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移民部拟给加国万名建筑黑工发工作证

联邦移民部长胡平藻表示,多伦多地区建筑工人严重短缺,会考虑给予目前在加国非法居留的万多名建筑工人正式工作证。 刚于上周获委任移民部长的胡平藻认为问题不能再拖,必须尽快处理。 据悉,目前在加国有近万多名面对要被递解出境,在多伦多市工作的黑市劳工,他们是以游客身份来加,但签证过期后仍留在加国,不少人已在加国结婚生子,属于工会成员,包括木匠、油漆匠,石灰板工人和砌砖工人。 多伦多建筑业界和工会干事一直表示,劳工短缺,建筑工人严重不足,极需要该批工人来配合市内不断飙升的建屋量需要。 胡平藻表示,由于曾经出任联邦人力资源部长,了解目前劳工市场情况,当中以建筑业工人短缺问题最为严重。 建筑工人倡权组织一直要求联邦政府给予那些已在业内受聘两年,具备一定工作经验,或持有聘书和没有刑事犯罪纪录的建筑工人正式工作证。 没有合法文件工人委员会的拉特拿形容胡平藻的决定,是给多伦多市数以千计家庭带来祝福,该类家庭一直不敢送子女上学,或申领医疗和牙齿护理服务,因为他们是非法在加国居住。

袁惠松出资万元设立文学基金今春颁奖

“袁惠松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金融管理师、特许理财师袁惠松院士出资10,000加币设立“袁惠松文学基金”,今年春节期间颁发第一个“袁惠松文学奖”。 据评审委员会透露,这是海外华人个人设立的第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文学奖,也是目前为止由加拿大中国大陆移民设立的金额最高的奖项。 他希望该奖的设立,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社区各界人士对汉语教学、创作及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视,也衷心希望得到社区各界的支持。 袁惠松是加拿大目前唯一同时拥有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FCSI)、金融管理师(FMA)、特许财务计划师(CFP)、特许金融经纪(CFSB)和加拿大投资经理(CIM)等高级专业职衔,第一个获百万大师奖,唯一获得业内最高金奖的中国移民,同时也是加拿大中文电台《理财万事通》的特邀主讲。 袁惠松院士打算设立文学奖已经有好几年了。 16年前移居北美后,多次参加有关文学的活动,进一步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学的魅力。 所幸的是加拿大也有一批来自中国的文化人,在忙于生计的同时,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做着不懈的努力,象在多伦多、温哥华等地就有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诗人,用文学这种形式传达着自己美好的感情,纪录着海外华人的真实生活,袁院士对他们的工作有着深深的敬意,所以决定设一个“袁惠松文学奖”,每一到两年左右奖励一个加拿大境内,在汉语文学创作、翻译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物,获奖人员将由一个由文学评论家、作家、翻译家等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定推出。 袁惠松第一步打算是,先出资一万加币作种子,也希望有其它资源参与,建立一个文学基金,由他亲自作投资管理,投资的将增值部分用于颁发文学奖。 今年(2005年)第一次先搞一个2005元加币的奖,以后再视实际情况,逐渐提高奖金额度。 袁惠松院士在忙于事业的同时,也热心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 他自2000年起,通过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设立多伦多大学袁惠松奖学金,去年开始着手在家乡崇明建立教育基金。 另外,他计划于最近举行《加拿大投资理财》新书首发和义卖活动,全部书款将用作“中国移民互助基金”和其它有关公益项目。 “假如说社区是滋润的水,那我便是水中幸运的鱼。 ”袁惠松说,近年来,从世界各地移居加拿大的中国人日益显示出智慧、才华、能力、毅力和创造力,在这块曾是陌生的土地上,扬眉吐气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在我们深感自豪的同时,也令主流社会不得不折服。 假如说我有什么成绩的话,应当说这种成功更是我们中国人的成功,中国移民社区的成功,中国移民群体的骄傲,中国新移民成功融入主流社会的一个象征。 七、八年、十年前,中国人投资五万十万已算是屈指可数的大客户了;而现在,几十万、上百万的投资客户越来越多。 大家成功了,经济实力壮大了,我也有了更多投资理财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我回馈社会的使命感。 “第一届“袁惠松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由以下专家构成: 万沐(文学评论家、诗人)赵慧泉(博士、诗人、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副会长)梁丽芳(阿伯塔大学东亚系教授、文学评论家)丘慧芬(UBC亚洲学系教授、文学评论家)吴小燕(文学博士、多伦多大学东亚系中文教研室主任)许晓鸣(作家、《北美风》文学网站总编)刘洪(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杨苗燕(文学评论家、作家)。

一改传统脏乱形象大统华成功非偶然

在北美洲,中国食品的美味是众人皆知的,而绝大多数唐人超市的杂乱和肮脏也同样“名扬天下”,使得很多有意品尝中国食品的顾客脚步,在唐人超市的大门前踟躇起来。 这就是华裔记者暨作家黄明珍的感想:喜爱唐人超市出售的青菜,但不想迈进那些地板潮湿而粘呼呼的商店购物。 她抱怨说,唐人街的超市还不止是肮脏得令人恶心,里面的人又没有礼貌,在拥挤的店内推挤、插队,不一而足。 可是,她仍旧难以忘怀美味的青菜,这时她发现了大统华超市,这可是一家堪与义大利裔开设的高档超市“帕萨特雷氏”(Pusateri’s)媲美的中国人超市。 在大统华超市的美丽径新店开张之际,她为《环球邮报》撰文说,大统华超市货架之间的走道宽敞,价格又公道,到这种超级市场购物让人心情舒畅。 面积高达 6 万 5606 平方英尺的大统华美丽径新店,已与一向以巨型自诩的主流超市 Loblaws 相当,当然也是加拿大境内最大由亚裔经营的超市。 这也是来自卑诗省列治文市的这家华裔连锁超市公司,在大多伦多地区内开设的第三家超市。 该公司表示,将继续进行扩张,计划未来五年内在此地再建立十家超市。 黄明珍在谈到中国人超市大多杂乱不堪之事时说,这恐怕也是其来有自。 她写道:“回溯到19世纪,中国杂货店的顾客是由像我祖父之类的苦力构成,他们在1881年从中国的穷乡僻壤被运到加拿大修建太平洋铁路。 那时,或许我祖父和其它中国穷苦劳工需要担心的事情太多了,哪还顾得上去在乎杂货店粘呼呼的恶心地板。 ” 她接着写,时代不同了,现在许多亚裔富裕而又接受过良好教育,因此确实需要像大统华这种环境宽敞和清洁、又销售各类高级食品的中国超市。 这位细心的女记者注意到,大统华超市不仅硬体一流,“软体”同样出色。 譬如,商店以中英两种语言提供服务,出售肉品的柜台根据号码依次序为顾问服务,接受以信用卡付账,甚至在烤鱼上还以文字提醒顾客“食用时小心鱼刺”,更是显得关怀备至。 迅速崛起的大统华超市,她的诞生其实有点偶然。 据这家连锁超市公司的执行长李罗昌钰介绍,她先生李安邦十多年前致力于开发华裔购物中心,相当需要有人在这样的购物中心内租赁店面开设超市,作为购物中心的主力商店,但是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去租赁大面积店面开设巨型中国超市。 在这种情形下,骑虎难下的李安邦,便只能让太太李罗昌钰去张罗开设大型中国超市。 经过一番奔波,她组成了一个由三方面组成的投资集团:他们是台湾统一集团、总部设在加州的大华超市连锁公司,再加上一批加拿大华裔投资者。 1993 年初,大统华第一家超市在卑诗省列治文市宣告诞生。 她告诉黄明珍,草创之初,路走得很是艰难,当时每天工作 18 小时,但一年下来,亏掉了三分之二的资本,“我当时真的感到恐慌,几乎要洗手不干。 ” 当然,她没有就此退却,而是坚守大统华这个“阵地”,终于苦尽甘来。 今天,大统华在加拿大已拥有 12 家分店,其中 7 家在卑诗省,在亚伯达省的卡加利和艾蒙顿各有 1 家,并打算前往满地可和渥太华设店。 黄明珍最后写道,在大统华超市美丽径新店开张大吉那天,她去买了不少东西,其中自然包括她钟爱的青菜,而且因为她消费超过…

辛格压倒前移民部长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知情者透露,因准许给予脱衣舞娘加国工作签证、又被指称接受不当捐款,而陷于困境的前移民部长史葛洛,导致她前日不得不辞职的原因是,遭一个披萨店老板的指控,使得已经被逼到“悬崖”边上的史葛洛,终于支撑不住,一跤跌了下去。 据各类媒体昨天报导,这个来自印度的披萨店老板,其实是个劣迹斑斑的无赖加骗子。 住在宾顿市的辛格,上周四在呈交联邦法院的书面陈述中说,在去年春季大选时,史葛洛强迫他向史葛洛竞选办公室赠送披萨和面包,又迫使他为史葛洛的竞选活动提供 15、6 名义工。 正面临被移民部驱逐出境的辛格接着说,史葛洛当时向他承诺,只要他肯帮忙助选,她胜选后便会以让他留在加拿大的方式报答他。 他认为,已身陷多个丑闻的史葛洛,为了保全她自己,才下令逮捕他,和迅速将他递解出境。 此事发生后的第二天,坚持不辞职多月的史葛洛递交了辞呈,马田总理立即接受。 各类平面和电子媒体昨天在纷纷报导史葛洛“新丑闻”时又揭露说,辛格这个人可不是“寻常之人”。 联邦移民部早在 15 年前便否决了辛格的难民身份申请,并打算将他递解回印度,而辛格钻加拿大上诉管道五花八门的空子,缠讼了 15年,至今赖在加拿大不走。 他不仅是赖着不走,又涉嫌在此期间进行诈骗活动。 本国的五家银行2000年控告他和他的家人,利用他人的信用卡资料私自制造信用卡。 据媒体报导,此案后来以辛格赔偿那些金融机构57万元了事,但因为是以庭外和解结案,辛格才未在加拿大留下刑事犯罪纪录。 移民部在 1994 年一度同意给予辛格一家加拿大居留权,但后来相信他在印度有刑事犯罪纪录,所以又决定要驱逐他出境。

林佐民将成为亚伯达省首位华裔省督

继卑诗省前省督林思齐之后,亚伯达省也可能任命一位华裔人士出任省督。 1940年首位打入加拿大美式足球职业联盟的华裔球员林佐民(Normie Kwong)本周二将获任命,成为亚省有史以来首位华裔省督。 亚省前省督霍尔本月六日因癌症病逝。 艾明顿日报昨(15)日报导,两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证实,林佐民已获遴选为接替人选,总理办公室将于后天(18日)举行的一项纪念仪式后,正式宣布这项人事任命。 林佐民1929年出生于卡加利,父亲自广东移民来加后开设杂货铺。 林佐民是1948年成为加拿大美式足球职业联盟(CFL)首位华裔球员,在卡加利牛仔队(Calgary Stampeders)担任后卫,当时才18岁。 在该队赢得格雷杯后,他也成为这项全国职业足球大赛历来最年轻的冠军队员。 林佐民为卡加利效力三个球季后,转投爱斯基摩队(Eskimos),一待十年。 由于爆发力和速度惊人、球技精湛,球评还以1930年著名的China Clipper号高速邮航机,为他取了个“中国重航机”的封号。 林佐民1960年退出球坛后,转入商界发展,事业卓然有成,现已退休。 但这位七十五岁的长者,迄今仍是卡加利社区领袖。 林佐民在接获媒体查询时,对这项省督任命案始终不愿证实或否认。 在被询及若接获征询是否会接受,他说,“会加以考虑”。 但一位消息人士昨也向本报证实,这项人事已经确定,只待总理办公室正式宣布。 前亚省省长盖提(Don Getty)是林佐民过去同一球队的老战友。 他表示,林佐民“聪明、幽默、知识广博,具有亚伯达人的一切特质”,一定会成为一位称职省督。 前艾明顿市长史密斯(Bill Smith)也曾在爱斯基摩队中与林佐民并肩作战。 他称扬林佐民“演说技巧卓越,天性幽默,爱国爱省”,若获任命为省督,一定会有杰出表现。 林佐民在职业球坛不过13年,却改写CFL联盟30项纪录,还曾获得“加拿大年度运动员”、“CFL联盟杰出球员”等荣衔。 林佐民转入商界发展后,在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火焰队(Flames)由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转往卡加利时,他曾买下部分所有权,他也曾经拥有卡加利牛仔队。 林佐民在1998年获颁加拿大勋章。 加拿大首位出任省督荣衔的华裔人士为林思齐,他是在1988年获任为卑诗省第25任省督,到1995年才荣退。 另一位出任这类荣衔的华裔,则是1999年担任加国总督迄今的伍冰枝女士。

赵平波:关于“公开信”答网友质疑

自从“致李嘉诚公开信”发起签名活动以来,已得到了众多的签名支持,绝大部分人都表达了支持的态度。 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了不少疑虑,甚至反对的意见:如这样以公开信签名的方式是否为“乞讨”而自我降低我们华人移民的人格?是不是属于变相地“吃大户”、“劫富济贫”?这样做是不是在“强迫”李嘉诚先生,对李先生不够尊重?为何我们不能私下同李嘉诚先生沟通以下?或者,哪怕是我们自行发起成立一个基金会也可,为什么要借用这个名义来“炒作”? 对此,笔者本人作为本次活动的签名发起人,在此作一些解释。 首先,这封公开信只是一个对李嘉诚先生慈善捐款的方向提出一个建议。 如果说,假如李嘉诚先生本身没有意愿成立加拿大慈善基金,而我们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生活有困难,就伸手向李先生要求,这当然不妥,有乞讨的嫌疑。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李嘉诚先生已经有意将近日出售的12亿加拿大帝国银行的股票,并成立李嘉诚(加拿大)慈善基金,在李嘉诚基金会的网页(http://www.lksf.org/big5/media/press/20050113.shtml)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这笔慈善基金的基金的将用于教育、医疗、扶贫等项目。 既然有此前提,我个人认为,以公开信的方式告知李嘉诚先生目前中国移民在加拿大的生存状况(这一点李先生可能不知情),并请求李先生考虑将其慈善基金中的一小部分设立为对移民的紧急援助基金,用来“救助那些在加拿大举目无亲的、收入低微的、没有积蓄的、却不幸发生了某种意外的新移民家庭”,这完全是妥当的,符合常理的,并不是对李先生的不尊重。 其次,这封公开信的起草是基于对李嘉诚先生的高度敬意。 正如我在“公开信的说明”中说的,我“曾经想过,如果谁能设立一个‘新移民紧急援助基金’,可能是一条有效的解决方案。 但是,谁来设立基金,谁来启动?我当时没有想法。 ” 为什么没有想法,是因为,我认为这样一个基金需要有一个能够得到广泛信任和尊重的人物来发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而在看到李先生捐助12亿成立李嘉诚(加拿大)慈善基金会的新闻后,我们认为,李先生足够有此资格。 而使用公开信征集签名这种方式,是由于新移民作为个人的声音有限,多咨处网站也只是一个很小的网上平台,我们想,如果能将大家的声音集中起来,也许力量会更大一些,更能够让社会关注,让李先生重视。 其实,有关的顾虑,我们在发起这次活动之前就充分考虑了,所以在措词上我们十分注意,如果现在仍给人这种印象,我们向李先生表示万分的歉意。 第三,采用公开信征集签名的形式,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有人给笔者打来电话,也有更多网友在论坛发帖认为,为何不私下里与李嘉诚先生联系一下,而要以这种公开信的方式?甚至还有人质问笔者,你想做好事,为何不自己发起名成立一个基金会,而要采取这种“丢脸”的公开信的方式?对此,我无言以对。 我只能说,包括笔者在内的旅加中国移民,都是弱势群体。 我有何能耐,仅仅给李嘉诚先生打个电话或私下里写封信,就能博得李嘉诚先生的信任?就能把这件事情办成? 至于由我这样的无名小卒来发起成立一个基金会,则更是天方夜谭:要组建一个有权威的人士构成的基金会成员,又要号召向社会各界来募捐——这样的浩大工程是远远超出了新移民群体自身的能力范围所及的。 事实上,我曾想过,是不是可以直接发起一封“倡议书”,这样可能更加稳妥,少一些异议。 但这样也会有其他的问题,在社区没有任何影响力的我,赵平波,或者说,加上“多咨处”网站,何德何能,有何资格来发起此倡议?权衡再三,还是以个人名义写此公开信,利用网站平台来征集更多的支持,可能是唯一的办法,因为—— 我真的很希望促成这个“紧急援助基金”! 如果哪位人士,或者哪个社团,能有其他方式促成这个基金,我们愿意为此大声呐喊,并作出尽可能的贡献。 最后要指出的是,“紧急援助基金”的目的是为救助遇到意外不幸的移民,这与所谓祈求困难补助是有区别的,也不是要替代保险的作用。 在公开信中,我已明确说明,我们希望设立的是一个紧急援助基金,用来“救助那些在加拿大举目无亲的、收入低微的、没有积蓄的、却不幸发生了某种意外的新移民家庭”,强调了是用于救急。 对于贫困的正常移民家庭,他们可以、也应该通过其他途径,如通过申请政府补助等方式,度过难关。 另外,有网友提出“在加拿大,移民应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应该购买保险来预防这种意外,而不应该把这种意外的补偿寄托在慈善资金”,对这种观点,我们十分赞同,在加拿大应该有保险意识,慈善基金不能替代保险。 但同样,保险也不可能替代慈善。 因为很多情况下,保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例如,当时“潘中原”刚刚抵达加拿大两个月,就被诊断罹患骨癌,这时候没有医疗保险,更谈不上购买其他险种;患血癌的“彭小明”,虽然可以享受免费医疗,但昂贵的药费要自己负责,其家庭成员都没有正式工作,来加时间短、收入有限等具体原因,也没有买任何个人医疗和健康方面的保险;至于“耿朝晖事件”,就更是意外了。 再说到这次车祸事故,保险公司自然会有些赔付,但理赔需要时间,这中间的间隔,对于家庭十分困难、还有两个月大的婴儿的许家来说,来自社会的援助就十分关键了。 更为根本的一点,设立这个基金的目的,就像签名者“林丹霞”所言:“我们不仅要通过基金给他们物质上的援助,更要以此让他们感觉到社会的关爱,给他们重新生活的信心”。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和批评。 (赵平波)

多市今年第一宗凶杀案警逮两嫌

一名多伦多男性青少年前日深夜被发现遭杀害,这是进入2005年以来在多伦多市发生的第一宗凶杀案。 昨日凌晨,警方已逮捕了两名涉嫌参与这一凶杀案的男子。 知情者称,遇害的贾耶克库玛兰今年才 18 岁,他前晚在位于雪柏大道东(Sheppard Ave.E.)5790 号的一家杂货店打工时,有人喊他出去,到了店外后,便有数人将他劫持上一辆汽车驶去。 不久后,警员便在麦克李文公园(McLevin Park)内找到浑身是血、躯干上有多处刀伤的贾耶克库玛兰。 虽然他被紧急送至医院急救,但终因伤势太重死亡。 两周前,贾耶克库玛兰和一位朋友一起去警察局报案,说是遭到一个黑帮的威胁。 警方推测,此次行凶可能是那个黑帮对受害者报案行为的报复。 警方很快就捉获了两名男子,并找到一把据信是行凶用的利刃。 负责调查此案的探员们相信,作案者共有三至四人,所以他们昨天还在搜寻其余的凶手,和一辆用于作案的深色丰田 Camry 牌轿车。 贾耶克库玛兰六年从斯里兰卡来到加拿大,父母都还在斯里兰卡。 他的朋友说,在被警察逮捕的两名疑犯中,有一个是受害者的表哥。

理财顾问:投资RRSP永远是对的

现税务年度的注册退休储蓄计划(RRSP)期限只剩下个多月,财务专家提醒,即使是临近退休年龄的婴儿潮一代,也应该争取时机投资RRSP。 虽然有点为时已晚,但专家亦指出,最理想的RRSP安排是在整年摊分开支,而并非赶在年初既要为圣诞购物付帐,能源开支又特别高的时候来踌躇。 理财顾问指出,有意在2005年或数年内退休的人士,应该趁着3月1日限期前选购RRSP投资,减轻税务负担。 一般来说,退休收入较工作收入为低,在退休后享有的RRSP收入,因此也只需缴付较低税项。 退休在即亦宜购RRSP 部份专家更认为,即使行将退休,也应该将容许的最高金额放进RRSP,甚至值得为此而借贷。 不过他们应该考虑一些不同于年轻时的选择,以配合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需要。 显达投资(Investors Group)最近一项调查发现,婴儿潮一代对于退休生活有甚高期望,部份牵涉甚高开支,例如是旅游、度假物业、流动屋和游艇等。 对于这群打算好好过退休生活的人,他们多希望在身体状态良好时便尽情享受,所以也较快便需要动用退休储蓄。 如果准备在退休后一、两年即调动储蓄,后期的RRSP投资便应该来得较有保障、风险较低,并且能随时被调度使用。 这类投资包括一般投资票据,虽然回报较低,但可符合上述条件。 股本投资长远来说回报较佳 专家一般相信,股本投资,不论是股票或互惠基金,长远来说回报较佳,但股票市场波动无可避免,投资期应该不少于5年。 满地可Acumen Financial Planning合伙人韩纳福(David Hannaford)说:“如果某人打算在5年内动用资金,我们不会建议他作任何形式股本投资。 ” 满地可Pembroke Management主席泰勒(Scott Taylor)说,即使是年近退休,也可以选择互惠基金,但应该是低回报、低风险的一种。 股本投资的坏处,是不管你自行投资或把钱放进互惠基金,如果有需要即时或短时间内用钱,这就不是个好选择。 股票市场难以预测,在你有需要时,无论是21天和21月后,可能也碰不上兑现投资的好时机。 ” 不少人会赶忙在新年后的最后期限冲刺,但这却绝非理想安排。 圣诞假期的消费都在1、2月的信用卡账单中出现,加上市政税项,及冬季较高的能源开支,财政便来得特别吃紧。 所以最好的投资策略,是每月自动扣除储蓄供款。 此外,每月供款者亦较临急投资更倾向尽用额度,愈早投资回报也愈早开始。 最好每月自动扣除供款 韩纳福说,按月购入股票,亦可摊分开市场波幅,既可趁低吸纳,亦可减低高价入货的风险。 没有人能够确知市场短期变化,至少这样可以有均分市场风险的效用。 ” 假若年初因手头紧绌无法投资RRSP,部份专家建议值得为此贷款,这类贷款的利息是可以扣税的。 卑诗省Edward Jones的施培力司(Hal Spelliscy)说:“如果未能定期将钱拨出作RRSP供款,RRSP贷款是一个补救办法,以达到部份长远退休目标。 ”但他亦警告说:“但如果贷款额太高,根本弊多于利,或者是一年内无法还清,那么就最好缩小规模。 一个能轻松应付的退休计划通常是最成功的。 ”…

加中时报:选校择业由谁做主

圣诞新年过后,就是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填报入学志愿的最后时间。 每年此时,又有多少华人父母在整整一个圣诞节中,为了子女的前途而兴奋、忙乱、争执乃至焦虑。 那到底由谁来做主? 虽说凭学习成绩,子女上大学不会有问题,然而对选那一间大学,学什么专业,却成了纠缠不休的家事,甚至造成华人家庭失和的情况也不少见。 亲戚朋友会劝选名校,或读医学,或学精算,将来就业容易挣大钱,也不枉为孩子移民吃的苦。 然而,早已习惯以当地观念看问题的子女非但不领情,而且不屑一顾。 理由是:上大学是我自己的事情,选校当然由我做主。 一位母亲的烦恼 如今又到了升大学报志愿的时刻,想必已有许多家长遭遇了我当年的心境。 那么,上大学、报志愿,究竟该由谁做主? “想当年我们学什么哪由你做主,来这里就给孩子一个机会罢,只要他对自己所学的感兴趣,学的快乐…… ”-多伦多大学电脑软件办公室负责人纪华动情地说:去年大学报到时,因为选校我与孩子争执不下,我希望孩子读华人公认的第一名校,而儿子却更看重所学的专业,我说大学有名气就业容易,儿子却笑我杞人忧天,说在加拿大大学毕业工作不难找,而仅仅为了学校的名气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那才是痛苦呢。 当时,为了说服孩子,我特意打电话给纪华,想利用她的权威证明我的选校方针是正确的。 可没想到最终被说服的不是固执的儿子,而是我这个“顽固”的妈。 纪华告诉我,当年他的儿子以9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滑铁炉大学系统设计工程,4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可就在毕业那一年,这个曾让她觉得是吃“ 工科饭”的乖儿子,突然异想天开要重新选读社会科学,声称讨厌了冰冷的机器世界,对人文知识更感兴趣。 纪华说她当时只能用一句“像遭雷劈似”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为儿子4年的苦读心痛可惜,尽管当时她一百个不情愿,还是觉得读书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强忍不快,帮助儿子查找大学信息,最后儿子如愿地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律系。 她说,当她看到了一个快乐自信的儿子时,才由衷地觉得当初让儿子做选择是正确的。 纪华对我的烦恼很理解,她说,我们做父母的谁不希望孩子能学有所成,能尽早立足于社会。 可是别忘我们的当年,在我们那个年代,有谁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今天我们移民到此,说是为了孩子,那么,就请给孩子这个机会罢,无论他选择上那所学校,选什么专业,只要他对自己所学的感兴趣,就能给他带来快乐,孩子快乐应该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快乐。 也许是纪华的话不无道理,但我还是在想,纪华给了儿子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而她的儿子选择后来证明是正确的。 那么,假如孩子当初的选择不正确,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也该由他去呢?会不会因此耽误他的一生? “ 加拿大选校不是一次定终生,这里大学门始终都是敞开的,从这方面讲,在加拿大选择高校的确有许多的优势…… ” -多伦多教育局的华人督导巢余昌莉这样回答. 每年这个时候,巢老师都要应邀为华人家长办讲座,她从如何指导孩子填报大学志愿,到为个别学生做分析指导,尽量把多年积累的经验告诉大家,也就特别受到大陆新移民的欢迎。 也许是多年受中国大陆的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新移民家长会不自主把这里的大学报志愿和大陆的高考等同起来看,因此也格外关注孩子的选校志愿,生怕因为一时失误而影响了大学录取。 所以许多移民父母不惜花多些交报名费,多选择一些学校,认为多报一些学校总会更保险些。 而一旦被多所学校同时录取,又踌躇不定,生怕因为一次错误的决定而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在讲座会上,有位家长这样说,他的孩子到报志愿就要截止的时间,还是拿不定主意,选医科对将来做医生不感兴趣,选工程又担心学业太重不好读,选商科恐怕毕业后不好找工作。 面对家长的担忧,巢老师非常坦率地讲,其实像这种情况在高中毕业生中很正常。 因为多数的孩子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生涯规划,对专业的爱好并不强烈,就是有了专业选择也是不稳定的,而幸运的是,加拿大大学的门始终是敞开的,而且上了大学再转专业也是大有人在。 她以自己儿子在大学换专业的经过为例子,告诉家长在大陆和香港台湾可能会有因高考失利而“一次失足千古恨”,在这里选大学不是一次定终身,上大学后依然还会有更多的选择,每年都有许多大专生重修本科,也有一些原来读本科的大学生,觉得大专的专业更适合自己而转读大专,所以从这个方面讲,在加拿大选择高校对孩子们来说更有优势。 她给华人家长的劝告是,在加拿大有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可选择,做父母的要多理解孩子的对未来的选择,在这个时刻最好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当地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上大学或是就业完全是自己的主张,而我们华裔父母总喜欢包办,希望父母能理解我们,让我们自由地选择我们自己的生活道路……” -汉密尔顿的蒙豪克学院 (Mohamk college)学生 J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