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式建筑 春节到了!对中国人而言只有春节才是真正新旧年的分界线.是中国人的传统,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就象树梢的风, 摸也摸不着,挥也挥不去.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揭示着文化内涵.房屋建筑做为人类生存必需之一更是透过一砖一石将文化展示.我们谈谈文化和历史在加拿大房屋上的沉淀和体现.本次话题是维多利亚式建筑. 背景: 维多利亚式建筑是一个很笼统提法.因为它覆盖了许多不同的风格.一般的看法是拿破仑扩张主义的破灭就是该时代的开始,历经维多利亚王统治至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达顶峰.时间上是大约由1840到1900.该期的建筑特色不仅打上了当时的政治烙印,也反映了广大中产阶层在工业革命时间日益增加的需求.工业革命的发展对当时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信息交流的极大提高.当一个建筑商创造出一个新的样板时就很快传遍到各地,别的建筑商会将各种不同的风格揉和在一起产生独特的流派.另一方面是建筑材料生产的工业化,如拱形支架,栏杆的纺缍形立柱等等.油毡的应用也启于此阶段,房屋的装饰也开始应用不同的颜色,深色和鲜亮的颜色在十九世纪后期变为时尚.纹理漆的应用,大理石墙面,镀金装饰变为普遍.纺织品的工业化降低了成本使其在装饰材料中有了重要的地位. 一般特点: 当我们提到维多利亚式建筑时脑海中浮现的图像一般是这样的:鲜艳华丽的房子,三角形山墙,房顶高耸,屋檐突出,轴轮状或扇形斗拱,有时尚有角楼,带门廓柱的阳台.多种不同颜色的使用也很普通. 分类特色: 1.维多利亚意大利式:此式样时间上大约在1850到1880.自诩与传统的经典结构相决裂,可尽管表面上方方正正似与传统相背,骨子里仍与传统割不断,极尽装饰华丽.以低房顶,装饰性斗拱和宽房檐为特点.其它特征包括正面对称性凸窗(Bay windows),窄而高的窗户,柱子,窗子和门框上精细的图案. 2.棒条板结构:此类结构以细微处见精致而自喻.但由于过于精细以致于没有几间房子拥有所有特点.总体上讲有高耸的房顶带悬垂,木制瓦板覆盖着外墙和房顶.水平的垂直的对角的本板装饰着表层和门廊.这就是被称为棒条板结构的原因. 3.皇王安妮式:此期的建筑更是将该期的政治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材料上采用折衷主义,在装饰上到了卖弄风情的地步.其特点是高耸的房顶和角楼,窗户高而窄垂直长方形.房形上是多层结构带侧翼,多个门廊和阳台.有时烟囱也好几个.木制的鱼鳞般卷曲而圆滑的装饰片为山墙和门廊增添了魅力. 4哥特式复兴主义:中世纪的传统与当时方法的结合之产物.发生在1840-1880.借用了许多中世纪大教堂的特点,如拱弓,尖顶窗户.5.二世帝国式.由法国拿破仑二世时期的建筑得到启示以盒式复折式房顶为特点 6.其它:除此之外还有浪漫式,平民式和房顶板式. 多伦多维多利亚式建筑: 加拿大因著和英国的特殊关系,所有英国经历的风尚在多伦多都会留下蛛迹. 可由于时代的变迁要在此处找到和上述风格完全一致的建筑还有些困难.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你认为她已被忘记,可就在人们不经意处她走了出来.如下面两个建筑,表面上看和日前郊区常见的二层现代建筑别无二致,可你看房顶窗户门廊都无不透着维多利亚的韵味. Tel:416-878-3887
如果不除去假期回国的日子,来温哥华正好满六年了。 在这段(对于一个teenager-13到19岁的少年-来说)不算短的时间里,我从新移民“演变”成了不新的移民,从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到把英语“作为”母语的IB学生,其中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感受与不多不少的经历,有时忽想整理一番,与大家分享。 像有些移居西方国家时已经不小的孩子们那样,过语言关对我不像对那些小小孩们那么轻松,却也没有困难到引起多数家长们的关注。 来这里之后的一段“困难期”间,谁也没想到让任何补习班家教来帮助我。 而当时的我呢,听说小孩子出国后学语言根本不是问题,虽然感觉到困难的存在,并没有担心而着急。 小学的ESL班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小,还是跟着英语好的小朋友们上其他课时进步得快。 进中学不到一学期,我“跳级”出了ESL,却令自己松懈了下来。 那时我没有想过,脱离ESL离真正学好英语还差得远呢。 八、九年级时我非常轻松,十年级也还可以,然而爸爸妈妈和我却隐隐感到有些不对。 首先是和国内教材的程度比较,当然是这里的内容较浅,且有些课还没有开。 然后是看学习态度,见到昔日的同学在国内如此用功,连我也感到自己忘记了一些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 不过我们认为“国外读书肯定比国内轻松”,便没怎么在意,只是我准备在十一年级好好努力,应付这传说中最关键的一学年。 不料压力早已悄悄逼近,又在我开始读IB Program(国际学士课程)时爆发。 那(应该)是一种像培优班或提高班似的课程,学的东西确实是难了,不比国内同年级的简单,但……不是单纯因为内容程度深,功课紧才感到压力大的。 十一年级物理、化学和生物一下子分了出来,却已是姗姗来迟。 我想如果这些课程早点出来,想读这三科的学生们就不必一起应对它们,尤其像我这样总是暑假回国的学生,上不了Summer School (暑期学校)又想多学课。 在这之前我还没想到,其实国内的同学们一直学习紧张又要面对众多考试,却已打好了基础(可能还习惯了那样的学习环境),而中考虽累,却使学生们知道自己的水平和差距,并且从某种程度来说分担了高考压力。 比较起来,这里的压力和竞争无形而不可忽视。 大量的Research(研究) 和 project(课题) 还有labs(实验) 令这里的学生们丝毫不能少费脑筋。 在我看来,它们比“死读书”更累。 IB的老师没有国内重点高中老师那样希望学生出成绩,进好大学。 最近才听说,加拿大的中学教育并不鼓励孩子们上大学,很多老师们也认为上大学是学生个人的事。 我们不像国内学生那样,有大量试题练习和课外辅导书来做准备。 不但如此,有些内容教科书里没有覆盖(例如IB班教的加深的内容),学生们只好完全依赖笔记。 这样没有详细的书本教材,虽然学的内容程度高可以为读大学所准备,反而学得不扎实。 就算在学校读普通班(不读IB等),想进好大学的学生也不能轻松。 普通班教授的内容离大学所需有一定差距,以至于我认识的有些在中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到了大学十分吃力。 一些程度较深的内容对上大学有益,校内却不教授,学生们想要学只得课外请家教。 难怪这里的补习业这么发达。 这边学校对课外活动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视使得学生们要为多方面操心。 课外活动虽能把学生们从书本中拉出,却也让他们花心思力气,把它们当成必要时更是如此。 作义工有时也是必须的,像IB学生就要把课外活动和作volunteer(义工)的时间记录下来, 要求的时间比普通班学生的CAPP…
51编辑:这是网友leifeng88在本网“时事新闻”论坛的发帖,本帖文提出了尖锐的问题:一个性质为保健品的广告,却号称几乎是无所不能,包治百病,是否合法?比起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这个品牌的绿蜂胶却要贵出许多,原因何在?在华人圈内的媒体铺天盖地地投广告,却在英文主流媒体上没有任何动作,是否让人感到蹊跷?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希望“野花牌”绿蜂胶的推销商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也希望这里的中文媒体,不管刊登过还是没有刊登过该广告的,能追踪采访报道。 ~~~~~~~~~~~~~~~~~~~~~ 大家应该发现,在加拿大买HEALTH FOOD 一般来说不算贵,几块钱一瓶,有的吃了确实挺管用。 和国内那些卖保健品一卖就是离谱的价格比算很实惠的了。 这也说明加拿大的市场经济的成熟。 但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暴利总是一些商人的改不了的本性。 就拿这在免费中文报纸中文网站铺天盖地做广告的野花牌”绿蜂胶来说, 这手法总觉得那么眼熟, 跟国内那些卖江湖保健品的市场宣传很象,几乎是无所不能包治百病,又是病历,又是名医的。 但问题是: 30 -40 加刀那么一小瓶30ML,值吗? 我到过“巨龙”(DOWNTOWN CHINA TOWN)买过同样大小和包装的加拿大巴西蜂胶才三四加刀, 和“野花牌”绿蜂胶同样质量的不含酒精的同样小包装也只不过8-9 加元。 因为了孝敬父母,这两种我都买了对比吃过,确实有作用,但效果的感觉没差别,但价格为什么差别这么大?看看这铺天盖地的广告,大家想想:谁在为这巨额的广告费买单?也许它们的质量有些差别,但至于利润差别三四倍吗?商业是要赚利润的,但也不能太过了。 就象咸生林,为了自己的暴利,MISLEADING 新移民不顾别人的死活,总有一天事发。 想想巨龙的一瓶卖出价8-9加刀,就算它的利润留成50%,那么进价不过3-4加刀。 现在传统的中国新年春节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回国探亲访友都少不了买些礼物,但加拿大有什么可带回的?也就是一些HEALTH FOOD ,想想这新移民这加刀挣得多不容易,都是血汗钱那,还是请这位卖“野花牌”绿蜂胶的哥们,不要昧着良心赚暴利,把大家都当傻瓜。 再问一下: 既然你的东西这么好,为什么不在TORONTO STAR, THE SUN 打广告? 西人有几个吃你东西的? 是不是跟咸生林一样“90%的客户都是中国人”?还是怕在西人报纸登广告MISLEADING 会引起官司诉讼? 中国人要互相帮助,而不是而虞讹诈。 最后听一位据说是美国学生物工程的MASTER ,一位LADY怎么说的:”那个所谓的野花牌”绿蜂胶,一个DOLLAR的成本,卖到天价,也太没良心了!“ 最后声明:我不是卖药的,也不是”巨龙“,也许我的看法不对,望懂生物医学给于指正。…
在一名爱明顿外科医生指导下,日本京都的医疗小组进行了全球首宗活体胰岛移植手术。 沙皮洛医生(James Shapiro)是利用胰岛素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先驱者。 在他的指导下,日本外科医生从一名56岁女子身上取下部分胰脏,然后抽取能够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并将这些细胞成功地移植在该女子27岁的女儿体内。 沙皮洛在亚伯达省大学领导了一个专家小组发明了胰岛移植技术,目前这项技术被全球公认为“爱明顿治疗法”。 自1999年首次实行胰岛细胞移植手术以来,72名加拿大人接受了这类手术,但这都是用从尸体身上取下的胰岛器官进行移植的。 亚伯达省大学周四宣布,日本的胰岛移植手术于1月19日进行,目前母女健康恢复良好。 沙皮洛医生在接受记者时表示,利用活体捐献者的器官移植将使许多病人能够更快接受移植手术。 同时,从活体捐献者身上取下的器官比从尸体上取出的质量好。 沙皮洛预见,这是医学的重大进展。 他估计能够在数月之内在爱明顿开始活体器官移植。 加拿大目前大约有50至70名病人等待胰岛移植,其中一些病人不得不等待两年多才能够有手术机会。
前移民部长丝高表示,虽然哈杰·星(Harjit Singh)已被遣返印度,但她不会中止较早时对他和有关人等提出的诽谤诉讼。 丝高周四发表声明说:“我准备继续我对哈杰·星及其他一些人采取的法律行动,他们同谋破坏我的声誉。 ”哈杰·星指称丝高去年联邦大选期间,接受他的好处和协助,承诺为他取得加国居留权。 他的指控,导致丝高1月14日辞去内阁职务。 操守专员正对哈杰·星提出的指控进行调查。 联邦法院周二裁定,哈杰·星的指控“毫不可信”,丝高表示她感到“重获清白”。 她在声明中写到:“我期待收到操守专员的报告可澄清一切关于我的诚信和廉正的疑问。 ”
安省卫生厅长史密瑟曼(George Smitherman)周四宣布,将拨款逾1.2亿元,用于更新陈旧的核磁共振成像仪(MRI)及电子分层扫描仪(CT)等高科技诊断设备,致力缩短病人的轮候时间。 史密瑟曼表示,将升级及现代化安省的诊断仪器设备,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确保罹患严重疾病的民众不会为了诊断及治疗等候过长时间。 他补充说,为新设备的拨款将使医院为病人提供额外的120,000次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电子分层扫描(computerized topography)及心脏诊断检查;4,530万元将用于更换全省23家医院的陈旧电子分层扫描仪,另外的2,100万元将用于更换陈旧的核磁共振成像仪。 史密瑟曼表示,提供更多新的高科技诊断仪器将缩短病人的等候时间,从而改善民众的生活质素及拯救生命。 安省癌症治疗服务中心(Cancer Care Ontario)与多伦多玛嘉烈公主医院(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将获得3,850万元,用以更新放射治疗仪器,从而可以更加快速地为病人提供治疗服务。 另外的500万元将用于立即延长29家医院现存核磁共振成像仪的运作时间,从而增加19,000次检查。 玛嘉烈公主医院行政总监贝尔(Bob Bell)医生表示,让癌症病人及其他患重重病者等候检查或放射治疗很残忍,因为时间对于这类病人非常宝贵。 安省放射医师协会(Ontario Association of Radiologists)表示,一台新的核磁共振成像仪价格大约200万元,加上另外的50万元用于诊断室的装修,电子分层扫描仪的价格也不菲,大约100万至170万元,电子分层扫描仪可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便处理一个图像。 安省自由党政府表示,决心缩短病人轮候时间。 省长麦坚迪表示,选民在2007年省选时便会判断政府是否有能力兑现诺言。 但反对党置疑,史密瑟曼夸大其词,其实更换陈旧设备并不足以缩短病人候诊时间,还需要增加新的诊断仪器的数量。
约克区警方前晚深夜拘捕一名20岁烈治文山市越裔男子Ken Ly,他怀疑到其前女友家中与她交涉时,持刀刺伤一名21岁多市男子。 约克区警方指出疑犯前女友的两名友人在场见两人争执升级,欲企图上前阻止疑犯,但疑犯仍持刀多次刺向一名多市男子,警方称他的伤势应无大碍,现时仍在医院留医。 约克区警方称案发于前晚(周二)约11时多,警方接报指一名多市21岁男子,于烈治文山一房屋内遭人用刀多次刺伤,警方经调查后初步怀疑案件与疑犯与前女友“箍煲”不遂持刀伤人有关。 警方表示涉嫌持刀伤人的20岁越裔青年Ken Ly,疑到烈市其前女友居住的房屋,企图与前女友和好如初,但遭人拒绝,疑犯及其前女友发生冲突,女事主两名男友人见他们争执程度愈趋激烈,欲上前阻止疑犯并喝令疑犯离开。 疑犯遂首先持刀指吓其中一名欲劝止的男子,并向受伤男子身上连刺多刀,有人见到伤人案发生后立即报警求助。 疑犯已被警方控以一项严重伤害他人身体、两项持武利伤人及藏有危险武器损害公众安全等8项罪名。
几周前,加拿大总理马丁在访问中国时曾宣布,中国最终同意加拿大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 消息传出,加拿大旅游界为之精神大振,旅游官员开始大声惊呼“中国人快来了”。 那么,中国游客究竟何时到来,他们又会给加拿大带来些什么,这已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 有评论称,尽管离大批中国游客的到来还相距甚远,但对于一个中产阶层正逐步扩大的国家,等待绝对值得,何况加拿大还是白求恩的故乡,而重感情的中国人又一向钟情于拜访名人故居。 多伦多星报2月3日发表的评论称,虽然在马丁总理宣布加拿大已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但距离大批中国游客的蜂涌而至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至少不会象加拿大旅游界所期待的那样迅速。 加拿大旅游官员私下透露说,若是两国达成的旅游协议真要落实到实处,恐怕还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文章称,尽管这样,仍值得加拿大旅游业去耐心等待。 因为中国已成为一个富裕的旅游大国,逐步增加的中产阶层,将会很快拥有足够的旅游费用,并把它花费在他们的旅游目的地。 文章说,我们不妨计算一下,中国拥有15亿人口,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想在未来几年出国旅游,那么它的总和也高达1500万人次。 不过,加拿大人也别太乐观了,毕竟并不只有加拿大正在向中国旅游“大献殷勤”。 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60多个国家已被中国政府列为公民旅游目的地国,据中国内部消息透露,到了2005年年底,中国旅客可旅游的国家将象雨后春笋般地激增至90多个。 这篇评论文章的作者,为了向读者描绘中国游客给全球旅游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特意举出了一个亲眼目睹的实例。 德国已在几年前就被中国政府批准为公民旅游目的地国,作者也曾在几年前到德国旅游时,碰到了一大群中国游客,那是在德国一个名叫特里尔(Trier)小城,在一条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古迹的狭窄的小路上,挤满了一大群中国游客。 一名德国导游向这位加拿大作者介绍说,现在来特里尔旅游的旅客,绝大多数是中国人。 作者自问自答说,为什么特里尔会吸引这么多中国游客呢?原因很简单,这里是有共产之父之称的马克思的诞生地。 而中国人又一向喜欢访问那些名胜古迹,还有那些被他们崇拜的名人故居。 “天啊,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加拿大的格莱文赫斯特(Gravenhurst)会更受中国人的欢迎?绝对有可能,因为这个位于安大略省的小村,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的故乡,这位被中国人视为最有名的来自加拿大的革命英雄,就是在这个小村出生的。 ”随后,文章又用一大段文字来介绍这位加拿大英雄,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经过,并认为白求恩的故乡必将成为中国游客的一个心中的“神殿”。 文章认为,另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在于,加拿大已成为北美第一个被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这就给加拿大提供了要比墨西哥和美国更大的优势,来让加拿大人向中国人展示北美的生活方式。 而加拿大旅游官员也正强烈地向中国人表明,加拿大绝对是中国游客应该也值得花钱旅游的国家。 此外,与美国相比,中国人一直对温和而不好斗的加拿大颇有好感。 文章说,近年来赴加旅游的中国游客已大幅激增,已给加拿大带来的1.5亿加元的收入。 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的加拿大,拥有着数不尽的旅游资源,这对中国人来说也十分重要,用加拿大一名旅游官员的话说:“他们喜欢我们的开阔空地,喜欢我们的辽阔公园,喜欢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现代化城市。 ” (纪军)
[世界日报编者按]多伦多市政府社区服务委员会计划增拨25万元用于对新移民的服务,并且也希望这些钱能真正有效地帮助新移民。 但是何谓“有效服务”?是否只有国语社区才有可能获得有效服务?以及谁来监督政府拨款真正用于对新移民的有效服务?诸多问题令人关注。 本报从即日起推出“社区移民服务踪横谈”的系列报导,希望给读者一些参考。 ~~~~~~~~~~~~ 现有社区服务机构是否已经有效地服务了普通话社区? 大量涌进的讲普通话的新技术移民在安居、就业方面的真实状况如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始终在多伦多华社中存在,随着近来政府拨款将增加的传言甚嚣尘上,争论也更趋激烈。 成立了 20-30 年之久、以讲粤语为主的社区服务机构强调,他们有充分的数据表明,每年他们举办过多少就业辅导班、累计有多少新移民受益。 持不同看法者则认为,新移民、特别是技术移民的工作“专业归队”比例究竟多少、以及新移民生活现状如何,是衡量现有社区机构服务质量的标准。 被访者梁先生表示,亲身经历过不同社区服务机构的“就业辅导服务”后,他不认为社区机构拿出的数据有甚么说服力,“究竟有多少新移民是通过他们的辅导找到了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数据更重要”。 移民加拿大将近 3 年、化学专业背景的梁先生说,出国前他就听说了两家华人社区服务机构,来到多伦多后也立刻到那里“报到”,认认真真地学完了移民异国他乡后的第一课,之后便开始了无休止的找工。 至今还在一家汽车配件场做“工人”的梁先生说,两年多了,为了生存只好打工,那怕是份完全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 梁先生强调,并非因为自己没有受惠“就业辅导”,而说那些社区机构“辅导”无用。 他说,随后从中国过来的太太也走了与他相同的路,花了时间去听课,不觉有何收获;他认识的几个朋友告诉他,在申请工作填写表格时确实将那家服务机构写上过,这是他们记得的唯一用途。 直率、幽默的严先生接受访问时说,找工找了快四年,西人的社区服务机构、华人的社区服务机构加起来“跑”过三、四家,辅导员也见过好几个,至今连面试机会也没“捞”到。 那些辅导员说来说去没有半点实质性建议,其中有两个提不出甚么观点的辅导员,最终让严先生“最好自己去做生意”。 在大陆新移民圈子里,忙着找专业工作的新移民中,许多人都知道“西部王”王若专,一个有自己全职工作、却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举办就业讲座的大陆移民。 据王若专回忆,2003 年初,喜欢上网浏览的他偶然看到一个找工者的感言,这位屡找屡败者询求“有经验的大侠”指点迷津。 借鉴于自己成功的经验,王若专看出求助者的问题,便尽自己所知给那位同胞回了“经验谈”。 从此,一传十、十传百,随着求教的人数不断增加,“个案”各有不同,促使他不得不考虑该如何处理那么多的问题了。 王若专说,于是他开始举办就业讲座,因为是个人行为找不到免费场地,他的家就成了最初的“就业辅导办公室”,从 2003 年 6 月起至今不停,从只有几个人、后到几十个人,多的时候人们将他家小厅挤满、连楼梯上也坐着听讲的人… 再后来,王若专开始与华社一些团体合作,就业讲座更趋规范和更有规模。 平日要上班有份全职工作,下班后又要去收集有找工经验者的不同经验,还要给网站写文章、回答每天 8至10 封电子邮件,花了自己几乎全部业余时间,去做看起来与自己并无实际利益的事。 将心比心,同是新技术移民的王若专,在庆幸自己有份本职工作的同时,希望尽自己所能“多帮一个就帮一个”。 但他对自己至今的进展并不满意,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需要更多的同胞站出来为此努力。 (戴伊玛)
麦坚迪省长周三向渥太华女子奥榭(Carolyn Auger)建议,别要求省政府为她购买药品治疗遗传病,应该要求制药公司基于恻隐之心免费供应药物,救她的性命。 麦坚迪主持每周的内阁会议前对记者们说:“据我所知,在这种特殊的情形下,药品公司是肯破例的。 ” Genzyme Canada曾经免费供应奥榭和约莫30名患法布瑞氏症(Fabry’s disease)安省人士这种名为法布瑞氏酵素(Fabrazyme)的药品,每两周的药价超过12,000元。 因为联邦卫生部已于2004年批准这种补充酵素的药品上市,该制药公司如今停止免费供应,要省政府付药费。 但是麦坚迪说,安省拟等待药物审查委员会(Common Drug Review)4月份发表专家的报告后才作定断。 该委员会以前曾反对把法布瑞氏酵素列为承保的药物。 麦坚迪说:“最重要的是信赖科学证据和指导,我们就是准备这样做。 ” 安省卫生厅指出,联邦卫生部批准药物上市的准则是安全,并不进行临床测试,研究药物的效应。 女发言人兰侬(Eva Lannon)表示,正因如此,所以要信赖药物审查委员会的报告。 奥榭的朋友和支持者周三发出公告说,她周二漏了一次疗程后,身体左边呈现轻微瘫痪症状,他们忧虑这是中风的预警。 奥榭的友人莲芝(Carolyn Lynch)说,未开始疗程前,奥榭曾经中风9次;得到免费供应药物的一年中,没有发作过。 正如他们所预料,没有了药物,奥榭的健康开始衰退。 她说:“基于恻隐之理由,政府在延迟批准经费的期间,仍然可以容许奥榭接受疗程。 ” 反对党指责自由党政府用药物审查程序作藉口,违背支付救命疗程的诺言。 保守党卫生事务评论员韦蒂玛(Elizabeth Witmer)说:“美国、澳洲、英国和其他40个国家的法布瑞氏症病人可以依赖政府提供救命的疗程。 ” “但在安省,补充酵素的疗程居然没有公费支付,实在令人发指。 ” 新民主党卫生事务评论员马蒂尔(Shelly Martel)写信给史密瑟曼,促他“立即采取行动,让奥榭按时得到救命的疗程”。 奥榭已因法布瑞氏症失去一个肾脏,她上周说,倘若缺乏治疗,恐怕会在一年内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