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尼亚加拉中国交响音乐会”事件

根据此间相关媒体报道,“聆听中国——尼亚加拉大瀑布中国交响音乐会”将于8月13日(据《北美时报》记者证实,音乐会将于10月初举行,但具体时间仍然待定)在多伦多举行,这是一个“中国唱片总公司与中国广播艺术团组成的维也纳新春音乐会全班人马,借助壮观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作为大型音乐会舞台背景的大动作,“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史上实为创举”。 然而就是这个活动却引发了加拿大方面的姜明吾和中国方面的崔会民之间的一场侵权战,焦点是知识产权之争。 姜明吾,中国人协会的会长,大型文化项目策划人和实施者;崔会民,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制片主任,国内有名的商务文化活动策划和执行人。 首先公开此事的是加拿大方面的姜明吾,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申诉信件,投给多伦多本地的几家媒体。 7月27日,《北美时报》接到这封申诉信。 在申诉信中,姜明吾愤怒地称这是“中国文化界的国际丑闻”。 因为“我作为聆听中国——尼亚加拉大瀑布中国交响音乐会的原始策划人、发起人、加方承办人,竟然在活动将要举办时完全地被排除在外,没有一个人预先通知我,极其恶劣地侵犯了我的合法权益。 ” 在7月29日本报记者采访姜明吾、丁景华(北京文物国旅总经理,姜明吾的北京方面联系人,同时也是崔会民的朋友)之后,8月2日,本报记者又采访了崔会民,崔会民对此全盘否认,说这是他的创意,他跟姜明吾之间没有任何合同,也没有任何委托。 这事,姜明吾没有道理”。 目前,姜明吾已经将此事交给律师处理,而崔会民表示“不管那套”,到底相关结果将如何,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对于这件让姜明吾很头痛的事情,虽然姜明吾表示,暂时不想在加拿大主流社会公开,但此事已经在加拿大华人社区里议论纷纷了,尤其是醉心中加文化交流的文化界人士,更是关注这件事情。 开展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加拿大文化界华人的一贯想法,加拿大华人想的是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介绍给加拿大的主流社会,同时也给居住和生活在这里的华人们一个精神的寄托。 如果能运做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大型事件,于加拿大、于中国、于加拿大华人,都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当然对组织类似事件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能“声名远扬”的事情呢?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华人社团涌现出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士醉心于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我们生活在加拿大,要把国内的好东西介绍出来,同时又少不了国内的同步运做,少不了要跟国内的同行们打交道。 这种打交道的过程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等到活动结束了,才能说这件事情终于完成了。 为什么运做文化交流的人士会如此如履薄冰呢?为什么文化交流的人士要累得躺在地上,深怕有什么环节出了问题,而全然没有一丝组织者的镇定自若的指挥风采呢?文化交流难道真的就这么深不可测?就这么没有规则可循吗? 首先,笔者要指出,这里要讨论的问题绝没有国别的区分。 虽然姜明吾自己说,“在中国常常发生的盗版、侵权行为,如今在加拿大竟然也敢冠冕堂皇地公然亮相。 ”但是,姜明吾运做文化交流活动至今,就已经“上当受骗”了5次,而其中也有在加拿大发生的。 可见,加拿大也不是一块净土,照样也有人“敢”去骗。 因此,国别问题并非是这次事件的祸首。 其次,“规则也是有的,”姜明吾说,“我在加拿大,不是不知道加拿大人、美国人他们怎么运做这样的文化事件,他们往往一开始就是一大堆的法律文件,厚厚的一大叠,但是反观我们自己,就只有那么两页纸,写的基本上也是君子协议,你要去找毛病,那是很多很容易的。 但是老外们不是这样做,每一条、每一点、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清楚,也都写得很清楚。 因为他们先找律师,律师替他们把关。 这样确实可以省却很多麻烦。 ” “但是,在中国不行,中国的文化人是讲感情、讲哥们义气的,说好了就去做,没有形成严谨的文字,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合同,或者也只有一些粗的条款,约束力较差。 这是一个中国文化人的通病,法律意识淡薄,情感色彩更浓,因为文化人觉得自己idea 来得快,来得容易,所以缺乏对自己创意的保护意识。 ” “最要命的是,即使意识到要签订合同才可以保障自己的利益,但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首先提出签合同的事情”。 这样,就非常容易被一些文化掮客所利用,找到其为所欲为的借口。 正是由于太讲究做事的“哥们义气”这一潜规则,尽管姜明吾在这些年的经历中见识过社会各色人等,姜明吾声称还是被人骗了5次。 对于自己的5次受骗,姜明吾显得很无奈。 我热爱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所提供的自由空间,我热爱我的祖国和传统文化,我策划中国的乐团在大瀑布演出,就是为了宣传中华文化。 ” “但是,我的诚实忠厚,常常被人利用,我的策划创意,也常被人盗用。 我是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对人对事少有戒备之心,所以,尽管在加拿大我已是多次遇到不良之辈的文化打劫,我都以宽容之心让过了,古人说‘事不过三’,我都经过四次大的文化项目、社会项目的打劫了,这第五次我必须要讨个说法。 ”…

玲玲随笔:我在多伦多修车记

汽车的空调坏了,在这酷暑难熬的季节,便想着要把汽车的空调修好。 于是去车行的Dealer问了,报价500元,觉得太贵,又去中国人开的车行去问了。 师傅打开汽车的前盖看了一下,说是气压不足,装氟利安的箱子漏气,需要拆下来补,拆检费300元,另加修补费,这样算下来起码是400多元,而且还不一定能修好。 师傅这么一说,我们不敢修了,其一,花不起这个 钱,其二,不敢相信师傅的话。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找了一个印巴修车师傅,他打开我们的车盖,用钥匙顶了一下气门口,说我们的汽车制冷系统没问题,只灌两瓶氟利安进去就可以了,他首先灌了一瓶,要我们打开冷风机,我们觉得效果很好,师傅说不需要灌第二瓶,如果一个夏天用不完就浪费了,本来说好两瓶70元,灌一瓶收我们40元,下次再来灌就收我们30元。 这师傅说话非常实在叫人感觉非常放心,早几个月换刹车片,朋友介绍我们来过这个车行,我们换两副刹车片只花了170多元,别的车行报价最少是300多元。 所以,这次空调坏了,我们除了向别的修理厂问价,但我们最终还是要来这个车行修。 空调修好了,我们真是高兴,想不到只花40元,就把我们的难题解决了,可见诚实待人、不欺诈,在人类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是多么重要。 相比之下,六年前,自己经历了一件特别恶心的修车事件。 那个时侯,大陆人开的车行只有一、二家,朋友介绍去了其中的一家。 本来只是一点小毛病,就是仪表盘上的故障灯总是亮红灯,我们就送去车行检查。 师傅也弄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先把仪表盘拆下来,再把一根根的线路剪断去测试,一会儿说是电瓶坏了,要我们花钱换一个。 待我们开回去第三天还不到,灯又亮了,我们又去找他,他说他再查原因,结果又把汽车另一个零件换掉,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红灯还在亮。 第三次我们又去找他,他说,他该想的办法都想了,他也没有办法。 听他这样一说,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去告他,钱会花得更多,心情会更坏。 其实,也怪自己,在这之前找过一个香港师傅换轮胎及车检,车修得很好,只是价格贵些,后来听朋友介绍,说这家便宜,便转到这家来修。 然而,引来了这么多的烦恼,一台好车就活活地整死了。 后来,车卖了,买了一台新车,可新车也有毛病,又卖了,再就买了现在的这台车,原以为这台车的空调是坏的,结果,只花几十元,就变成了完好的一台车。 庆幸的是,遇到了一个好的修车师傅,不然的话,说不定,一台好车,也被折腾成了一台破车。 修车,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并不是你花的钱多就会办好事,就会有好的修车师傅修好你的车,如果你运气不好,碰上一个黑心的、技术又不过硬的修车师傅,你就只有等着挨宰。 从修车的这些事件,让我悟到了一个浅浅的道理,做人诚实,这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是多么的重要,虽然这个印巴师傅这次赚得少,但被客户尊重,而且大家免费为他打广告,并且他的车行总是保持着一定的客流量,让他的生意红红火火。 所以,在多伦多,并不是多花钱就能得到优质的专业服务,有时侯,花少少的钱就能办好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因此,人的运气是很重要的,但愿大家在生活中能时常遇到好人。

来加拿大五年,我觉得自己很失败……

每到周末节日,总有住在同一个或另一个城市的朋友,打电话发邮件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朋友聚会或者CARPOOL旅行什么的。 但我常常会拒绝掉:总觉得自己失业失落的栖惶心情和别人的快乐无忧有些格格不入。 但我内心里其实很羡慕那些“老移民”的洒脱和会享受生活。 不过我把那都归功于他们的好运气和在加拿大时间较长的缘故:那些比我早来三四年的,都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大都有了或大或小的房子,或新或旧的车子和相对平和和享受生活的心态。 于是,我一直盼望着自己成为“老移民”的那一天。 好象新移民的身份一被换掉,我的生活就会自然而然改善了似的。 但今年已是我在加拿大的第五个年头了:有人说,移民八年就算“老移民”,我虽然还不是,但也不太新了。 不错,移民五年来,我的生活是有了一些改善:我已从一个成天飘荡着中国菜味的老房子,搬到了厨厠独立的公寓房;由孤影自怜的一个人变成了欢声笑语的二人世界;由天天等公车变成了由私人司机为我开车(我老公)。 但我还是不能够痛痛快快、无忧无虑地去和朋友采摘草酶和“加东三日游”什么的。 之所以感觉不佳,其本质原因是,我还是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而且因为我们多次搬家的缘故,连唯一一份像样的办公室小职员的工作也丢了。 下个月,因为老公求学的缘故,又要搬去另一个城市,我已经开始担心在新的城市的谋生问题了。 这么多年来,我现在草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一份稳定的职业,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心理上、在人的生活当中所扮演着的的角色,有多么重要。 有一天,我无意中读到一个资深人士谈论移民状况的文章,更让我惭愧。 文章说新移民大都要经历一番艰辛,但是不出三、五年一定都会找到出路,那些四年以后还没有着落的人,一定是有问题。 想想,我就是文中所说的有问题的那种人,更让我觉得失败。 我不是懒惰的人,我做一份早班工作的时候,每天早上也是五点多起床,大冬天站在雪地里等公共汽车,常常只有街灯作伴;我也不是眼高手低的人,我的第一份工是在麦当劳炸薯条和打扫卫生,还要忍受一个西班牙小高中生的挑三拣四;我也不算笨:我的TOEFL、GRE 都是一次过,而且分数都不错……想来想去我的失败的原因只有一样:没有专业。 大多数新来的人,也是和我一样要经过打工生存和适应的阶段。 但是不久以后,他们多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原因是他们都有一个专业。 一个专业就意味着一个努力的方向和希望。 比如我的一个女朋友,在国内学的就是工业工程学,出国后继续在原专业拿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刚一毕业就被滑铁卢大学聘为教授,拿着令人羡慕的薪酬。 买了新车新房,每个周末都在家组织一个半读经半吃喝的PARTY,比有些本地人还要潇洒滋润。 她的先生,开始也在工厂打工,以供二人的日常开销,后来也进入了化学工程系读书,现在在美国的MIT读博士后。 朋友的成功,在于他们有一个始终如一的专业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另一个朋友,也是来加拿大五年了,在国内已是MBA,到加拿大后,申请上研究生未果,于是花了一些钱,上了一个CMA的课程,拿到了资历证书,现在已是一家大商场的金融分析师。 虽说挣的钱不能和大学教授和计算机专家比,但也买了房买了车,动不动就叫我去她们家BARBECUE什么的。 朋友们的成功,当然靠的不仅仅是运气。 工程学和管理会计专业,在加拿大都是比较热门的行业。 我想朋友们对行业的选择,一是建立在自己原专业的基础上,二是建立在广泛的信息搜集、和职场需求的良好的判断力的基础上的。 所以说,成功靠的不仅仅是有一个专业,而且还要适合自己和市场的专业。 相比之下,另外一个学会计的朋友就没有她那么幸运。 这个朋友都来了七年了,还在吭吭哧哧地读会计,一边打着八块钱一小时的工,一边带着五岁大的孩子,辛苦不堪。 究其原因,这个朋友说,她先读了计算机,后来说行情不行了,就半途而废,改学了商业。 学了商后,又因为语言不好,发现那个专业其实也不合适她,于是又拣起了会计。 这样一折腾,钱也花光了,年龄也大了,到头来还是个打工的命。 我一方面很佩服这个朋友的毅力和勇气,一方面也为自己担忧:她的情形多少有些像我,转来转去,不知道什么是合适自己的专业。 我学的专业是化学,但在国内的十年,几乎从没做过和专业有关的工作,一会儿当教师,一会而在进出口公司做助理,一会儿写文章,一会儿又幻想着当时装设计师什么的。 我的那些“小才”,如果在国内被人称为“多才多艺”的话,那么在加拿大这样一个行业专业分工严格的地方,弊多利少。 想上研究生吧,加拿大的研究生院的大门看得紧,跨行业读研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前多市地产商会主席封赖桂霞访谈

前言: 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红枫传奇”颁奖仪式上,清一色的获奖人士中独有一位端庄秀美的女性,为有些阳盛阴衰的主旋律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她就是首位担任多伦多地产商会主席的华裔女性——封赖桂霞。 由华商网络发起的“红枫传奇”奖励计划旨在肯定、鼓励为国家、社会及社区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士,红枫传奇的获奖者们来自各行各业、不同阶层,他们在加拿大生活奋斗的过程,在事业、家庭、人生等方面遇到的挑战,无不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迪和鼓励。 本年度唯一的女性得主封赖桂霞就是这样一本值得人们去细细阅读的好书。 走进她的办公室,最先吸引我视线的是那密密麻麻、挂满一墙的各种荣誉和证书,不断增加的年份无声地诉说着从未停止的努力和奋斗,始终不变的获奖人则注释着这精彩人生的书写者。 我们的谈话自然从这精彩的人生开始。 飞云:您曾经从事过化验、旅游、空姐、地产等多个行业,是多伦多地产商会八十多年来的首位华裔女性主席,同时还是安省华人地产专业协会前会长,加拿大地产学院院士、多伦多分院主席,您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多彩。 能否请您先向我们的读者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个人经历? 封赖桂霞:到今天我已经该算是老移民了,整整32年。 但是,和许多移民一样,我在加拿大的生活也是从读书打工开始的。 那是70年代初,我由姐姐申请移民,来到加拿大。 当时人都很单纯,只想着在这边读书会好一些,就全力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刚开始很艰难,为了申请贷款读大学,我首先必须要有工作,必须要是纳税人,所以那时候我很拼命地工作,白天在银行柜台站足8个小时,下班后就冲向公车站赶去学校。 晚上下课回家后还不能睡觉,因为还有好多的作业要做。 (飞云:那一定非常的辛苦,一个尚在上中学的孩子又怎能承受这样辛苦的奔波呢?)因为那时念大学就是我的梦想嘛,也是我的奋斗目标。 这种辛苦、这种努力完全是取决于我自己的意愿,我一直都很痴迷于那种追逐梦想的过程,当你的梦想成真时,那份喜悦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何况,这样过了1年之后,我真的顺利完成中学课程,考上大学,主攻化验医学。 然后又如愿取得医学化验文凭,并被多伦多一间大医院所录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飞云:可后来您为什么又想到要去做导游,做空姐的呢?就在大医院里工作不是很好吗?要知道这是很多移民的梦想啊。 )那不就没有今天的Cynthia(注:封赖桂霞英文名)了吗?呵呵,我觉得我那时候还很年轻,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只是觉得每天在医院里和仪器、设备打交道很枯燥,而我自己的个性却是喜欢同人打交道。 反正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也没有太多的顾虑,于是就和身边的一些朋友一起,先考取空姐,后来又在Ryerson大学拿到旅游的文凭,这样既能接触到不同的新鲜的人与事,又能满足我自己喜欢旅游的爱好,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地产行业,就再也没有转过行,一直走到了今天。 (飞云:可以说您铸造了华人地产业的辉煌,而地产业也成全了您的传奇,但您当初是怎样选择地产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的呢?)当时我作为导游负责接待一个从香港来的移民考察团,在他们离开多伦多时,一些决定移民加拿大的团员希望我能为他们物色一个可靠、专业的地产经纪,为他们将来购房提供方便,我当时想为什么我不可以自己来做这个经纪呢?于是就去考牌照。 没想到这一做就是二十年。 飞云:二十年风风雨雨,您无论是作为一个经纪,还是沪港置业地产公司的持牌人,皇家地产(Royal LePage)全国唯一一位少数族裔分行经理,加拿大地产学院院士及该学院多伦多分院院长,英女皇银禧纪念勋章获得者,多伦多地产局83年首位华人女性主席,您每一步的脚印都坚实清晰。 您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要取得成功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封赖桂霞:我想把它总结成三句话:默默耕耘、永不言败、与众不同。 默默耕耘决定了做事情的态度,永不言败反映出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而与众不同则是我们所选择的做事方式。 我希望自己永远是“新鲜”的,新鲜的灵感、新鲜的方式、新鲜的风格……而不是对前人千篇一律的重复。 只有这样才能够永远令人耳目一新,令人难忘。 每一个行业都离不开梦想和激情,20年过去了,我对这个行业仍然充满了激情,我永远可以从中得到挑战与新鲜感。 这是我的世界,这里面有我的梦。 每当我经过艰难的努力,实现了一个梦想,就会有下一个梦想吸引着我,继续前行、继续努力。 我永远会告诉自己:我很坚强、我要做到最好。 正是这种要实现梦想的力量支持着我,给我力量,让我坚强。 飞云:在外人看来,您光鲜亮丽、一帆风顺,但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汗水,甚至是泪水。 请问,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遭遇过这种挫败感呢? 封赖桂霞:当然有,作为一名少数族裔女性,要达到相同的目标,你至少需要付出多两倍的努力,首先,你是华裔;其次,你还是一名女性。 在旁人眼中,或许会认为这个位置很风光,其实,高处不胜寒,那种孤独和寂寞感,是常人很难体验到的。 就像湖面上高雅的天鹅,人们只看到它的悠闲,却从来想象不到天鹅的双脚需要拼命划水才能保持这美丽的外表,只有这种不甘下坠的向上力才能承托住这种风光。…

在留守的日子里,你的爱情走了多远?

晚上朋友们聚在一起吃饭,阿鑫带来了他新认识的女友,一个身材修长,姿容俏丽的女人。 她让我们称她小菲,按我阅人的习惯,这该不是她的真名,算是个化名吧。 有时觉得不知道这个社会是怎么了,好多时候,人们开始不习惯说自己的真实身份,好像突然间都化成了敌后的特务一样,习惯于用另一个身份示人,还乐此不疲的样子。 吃完饭,去卡拉OK唱歌时,阿鑫拿着话筒,郑重地向大家推荐小菲,“她可是,正宗的音乐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来为大家献歌一曲。 ”她先是推让了几下,接着便不再作态,径直走了过去,连唱了《青藏高原》和《月亮代表我的心》,声音纯正甜美,确系科班出身的感觉。 一班人哄笑的间隙,我把阿鑫拽到了一边,嘱咐他可要小心点,别忘了我的好友严丽还在国外为了他们的幸福日子苦苦奋斗呢。 还有,告诫他也别去欺骗别的女人,他可是个有家室的“留守男人”。 他端着酒杯,苦苦地笑着,说“这个年头,谁欺骗谁呢?”然后他冲正在唱歌的小菲努了努嘴,说:“她和我一样,她的老公去了澳大利亚,也是五年。 ” 现代社会里,这样的“留守男人”与“留守女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出国的一方,有的是为了学业,有的是为了自己的追求,而更多的是为了去挖一桶金,回来后让自己能比身边的其他人生活更炫耀些,我的好友严丽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出去的,五年,年薪是两万美元。 走时,在送行晚宴上,说为了她和阿鑫的未来,再苦都值得,她说到最后竟然动情地哭了。 我记得阿鑫在那时也是信誓旦旦,一定会为她洁身自好,等她回来。 其实,只不过才过了半年多一点,阿鑫的身边就开始出现了别的女人。 我单独跟他聊过几次,他很认真地跟我说:“阿丽走时的那些话,我也是发自肺腑的。 现在,我也还爱她。 只是一个人太孤独了……你放心,等她回来后,我们还会和以前一样,我对她的感情不会改变什么的,只是在她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暂时在别人的身上寄存一下感情罢了。 ” 我看着小菲,无限浓情蜜意地歪在阿鑫的肩上,一手拿着话筒,另外两手十指相扣地唱着情歌,俨然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突然,小菲的手机响了,她放下话筒,松开十指,起身到门口边上去,其实那也不过离我们三四步远的地方。 就听她的声音立刻变得柔情万千地发嗲了很多:“老公,你什么时候回来哦,我可想你了。 每天都想……”最后竟然哽咽难言的样子。 我猜想,毕竟是多年的感情,不见的时候,姑且能暂时忘了,一听到声音,毕竟如见到爱人了吧。 我担心,她会触景生情地地哭起来,就碰碰阿鑫的胳膊,示意去哄哄她。 阿鑫却坐着没动,只是拿着话筒,边唱边歪着头,伸手向小菲做了个拥抱的姿势。 就见小菲冲着电话亲了一下,无限哀怨地关掉了手机,仿佛眼睛里还残存着些没等掉下来的泪珠。 其实,只是一转身的工夫,我见她走过来,靠阿鑫坐过去的刹那,眼睛里竟然没有了一丝哀愁,亮亮的,很美,一脸的笑,一如一个正在热恋中的幸福小女人。 我常常在想,两个人之间,在一个人远离之后,真的能把爱情暂时寄存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吗?都说爱情是两颗心间没有距离,那么一份爱情,可以走出多远?会在她或他回来后,依然还如当初一样的火热与新鲜吗? 在留守的日子里,你的爱情走了多远? (如花妃子)

★国语诊所专栏:避孕药,该不该吃?

国语诊所Mandarin Clinic开业以来,我们发现就诊的女性患者中有不少人对口服避孕药缺乏认识甚至有误解,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避孕药的知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和使用避孕药,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人流。 一.口服避孕药的发展和特点 1960 年 第一个复方口服避孕药在美国上市,近 40 年来, 从第一代到现代(第三代)口服避孕药的主要发展趋势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降低了雌激素的剂量,第三代口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为25~40mg,仅为最早避孕药的五分之一。 2、发展了多相型口服避孕药。 第一代避孕药多为单相片(整个周期的雌、孕激素固定剂量),而第三代则为二、三相片,配方十分接近人体生理周期的激素变化,使第三代避孕药更加“人性化” 3、 应用“选择性更高“的新型孕激素,新型孕激素(如去氧孕烯)能改善避孕药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 经过40年的历史,现代口服避孕药有以下的特点: 1. 安全。 它是人类迄今为止研究得最广泛和透彻,也是最安全的药物之一。 2. 可靠。 只要正确服用,它的可靠性可以达到99%以上 3. 可逆性。 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在停药后生育能力不受影响。 4.可降低患某些疾病和癌症的风险性, 如预防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良性乳腺病、卵巢囊肿、异位妊娠、盆腔感染疾病(PID)和贫血。 对经期的出血和痛经有正面作用。 目前在全球有超过1亿的女性依赖口服避孕药避孕,它也是世界上处方量最大,最安全的药物之一。 二.人们对避孕药的误解 误解之一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对身体有害,可能会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无任何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那些无口服避孕药禁忌症的妇女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后,身体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现代口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只有30微克或20微克,使雌激素相关的副作用(恶心,头疼,乳房触痛等)的发生降低到最低。 这些副作用,如果发生的话,连续服用口服避孕药3个月后可自行消失。 而且,口服避孕药的孕激素品质有了很大地提高。 新型的孕激素选择性特别高,对雄激素受体几乎无亲和力。 罕见雄激素样副作用(痤疮,多毛症,发胖脂代谢和糖代谢异常等)。 口服避孕药不但对身体没有害处,许多临床资料表明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还可以对身体有一些短期和长期的益处,如:改善月经紊乱的症状(经血过多,经血时间过长,月经疼痛);降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某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宫外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关于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能否潜在性诱发宫颈癌的问题近年来仍有争议,但是宫颈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HPV感染等),以一种因素判定是否发病率增高,难以定论。…

移民资格是否合格,是以递交申请时的分数为准,还是以最后审核时的分数为准?

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下法律规定。 《移民法实施细则》规定: 77. For the purposes of Part 5 (即,签发移民签证的条件的相关规定), the requirements and criteria set out in sections 75 and 76 must be met at the time an application for a permanent resident visa is made as well as…

“金山”系列报导:关门内幕层层剥

题图:林杰(右)亲手将厚厚一叠现金交到前来取款的农民手上。 该名农民表示,金山超市共欠他们4万元,此次收到2万1000元是7月份的欠款,而5月份和6月份的欠款还没有收到。 (世界日报记者摄) 2005年8月8日下午3点30分,“金山”集团负责人林杰正式宣布:作为一所经营了17年的大型华人超市,“金山”超市因经营陷入困境,全线三间分店正式关闭,这是“金山”超市正式退出多市超市经营舞台的时刻。 “金山”关门了。 自 8月5日《多伦多都市报》发表了《金山超市岀局背后有故事》一文后,连日来,编辑部不断接到读者的来电,他们一方面对“金山”结业表示了惋惜,另方面对林氏家族在经营“金山”17后走到今日这个结局感到痛心。 一位黄姓读者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对“金山”有着很深的感情。 四年前我刚到多伦多,买的第一只锅,就是在“金山”买的。 而另一位张姓读者告诉本报编辑,无论是作为顾客,还是作为旁观者,都不希望“金山”以这样的结局告别多伦多,因为当年移民加拿大,“金山”货了她思乡梦,是“金山”,让她安下心来融入生活。 8月8日上午,“金山”8兄弟中的大哥林明,亲自给《多伦多都市报》打来电话,他希望记者能在下午3点半到“金山”总部去面谈。 当记者于下午如约到达“金山”总部,见到林家大哥林明,以及“金山”集团“话事人”五哥林杰(Kent lam)正在接受其他媒体的访问,而“金山”的150多位员工,也在门外安静等候会计部发人工。 五哥见到记者后说:“今天主要是结算员工薪酬,包括4%的有薪假期,一分钱都不会少,这点我们是承诺在前的。 ” 期间记者也曾见到有个别农夫抵达总部结算,五哥吩咐会计将钱一一给他们结算。 等一切忙完后,林家大哥与五哥分别坐下来,接受本报记者的访问。 钱先付给最需要的人 大哥林明说:“今日我们会结算所有员工薪酬,我们答应过的,所有的钱,一分钱都不会欠。 ” 记者先是在“金山”总部后门见到数十位员工在聚集,之后看见他们被领到总部会计部,他们神情相当安静,估计事前已得到了承诺。 记者向一位何姓员工询问,什么时候知道“金山”关闭的消息,这位员工说早就有所闻,不过,知道归知道,倒不怕老板会欠款,因为老板早就对大家作过承诺:再困难,都不会欠员工的钱。 据五哥介绍:“今天来公司“岀粮”(领取薪金)的人估计有150人,所有员工基本都会来,我们不会欠员工的钱。 我自己曾打过工,知道他们靠薪金来养家,我再“不掂”(没有办法),都不会欠他们的钱的。 还有就是农夫的钱,你看见我刚才与农夫结算了吧,那位是菜农,前几个月,我对他们说,你种了菜,一定要找人要,现在是我最困难的时候,你应该帮我,同时也是帮助了自己。 我承诺,我再困难,都不会欠你的钱。 既然我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 “我的概念是,我一定要撑下去,直到最后一刻。 人工要给,农夫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也是应该优先支付的。 他们是最需要钱,最困难的人,我们再困难,都要保证他们的利益。 ” “在公司岀了问题的时候,我要保住几间铺可以完成清货套现,目的就是要尽最大的能力,先保住员工的利益。 这样做可以帮很多人。 当然,我的能力有限,员工、农夫的利益得到保证后,一切可交由律师去负责。 ” 大哥:我是败家仔 “金山”全线关闭了,这是五哥亲自向记者宣布的。 从“买二送一”到“买一送一”,“金山”将所有库存货品清理套现后,终于宣布关门了。 此举意味着在多伦多经营了17年的林氏家族,最终退出了华人超市经营这个大舞台。 昔日华人超市的“大哥大”,今日以欠债累累而全线关门。…

在多城,我们过着没有“脚”的生活

都说在北美生活,没有车就等于没有脚。 当人们得知我和先生来加六年半,竟从没开过车,都觉得不可思议,然后无限同情地问,“那你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其实,当我们刚移民落地多伦多时,也和大家的想法一样,以为没有车没法生活。 于是早早地去考了笔试,拿到G1驾照。 交通部规定,要想拿到G2,至少得等8个月的时间。 托这规定之福,在这8个月期间,我和先生相继找到了工作。 一旦两人都工作,生活顿时忙碌起来。 初来乍到,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加上生性疏懒,不愿占用宝贵的业余时间去练车,考车的事就这么拖下来了。 好在我的工作地点在DOWNTOWN,先生的工作在SCARBOROUGH的轻轨线上,于是我们就租了个地铁旁的房子住下。 之后的几年,我们都换过工作,幸运的是(或者说“不幸的是”)工作地点都没有离开地铁线。 后来买房子时,手里的钱买HOUSE买不出个样子来,买CONDO倒是可以在地铁线边挑一个全新的TWO-BEDROOM。 就这样,我们每年都打两张TTC年票,成天象地老鼠一样钻来钻去。 虽然终年不见天日,但地铁里冬暖夏凉,不用操心交通情况,还可以用乘车的这段时间打打瞌睡,看看闲书,想想心事,玩玩游戏,不亦乐乎。 生活稳定下来后,学车买车的念头忍不住又冒出来了。 看看新朋老友都开上了车,甚至国内的朋友也纷纷买车,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落伍了一点。 终于老公决定打头阵。 上全科,练散钟,第一次路试,FAIL;再练散钟,第二次路试,又FAIL。 老公的信心大受打击。 而这期间,在我们每日傍晚散步过程中,亲眼目睹了不下四起车祸。 其中一起还作为目击证人和警察打了回交道。 眼睁睁看到受伤的那位昏迷着被呼啸的救护车拉走,留下的那位呆若木鸡地等着警察到来。 这下,老公不但路考信心全无,对开车更产生了厌恶和恐惧。 学车的事又一次搁浅了。 几位好友聊起天来,看到我们这种状况,总是恨铁不成钢:“你们这没脚的日子可怎么过啊?有需要用车就说一声啊!”我们很感激朋友的好意。 不过几乎没怎么麻烦过他们。 因为我们发现没有车,也有没车的解决之道。 有车的一大好处是买菜方便。 华人离不开华人超市。 周末买中国菜是千家万户华人的固定节目。 我们有一辆最大号的小手推车。 推着小车沿地铁一直坐到ST.PATRIC站,上下地铁都有自动滚梯,出来走十分钟就到了中区唐人街。 就这样,当新移民渐渐变成“半新不旧”的移民,都往北搬,都去“大统华”“大金山”等高档华人超市购物时,我们还在中区唐人街转悠。 虽说单程得花个四五十分钟,不过也没了找车位的烦恼,也不用大包小包搬上搬下。 沿途在地铁里还可以看看免费中文报纸,倒也有省心的地方。 加上住家附近的几家西人超市里中国货越来越多,中国城一月一趟就可以了。 有车的第二好处是可以出去玩,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在这一点上,我们自愧弗如,于是就加紧在城里玩。 HARBOUR FRONT的FESTIVALS、CENTRAL ISLAND的长长DECK、HIGH…

卑诗省房地产热造就了地产百万富翁

卑诗省越来越多人成为地产百万富翁。 而且预测由地产市场所得财富的增长还会继续持续。 价格在不断上升,这是勿庸置疑的,”卑诗大学的教授Stanley Hamilton说。 过去的两年或者说两年半以来,地产市场走势非常强劲。 卑诗省在地产方面的财富增长非常明显。 在2003年,在的税收评估金额表(assessment rolls) 中,有5, 779个价值1百万或者更高的Single Family Home。 这个数字在2004年上升了32%,有7,648个价值1百万的房子;而这个状况在2005依然持续——12,247个价值高于100万的房子,比2003年增长了112%。 “我们说看到的数字反映出人们的财富正在增加,”Urban Futures Institute 的执行董事,David Baxter说。 6年以前,我们谈论的是那些高科技百万新贵的出现。 现在我们谈论的是不同的一代人,他们富有,而他们的大部分财富是来自地产。 2005年,卑诗省最值钱的房子在温哥华西部—— 一个以昂贵的房价出名的城市。 在3330 Radcliffe Ave.,房价被评估为1520万。 去年一个Mining Entrepreneur买了湖滨地区的一套价值1700万的公寓,现在这套公寓的市场价格是19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