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mbrugh Circle 环环相扣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猜测,评论不绝于耳。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是谁站在制高点上?谁会赢得相对的胜利?这中间的因素错综复杂,非笔者所能尽述,但是这一汇率变化对北美房势的影响似乎已经显现,那边汇率上调 2%,这边5年期房贷利率跟着调高了20个基准点。 以百姓的眼光,币值上升,资产增加购买力提高是好事。 但经济学家会担忧汇率的提高影响出口乃至整个经济。 这当中环环相扣,相生相克,似乎非常人所能解读。 今天我们介绍的Bambrugh Circle ,如果读者认真研究其所在区域的地图就会发现,这里的规划布局正应了世界经济的潮流,可谓环环相扣,相互依托。 Bambrugh Circle 小区位于McNicoll以北,Steeles 以南,Pharmacy西起,东至Birchmount。 区内8幢公寓大楼集中在Bambrugh圆环的内部,非常醒目。 在这周围,独立房,半独立,连屋还有Condo townhouse 一应俱全。 值得一提的是区内的学校,公立小学(Terry Fox P.S.)和(David Lewis P.S.)成绩名列前茅。 高中(Dr. Norman Bethune C.I.)也是士加堡的名校。 一个有趣的现象,96年房价回升,这里的公寓也跟着涨价,到2002年似乎涨不动了,03年开始回落,到了04年下半年,虽然公寓大楼的管理费长了不少,这里的公寓价格又开始往回涨。 什么原因呢?当然房屋整体价位的提高,使得一部分买房人不得不进入到价格相对较低的公寓市场;一些人希望子女能进入好一些的学校,这里的小学,高中都能满足条件;一些人因为先生在国内,太太带孩子不便打理前厅后院,即便是假期回国还得找人看房子, 而公寓大楼安全, 设施全面,省心省力; 当然,丰华超市,尤其是大统华的建成也让人们购物倍感方便;加上整个社区给人的感觉不错,交通方便,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人们对其价值又有新的发现吧。 小区内的另一个特点是这里的连屋,由于价位在30万左右,通常是三卧房,一车库,非常适合小家庭的需要,而价位在当前的市场上平均价已近34万的形势下,尤显得 适中。 我们看看最近的成交情况,其中价格最低一间29万五千,最高一间33万五千。 相对半独立成交成交一间价26万3千, 独立房成交在34万到41万之间。 对于大多数华人来说,居住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安居乐业,不论形势如何变化,这似乎是更古不变的主题。
曾执多伦多地区华人超市牛耳的金山超市最近宣布关闭,退出华人超市的舞台。 日后的华人超市格局,将是大统华一枝独秀?还是大统华与福建移民的超市分庭抗礼?或是群起而争的战国时代? 在金山退出多伦多地区的华人超市之后,人们自然把目光集中到大统华超市上,因为目前大统华超市是本地最大的华人超市集团,下属三家分店,明年六月并将在密西沙加开出第四家分店。 在多伦多地区,华人超市龙头非大统华莫属,那么是否未来的华人超市格局就是大统华一枝独秀呢? 大统华超市的总裁李罗昌钰对上述的说法坚决不能接受。 她认为,大统华不会,也不可能在多伦多地区的华人超市中一家统吃,而是要与其他的同行“共存”。 现代化管理为大统华成功之钥 多伦多地区的华人超市在近十年内发展迅速,尤其在一些华人集中的地区,如士嘉堡、万锦市,目前已是华人超市林立。 有人统计。 这些地区开车 10 分钟甚至可以几分钟内就看到一家华人超市。 尽管如此,来自西海岸的大统华超市三年前还是毅然登陆多伦多,当时不少人并不看好此“西部的空降部队”,认为大统华在温哥华能做得成功,在多伦多就未必。 但是,短短几年时间,大统华不仅站稳脚跟,开了三家分店,且不久还会开出第四家。 事实无法不令人将多伦多超市版图近来发生的变化与大统华集团联系在一起。 大统华方面表示,大统华的成功都来源于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方式。 传统的亚洲食品市场,虽然新鲜货品的品质不错,所售商品也相当能迎合亚裔家庭的需要,但是购物环境却不太理想,很多购物场所停车也很不方便。 反观主流社会超市,则宽敞舒适,光鲜整齐,但所售卖的货品价格较贵,货品类型亦不能满足亚洲移民的需求。 “如果开一家大型的连锁超级市场,既能取西人超市之长,又可以充分供应东方特有的商品,让大家购物方便又舒适,一定会大受欢迎。 ”。 李罗昌钰的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台湾统一企业,美国加州大华超级市场和加国其他投资者的支持。 1993 年,大统华在加拿大西岸卑诗省开设了第一家店,到 2000 年秋天,已有 8 家分店,大统华在大温地区的完整服务网已然成型。 02年挥师东进 年年扩开新店 2002 年 7 月,大统华正式挥师东进,在多伦多康山市 (Thornhill)普曼娜购物中心 (Promenade Shopping Center) 开设加国第 9 家分店,这也是在多伦多地区的第一家分店。…
1800’s 早期,宾顿地区还是一片荒野,没有被殖民者染指。 最早的殖民始于 1843年, Mr. John Elliot, 一位来自英格兰Brampton的卫理公会教徒(Methodist),第一个到达了这片处女地。 1853年,Brampton组成了一个村,为以后成千上万殖民者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加拿大的第14大城市 宾顿市(Brampton)坐落于大多伦多地区的西北角,与密西沙加市一起共属于皮尔地区(Regional Municipality of Peel),其南接Mississauga,东临Vaughan市,北靠Caledon, 西面为Halton Hills。 面积266.53平方公里,人口415,000,Brampton为多伦多地区的第三大独立城市,在安省排第6,是加拿大的第14大城市。 加拿大花都 也许很多的华人朋友并不知道,Brampton被誉为加拿大著名的花园城市之一,Brampton花卉业非常发达,历史上被誉为“加拿大花都” “Flower town of Canada” 。 这里成千上万亩的土地上遍布温室,种植兰花(orchids)、玫瑰和其它各种优质花卉。 Brampton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常年举办各种文化节,音乐会,舞台表演,不同类型休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小湖,流水,公园点缀其中,俨然一个友善和谐的小城氛围。 生活在这里, 同样能体会到便利的购物,休闲及娱乐。 宾顿地区房地产的特点 Brampton 的地产税比较低,相应的供房费用和房租也比较便宜。 在人们的印象中,Brampton似乎是南亚及非洲移民主要聚居的地区,社区环境糟糕,社会治安不好。 其实实际情况并不如此。 大体上Brampton可分为南北两个大的区域,以Bovaird Dr为分界。 在Bovaird Dr以北的区域,社区环境优美,社会治安良好,不同于人们普遍认为的Brampton中部及南部地区, 在这一区域居住的, 主要是这几年来从其他地区搬来的英语裔居民及少量的其他少数族裔的移民。…
无论从什么立场出发,增强互相了解,对彼此都非常重要。 了解的双方小到两个人,大到两个国家,两种文化,莫不如此。 远渡重洋万里移民,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加拿大和中国,互相了解吗? 滑铁卢(Waterloo)是加东地区一个九万人口左右的城市,如果加上紧临的Kitchener,官方数字人口接近四十万。 在滑铁卢图书馆儿童部,笔者找到十几本有关中国的图册。 放置这批图册的书架,主要是介绍各国文化的,有日本、俄罗斯、韩国、印度、泰国等等。 这些图册以摄影为主,立足当代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翻阅了几本,虽然感到明显的西方视角,但信息传达很准确客观,基本没有政治偏见。 偶尔涉及政治,最多 是“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共产党统治,但人民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民主权利。 ”这些图册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很深入,一本厚厚的图册专 门介绍中国西北的大城市兰州和南方内地的一个小镇。 再一个特点是信息很新,一本叫《中国文化》的书,有传统的木偶、脸谱,也有1999年陈凯歌的影片、作 家苏童和旅欧作家高行健。 至于北京、上海等地的介绍,更是几乎每本书都涉及。 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加拿大一个中型城市图书馆的少儿部,上架的图书是给孩 子看的。 中国对G8之一、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国、近年中国大陆大量移民目的地加拿大了解多少?出国以前,笔者有针对性地寻找有关加拿大的书籍,除了少数几本为移民 准备的诸如《走向加拿大》之类的读物,只找到一本《加拿大文明》,这些书基本属于“常识集装箱”,扫盲水平。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很难知道温哥华、多伦多和 魁北克之间的区别。 在中国普及型文化读物中,绝对找不到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她在加拿大文坛的地位可比苏童在中国文坛的地位高得多。 在一些更复杂微妙的信息方面,加拿大对中国的了解很细微。 在加拿大普及型读物中,很少有与大陆舆论对抗的,连出现高行健这个不被北京认同的旅欧作家,都算 得上“最出格”。 欧美国家的地图,经常有将西藏单独圈出的,加拿大没有这种现象。 但确有加拿大地图,将台湾涂色与中国其它部分区别开来的。 对比之下,魁独 问题、美加差异,对中国出版业来说基本是空白。 加拿大的图书出版对中国已经如此关注,其它渠道对中国的感知也毫不逊色,到中国旅游过的加拿大人相当多。 但不要因此就判断加拿大很熟悉中国。 一家著名的加拿大电子企业,刚刚犯下一个“低级错误”:他们准备进军中国市场,很牛气的拿出一个计划:在中国市场第一阶段,准备发放三百万号码,建立初步的移动信息服 务网络。 谈判的结果可想而知,这家企业真的不知道三百万对于中国移动通讯市场是什么概念,虽然该企业就是通过二百万欧洲客户打出天下的。 以人推己,可想而知中国人对加拿大会犯下什么错误。 有多少新移民,是反复折腾后,才不再挨家商店推销自己的样品?又有多少商人,非得面对北美市场,才明白什么叫“中国制 造”? 让对方更了解自己,让自己更了解对方,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必需完成的课题。 (李牧)
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将于9月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将是胡锦涛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访美,并将到布什总统私人牧场作客。 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和布什总统加深私人关系以外,胡锦涛还会提出一些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话题,其中包括台湾问题、贸易以及高科技合作。 胡锦涛9月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60周年纪念活动,并应布什总统邀请,将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但在究竟是“国事访问”还是“工作访问”的规格待遇方面,双方目前似乎还没有明确。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认为,访问前双方来来往往商讨洽谈,到最后再确定规格,这是外交上的惯例,不过,鉴于美中双方在国际战略上相互有所依赖,他估计最后的规格会比较高。 刘锐绍说:“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有些关键的题目,比如说,在东北亚的安全事务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的协调帮忙,中国在国际贸易,或者在高科技方面也是需要美国合作的。 ” 会谈围绕台湾、贸易、高科技 中国问题专家林和立也认为,这次胡锦涛首次以中国国家主席的身份访美,与布什总统的会晤将主要围绕英文中以字母T打头的3个议题,那就是“台湾问题”、“贸易”和“高科技”。 不过,北京目前还有一个关注点,就是担心布什政府在亚太地区推行“围堵中国”的政策,比如最近美国和日本的军事联盟加深了。 另外,北京认为是美国帮助中亚国家乌克兰推翻了原来亲俄国、亲中国的政权。 林和立说:“从北京的观点来看,他们认为美国是扶持反对党,推翻了原来的政权,对中国构成某种程度的威胁。 ” 减少美对中国威胁论担心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认为,针对美国国内担心的“中国威胁论”,胡锦涛会尽量减小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担忧。 刘锐绍说:“中国从邓小平开始已经说,中国尽管强大,也不会称霸。 江泽民时期也提出,有所作为,但是这个作为不是去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我估计胡锦涛还是会继续实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同时在实际行动中做出一些让步,争取一段更长的缓和时间,这样也对中国有好处。 ” 双方会讨价还价 尽管双方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分歧,但是,林和立认为,总的说来这次胡锦涛访美还是希望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他说:“胡锦涛在2002年11月上台以来,不断和好几个国家,比如俄罗斯、法国、德国等等达成所谓伙伴关系,与美国的关系一直是比较疏离的,没有所谓伙伴关系那么密切。 ” 林和立同时强调,这次胡锦涛的出访也希望和美国做一些讨价还价,比如通过在国际反恐以及朝核问题上给美国提供帮助,另外就是在伊朗问题上和美国合作。 他说:“在伊朗问题上,因为中国跟伊朗的关系很密切,所以假如胡锦涛和布什的高峰会达成某种协议的话,有可能是北京在伊朗方面做工作,减少伊朗方面对美国的潜在威胁。 ” 争取增加能源、高科技贸易 林和立认为,胡锦涛向布什政府提出的另一个所谓讨价还价,可能会涉及美国对中国的能源和高科技出口。 他说:“从中国的观点来讲,虽然中国目前享受很大的贸易顺差,但是北京认为其中一部份责任是美国造成的,因为美国假如不允许高科技出口到中国,那么中国对美国的顺差有可能每年都扩大。 ” 林和立以及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都认为,这次9月胡锦涛和布什总统的高峰会,胡锦涛将提出希望华盛顿能放宽政策,在能源以及包括信息技术的高科技方面,扩大美国公司向中国的出口。 (天虹)
自从5月底本网推出征文以来,本网编辑部收到了大量的稿件,截止到今天为止,现已累计发表了52篇。 应当说,绝大部分稿件都是具有相当可读性的,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来稿都进入了本网浏览排行榜。 但与此同时,本网编辑也收到了不少电话和e-mail询问:如,为什么我的诗歌创作不予采纳?哟,怎么这么差的文章也给50刀发表了,51的编辑是不是脑子灌水了?甚至还有一位网友毛遂自荐:哥们,别费劲了,每篇您都得改稿,寄稿费,累不累?给俺每个月发1千块钱工资,我保证每天给您整出一篇来…… 这些问题问得多了,我不得不在此向各位网友解释一下:我们“多咨处”网站为什么要花钱来征文?要想提高点击率,我们网站犯得着这样征文么?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们还愁抄不到点击率高的文章?来一点浅黄色的,再配上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就象北美点击率第一高的“文学城”那样,岂不是不花钱,也能带来点击? 这就要谈到我们这个网站征文的目的了。 我们征文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增加本网站的可浏览性同时增加点击率,但这不是我们全部的目的。 我们还有一个更加高级一点的目的,那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征文活动,构建出一个加国华人生活的素材库。 正如从事图像设计的工作者需要一个庞大的图片库一样,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员若能有一个生活的素材库,可能对他们的文学创作带来启发:文学的形象,来自素材库的提炼,它将起到亲自去体验生活的同等效果。 说起加国移民生活的素材库,就不得不谈到我们目前生活在加拿大的这个华人群体:30多岁和40多岁的移民,以及30岁以下的留学生。 反映我们这一辈移民的,以及属于新人类、新新人类的留学生的生活的文学作品,目前有什么成功之作吗?几乎没有。 相反,我们这些大多为60年代出生的移民之父辈当中,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家,如王蒙、张贤亮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1950、60年代的中国人的生活;和我们大多数移民的年龄相隔半代、留学生的父辈们,亦创作出了一批反映知青时代的优秀作品,以至于中国在上个世纪8、90年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知青文学”成了主流。 为什么迄今还一直还没有出现反映海外生活的优秀中文作品?一个显然的原因是:积累不够,正如反映6、70年代知青生活的优秀文学作品,一直到8、90年代才开始出现一样,反映现阶段的海外移民及留学生的文学作品,估计也要再过5年到10年才能开始大量和高质地涌现。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反映海外生活的文学创作,如“多伦多作家群”,但他们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 但笔者坚信,反映现阶段的海外移民及留学生的文学作品,一定成为新一轮的文学辉煌:因为我们目前海外移民及留学生,比起我们的前辈和前半辈们,我们的生活经历的体验和文化落差的感受,都要多得多。 有一种说法,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他们靠武力征服了世界,把大半个世界都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他们输出的是科技和价值观,企图按照他们的模式维持着世界的秩序;而刚刚开始的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这不仅源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同时还要包括中国人的移民:中国往世界各地的移民,必将会对世界文化的构建带来深刻的影响。 正如中国历史上屡遭外来入侵,而入侵者却又被汉文化同化,以至于中国国土反倒越来越大一样,在中国移民逐渐分散到世界各地之后,必然会衍生出新的文化。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反映现阶段的海外移民及留学生的文学作品,一定会成为新一轮的文学辉煌,现阶段之所以还没有呈现,原因完全在于积累还不够。 所以,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生活的积累,这也是我们网站如此看重这一征文活动的原因所在。 多咨处”网作为一个全面提供各种服务信息的网站,每天有上千条的收房租房和市场买卖的新信息、几百条招工和服务类的信息,但这些信息都只有短暂的时效性,是不可能流传下去的。 将来可能流传下去的,只能是这些征文的稿件了,因为这些文字,这一篇篇的文章,记录了我们这个时期在加拿大的移民及留学生的一段生活。 这段忠实的记录,必将成为未来的华文作家们创作的源泉。 写到这里,我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征文启事里,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非虚构:因为我们网站是把这些征文作为素材库来建设的,它必须反映目前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感受,犹如培养一名画家,先要练好写实才能进一步地夸张创作一样,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文学创作的阶段。 所以,所有投稿的小说、诗歌等等,我们都没有刊登。 同样地,那些看起来像是编造出来的、令人惊奇的离奇故事,虽然可能吸引眼球能有点击率,但我们也没有采纳。 我们采纳稿件的标准是两个字,真实:反映加拿大移民和留学生生活的真实的经历以及真实的感受。 某些作者的表达水平一般,文笔可能也不太好,这些都是可以原谅的,毕竟投稿人是普通网友,可能没有受过专门的文字训练。 为此,我们编辑会尽可能地修改错别字,理顺一下文字。 但愿我们编辑的想法,能够得到广大网友们的认同。 (赵平波)
即将上任的加拿大新总督还没就职就已面对一片质疑,因为她可能曾支持魁北克独立。 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要求她在上任前澄清自己的立场。 48岁的黑人女记者兼电视节目主持人米凯尔.让定于9月27日出任加拿大总督。 但近来,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质疑她是否有资格担任这一职务。 几份法语报纸报导说,在1995年魁北克省就是否脱离加拿大而独立的全民投票中,米凯尔.让夫妇可能投下了赞成票。 那次投票的结果是,反对独立的人士以不到1%的微弱优势获胜。 丈夫是魁独人士 这些报导说,米凯尔.让的丈夫、独立制片人拉丰是魁独人士,他不但同魁独运动骨干交往密切,公开支持魁北克独立,还曾制作过几部介绍魁独运动的纪录片。 在其中的一部纪录片中,米凯尔.让也出席了魁独人士的聚会。 消息传出后,一些省份的省长及许多民众要求米凯尔.让在上任前作出澄清,因为主张分裂加拿大的人没有资格担任加拿大总督。 但米凯尔.让夫妇一直没有作出回应。 总理马丁的办公室则声称报导不实。 反对党保守党领袖哈珀呼吁马丁作出详细说明。 哈珀说:“如果确如总理办公室所说这些报导不实,那么总理就应该详细说明为什么不属实,为自己的提名作出澄清。 ” 加拿大总理马丁回应说,在提名米凯尔.让之前,已经进行过背景审查,证明米凯尔.让不是魁独分子。 马丁说:“米凯尔.让是令人骄傲的加拿大人,也是令人骄傲的魁北克省人,她忠于加拿大。 ” 魁独炒作阻新总督就任? 马丁并认为,有关米凯尔.让支持魁独的说法,是魁独强硬派的炒作,目的是阻止她出任总督。 因为米凯尔.让出任总督,对魁独势力是一大打击。 作为英联邦国家的加拿大,以英女皇为国家元首,总督则代表女皇来履行国家元首的礼仪职责。 加拿大总督由总理提名,经英女皇批准后生效。 总督的职责之一就是维护加拿大的统一。 米凯尔.让如果顺利就任总督,就将成为加拿大的第27位总督,也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督。 (严明 )
我们通常讲的验房( Home Inspection ),是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对房屋当前状况进行鉴定的一种手段。 其通常是一种 Visual Inspection,即通过视觉上的观察和一般性的操作并借助于一些仪器设备,对房屋各主要系统及其构件(可接近可操作的部分 ) 的当前状况进行评估,发现明显的问题(significant deficiencies) 和那些接近使用寿命的构件或设备( near the end of their service lives) ,提出维修或改进意见,并估计其费用(有可能且被要求这么做时) 。 —这是本人参考了一些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试图给 “验房” 下的一个定义。 验房通常需要2-3小时,根据房屋的类型. 大小有所不同。 验房师按照有关行业标准对房屋从上到下. 由里到外检查一遍,其中包括检查室外场地. 屋面. 地下室. 各楼层. 阁楼. 水电设施,并开动暖气机. 冷气机等设备,最后会将一份书面报告交给顾客。 在验房过程中,本人非常希望顾客及代理经纪能够全程跟踪,及时讨论一些问题,并会介绍许多房屋维护保养知识和一些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 验房的主要目的就是给房屋做个体检以评估其当前的状态,让顾客对其有一个全面的. 客观的. 公平的. 准确的了解,以帮助他们做一个清楚明白的( informed )买卖决定。…
老文是我的朋友,40多岁,离异未婚,个子不高,但身体结实。 也许是职业的原因,总是一张笑脸,一付诚恳墩厚的样子。 移民前,老文是国内某大城市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 来到加拿大后,他知道要重操旧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年龄也不适合再去上学读书了。 后来老文经过深思熟虑,觉得做小生意也许是条出路,正如常言道,“要想富,开店铺”。 如今,老文的便利店从开业至今快1年了,生意越来越好。 刚接手时,这个店的周营业额还不到8千,但现在已达到了1万2,销售增长50%。 老文说,我相信“天道酬勤”。 先打工积累经验 没有经验怎么办。 老文开始是在餐馆、咖啡店、便利店里打工。 老文能吃苦,干活很卖力。 不管在哪里干,总是该干的尽力干好,分外的工作只要能干,也抢着干。 在便利店,他一边潜心于学习待客技巧,一边揣摩体验开店的各种环节。 老文待客热情周到,从问好开始,报数、打包、收银、找零、答谢、直到说再见,老文始终面带笑容,有条不紊。 对顾客的疑问,他总是耐心解答,顾客的要求,他会认真的记下来。 没有顾客时,老文仍是手脚不停,打扫卫生、下货、上货、把货架整理的井井有条。 老文甚至还利用休息时间,有创意地做了个摆放糖果的货架,不仅有效利用了空间,而且增加了摆放糖果的种类和数量。 “加拿大什么最贵——经验!”老文的调侃,把电影《天下无贼》里的台词篡改得惟妙惟肖。 先打工积累经验 两年后,信心实足的老文,终于买下了一家便利店。 店子一接手,老文就按照早已规划的方案大举改造。 原来的天花板非常破旧,时有灰尘掉下来,也影响照明效果。 老文就全部换了顶,配上多组日光灯。 陈旧而斑迹点点的地面铺上了防滑耐用的地板砖。 不相称的柜台和货架也全部换成了新的。 整个店面顿时焕然一新,购物环境整洁而明亮,顾客进门都赞不绝口,这让老文更加踌躇满志。 不过,装修也投入了近2万。 买店时老文东凑西拼,除了所有积蓄以外,还借了不少债,其中还有高利贷。 但刚开始时,生意却没有预期的效果。 老文急了,就把营业时间延长为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高达16小时,双眼常常布满血丝。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以后,营业额就开始上升了,一个月比一个月好。 开店最头痛的,是治安问题 让小生意经营者最头痛的,是治安问题。 偷盗、抢劫在这座北美大城市里时有发生。 开张几个月后的一个晚上,时间过了10点,老文店里的生意很冷清。 突然,一个蒙面汉冲了进来,掏出一件东西指向老文,是枪!老文说,当时他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什么都听不见。 蒙面汉叫着让老文把钱装进袋子里,看见打开的收银机里仅有一百多块,显然不满意,又让老文交出钱包。 老文指着柜台下面,说那里还有点钱。 也许蒙面汉担心老文也有武器,竟转进柜台里,枪几乎顶在老文的身上。…
本网编辑注:本网8月13日转发的“建,老移民,最近回国一趟感慨万千”一文持续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以下是此文的第181帖的帖文,关于移民过来作LABOUR幸福不幸福的讨论。 网友”aa0000″的观点: 你到中国作作LABOUR,就知道加拿大的LABOUR有多幸福:你可以向马田发牢骚,拿架子,估计他不仅不感把你怎么样,还要作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 运气好还会叫有关部门解决你的问题。 建议你练好洋文,别到这里变成文盲。 老呆在国人多的地方发牢骚。 如果你会熟练得运用洋文发牢骚,估计你就不会想念祖国了。 网友“白映雪”的反驳: 问题是我在中国不用做民工,我也完全可以生活,还活得不错。 而在加拿大,好像我很难找到工作(可能是我太笨了,或者加拿大的人才太多了,比如报纸新闻说的开出租车的印度博士,在工厂做包装工的中国博士)。 所以不可这么比较。 如果我在中国是做民工,那我来加拿大可能会觉得到了天堂了。 但你是这样的人吗? 可能不是吧? 我不愿意做一个可以向MARTIN发牢骚的LABOUR工。 那有什么用? 他听吗? 他听得见吗? 我的英语也说不清我心理复杂的思想, 中国人的思维他也很难懂。 我更愿意做一个白领,我觉得能不能用英文发牢骚并不重要,因为那些话都是白说,没什么用。 能够赚到生活的钱, 不受老板的气更重要。 当然,能够在加拿大做一个白领更好,既能够向MARTIN发牢骚(管他听不听得见),又能够生活得不错。 这也是我奋斗的目标,也是我还不回国的原因。 目标不高,见笑。 ~~~~~~~~~~~~~~ 本网编辑注:以上文字于8月17日上午发表后,又有不少网友的评论,以下是网友“qiaoc”与“白映雪”的对话。 网友“qiaoc”的评论: 世界熙熙皆为利来,世界攘攘皆为利往。 物质决定意识是硬道理。 本人对那些小看体力工作者的人的观点不敢苟同。 我特别同情国内的民工阶层。 说白了,中国的发展太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农民的不公上的。 教育,收入,医疗。 。 。 方方面面。 国外做体力工作的人和做脑力工作的人,社会生活的绝大方面是感觉不出不同的。 不要总关心自己在国内还是国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