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加拿大国会的对于同性婚姻的Bill0C-38法案进行了投票,并最终以158-133通过了此案。 大多数自由党,新民主党和魁人党议员对此投了赞成票。 因此,可以预计在参议院通过之后,加拿大将成为继荷兰和比利时之后的第三个允许同性婚姻的国家。 对于历经四十年风雨的现代同性恋解放运动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这次胜利的意义在于同性婚姻终于在七大工业国中的小老弟打开,这件事的影响当然远非荷兰、比利时这样的蕞尔小国可以相提并论的。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近半个世纪的同性恋斗争历程。 石墙骚乱 纽约的克丝多弗街53号是一所不大起眼的二层楼酒吧,临街的两扇深色大门和暗色砖墙透着一种老旧的朴素,从大门之间的大玻璃窗望进去,低层的吧台一览无余。 如果单从外观上看,这不过是北美千千万万酒吧中的一个,还属于毫不起眼的那一种。 然而三十六年前的一场骚乱使这里成为全世界同性恋者心中的胜地。 说起石墙骚乱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好来坞影星Judy Garland。 在60年代,Judy Garland是广大男同性恋这的偶像。 1969年6月,Judy Garland在伦敦去世,随后葬礼在纽约举行,参加葬礼的20,000人中有12,000人是Gay!葬礼过后,一部分伤心欲绝的Gay们来到了石墙酒吧。 此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正悄悄降临在他们中间。 这次骚乱开始于1969年6月29日凌晨1点20左右,7个便衣警察和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察进入酒吧,声明要调查酒精饮料许可。 他们清空酒吧,而客人们就留在外面的人行道和街道上。 酒吧外面的人开始向警方投掷硬币,开始取笑那个使搜捕变成从酒吧所有者那里敲诈金钱的制度 。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根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情况开始失控,因为当时有大约400名同性恋者在酒吧外面,场景混乱,所以一些具体情节是混乱的甚至是矛盾的。 一个说法是情况开始变坏时由于一个易装皇后(drag queen)站在门口并向警方挑衅;另一个说法是一个男性化的女同性恋者引起的。 无论如何,情况戏剧性的恶化,警察开始用警棍殴打拒绝逮捕的人。 有一些人被送入医院,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被警方在车门上打断了两个手指。 人群开始向警方投掷石块和瓶子。 警方到酒店里暂避。 他们也殴打了一名异性恋乡村音乐歌手戴维•范•洛克(Dave Van Ronk)。 他说娇弱一些的男性被单独带出单独对待。 当警方在进店里面的时候,一些人开始试图点燃喷向门里面的可燃液体。 人群把一个停车定时器当作槌来用。 这个地区的很多人(很多都是同性恋者)开始来到发生地点,人群开始扩大。 他们开始唱着“同性恋力量”(Gay Power!)的歌曲。 警方开始增派增援力量,派来了一个本来是为处理反越战示威而受训的“战术巡逻队”(Tactical Patrol…
李博于2003年8月26日勒杀妻子尚葵案,于7月4日宣判后,受害人尚葵的姊姊尚阳认为,判处李博误杀和入狱8年的判决结果,非常不公平。 尚阳于昨(7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呼吁公众写信或发邮件给检察总长布莱恩特(Michael Bryant),要求他批准重审本案,推翻不公平的判决。 尚阳在记者会上表示,已经向代表受害人的检控方提出了上诉的要求,但是自己人轻言微,她希望得到公众的支持,使检察总长能够了解到这个案件的不公正判决。 她公布了一封英文申诉信,希望对本案有同样看法的民众签字后寄给检察总长布莱恩特。 民众也可在网站http://spaces.msn.com/members/lifeofrest/ 下载此信,然发电子邮件给布莱恩特 [email protected],以支持此案的重新审理。 对于尚葵可能利用李博得到加拿大身份的传言,尚阳透露,曾经有事业有成的加籍人士追求尚葵,并且用钻戒求婚,尚葵却因为对此人没有感觉而不为所动。 如果尚葵只是为了身份而利用李博,那么当初此人的条件比李博好得多,尚葵却没有这么做,可见此种说法是无稽之谈。 对于李博供词所述,尚葵因为留学用去家里很多钱,平时较拮据,常因为经济压力大而和家人闹矛盾的说法,尚阳予以了驳斥。 她说,家人非常支持尚葵求学,早在尚葵来到加拿大之初,父母和尚阳自己就给了她全部的积蓄,足够尚葵在加拿大学习和生活好几年。 关于李博提到尚葵转学到多大后,学习成绩极糟,尚阳说,她来到多伦多后,曾前往多大拜访尚葵的老师。 老师对妹妹尚葵的评语是,“成绩不错,非常努力,不但是一个好学生,而且为人也很好,乐于助人”。 尚阳还提到李博的姊姊曾经留下电话号码,说如果尚阳有甚么话要说可以和她联络。 但尚阳表示 “不知道跟李博的姊姊说甚么,难道要向他们说声抱歉么?”。 她还说,至今为止没有听到李博家人的一声抱歉,法庭上的李博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歉疚之意。 尚阳说,因为家中的老母亲还在等她照料,所以不会在多伦多逗留很久。 后续的相关事宜将会全权交给尚葵生前的好友张小姐。 两年来张小姐一直在帮助尚阳,这次开庭审理,也是张小姐全程陪同尚阳,兼做翻译。
快讯,据美联社最新消息:据美国执法机关一高官透露,7日晨发生在伦敦地铁和公交车4起连环爆炸案至少已造成40人死亡,300人受伤。 这位美国高官拒绝透露姓名,因表示布莱尔政府还没有向公众公布确切的死亡人数,但美国政府从英国可靠的消息来源获得了这一信息。 ~~~~~~~~~~~~~~~~ 伦敦市内的两个地铁站7月7日早晨发生爆炸,至少已经造成92人死伤。 伦敦警察已经确定有两辆双层巴士被炸弹炸开。 这次的爆炸案已使伦敦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瘫痪,警方已经初步被证实是恐怖袭击。 英国首相布莱尔将在很快的时候对此发表谈话。 法新社报导,警方发言人表示,伦敦市内利物浦街地铁站发生爆炸,而伦敦西北部的一个地铁站(Edgware Road)也发生爆炸。 在伦敦地铁发生爆炸后不久,一辆巴士在伦敦市中心广场发生爆炸。 有报道指出,伦敦市内的五个地铁站接连发生爆炸。 据了解,受爆炸事件影响的包括六个地铁站,包括:Edgware Road、Kings Cross、Russell Square、Liverpool Street、Aldgate East及Moorgate。 而在市中心塔维斯托克广场附近,一架巴士行驶时,亦突然发生爆炸,警方事后实时封锁现场调查。 英国内政大臣查尔斯·克拉克说,爆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伦敦警方表示,目前已在爆炸现场发现一个爆炸装置。 目前警方正在对此进行调查。 爆炸地点已被封锁。 一个目击者说,他们发现了几具尸体,爆炸发生后伦敦地铁所有13条地铁线路停运。 交通一片混乱,到处听到救护车的呼啸声。 目击者说,他看到列车的一个车厢爆炸,一些乘客用手中的雨伞等物砸碎车厢玻璃逃命。 另一个乘客说,他发现有两列地铁列车发生爆炸。 另外,伦敦运输工会说,还有三处发生公共汽车爆炸事件。 另据报道,伦敦股市将暂停交易一天。 7月6日到8日,八国集团在英国苏格兰举行峰会,讨论援助非洲、大气变化、石油价格等问题。 伦敦警方调用大批警察前往会议现场担任安全保卫工作。 伦敦6日在新加坡的申奥中获得2012年的奥运会主办权,7日英国全国上下仍沉浸在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的喜悦之中。 分析认为,这使恐怖分子实施爆炸袭击有了可乘之机。 伦敦爆炸大事件:9时许发生爆炸 布莱尔发声明 11点,英国首相布莱尔称这次连环袭击事件为恐怖袭击,他将赶回伦敦处理善后事务。 10点47分,伦敦内政大臣称伦敦爆炸案造成“惨重伤亡”。 10点46分,警方称在爆炸中有严重人员伤亡,但没有确认死亡数字。 10点46分,目击者对天空电视台说在Tavistock Square听到两次爆炸。 10点45分,警方怀疑巴士爆炸是由炸弹引起。…
在加拿大,我先后干过三份工作,真正地感受到了每个公司都具有特定的“公司文化”: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你总得适应这里的特定的“公司文化”…… (一)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加拿大的一家著名的保险公司打了三个月的杂。 终于有一天,顶头上司小经理走到我和艾玛的面前说:“非常感谢你们二位的服务,但现在保险的高峰期已过,没有什么可给你们做的了,下周后你们就不用来了” 像我们这种以“合同工”的身份被雇佣的,合同到期也是意料之内的事。 这种工作通常都是通过“职业中介”找到的,运气好的,合同期满后被公司雇为正式员工;运气不好的,则继续像打“游击”一样,被“中介”从这家公司派到那家公司,雇用期从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不等。 虽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我和艾玛还是有些悻悻不平。 原因是放着我们两个又勤快又听话又渴望工作的人不理,部门偏偏就在“勒退”我们的前几天雇了一个新人。 不想注意到都不成。 那个女人成天披红挂绿的,足有两百斤的庞大躯体,居然支在两跟细细的高跟上扭来扭去的,看着叫人悬心。 她偏偏又爱招摇,一天一套人造首饰,一副自我感觉特好的样子。 艾玛愤愤不平地说:“我就不懂,说是没事给我们做,为什么偏偏又另外招人?为什么不给我们机会呢?” 艾玛五十多岁的人了,以前的公司关门了,她也随即成了“中介”的雇员。 和我一样,艾玛一向是干活多,说话少。 像我们这样的不会“推销”自己的人就只有给别人“扛长工”的命了。 我不知说什么好。 突然我脑中灵光一现,说“该不是我们和这里的“公司文化”不符吧?“ 在COLLEGE上了一年的“人力资源管理”,本来目的是为了揭开简历面试和求职的神秘面纱的,面纱揭开又放下了,结果我还是在职业介绍所的大门外晃。 但学费也没有全浪费——我学到一个很有用的职场概念:FIT。 此概念是说公司雇人(尤其是对已经进入试用期的员工)的关键是看这个人是否和他们的“公司文化”相符。 艾玛问我什么意思。 我说,你注意到了吧,在我们工作的这个部门,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二百磅上下的样子,我们两个又瘦又小的,混在一群大胖牛旁边弄得大家对自己没有信心,难怪人家要去除“眼中盯”,而雇一个和他们有“共同语言”或者说,是共同体形的。 艾玛大笑起来,说很有道理。 发现了这个聊以自慰的解释后,我们两人都感觉好了些,就互相告别回家了。 其实,事后发现,我的看法也不无道理。 (二) 连“中介”也没有工作的时候,我就自己申请了一个超市的工作。 我被分配的部门叫“熟食部”,其实就跟麦当劳那样的快餐店的活差不多,成天不是炸鸡就是炸薯条。 部门雇有二十多个兼职工,轮班倒。 我是唯一的中国人,大家对我都还礼貌,见面总是哈来哈去的。 干了一段时间后,我和其他人的交往还是限于见面打打招呼,很难打成一片。 有一天我端着饭盒去平常很少去的“员工休息室”吃饭,发现了一间由玻璃单独隔离的小屋子,我的正的和副的“监工”都在里面,还有很多其他部门的员工,每人手握一支烟,吞云吐雾的。 后来我经常去休息室,每次都见到我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员工在那里吸着烟,聊着天,谈笑风生的,仿佛一个快乐的大家庭般和谐融洽。 我孤零零地一个人,和另外几个不抽烟的孤零零的、默默地坐在大桌子旁吃着自己的午餐。 我一边吃,一边在想:是不是我也该重拾起被老公强行戒掉的烟,才能溶入这里的“公司文化”呢? 但后来我还是没有抽。 反正这个地方我又不打算长呆,溶不溶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值得用自己的健康和婚姻做赌注。 (三) 自己给自己放了几个月的假,“中介”的电话又来了。 这回介绍的是当地一家正在全盛期的电脑公司,当地人都以能进入这家公司工作为荣。…
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申请人到海外留学、定居,加拿大成为热点国家。 华人赴加拿大发展并非是今天才有的事,本世纪的100年间就经历过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本世纪初,它源于1880-1884年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4年之间,约有17,000千多名华人竞争,其中的数千名华人留在了加拿大。 关于外来劳工修建加拿大铁路的历史直到今天都为人们所纪念。 他们成为了在加拿大这片土地上留下记载的外来民族扎根的先驱。 从1886年-1923年的30年间,华人移民高达82,000干人,为加拿大国库增加了23O0万加元的收入。 其中约有4万名华人居住在加拿大。 这些人大多数是来源于珠江三角洲的四个地区(台山、开平、新会和恩平)。 那时的华人移民也受到了强烈的种族歧视和压迫,华人在市政选举上被除名,经济活动也受到限制。 但是,从1923年-1947年的这24年期间中国受排华法令的限制,仅有20多名华人获准入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7年,加拿大废除了1923年限制华人移民条例。 随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与萨斯克彻温省也给予了华人选举权。 第二阶段是1949年-1979年间的30年。 由于受到政治原因的影响,中国大陆的申请人仍旧只有很少数进入加拿大发展。 在1970年,加拿大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使中加交流进入了一个健康阶段,但还未能够给中国的申请人带来更直接的便利,那时的中国还在经历着一场政治文化的浩劫。 1978年底,十五届三中全会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 在1979年一年中,就有2,085名中国大陆人士进入加拿大,1980年更翻了一番,达到了49 936人。 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申请人有机会到海外深造。 定居发展。 而同样在加拿大,华人社会的地位日益增强。 华人在加拿大的投资与日俱增,为加拿大的繁荣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越来越突出。 这一时期可看作第三发展阶段。 90年代中期开始,赴加拿大发展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也是最热烈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赴加拿大发展的大陆人士,他们所体现的特点、心态和他们今后对于中加两国经济、文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超越本世纪前90年3个阶段的总和,而且会一直持续到对世纪。 在1994年,加拿大政府对于中国大陆的技术、商业类别的发展人士打开方便之门后,大陆的申请人排名,在短短的2年后的1996年就成为了技术移民的第一名,而且一直保持至今,同样在所有移民进入加拿大的排名中,中国的申请获准总数在1998年成为了第一名,取代了在过去相当一段历史时间内独占鳌头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尽管如此,就在这几年当中,中国申请人进入加拿大的历程也受到了3次冲击。 第一次是在1997年5月1日,加拿大政府移民部修改了进入加拿大的技术移民的职业,由原来的上千种职业缩减为340种左右,使得在中国非常有数量优势的秘书、厨师类失去了以技术移民进入加拿大的机会,而这中间反映出加拿大对于申请人教育水平和素质的重视。 第二次是在1998年10月,加拿大工程师协会对于中国大陆申请人中以工程师类别申请而且是在1982年~1990年间毕业的本科生学历一度不予承认,虽然几个月后获得了认可,但是造成的影响使人们记忆犹新。 最近的一次是刚刚在1999年4月1日最新颁布的有关商业投资移民申请的条件中作出的修订:申请人的个人净资产超过80万加币;申请人对于加拿大联邦基金或是魁北克省基金的投入为40万加币。 按照移民部长卢比亚的说法,这一次的调整是为了给加拿大政府带来真正的利益。 人们注意到,在从1986年以后的商业投资移民基金的流向上看,有超过42%的投资基金归于魁北克名下。 同时,加拿大政府的有关部门对于中国大陆的留学申请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势,华人赴加拿大发展将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加拿大这些天新闻浓缩,几件似是毫无联系的事情,拉拉杂杂炒一碟,内里却有乾坤。 首宗新闻是6月28日,加拿大国会终在国庆前以158票对133票通过C-38同性法案,此举令加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同性婚姻合法化国家。 加拿大应不应该承认同性婚姻合法,正反双方的抗衡相当接近,如今法案虽然得以通过,相信争辩不会因此中止。 有趣的是,身为罗马天主教信徒的总理马田告诉加拿大众议院说:“我要支持一个能够保证人们自由的加拿大,在这样一个国度里人们的自由权力能够得到保障,权利能够受到保护,这个国家的人们都能够受到法律的平等对待。 ”马田的这个观点显然是民主社会最崇高最高贵的理想追求,但回过头来看如今享有自由的平等的加拿大,有些事情倒让人哭笑不得。 就说罢工吧,加拿大的平等自由下有个词语使用频率颇高,这就是“按章工作行动”(work to rule),这个词当然体现加拿大人所享有的平等和自由。 只是,假如这个词落在另一些人头上,无论怎么听都不是个味道。 譬如医生护士“按章工作”,则病人就只能按章病着先;警察按章工作,则飞车党可以在高速上追逐,他人生命安全可以按章不顾……我们还可以如此类推岀一大堆这样的因果来,这是不是有些滑稽呢? 6月30日是报读暑期班的最后限期,但多伦多公校的中学教师因工会与多伦多公校教育局未谈妥合约问题,因此正在按章工作。 因为是按章,所以,公校第9至第11班的学生在6月30日前将不会收到学校邮寄的成绩表,学生要查询自己的成绩,只能回校找相关老师逐个询问。 学生假如未能及时找到老师了解自己的成绩,或者不及格的学生找不到老师开岀的成绩通知,就无法在限期前报读暑期班。 显然,一定有不及格的学生成为按章工作的受害者,是谁剥夺了他们应有的学习权利呢?是自由与平等的加拿大。 自由平等的加拿大教师,在薪酬、合约与育人这三项选择面前抛弃了后者。 就此笔者请教高贵的教师们,你们能说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教育者将“育人”这一项伟大工程看着是职业还是事业,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像安省教育厅日前裁决5间私校学分无效,导致一批中国留学生不但求学无门,而且还陷入了向学校追讨已交学费的艰难困境。 此事自5月18日《多伦多都市报》头版率先报导后,这些天各报各网站纷纷议论纷纷,无论舆论声音多大,事件所涉学院当事人竟采取千呼万唤不出来,对于在学院苦苦守候等待退款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代表采取“冷处置”,大有得理者低声下气,失理者不绕人,难道世道就应是如此?难道加拿大的州官只会点火,不管人命? 日前参加一个华人聚会,席间谈起这事情,有朋友说:其实责任者不都在学校东主上,原因是学生以及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应该清晰了解学校的质素。 对此笔者不敢恭维,原因是:育人者,先要正其身,修德养性,否则枉为人师。 那些偷梁换柱,误人子弟,骗人钱财者,实乃强盗地痞,非师道所为。 学生求学心切,何错之有?社会应该群攻之。 其实,盗人钱财者,小盗也。 比起那些沽名钓誉,盗用法律,玩弄权术的政治家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6月24日晚上,自由党政府利用一项久已不用的议会制度,将增加预算的讨论成功地压缩为一个小时,并随即进行表决,结果大意的保守党,因未能整集起所有议员参加投票,眼睁睁看着法案通过。 假如说之前的施当娜被马田收编是自由党人剃了保守党人眼眉的话,那么此次自由党一招瞒天过海获胜则是拔了保守党人的胡子,赢了两阵的自由党人,自然是扬眉吐气。 姜还是老的辣,事后难怪哈珀愤怒地表示:“这是加拿大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不给反对党说话机会的情况下通过预算。 这个政府是腐败的,为维持权力什么都肯做。 ” 哈珀愤怒归愤怒,赢尽了风头的马田不会承认自己耍了什么花招,尽管有传言说自由党早就告知该党派的议员在是晚不得远离国会,作好延长会议的打算。 这个传言假如属实,这左看右看都应算是个阴谋。 但这能怪谁呢?政治家的阴谋自然有法可依。 哈珀要怪就怪自己不够老练,过于本分,而这是政治家最忌讳的,认命罢。 既然是阴谋,台下自然有交易。 自由党再“阴”,也得有配角支持。 预算案补充获得通过后,有观察家说马田政府与魁北克党人私下的交易是将同性婚姻的投票提前到加拿大国庆前,一切诚如传言,谁还会相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换句话说,渥太华的大学生们真是跨掉的一代,因为2005年的6月,他们没有如1989年6月北京的大学生那样,堵在国会山庄门口要求民主。
【本网注】最近法庭审理了“李博杀妻案”,认定被告误杀罪成立,判入狱8年。 对此结果,被害人尚葵的姐姐尚阳不能接受,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讲述了她对该审判结果的看法。 同时,尚阳还希望获取关注此案件的华人社区同胞支持,并草拟了一封英文申述信。 她希望认同此案判决不公的人士在签名后(她称,发信人也可以自行起草或修改此信内容)寄给检察总长,要求他批准重审本案,推翻不公平的判决。 以下为尚阳在今日媒体发布会上的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感谢媒体对我和此案的高度关注,我们也想借此向关注此案的所有人士表示感谢。 我叫尚阳,是尚葵的姐姐。 与大家一样,在中国我们家是普通老百姓。 我们是四口之家。 父母是国家公务员。 尚葵是我们家最小的女儿。 她于1998年来到加拿大读书,我们将所有能给她的钱都给了她。 但是没有想到,在她和李博结婚半年多之后,2003年7月底,她被李博殴打,并报警。 在警局禁止李博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近尚葵之后的一个月,8月26日,李博又接近尚葵并发生争吵, 并在尚葵的寓所残忍的扼杀了她。 警方以二级谋杀对李博起诉。 但是陪审团和法官作出了误杀和8年刑期的判决。 这个判决让我无论在理智还是情感上都无法接受。 因为这个判决与事实相差很远。 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应该尊重事实。 而本案的事实是 – 蓄意谋杀,不是误杀。 李博在事发当晚,用手扼住尚葵的脖子,不顾尚葵的挣扎和尖叫,持续长达30秒以上,直到尚葵被勒死。 事后没有为他的妻子寻求任何帮助,包括救护车。 相反,清理血迹,反锁了公寓的门,开走了尚葵的车,扬长而去。 他是在清醒的情况下,有意至尚葵于死地的。 这个误杀的判决依据两点,一个是李博称他因挑衅而被激怒, 另一个是李博称因为受到惊吓而失去理智。 让我们看看事实是怎样的。 第一,根本不存在因挑衅被激怒。 检控官在法庭盘问李博时,曾问他,当最后他把尚葵从电梯前拖回房间时,他自己有没有生气。 李博作证说没有。 所以不存在李博因挑衅而被激怒。 第二,李博的证词自相矛盾。 他一面称自己因惊吓而失去理智。 另一方面,又称听到尚葵的尖叫,就先用手去捂尚葵的嘴,希望制止她的尖叫。 但发现不能,就把手从尚葵的嘴上移到尚葵的脖子上。 这个动作的步骤,显示他当时思路清晰,有连贯的思维与行动配合,并没有失去理智。 而且他知道用手掐住她的脖子会导致什么后果。…
51编辑注:红蚂蚁先生的质疑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文章在本网转载以后,引起了意想不到的、激烈的争议,现转载网友sadwind的一篇发表在本网时事新闻论坛的反驳文章。 必须说明的是,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的观点,都只是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看法。 ~~~~~~~~~~~~~~ 红蚂蚁: 仔细看过你写的文章“彩虹还是乌云?质疑同性婚姻合法化”几遍之后,不得不说你是一个铁杆的HOMOPHOBIA。 文中你穷诬蔑造谣与莫须有之能事,以耸人听闻为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炮制这样一篇藐视加拿大《反歧视法》的文章,造成族群分裂,破坏社会和谐,为爱好和平鄙视仇恨的加拿大立国精神所不容。 你无非是看到在加拿大赞成同性婚姻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目前赞成与反对的人数相当,急得不得了,所以枉想借这篇文章挽回败局而已。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你即不是同性恋者,在你的生活中也没有同性恋朋友,更不可能深入同性恋人群取得他们的信任来深入了解他们,只凭一知半解,你有什么资格定义同性恋为群恋?你又有什么资格站在社会学家的高度来定义同性恋?异性恋之间也有群恋,你为什么不提呢?在你看来同性恋是畸恋,在我看来,你厌恶同性恋也是一种畸形的心理变态。 你不喜欢别人,别人就是变态,这是你的逻辑吗? 所有的婚姻都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纯洁的感情基础上的,没有感情的婚姻无论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都只能是动物兽性的天然发泄。 你为什么只单单把同性恋和动物联系在一起?加拿大已经有很多对老人在一起执手走过了一生,有些年年都在同性恋自豪游行中露脸,他们最后发现他们的感情和异性夫妇没有任何不同,根本不是你文中所说的畸形的和荒唐的,这才令他们发觉社会和法律对他们不公平。 而你唯一的理据就是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是自古就有的传统,所以是符合道德的。 这是你的逻辑吗?这个逻辑到底能站立多久。 如果传统的东西是错误的,那么就要改正。 以偏盖全是你炮制这篇仇恨同性恋文章的又一个技巧,比如上面提到的定义同性恋为群恋,居我所知异性恋者中的群恋也不少。 另外一个例子是强制性地把艾滋病和同性恋划起等号,”美国73%艾滋病患者是同性恋” ,那另外27%如何解释?”其它国家11.1%的艾滋病患者为同性恋” ,那另外88.9%呢?你既然说了艾滋病是由猴子传染给人类的,为什么还要误导读者艾滋病是由同性恋带来到人间的? 莫须有是你炮制这篇仇恨同性恋文章的第三个技巧,比如说文中一般认为同性恋是后天被传授的性行为,既然是一般认为,一方面是还拿不出证据,另一方面是主观猜测,只是可能是而已。 现在的医学早已论断同性恋是先天的自然现象,就连保守的中国政府也在官方上拿掉了同性恋是性变态的论断,而改为性取向不同。 更何况无数的同性恋者为了改变自己的性取向已经尝试了无数次,都以痛苦的失败而告终,这个“一般认为”的假设已经被证明是错得。 诬蔑造谣是你炮制这篇仇恨同性恋文章的第四个技巧,比如诬陷同性恋是导致道德败坏,性堕落,暴力、盗窃、精神病患、精神空虚、吸毒、疾病、家庭崩溃等等的原因。 真是吓死人。 还把同性恋和乱伦婚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人畜婚姻,父女恋,母子恋,兄妹恋,姐弟恋这些毫不着边际的真正属于道德败坏的荒唐联系起来,你为什么不把同性恋和人与南美洲的喇叭花配种联系起来呢?更可笑的是你文中还把同性恋描述成梅毒、淋病、病毒性肝炎、生殖器□疹等所有性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播者,既然同性恋是少数人群,请问世界上到底是异性恋开的妓院多还是同性恋开的妓院多?是同性性行为的总数多还是异性性行为的总数多?现在知道你的无知与无耐了吧。 还有你诽谤同性恋者是强制与他人发生性行为,把恋童癖也归类于同性恋,看你胡言乱语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 总而言之,在你的文中,同性恋变成了人类社会所有黑暗面的罪傀祸首。 耸人听闻之甚,有过于希特勒而无不及。 以你这样的心态怎能去教育你的下一代。 假惺惺也是你炮制这篇仇恨同性恋文章的第五个技术手段。 文章前半部分先误导读者给你一个你是有学识、知识渊博、公平公正的印象,令人感觉你是站在有理有据的立场上维护一男一女婚姻制度。 可是到后来,笔峰一转,一句 “极力坚守一男一女传统婚姻家庭关系堡垒的人们,理所当然地厌恶同性恋” 就将一个赤裸裸的HOMOPHOBIA暴露出来,后来的部分对同性恋者的诬蔑人人都看到了,就和以前白人至上主义诬蔑华人使用的手段一样。 你在文中提到 “同性恋伴侣之间的苟合绝对不可称之为婚姻,至多是一种私下的“同居”或“联合”而已” 。 本来,civic union(结合)的安排对同性恋者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可以拥有各种与异性婚姻一样的权力与义务,可看看你炮制的这篇文章——一个极端的HOMOPHOBIA分子写的文章,就明白为什么civic union对消除歧视同性恋这个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上毫无办法了。…
加航上一次大规模招聘空姐是在2000年,后来遭遇911,加航濒临破产的边缘,直到2004年,加航重振旗鼓,并购了加拿大国内的好几家小型航空公司,又重金购置了若干架“空中霸王机”,还开辟了飞往亚洲和欧洲的数条新航线,打算厉兵秣马,重新坐回航空业前辈老大的位子。 2004年春天,已经四年没有补充新鲜血液的加航在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连续一周大规模招聘,先后共有近万人参加面试。 2004年5月,共有三百人光荣地被加航录取,并开始“艰苦卓绝”的长达两个月的培训。 培训完毕后仅剩余的一百八十人被分配到多伦多,在这个有人陌生有人熟悉的城市里,用青春的热血书写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在温哥华录取、参加培训,是当届唯一一名还是新移民的空姐。 我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培训,举家迁往多伦多,默默无闻但平安喜乐地在这里生活、工作至今。 回到学生时代 每天清早9点钟,我和几个同学,主要是尼兰姆和帕姆就到了加航中心大楼的餐厅一起学习,这里非常大,有三十几张大圆桌子。 我们每次都坐到落地窗前,看飞机在窗外的跑道呼啸而过。 我们一边看飞机一边相互提问,“A320共有几个门?”“波音747的紧急按钮设在什么地方?”“飞机上灭火应分那几个步骤?”“发胶摩丝是第几类危险品?” 小组学习是尼兰姆的建议。 她告诉我根据她的经验,不参加小组学习独来独往的人注定将被淘汰。 于是我们从培训的第一天开始就结成小组,平时早上去中心餐厅学习,晚上回家已经是半夜了,周末则去其中一个人家里面学习。 小组学习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是,相互提问、提醒,分享笔记、总结,加强了记忆和认识,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不利的地方也很多,通常说着说着就拐到家长里短、情感生活上去了,长吁短叹、嘻笑打闹一通后时间也就飞逝而过。 在餐厅里学习到中午,吃完带的饭菜,我们拖着装满了书本的拉杆行李箱,从加航大楼的北面穿过整个大楼来到南面的教室。 中午一点钟正式开始上课,一直到五点钟休息吃晚饭,六点半开始继续上课至晚九、十点钟。 我们有两本大书,一本叫做测验书,一本叫做考试书。 每天都有一至两个测验,有时再加上一个考试。 每天要消化吸收几个章节的内容,还要回家做练习,背重点,准备考试,大家忙得小脸都绿了。 所谓重点其实整本书都是重点,我们为了在密密麻麻的小字号中找到我们自己认为的“重点”,带了各种颜色的highlighter,结果是满本书的黑字被画成了五颜六色的大花瓜。 与世隔绝的生活 培训艰难,我们都得到家里人全身心的支持。 首先,没有时间回家做饭,却还要带两餐去培训中心。 第二,没有时间洗衣服、洗碗,培训两个月我就根本没进过厨房的门。 第三,没有时间和家里人交谈。 回到家仅有的几个小时也是一头扎到书本里,然后就是昏睡到天亮。 再加上我们回家晚,早上走的又早,虽然天天回家,却好像只是换衣服,找吃的东西,更加没有时间逛街买东西、出去吃饭或者看电视,过着一种实际上与世隔绝的生活。 我们学习了一系列紧急疏散情况下要喊的口令,如“紧急情况,紧急情况,弯下腰,低下头!”,后面的口令再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 随着口令要有一系列相应的动作,比如从瞭望孔观察、以紧急方式打开飞机的门,拉疏散滑梯的安全阀,疏散人群后巡视机舱,最后拿取逃生用品,如急救包、手电筒等等。 口令和动作又分飞机是紧急迫降在陆地还是水面,个人位置是机门还是机窗而不同。 错掉一个口令,搞混一个动作就过不了关。 为了时刻练习,我们常背不懈,上下学的路上,口中仍旧念念有词。 我最怕的考试—疏散滑梯 怎么考试什么形式的考试我都不怕,最怕最怕的考试终于有一天来临了,那就是—疏散滑梯!!三层楼高的充气梯就矗立在模拟机舱旁边,每次经过,我都不敢多看,匆匆走过。 那一天来到的时候,身边的同学欢呼雀跃像是到了游乐园,我则脸色难看,心跳如鼓,好像是世界末日。 换好衣服大家排着队鱼贯延螺旋梯爬上去,我越来越难以呼吸,心中安慰自己,其实这个梯子很矮,很好玩,跳滑梯特别特别有趣。 第一个跳下来的是吉内姆,他漂亮的动作标准利落,快到地面时一个空翻稳稳地站在地上,掌声一片。 我到了上面,假装系鞋带,落到后面。 可是鞋带只系了两遍,指导员就叫我过去。 我顺从地坐在滑梯顶端,眼前一片模糊,两腿发软,心里只觉得这次要完蛋了。…
作为旅居加拿大的海外华人,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五矿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Norando一案言犹耳,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中国的TCL收购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再加上正在进行中的海尔收购美泰克(Mytag)电器,中海油185亿美金巨额竞购美国优尼科(Unocal)石油公司,以及传闻中的中石油收购总部位于加拿大的中亚石油生产商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etro Kazakhstan)……这一幕幕的跨国大型收购,犹如风靡海外的“中国功夫”一样,令人目不暇接,而惊诧愕然;亦如廉价的中国小商品一样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这是一场场疯狂的豪赌,还是精心谋划的中国海外(全球)战略;是纯粹的企业行为,还是受中国政府幕后的指使?中国是在进行又一场大跃进式的“赶英超美”运动吗?中国是睡醒了的狮子吗?中国是世界和平的保障,还是威胁? 本期“华报论谈”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看待中国四处出击的海外大收购”。 中石油竟购美国优尼科——大国的智慧游戏! 文/南方 前几天看到中石油发表声明,表示要竟购美国的第八大石油公司。 而且高出要价10亿美金竟标,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哗然。 引起关注的是这个收购正是在中美贸易战箭在弦上的紧张时刻,无疑等于在火上浇了一桶汽油——其实醉翁之意,不在石油! 鄙人从三个方面分析这场收购战(以后的较量必然会更激烈,所以称为战争并不过分): 一、中石油的背后是中国政府,根本没有资金的压力。 如果能买下优尼科公司,该公司的亚洲的资源就是中国的,未来10年内,中国的石油能源就会稍微缓解一下紧张的压力。 而且可以以美国的为基地,在中东的石油管道里多分一杯羹! 二、中石油就是收购不成优尼科石油公司,中国仍然是赢家。 这场收购肯定会遭到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因为涉及到了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在伊拉克砸下万亿美金发动的战争正是为了石油。 所以我分析这场收购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成功的概率不大)。 但是不管从道义上还是在WTO的框架的贸易规则里,美国已经吃了一个闷棍! 三、真正的赢家是中国政府,其实对中国政府来说,收购成与不成都无关紧要,因为目的达到了。 其一是分散美国上下对人民币升值的过分关注;其二是减少美国国会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的指责;其三是讽刺一下叫的最响的”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国家有多自由! 另外本人有一个不成熟的揣测,一旦谈判收购协议成功,就是人民币升值的一天。 因为多叫价的10亿美金立刻就可以消化掉,而且中国的锁定汇率政策的高帽也可以矮一截!这叫做利益最大化!中国的这届政府领导人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是变得越来越成熟了!中国幸甚!民族幸甚!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没完没了 文/努克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故事真是没完没了了。 回头看看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所有中国的最优秀的企业都在展开海外“攻略”。 首先是TCL收购了法国电视企业汤姆逊,接着又是TCL又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手机;TCL之后是联想,联想来了一个“蛇吞象”,一口吃掉IBM的笔记本电脑事业部。 今年,我们刚刚看完台湾地区的明基电通(BenQ)成功收购西门子手机事业部门,中国大陆的电子企业老大哥、本土企业的一面旗帜海尔集团又对美国家电企业美泰克出手了。 为什么要走出去,用海尔的英雄张瑞敏的话说是,“海尔的国际化到了一个关口,正遭受国外竞争对手的阻击,过去了就是成功人士,过不去就将成为烈士。 ” 张瑞敏的话其实说出了一个事实,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对于海尔来讲,它曾经为中国企业的开拓者最早在美国建立自己的工厂,但是却亏得一塌糊涂。 究其原因,是张瑞敏选择了“先难后易”之路,先从发达国家市场进行开拓,后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 这样一个路线得不偿失,虽然给海尔带来了一些名声,但是真正的品牌是需要靠盈利来打造的。 相反的情况是,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家是在悄无声息的走出去。 他们的目标市场首先是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结果很快海外市场的投资就得到了回报,并且企业还成功地积累海外经营的经验。 现在,我们看到最优秀的中国企业都在进行海外并购,而且买的都是国际名牌企业,这也不足为怪。 中国制造类企业具备有强大的比较优势,所要收购的对象也都是在这种制造优势前即将倒下的企业或者企业部门。 一个是有实力要扩张,一个是失去优势要推出,买卖在所难免。 但是,这里面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买卖过程中如何获得一个好的价钱,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高的价值;二是收购完成之后如何进行企业整合,让收购得来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是市场通路得到最大的价值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