,但他在美国参议院的投票纪录显示,他更支持开放的贸易。 利文斯克由此作出的结论是,无论是谁当选,都不会急剧改变美国的经济政策,因此美加之间因贸易争议引起的“疼痛”将会继续下去。

加国汽车数量增加车祸率降低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昨天公布的一份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尽管加拿大的汽车及驾驶者的数量,都已成长到历史最高的纪录,但值得庆幸的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却呈现不升反降的情况。 联邦政府的年度汽车意外事故报告显示,去年全加共有 2170 万名汽车驾驶人、及 1880 万部载客汽车。 但相较于 2002 年,去年的汽车撞击及死亡事故,减少了 5%,而车祸意外造成的受伤,也减少了 3%。 依据这份由联邦交通部及加拿大汽车交通行政委员会联合收集、汇整的统计资料,在 2003 年,共有 2496 起致命的汽车撞击事故发生,导致了 2778 人死亡。 在这些车祸事故中不幸丧生者,有超过 75% 是汽车中的乘客及驾驶人,其中包括 1473 名驾驶人、 655 名乘客。 此外,事故中的死亡者还包括了 378 名行人、178 名摩托车骑士、及 45 名单车骑士。 资料显示,加拿大的道路安全纪录,在近年来已有稳定的改善。 自1980 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率,已下降将近有 50% 之多。 联邦政府、各省及特区政府最近也已展开一项“道路安全 2010 ”的活动,以提高民众的注意、增进各方合作及加强交通安全法规的执行。 这项活动的目标为,至…

美国大选今日投票最后决战九大悬念

奋战、乱战半年多来的美国2004年总统大选,终于在11月2日开始正式投票。 布什和克里将鹿死谁手,谁能入主白宫,成为世界超级强国的总统?谜底很快就要揭开。 第一票投出 克里和布什各得15直选票 中新网11月2日电,据美联社报道,北京时间11月2日12点,美国当地时间半夜时分,新罕布什尔州一个名为哈茨-洛凯申的小居民点已经结束了美国总统大选的全部投票和计票工作,整个过程只持续了几分钟,结果布什和克里各得15票,平分秋色。 该州自1948年开始实施的法律规定,允许该地区的选举点半夜开门投票,在所有登记选民全部投票之后随即关门。 该居民点所有注册选民在有限的几分钟内就结束了投票工作,随后就打开选票,当场统计。 结果显示,布什和克里获得了相同数目的选票,纳德1票。 该地区选举点最早开门投票、最快统计、最早结束选举工作的传统已经持续了40多年,所有居民都为此而自豪。 在上届美国总统选举中,布什在此获得了胜利,得到了17张选票,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得到了13张。 该选举点的投票标志着美国大选正式开始,布什和克里平分秋色。 (固山) 布什克里最后决战9大悬念 此次美国大选注定会成为一次充满变数与悬念的大选,不到最后时刻不知道白宫主人是谁。 悬念之一:布什与克里:到底谁能当选?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制度,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按照人口比例分配538张选举人票。 竞选者至少要赢得超过半数的270票,才能够入主白宫。 到现在为止,布什已基本上可以确保赢得26个州的222张选举人票,坚定支持民主党的16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则会把211张票投给克里。 因而,对剩余8个摇摆州105张选举人票的争夺,将对最终结果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 在几个态度仍不明朗的州份中,克里在明尼苏达州稍稍占先,而威斯康星的黑人选民则不买他的账,至于2000年曾支持过戈尔的衣阿华,偏远小镇的选民有可能倒戈投入布什阵营。 佛罗里达州是布什总统的弟弟杰布的天下,这也是布什总统在该州的优势所在。 人们不会忘记,在4年前的选战中,正是依靠弟弟的鼎力相助,布什才赢得佛州当上了总统;不过,民主党则把希望寄托在西班牙裔选民身上,而提前投票人数大增也有利于克里。 俄亥俄是令布什挠头的州份。 布什执政期间,该州失去了23万多个工作岗位,当地的工会已经站到克里一边,并出钱动员选民去投票支持克里。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我们是进入了无人探测过的境地。 ”局面之复杂、混乱让人对美国总统到底花落谁家难以捉摸。 美国媒体认为,大选可能出现四种结局,即:布什大胜、克里大胜、二人平手、单州决胜。 悬念之二:谁能决定谁当总统? 支持率胶着不下的混乱局面,也让人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谁将最终决定总统的人选? 按照英国《卫报》文章的分析,布什或者克里的命运并非掌握在那些已经明确表态的居民手中。 恰恰相反,那些至今仍然没有打定主意的人,可能在最后决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意调查往往使人误解,事实可能并非与预测结果一致,尤其是当权者的支持率不超过一半时,就更说明他面临下课危险,布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情况。 民主党方面的一位民意测验专家指出:选民熟悉在职者,对他们形成了明确的看法。 而挑战者让选民感到陌生,因此直接对比行政经验和外交政策的掌握,后者很容易吃亏。 这种矛盾又导致了选民的犹豫和摇摆———他们可能不满在职者,同时又不敢完全相信挑战者。 历史经验表明,大部分摇摆不定的选民最后往往会选择站在挑战者一边。 不过,共和党方面对上述说法不以为然,强调那些还没有作出决定的选民绝大多数是白人和老者,属于温和的保守主义者,这样的“主意未定者”最终会加入布什阵营。 不过,分析家对布什能否打破“50%支持率”的历史规律存在疑问,认为共和党的解释正是他们心虚的表现。 悬念之三:究竟要多少钱才能当上美国总统? 美国一位著名政治家曾经说:“金钱是政治的乳汁。…

加国生活:一幕值得玩味的街头摩擦

十月二十九日,周五,晚七时,天黑,小雨。 温哥华MAIN街夹20街口,发生了小小一起因交通引起的街头摩擦,我正好路过目击。 事件发生只是一瞬间,也没有人受伤受损,不过还是想记录下来,与网友们一同玩味。 我先是听到极大地吼骂声才注意到有事情发生。 当街骂人的事,在温哥华绝对稀罕。 顺着声音望过去,只见两辆汽车一前一后停在路中央,前面一辆是蓝色的小型车,后面一辆是公司运货的中型货柜车,车身上标出的中文字样表明这辆车属于一家华人的贸易公司。 没有一辆车看上去有过碰撞的迹象。 只见蓝色小车的车主,一个高大魁梧的中年白人,正站在货柜车司机的窗前,指着司机用很脏的字眼大骂。 后者不但没有下车,连车门车窗都没有开,多半是吓的。 白人看见对方没有出来,摇了几下车门又打不开,就用拳头在玻璃上猛捶。 玻璃坚硬非常,不然很难想象会发生什么事。 几秒钟以后,大高个见无计可施,就骂骂咧咧地钻进自己的车门,开车走了。 本以为事已到此,冷不防突然看见一个白人女子,冒着穿梭车辆的危险,从马路对面冲过来,向着货车司机说了一句什么话,又很快折返回去。 从表情和口型看得出,她是在说:“Are you OK?” 我突然感到心里一阵暖。 生活在温哥华这个城市,除了它的自然环境的优美之外,当一个弱势者遇到意外的时候,也会出现毫不相关的人不顾安危前来关心。 我喜欢这个。 这样想着,推开了我正要进去的街口咖啡店的门,只见两个身穿制服的警察迎面出来,在街口察看了一下无事,又回到了店里原来的座位上。 我估计有目击者已经向警察通报过。 要了一杯暖暖的咖啡,我心满意足地找到一个燃着蜡烛的桌边坐下。 脑子里马上联想到,不久前某个东方的城市刚发生过万人暴乱,起因就是一桩街头摩擦。 (施化)

大华商报:民工、移民与华人参政

曾经有人戏称,十余年来中国大陆向海外(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大规模技术移民,其处境十分类似于中国国内由广大农村向各大中城市迁居务工的农民。 这种比喻粗看以为不恰当,仔细一想,相同处还真是不少。 先看民工进城。 在朴素的农民看来,他们是由比较差(或坏)的地区向比较好的地区迁居。 这里好与坏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当然有不同的看法,好并非绝对完美的好,坏也不是一切都坏。 对蜂踊入城的大多数民工来说,进城比留守家乡多了机会,提高了生活质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如果有人抬杆,非说城市的弊端不少,犯罪率高、空气不如农村新鲜、人情味淡漠、歧视甚至欺负外乡人等等,这些说法虽然都不错,但却挡不住农村的青壮劳力和大姑娘小媳妇,即使在中国现存不合理户籍制度的限制下,人身安全和诸多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选择离乡背土,放弃骄傲的农村主人公身份,在大城市的各个劳务市场,各个生活角落,在城里某些人的歧视眼光下,顽强地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民工进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最大的问题除了生存之外,主要是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乡音难改,备受城里素质差的人们的嘲弄;受教育程度低,只能从事体力劳工,与白领工作基本无缘,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格格不入,对城市的各种法规守则的难以适应,都使他们很迅速地成为城市最边缘的一群。 劳作之余,他们饮酒化乡愁,会骂城市的势利、怨各种不合理的限制政策、怀念昔日家乡的种种美好。 不过一夜酒醒,他们还是选择留下来,而不再在乎自己的弱势地位、边缘身份。 尽管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水平有限,但他们并不含糊,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能权衡其中的好坏利弊,牢骚也好、不平也好,都挡不住他们留在城市生活的愿望。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除了少数有田园归隐思想的淡泊者外,没有人会否认城市的总体生活指标高于农村,务实的民工们更不会虚伪地否认这一点。 反观移民海外的中国精英们,他们在国内百分之百都完成了大学以上教育,多数还是硕士和博士,不少人在原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从事高级白领的工作,有着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他们移民海外,最初的想法当然是好上加好,要上一个level,提高自己的生活档次,拥有一个类似于世界通行证的外籍身份。 无可置疑,他们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懂得生活的人,他们同样具备趋利避害的动物本能,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法制健全、人文素质高的国度移民定居,由比较坏的社会到比较好的制度下生活,这与民工进城的心理期待是毫无二致的。 从身份待遇上讲,他们一进来就有了永久居民的合法身份,享有一系列的法律保护和权利、福利,他们不必办暂住证,医疗和教育有保障,还有其它种种优势,这些都是民工进城难以企及的。 也就是说,他们所选择移民的国家,对待他们,比自己国家的大城市对待迁居的民工要好得多。 不过,移民精英们很多看不到或看不起这些优势,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比民工进城要的更多,他们要与国内相当的社会地位,他们要体面的职业,要丰厚的收入,要有向国内亲友夸耀的名车大宅,因为他们曾是原来社会的人上人,是社会的主流和时尚先锋。 可惜,事与愿违,来到新国家,为了生存,他们却不得不像民工一样从事体力零工,或者重读大学、技校。 限于难以攻克的语言、文化障碍,他们只能在本民族的小世界里周旋,成立一个个的同乡会、同学会。 他们是新国家的少数族,作为第一代移民,根基不厚,积蓄不丰,一切从头开始,职业不理想,收入低下,文化习惯格格不入,不管情愿不情愿,在别人眼中,已经沦为弱势人群、边缘身份。 不过,比喻者忽略了民工与移民最大的不同点,那就是二者的心理落差大不相同。 移民海外者都是有文化的一群,自认为有思想有素质,不能也不愿甘于上述境遇。 他们不可能象民工一样只求温饱务实,而是要上进务虚。 一番摸索之后,他们悟出了参政的好处:原有政策之所以没有考虑到(或考虑不足)华人的利益,其因就在于朝中无人(无华人)。 广义的华人参政(即对政治生活的热情与关注)于是从此具体化,由华人中的先知先觉者们策划,将传统中国政治中的法术势,尤其是权术的运用,施之于民主社会的选举政治中,一些本来只适于暗箱操作、上不得台面的谋略伎俩也透过媒体,公之于众,教会大家如何钻民主政治的漏洞。 一时间华人社会为之雀跃欢呼,似乎找到了心理的平衡和回击歧视的法门。 移民精英们就这样聪明得过了头,几乎忘了为什么要不远万里移民海外。 因为如果此法得胜,产生了若干循此途径而当政的华人,就等于是将移民所弃置的政治文化在异国重新翻版和克隆,将原来比较好的制度重新恶化蚀变为原本要趋避的比较坏的糟粕文化。 这样的华人参政如果得以实现,那么广大移民当初的背井离乡,又所为何来呢?这就好比民工们想要用落后偏狭的宗族观念取代城市里相对进步的法制观念,对民工群体有害无益,其功效是一模一样的。 批评时政、诉求平权、实现个人政治理想抱负(如美国的鲍威尔、赵小兰等人)是值得人们敬重的,但途径和手段要尊重既有的文化传统和政治理念,否则不仅授人以柄,而且自贻其身。 与民工进城一样,如果民工们给城市带来了竞争与活力,带来了更好更方便的服务,而不是更多的犯罪与破坏,他们就会在城市的发展史上写上重要的一页,必然会受到城里人的感谢与尊重,反之则是排斥与打击。 同理,移民海外的广大移民给新国家带进新血液新力量,如果他们用自身的优秀素质建设和奉献于当地社会,使其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那么无论对新国家的进步,还是对移民自身的成长(成为主流与参政),都会带来无可估量的正面效益,移民由边缘而主流的一天也就会早日到来。 (尚虹)

联邦检讨劳工法可能修订薪假标准

联邦自由党政府将在未来两周,宣布成立一个四人委员会,检讨劳工法的第三部分,包括日工作时间、假期、产假、全国最低薪资标准等事项,可能会考虑延长假期及缩短每周工作天数至四天。 劳工部长方坦纳称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他说,希望每个加拿大人都开始考虑“要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包括应该有多少天的假期、一天应工作多少个小时、联邦政府是不是应该设立全国最低薪资标准等。 方坦纳说,这些问题已有 50 年没有考虑了。 劳工部计划在未来两周,宣布成立一个四人委员会,负责这项事务。 据悉,联邦政府已经选定了负责这个委员会的专员,但方坦纳拒绝透露名字。 这名专员将于下月开始工作,将带领委员会在全国各地举行公开及闭门听证会,估计在明年秋向联邦政府递交内部报告。 全国劳工中,只有 10% 的人属联邦政府的管辖范围。 但方坦纳表示,建管如此,联邦政府还是应该起带头作用。 他说,一些省政府也在考虑检讨这些问题,估计省政府的做法可能会与联邦政府有所不同。 劳工法第三部分只涉及工作时间、假期、解聘、照顾性假期等事务,但方坦纳希望这个委员会检讨的问题,将超过这些范围。 他说,他本人倾向于延长假期时间,并希望尝试将每周工作天数减少至四天。 方坦纳甚至觉有可能修正替补工人法。 以往在工会举行罢工时,雇主会要求增聘员工,以替代在罢工的工人。 西蒙菲沙大学劳工历史学家雷尔指出,在最近几年,雇主已成功地减少了给员工的利益。 他认为,联邦政府的劳工事务委员会,应在这样的前提下展开检讨。 雷尔说,委员会不应只听取雇主的意见,也应该听取工会意见,同时也要听取非工会成员的劳工意见,这些劳工是受不到保护的一个群体。 方坦纳表示,委员会的工作的确有很大挑战,但劳工问题必须尽早解决,因为加拿大将在未来 10 至 15 年面临严重的劳工短缺危机。 他说,加拿大即使每年接纳 50 万名新移民,也不足解决劳工短缺问题。

亚裔新移民聚居都会区语言为主因

据卑诗统计局最新统计分析,亚裔新移民抵埠后倾向聚居都会区,温哥华尤受青睐,不谙英语为主因。 新移民英语能力愈佳,前往乡村和小镇寻求发展机会愈大。 同时,有新移民表示,与温哥华相比,也有不少人很愿意去风景秀丽的乃磨市住。 他们选择在温哥华定居,主要是考虑比较好找工作。 其实,都会区的吸引力不独新移民看重,就是本地生本地长的人士也难以拒绝。 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统计,卑诗全省六成以上人口聚居在大温哥华、大维多利亚和阿伯斯福德等三个人口普查都会区。 来自上海的陈小姐在一家传媒机构从事中英文翻译。 她表示,乡村或小镇人少、就业机会少,遇到华裔同胞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就算她有相当不错的英语能力,但还是喜欢在温哥华工作生活。 她认为,温哥华华裔移民众多,工作相对容易找,吃中国菜更是像没有出国一样方便。 联邦移民部自上一任部长柯德尔开始,策画在国内推广吸引新移民前往边远小镇定居的计划,史葛洛自去年接任部长之后,也将其作为一项目标。 如果乡镇地区就业不改善,新移民聚集大都会的现状一时恐难改观。 卑诗统计局周报以最新全国人口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1996至2001年间报到的新移民定居状况,发现94%的卑诗省新移民选择统计学上被称为“人口普查都会区” (Census Metropolitan Areas,简称CMA)的城市定居,其中多数又集中在大温哥华地区定居。 该份统计也发现,在2001年,在人口普查都会区之外居住的移民也不少,接近1万2000人。 与此相应的一个有趣现象是,移民在加拿大生活时间愈长,在都会区之外居住的机会相对也愈大。 在加拿大进行最新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996至2001年间,卑诗省前五大新移民来源地依次为中国大陆、台湾、印度、香港和菲律宾,亚裔新移民占该五年间卑诗省新移民人数的77%。 都会区对于移民的吸引力在那里? 报告认为,对英语不灵光的新移民而言,大城市就业机会多,较易生存。 他们在那里往往容易找到自己认同的族裔或文化团体,族裔语言协助也较易获得。 随着新移民逐渐改善英语能力,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会到都会区之外的地方去寻求机会。 另一有趣状况与维多利亚有关。 统计分析发现,在大温哥华和大维多利亚之间,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新移民明显地偏爱前者,可能后者作为卑诗省府和观光胜地,经济比较单一化,对于英语不佳的新移民机会有限。 (杨是农)

加拿大医学界今发起新禁烟运动

由加拿大一些著名医生、健保专家和禁烟人士组成的非吸烟者权利协会,今(1)日联名发起一场新禁烟运动。 他们迫切要求联邦政府,禁止烟草业继续作为一合法的主流产业出现在公众面前。 这项主张把烟草业变为非主流产业的禁烟策略,曾经是 1999 年各省和联邦政府禁烟计划的一主要部分。 两年前,部长顾问委员会把它推荐给联邦卫生部。 但是,禁烟团体指责说,政府并不愿意全力去推行。 该团体在一封提交给卫生部长杜新志的信上说:“流行病往往会引起政府的强烈反应。 不幸的是,烟草业并没有引起政府这样的反应。 对于公众而言,烟草业仍然是一个正规合法的行业。 它仍然作为一正常的行业出现在主流商业里。 ” 超过 50 名著名的医生、禁烟人士和公共卫生官员在信上签名。 他们声称,如果忽视烟草业在吸烟风行所扮演的角色的话,就犹在疟疾横行时不讨论蚊子的表现,或者在黑死病爆发时忽视老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从公众健保的角度来看,确实是这样。 非吸烟者权利协会执行董事,同时也是加拿大高级研究院创办人马斯达医生说,加拿大的烟草公司继续参与访问外国的贸易代表团,把他们的市场开发开支用来抵税,并且从加拿大退休基金中得到投资资助。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了烟草业的合法性。 一直以来,政府的一贯做法,是把禁烟的重点放在鼓励吸烟者戒烟上面,而不是放在烟草公司身上。 他说:“政府不能继续像以往那样把责任都推给吸烟者。 他们不能继续指责这是个人行为或者青少年的判断错误等, 他们应该把责任放在烟草公司的行为上。 ” 他希望卫生部长杜新志能够接受他们的建议,并把这作为加拿大禁烟的主要策略。

加国人口高龄化老人愈来愈多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成为加拿大人口结构中,成长最快的一个族群。 回顾1921年时,加拿大每20人中才有一个老人;但到了2001年,就变成每8人中便有一个老人。 预料到2041年时,将进一步发展成每4个加拿大人中,就有一名是老人。 老人当中,85岁以上者的成长速率尤其显著。 2001年时,全国共有43万名85岁以上的老人,为1981年的两倍以上,更是1921年时的20倍以上。 预计到2041年时,85岁以上者将增加到16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4%。 加拿大人口高龄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1945年以来生育率递减。 从1945~1965年间,每名妇女平均生育三名以上的儿女;但其后就急剧下降,在过去30年间,出生的人数还赶不上死亡的人数。 目前每名妇女平均只生育1.5名儿女。 另一项导致加拿大人口高龄化的原因,是因民众的平均寿命延长了。 1997年出生者,男性预期可以活到75.8岁,女性则可活到81.4岁。 到了2041年时,这两项数字分别将达81岁和86岁。 人口高龄化的结果,是老人医疗、照顾和福利的问题将愈来愈加繁重,除非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或引进新移民增加劳动力,否则今日老人们所能享有的福利,未来恐怕将会缩水。

安湖漂浮男尸疑为失踪精神病人兰迪

多伦多警方昨天中午在位于安省游乐宫西面的安大略湖面上发现了一具男尸,警方怀疑此人可能是失踪了一周的男子兰迪·莫格瑞奇(Randy Morgridge)。 警方未公布任何有关尸体的详情而在另方面,失踪男子的家人本周末组织人员继续寻找兰迪的行从。 奥克维尔区(Oakville)居民,现年46岁的兰迪自走失至今已经一个星期,他的家人都十分担心他的安全与健康。 在本周末,由他的兄弟戴恩(Dean)组织了近500名热心民众进行了大规模搜找工作。 从奥克维尔到柏灵顿(Burlington),从皮尔郡(Peel Re-gion)到咸美顿(Hamilton)都没有找到兰迪 踪影。 兰迪的母亲希望儿子能够早日安全的回来,同时对热心民众所给予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兰迪患有精神分裂症,而且已有三年的病史。 他的家人表示:兰迪不能说话,只会在激动时大叫或鼓掌,走失时身穿红色T恤,蓝色休闲裤和黑色鞋子。 他身高5尺多,体重132磅,面部和鼻子长有红色的斑痕。 他的家人希望每家每户都能够仔细查看自家的周围,如果发现兰迪的行踪,请立即致电警方905-825-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