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编辑注:本网站昨天转发的《加国感慨:我的海尔冰箱维修经历》一文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感慨,此文是网友子耕在论坛的评论。 ———————————————— 我搬过8次家,最近的一次用上了Haier冰箱。 上个月房东新买的冰箱, 我和roommate三口之家四个人用, 用得很不爽。 虽然没有像帖子作者那么不幸,但是问题不少: 第一:设计不合理。 冰箱实际使用空间很小,首先, 冰箱的照明灯在冷藏的第一层上方靠外, 也就是说,在第一层放东西的时候,照明灯象个守门神霸占了三分之一的空间,放东西要从两边绕进去, 很不方便; 其次,压缩机在地步,占了果篮的二分之一空间,果篮的内侧是凹形的,实际放不了什么东西。 另外,与发贴作者早于不同的是门太紧,开冷藏箱的门很费劲,我的“费劲”意思是相对于我以前7次使用的冰箱的感觉而言,开冷冻箱的门倒是不太费劲。 第二:噪音很大。 据说使用第一天就有很大的怪声, 因为我早出晚归,不在现场, 只是从roommate 和房东处听说。 一个月后我终于听到了,真是夜半噪音,比劣质抽油烟机响亮多了,好像是风扇挂着什么东西发出的怪声, 还好, 大概半个小时后恢复正常。 所谓的“正常“,就是该冰箱不工作时不出声, 工作时声音比劣质排风扇还大。 对不住,我找不到合适的对比, 就地取材,排风扇和抽油烟机都是本人住所噪音很大的物件,Haier 有过之无不及。 第三:维修服务走过场。 好像房东自打买来噪音大后,就联系了维修人员, 他们的确来了,都是内地过来的engineer。 态度很好,看了以后,就说噪音大是因为冰箱是北美设计,从上倒下吹风的风扇制冷造成,另外冰箱所在的厅很小所致, 还有可能与其他物件引起共振 (旁边放的就是餐桌和椅子, 还有大米和电饭煲),总而言之正常。 关于冰箱门紧,他们笑着说这样才好,不漏冷气。 关于怪声,解释说正常,让我们注意观察。 当然,冰箱使用不是太差。 我基本很少使用,因为几乎不做饭,相信我的roommate感受更强烈。 不过so far才用了一个月,…
中国人有钱了,豪气了,不知何时起顿成全球消费的“财神爷”。 不过暴发户般的有钱无品,也成为国内外传媒的焦点。 加拿大并非欧日美般的高消费购物天堂,在大款眼中可能还很“老土”,不过平静的枫叶国近年来吸引越来越多国内各种名目的团队来访,对中加两国文化经济合作肯定助益良多,但也不少见那些喜自称“老子第一”者的狂妄自大,或是缺乏公德教养的情况,连自家人的导游都大叹吃不消,还请“老子”们给咱海外华人留些面子,少被外人笑话。 加拿大即将全面开放中国旅游,现时成为商场上一块“大肥肉”,许多人已做定了等着中国“财神爷”送钱上门的美梦。 但实际上挂以考察团、培训团等名目的中国旅游团,近年来大幅成长,中国游客事实上已在加国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SARS爆发期间,尼加拉大瀑布区游客骤减,但仍能看到整队整队的中国团队。 10多年前中国一个省长或部长率团来访,都算是华人社区不小的新闻,如今早已习以为常,更不用说各省市、部委的访问团、考察团、学习团,现在有些访问团名额都已下放到农村,访团人员质素也参杂不齐。 反正在国内有门路,以公务方式“考察”加国并非新鲜事,有些政府机构甚至作为职员的一种惯例出国福利。 中国访团多了,在旺季甚至连本地导游也难找,据一些主要接待大陆团的导游称,与前几年比较,现在中国高级官员团或大集团访问团,管理层的资素、学养都相当出色,许多人本来就是在北美留学深造的,对西方文化制度都有很深的理解,待人处事都非常有礼,也反映出中国高层政府官员的与时俱进。 但问题是在大量地方低层次官员团,或是特权阶层的公司团,或是上市公司、私营企业老板团等,不仅团队人员参杂,文明资素缺乏,往往做事不是让人笑死,就是让人气得跳脚。 本报特别采访了数位多年大陆团的导游,纪录他们的所见所闻,许多问题确实令海外华人蒙羞。 有钱老子第一 不可一世轻蔑待人 现在中国游客确实钱多了,消费力惊人。 本地时尚区的高级表店、首饰店、皮草店、时装店都不乏大陆团员光顾,一位在布鲁街的时装精品店东主就说,他们还专买贵价精品,5千元的名表比3、4百的时尚表更抢手,大多是为了回国送礼。 一位导游见过有一游客一次就买了20块瑞士表,而一日狂购物,一口气花上1、2万美金的也不在少数。 但不少游客不懂英文,又怕在团友眼前露财,往往偷偷跑去精品店,手敲玻璃柜,再指点货品,虽礼貌欠奉,但却成为一种特殊沟通方式,服务员一看就明是何方来客。 有些在国内有钱有势者来到海外,还是不忘自己“高贵”身份,待人也是呼来唤去。 一位国内电讯公司老板,晚上下了飞机,时差还未转过来,上了酒店就让导游找洋妞。 导游告诉他这里嫖妓是犯法的,他就狂嚣,“老子什么地方没去过,欧洲都走遍,什么洋妞都见过。 ”然后就大吹狂数自己在国内如何有钱,有多少女人,加拿大如何土气等等,气得导游都不知如何回应。 吹嘘自己有钱,似乎成了通病,听到如“老子有的是钱,就不知道加拿大如何花钱”之类的话,属于常有的事。 财大的人使唤人也特别气粗,使唤导游如对自己佣人,不花钱随叫随到。 一位导游说,最令人恶心的是处级、局级干部带着自己的下属出游,那下属对上司是马屁拍足,对导游或是服务员百般刁难,指手划脚,就是为了向领导表忠心,以示自己尽心照顾领导,那感觉比吃苍蝇还恶心。 有些游客大概全球“游历”丰富,就越加不可一世,一位私营企业老板看了一眼大瀑布,就回车上与人打牌消磨时间,还说,“国外真没什么了不起,大瀑布还及不上中国的黄果树瀑布。 ”所幸世界地理课本的常识都不会有异,否则有得争执一番了。 缺乏礼节教养 不懂法律 那些口头上“老子如何有钱”人,对自己花钱如流水,但不要以为对人也如此不在乎,恰恰相反财大气粗者待人往往形同铁公鸡,连一分钱小费都不愿给,不仅对导游扣克,甚至有人去看脱衣舞还让导游给小费。 不谙习俗礼数,较普遍表现在住酒店方面,要求埋怨多,但一分小费不给,令酒店服务员别眼相看中国游客,连导游都觉得没有脸面。 来访者去参观本地冰酒、葡萄酒厂是例行之程,但有些酒厂就抱怨,中国游客多看少买,也缺乏热情,试喝了酒,连声简单的Thanks都不说,一大帮人涌入,拍拍屁股又没有礼貌走了。 旁若无人大声喧哗,一直是华人被批评的劣根性,现在中国旅游者问题也很严重,在公众场合大声谈笑,或是在大街上跑着大喊“老王”、“老李”等,路人为之侧目。 不少游客不仅在酒店内喧哗,而且晚上喜欢带酒菜入房欢聚,抽烟喝酒,说笑不断,第二天房内变得污烟瘴气。 所以现在不少旅游点酒店见到中国旅客就安排在同一层,怕吵着其他客人。 服务员也心知反正没有小费,也不提供额外服务,由着你们去闹。 中国游客在公众场合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即是喜欢休息时聚在一起抽烟,但问题是往往10、20多人就站在人行道或是大马路旁,旁若无人,挡着行人、车辆也不理,形成特别景观。 乱扔烟蒂那是更严重问题,在中国团经常去的餐馆门前,无论有没有垃圾箱,各式各样的中国烟烟蒂常常满地都是,令其他食客非常不满。 不能随地小便,是不好意思再讲的公德,但偏偏有些游客在旅游点还是想便就便,甚至在大瀑布,一名导游曾经差点为一中国游客在树林里小便而打起来,导游斥责他在神奇之景下随地小便是亵渎神灵,遇上以往印弟安人不打才怪。 通常中国来访者,对西人仍有顾忌,不敢太过放肆,但有时还是出乱子,街上见到白人小孩很可爱,Hello一声就又抱又摸,还抢着与小孩合照一张,吓得小孩父母对这种“热情”不知如何应对。 也有人为取艺术演出背景留念,随处站立,随时拉演员合影,甚至站入滑冰场与冰上舞蹈者合影,害得人家全队尽跌倒。…
——多伦多华人小生意的分析和探讨之三 在本文的开头,先谈一下一位网友给我的电话里指出的一个质疑:在我的上一篇文章里谈到了加拿大办驾校的华人老板、以及教车的华人师傅们的日子,这些年来犹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而在我的第一篇文章里,我却谈到了在我们网站的服务黄页的“考排练车”栏目的广告效果还不错,好过其他栏目,说明目前多伦多教车师傅的生意还不错。 为此,这位网友觉得,以上两种说法是否有矛盾?在多伦多做教车师傅这个行业到底怎么样? 我的回答是,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如果说是纵向比较,教车师傅拿他们的现在和他们在6、7年前的情况,即中国移民潮刚来的时候相比,他们的状况的确一年比一年差,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 但是,如果进行横向比较,即拿华人教车这个行业与其他小生意行业的人员相比较的话,教车师傅的日子,就可以说,还算是好过的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教车师傅这个行业入行的门槛(即入行所需付出努力的难易程度)适度:把教车的执照考下来,需要培训的时间大概是半年到一年,这是一个很恰当的门槛:一方面,有了这个门槛就可以有效地阻止了一些新手或“胡来者”在这个行业瞎搅合,这个行业不至于会被人做烂;另一方面,培训投入的金钱和精力又不是太多,它适合于需要挣钱养家糊口的新移民的胃口。 这篇文章,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对多伦多各行各业的小生意进行横向比较,以分析多伦多小生意各行各业的一些特点。 笔者将要提醒各位的是,对每个行业的小生意,门槛越高,通常会越难入行,但入行了以后也越稳定,而门槛低的行业可能立马就能挣到钱,但稳定度比较差。 这是因为门槛太低的小生意,往往会引来一些新手或“胡来者”在这个行业瞎搅合,笔者作为多咨处的广告管理员,对此有切身的体会。 本文就是围绕这一点,特意举了几个实例。 在加拿大,一类门槛最低的生意就是推销家庭用的通讯产品计划,如有线电视、电话手机计划以及高速上网计划等等的推销人员。 先对这个行业多说几句。 虽然以上通讯产品计划都是超大规模的公司提供的,如Rogers,Bell,Fido,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加拿大的这些大公司往往并不自行销售,而是把销售承包给了一些绿豆大的小公司,由这些小公司招收销售代表来帮大公司销售。 所以,你若去问一下Rogers公司的有线电视和高速上网的销售代表,10个有8个可能都不知道Rogers公司的总部在那条街上。 想做这些有线电视、电话手机计划以及高速上网计划的销售代表吗?太容易了,只要你人愿意到这些代理公司去一趟,填个表,然后领一个号(以后推销出去的计划打上这个号码标记)就完了,什么简历、面试,统统免了:这些代理公司就怕招不到人:这活,是个人就可以干。 公司提供的培训也就是给你讲解一下产品的介绍,多则一两个小时、少则10来分钟就搞定了。 可想而知,这类销售代表的工作既然门槛如此之低,它是如此容易获得,就很难让人很在意这份工作:不在意这份工作的人,可能就会瞎搅合,把这个行业作烂了,结果让在意这份工作的人,可能也难做了。 一个例子就是大概两三年前,有几个华人销售代表突发奇想,在华文报纸网站上登广告说,客户每订一个单子送一张电话卡——对每个单子,销售代表可以拿到少则10几元,多则8、90元的佣金,而一张便宜的电话卡只值3、5元,当然这一点点诱饵是值得的。 但这一违规操作带来的恶劣影响很大,这导致了很多客户都向Rogers,Bell这些总公司去电话抱怨,怎么他们有电话卡送,我们用你的服务就没有?!这曾使得Rogers,Bell对华人销售代表如此做小动作,十分震怒:要求各代理销售的公司把这些送电话卡的销售代表统统开除掉。 同时,电话卡一送,市场也被搅乱了,搞得正常做销售代表的也很为难:那一阵子,想登记高速上网的人,先提出的问题是,有没有电话卡送? 另外一个例子是在我们网站上做广告的销售代表(在我们网站上做广告的销售代表一直稳定在10几位,这类广告大都登在服务黄页的“上网电话”栏目)中,去年也出现过一位搅局的“害群之马”:他的广告用词总比别人多一个月的优惠,如别人写的是4个月优惠价,他就写有5个月。 别人5个月,他就有半年。 显然,常识告诉我们,一个大公司制定的销售政策,怎么可能你销售和他销售不一样呢?但有些用户的心理就是这样,愿意和这样的骗子打交道:他说多有一个月优惠,信不信呢?即使没有,我也不吃亏吧,万一有呢,我们不赚了吗?这位“害群之马”,实际上玩的也是心理战:优惠多一个月少一个月的,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客户到时候还会惦记着么?即便惦记着,他/她几个月以后,还会记得这个销售代表的电话吗?退一万步说,即便他/她去投诉,最惨的结局就是开除了这位销售代表——连开了都不在乎,还怕什么?的确,这样做,带来了生意也没有引起什么大麻烦,但却让其他老老实实作销售的都很反感,他是靠骗居然多有生意,而这一点点的小骗行为,还没法去告他 ……好在,他今年不做了,大概真是被他的老板开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胡来者”在这个行业瞎搅合,Rogers,Bell等这些大公司的游戏规则、佣金制度等,也都在不断变化,如一会儿鼓励销售代表去做广告,并给出了广告的样板设计,一会儿又坚决反对销售代表做广告,凡做广告的销售代表一律开除。 这个行业也就变得十分不稳定:这个月,好做!个个都赚到钱了,做得好的销售代表甚至让老婆的那份累脖也别打了开夫妻店两口子一起发财要园加国梦了;下个月呢,Rogers改变政策了销售代表必须通过敲门这唯一的方式去销售,结果小俩口一起喝西北风进而发牢骚后悔移民加拿大…….. 门槛太低的小生意就是这样,总有人会胡来瞎搅合而变得十分不稳定。 本网服务黄页的 “接送服务”的情况也差不多,这也是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小生意:只要有一部车,会开,就可以开始做了。 所以,目前花50块钱一个月在我们网站服务黄页登个接送小广告的人士,居然有40多人,雄踞各个小生意从业人数的首位。 这些年来,该接送服务也因为门槛太低、新手胡搅合而价位一路下跌。 记得笔者刚刚移民过来的98年时,多伦多机场接机送机的价格一般是30元左右,现在的油价比当年贵了一倍,价格却跌了大概3、5元。 胡来者”是如何在这个行业瞎搅合的?特举本网服务黄页的 “接送服务”的两个实例来说明之。 例一:一年前,一位老兄发在本广告的是“送机15、接机20”,便宜得离谱了,基本上是不挣钱。 别的做机场接送的,当然有意见,您老兄如此扰乱市场,别人还怎么做生意?于是,要我这个广告管理员去问问,这小子是不是脑子有什么毛病?我电话打过去,发现这小子一点毛病没有:他人住在Scarborough,却在机场附近找了份Labor工,反正每天得开车去上下班。 上班送机、下班接机,标出这样的价位可以了!比空车来回强一些。 例二:这个暑假,冒出了好几个留学生在我们网站上作接送广告:暑假没事,这帮小哥们也无聊,搞接送纯属没事找事做,能挣一盒烟钱就干。 再说,他们没有工卡,也只能干干这现金工:这可把我们网站上作这行的移民们气得够呛:这帮小哥们用低价扰乱市场,移民们干这行还怎么养活老婆孩子!他们硬要我限制一下:要工卡,没有工卡一定不准登广告。…
每年多市地产局会发布3次租房市场报告,这是今年第二份。 所谓的租房市场是指公寓(Condo Apartment)和公寓别墅(Condo Townhouse)并通过MLS 挂牌出租的部分,并不是一般的大楼单位(Apartment Building)和别墅分租市场。 虽是市场一角,但仍能反映出租市场的整体动态。 出租市场五月至八月总共成交3086套。 和去年同比增长17%。 比今年头四个月增长43%。 看来租房市场和售房市场有着相似的节奏。 同期公寓市场的销售量超过11,000套,这么多单位成交,当然其中一部分投资者会把它拿出来出租,从房租上看,1室公寓租金$1328与去年持平,2室公寓租金$1750上涨2%,三室公寓租金$2580上涨最大18%。 大多数的出租公寓仍然集中在Downtown 和Yonge 街走廊Sheppard 到Finch一段。 如果仔细分析其它区域,可以看到市场并不平衡,中部的租金趋升,而东部,西部和北部的租房市场的租金下降了1到2个百分点。 年初,因为考虑到公寓供给量的增大,约有一万五千套新盘上市,市场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而造成价格下跌,然而经过这半年多,市场上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化压力于无形,公寓的销售不但成为历年之最,租房市场亦稳定上扬。 笔者上周帮友人联系租房,原以为会像以往一样得到减一个月房租免费一年车位,不想管理公司明确告知,以前的优惠已经结束。 似乎我们要调整一下对多伦多的认识,它不是五年前或是十年前的多市,它是充满了生机的,也可说挤满了移民的,从中国来的,印度来的,巴基斯坦来的,形形色色,来自世界各地。 人们来了就要住下,房屋成为一种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 无独有偶,这两天的新闻,政府似乎又在鼓励吸引移民,增大移民人数以补足加国人口老龄化的缺失,然而自由的加拿大却只有三大城市最吸引人,而当中首推多伦多,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人口的膨胀,土地的紧张,房价的上扬。 我们知道纽约,知道洛杉矶,知道那里的房价,想起年初友人自纽约来,说到十年奋斗,仅换来一张绿卡,脚下无寸土安身,颇为不信,可是他说,不是不想买房,实在是买不起,夫妇两人的收入不低,可是和房价一比,却只能望其项背。 是啊,多伦多无法和纽约,波士顿相比,可谁又敢保证多伦多的房价不会如此,因为它正经历着北美任何一座城市所没有经历过的。
最近,在胡锦涛访加前夕,赖昌星又因参加朋友女儿的生日晚会的“小事”,被警察局“请去”蹲了一回监狱。 目前虽然已经保释出来,但人们普遍认为,赖昌星的这场难民申请闹剧,可以收场了——这场难民官司折腾掉了不少加拿大纳税人的金钱,也该收场了。 然而,昨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恺写的《赖昌星与加拿大移民局“斗法”内幕》一文却隐约透露:赖昌星的这个案子,怕还会有好戏看?! 这场戏,显然不是赖昌星还准备再接再厉下去,要求对其被遣返进行风险评估。 遣返前风险评估虽然以往有约5%左右的成功率,但人们丝毫也不会相信,对于一心想遣返赖昌星的加拿大政府,可能会在这最后关头,让赖昌星“咸鱼翻身”,这顶多是让赖又钻一次法律的空子,多呆几个月罢了。 下面的好戏在哪里?这在于赖昌星和曾明娜已经离婚,而离了婚的人,是还可以再结婚的,《三联生活周刊》上的这篇文章如是说。 他们离婚的目的,有可能是想再钻法律空子,分别再婚?!设想一下,假如这两口子又分别再找具有加拿大身份的人结婚,会是什么后果?目前赖昌星和曾明娜的案子,弄来弄去,都是围绕他们的难民资格不符合而被遣返,而不是在证明他们是否有罪。 这就好办了。 他们可以在难民申请还没有被彻底拒绝前夕,再申请婚姻类的亲属团聚移民,不知是否可以?这样,即便亲属团聚移民申请失败,又可以再打一轮官司,不是吗?再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再拖上几年,这两场婚姻说不定还能整出加国出生的孩子出来,那么他们是否还需要被遣返?! 不过,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赖昌星这最后一招的进一步折腾,已经不是单纯这离了婚两口子的事情了,还需要有一男一女、两个有加拿大身份的人来进一步配合。 但在加拿大,会有这样只图赖昌星的钱,却不要脸的人么? (赵平波)
去年深秋,我们全家在多伦多登陆后,经过几个星期的适应和两个多月无望的找工作努力,从听到、看到的情况对工作前景感到迷茫的时候,职介给我联系了我的第一份加国勒脖工。 这份工作位于距离多伦多八十多公里外的北边一个小镇,单位名称是本田汽车转运站零配件仓库。 我根本叫不上那个工种的名字,具体工作是:把一个个放满专用于陈放汽车零件螺丝塑料箱的推车从十多米长的集装箱拖车中拉出来到仓库中,然后用链销链起来,推拉到固定位置,交给电瓶车拉走。 当拖车卸空后,再把那些已经卸下塑料箱的空推车重新分类摆放到拖车中去。 工作过程简单到令我不能相信在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竟然要用劳力而非机械化去完成这样的重复性体力工作。 但真地干起来时,才发现这种要以绝对力气为基础其次才能使巧劲的工作并不是当初看起来的简单易做。 据面试我的钱先生讲,推车重约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全铁。 当卸车时,推车链起来的长度最多不超过九个(有荷载),否则电瓶车在仓库中拖动时会因摆动而有危险。 每一辆拖车停靠时总有一点尾部上翘,车中的推车上装满了箱子,很重,相我这样比较瘦小的要一部部推(拉)到拖车外仓库中的固定位置上,稳住,然后用联销链起来,必须使出浑身的劲并要有耐力才能“多快好省”。 每一个拖车停靠门(月台)是两人一组。 空的推车装回拖车时要求有猛劲和一点技巧。 空车是用电瓶车拉到拖车门口,卸开链销后必须转个方向才可以摆进拖车中,否则到下站就无法推出。 空车转方向很有讲究,一人后面扶着推把,脚踩推车的板身,另一人在前边抓起推车前边的把手,用力提起车前部侧摔,后边的人配合着连扳带踩,顺势一个一百八十度转身,推车就转向由推到拉了。 一般装满一辆拖车要二十四到二十六部推车。 分左右两排。 铁推车相撞时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我是第一天干,虽然是两人提头压尾,一百五十多公斤的铁家伙连拉带转没搞定几部就已经浑身热了起来,汗腺开始强力工作,汗水直从毛孔里往外钻。 我是与一位姓简的小伙子搭班。 我记不清他来自哪里。 人很精神,俏瘦,非常干练。 慢慢攀谈起来,知道他已经在这里做了近十个月了。 他告诉我,这里比较快的一天可以连卸带装搞定十六辆大拖车。 我今天刚来,慢点儿没有关系。 但我仍然抱着新开端一定要做好的决心,快走猛干,让汗水尽情流淌。 心劲大过力劲。 还真不含糊地猛干了两个小时。 中间休息一刻钟,已经觉得有些疲乏了。 再干两个小时吃饭时就有点坐下后不由自主地不想起来。 随后干起来总觉得力使得好像不到地方,脚步也慢了,安全鞋在脚上变得沉重起来。 不知不觉地眼睛隔一会儿就往墙上的挂钟瞧。 老钱走过来对我说:“好久没有干过这样的体力活儿了吧?开始两天会很累的,慢慢来,过几天就会好的。 ”干完第一天,虽然浑身有点散架的感觉,但心情还很轻松:在加拿大开始挣钱了。 第二天,疲惫很快就像山一样压在身上,手脚变得那么的不灵便。 活脱一个在捱“四节课的学生”:第一节盼第一个休息时间;第二节盼赶紧吃饭;第三节盼再次的休息;第四节就盼放学回家。 好不容易捱过了这难熬的一天,上车就歪头打瞌睡。 回到家已经是傍晚时分,被疲劳笼罩的我也没有了胃口,只想躺下睡觉。 妻子过来坐在身边关切地问:“今天咋样?”我眼皮也没抬,但还是斩金截铁地说:“没事,只是有点累,睡一觉明天就好了。 ”毕竟这是加拿大“赐”我的第一饭碗,我必须坚持住,还要靠它来养活一家子。 就这样,用信心支持着,一周过去了。 随后的日子身体上稍微有些适应了,没有开始两天的那种捱不到头的疲乏。…
购买日期:2004年12月23日 原因:原来的Viking已经十年,噪音也大了,老婆提出换一台。 海尔便宜(当然主要是便宜,如果比Ketchen aid和Jenn-air’s还贵估计我也没什么兴趣),又是国货,中国人品牌打出来不容易,咱不支持谁支持。 从Futureshop买回来后,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门关不紧,门一定要轻轻地温柔地关,否则关这个门一定会把另一个门震开;噪音大;里边的塑料隔板尺寸太小,动不动就自己掉下来,想想算了,何必那么挑剔。 7月15日,全家旅游归来,发现冰箱里冷冻层的东西全部坏掉,冰箱上下全是水,不用问,冷藏的东西就更不能碰了,八天不在家,谁知道什么时候出的问题。 打电话给Futureshop,人给了北美客服的电话,打过去,一年轻男性,说让检查一下冰箱的温度设置,我说检查过了没问题,人说再把冰箱重新reset一遍。 我是搞计算机系统维护出身,想不出怎么reset冰箱,只好停电,清理整个冰箱。 再通电,别说,还真开始工作了。 但制冰需要三天,冷藏也总是温吞吞的,牛奶也坏掉。 仔细检查,发现冰箱虽然工作,但里边的风扇不转。 再给海尔电话,被告知多伦多没有海尔维修中心,只有合同关系户。 说他们会给我联络。 不久,大概第二第三天吧,有电话过来,约了个十天左右的时间,不管你怎么解释,只说这是最早的时间。 十几号,人来了,一印度技师,人很nice,检查后说是电扇坏了,现在手里没有配件,说冰箱冷冻层的缝隙里全是冰块,人给拿吹风机热水等清理干净后,说回去报告一下,有配件再来。 从这天开始,我那个大冰箱就成了个厨房里的摆设。 夏天啊,没有冰箱不成,我又搞了个小点的冰箱放在客厅,牛奶酸奶鸡蛋面包肉制品这些日常不可或缺的东西放在里边,菜呢,好在离超市不远,太太只好每天现吃现买了,更健康。 第二天,电话来了,说配件这里没有,已经给从海尔下单订货,时间大概一到两周,并一定让我给海尔也打电话确认。 一周后,电话又来了,说海尔给了答复,北美没这个配件,让我自己给海尔商量解决办法。 长途再打过去,海尔说没这回事,配件已经在路上,让再等一周。 一周后如果没有消息,再和海尔联络。 一周过去,nothing happen,打电话给海尔,说当地合作商应该可能也许大概已经收到配件了,五天左右一定可以解决,让再等。 又一周过去,9月10号左右,风平浪静,电话再打过去,海尔这才承认说确实没有配件。 我当然不高兴,电话转到一个supervisor,中年女性,态度很好,说既然没这个配件,考虑给我换一台。 并给了一个ticket序号—-和海尔联络这么久,这才给了一个文件号。 但又说自己没这个权限,只能提建议,让我把原始的收据等传真到另外一个号码,现在,我手里和此事有关的电话已经有了四个,各个部门互相推委,谁也说了不算。 我把所有相关东西传真过去,写上了所有和此事有关的资料。 9月15号,没有海尔的任何消息,再给海尔电话,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更换,并说已经批准,注意,是已经批准,没有提任何其它事情,我对海尔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一再强调,是不是已经肯定没问题,我只需要等就是了。 答复很明确,是,时间两周,因为要联络送货公司什么的,不可能更快。 22号,接到当地维修商的电话,约27号过来换配件。 我就糊涂了,到底是换冰箱还是换配件,我倒无所谓,但实在是莫名其妙。 26号,突然接到海尔电话,另一中年女性,说鉴于我的传真不清,现在这事搁这儿了,要我把发票等资料再传过去,我当时就火了,这是我第一次就此事对海尔开始抱怨,但对方说这事和她无关,让有什么意见再打客服中心。 打到客服中心,一叫kate的小姐接的电话,态度很生硬,说没办法,只有等收到传真,他们才能往下继续,至于说为什么三周才说传真不清,和她无关。 我要和她的上一级谈,就是不转,说只能这样,没有别的选择。 我再次要求和她的supervisor谈,对方直接就开始说套话,什么Thanks for calling Haier,have a…
玫瑰谷(Rosedale)在多伦多可谓家喻户晓的社区。 它位于多伦多中心区的东北角,西起央街,东至当谷(Don Valley),南起Bloor,北至CN铁路线这一区域。 Park Drive溪谷将玫瑰谷一分为二,以北叫北玫瑰谷,以南叫南玫瑰谷。 19世纪20年代,以Sherrif William Botsford Jarvis和他的妻子Mary在这里开辟家园为开端,玫瑰谷揭开了它的发展历史。 当时在Jarvis的家周围的山冈上开满了野生的玫瑰,绚烂夺目。 Jarvis夫人索性给她的领地起了个浪漫的名字-玫瑰谷。 Mary当年经常漫步,骑马经过的那些蜿蜒的溪谷和小街,已经成为今日玫瑰谷的标志。 Jarvis家族1864年买掉了在玫瑰谷的房产,使得南玫瑰谷的土地得以拆分和开发。 1909年,跨越Park Drive溪谷的大桥竣工,北玫瑰谷开始发展。 北玫瑰谷最早的住宅是St.Andrews学院和玫瑰谷高尔夫俱乐部的房子,这里原来还有一个曲棍球场,加拿大美式足球联合会的第一届格瑞杆(Crey Cup)比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一个世纪以来,玫瑰谷在多伦多一直是一个富人区,拥有最时尚的声望。 很多多伦多最富有的人和知名人士都居住在此。 玫瑰谷的溪谷和森林是多伦多独一无二的。 尽管玫瑰谷离多伦多最喧闹的商业区近在咫尺,但在青山绿水环绕静僻之下,城市的喧闹被隔绝与社区之外,令人有远离城市的感觉。 玫瑰谷的建筑是最值得称道的,维多利亚式、乔治亚式、都德式、爱德华式建筑应有尽有。 这些气势非凡的庄园大都建造于19世纪的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很多玫瑰谷的建筑都被列入多伦多室历史文物局的历史古道名册。 以前的文章我已经介绍过,玫瑰谷的Elm Ave,是玫瑰谷建筑的大展台,这里几乎每一栋房子都被列上了安大略建筑和历史遗产名录。 这里所有的建筑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最值得看的是第88号和第93号的华丽装饰门廊。 虽然玫瑰谷很多住宅的花园不大,但房子极近所能的大,很多大房子向东都可以俯瞰当谷,在Binscarth Rd.路上的还出现在1977的电影《新复仇者(The New Avengers)》。 玫瑰谷房产昂贵,但在玫瑰谷南部最近Bloor的一带却有一些一般人可负担的公寓,这些公寓管理形式多样,代表了多伦多公寓发展的历史,它们有最新的共管式(condominium),还有一些联管式(co-operative),联契式(co-ownership)。 这些公寓降低了进入玫瑰谷的社区的门槛,但买这里的公寓一定要搞清楚它的法律含义。 在玫瑰谷,原始的溪谷密布成网,最有名最长的是Park Drive和Moore Park,沿着这两条溪谷小径你几乎可以将玫瑰谷绕一圈,沿途你可以尽情享受都市中的自然美景,这在北美大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Joy Zhang)
一年一度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无疑是影迷的一次精神大餐。 连续30年举办这一影坛盛事,不仅带动了全市的旅游和消费,创造数千万的收入,更让市民有幸目睹国际影坛当年新作和大牌明星,也培养和造就了高水平的电影观众,多伦多影迷的良好表现受到出席电影节各国电影人的交口称赞。 今年电影节于9月8日至17日举行,有来自52个国家的335部影片参展,其中80%的影片为全球或北美首映。 笔者无暇观看众多琳琅满目的银幕佳作,只是挤时间欣赏了两部影片,戏里戏外感触良多。 蔡明亮与观众热情互动 其中一部影片是今年柏林电影节捧银熊大奖的「天边一朵云」,本人并有幸在剧场外与导演蔡明亮和主演李康生会面,他们均称赞热情的多伦多观众「懂得欣赏」。 影片开始前,蔡明亮和李康生与观众见面,蔡导风趣地说:「我的电影都不好卖,希望大家帮帮忙,帮我把影片卖出去!」他的话惹起笑声、掌声一片。 影片一开始,大胆的情色镜头令观众目瞪口呆,真正挑战了观众的观赏极限,随着剧情的发展,场内不时爆发此起彼伏的笑声。 我感觉阵阵笑声是会心的,因为导演并没有渲染色情,观众能够接受和理解导演的意图,体会出导演用情色的气氛和黑色幽默的手法、用人的身体作为道具和器皿来诠释和表现生活的原态。 影片结束了,观众以热烈的掌声祝贺,绝大部分人静静地等待字幕放映结束,蔡明亮和李康生在掌声中再次上台,响应观众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提问可以看出观众的细心和理解力,最后蔡明亮和李康生在大厅仍然被观众包围着,我对这些西人影迷对电影艺术的痴迷而折服。 观众欣赏水平 张扬深有感触 据报导,出席本届电影节的中国导演张扬,在接受采访时尤其对多伦多观众有很高评价。 他说,在他的影片「向日葵」公映首场,他也在场内一同观看,他注意观察观众对影片的反应,他发现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中,尽管文化背景、语言环境完全不同,观众能够融于影片情节中,连导演在影片中故意安排的一些「小机关」,都会马上引起响应,这种导演和观众的互动,正体现出观众极高的欣赏水平。 在「向日葵」中担纲主角的大陆名演员孙海英也表示,这里的观众让他非常感动,「影片都结束了,人们还不走,长时间地鼓掌,这在国内是绝对没有的,这说明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对导演、演员的尊重,对电影艺术的热爱。 」 现代艺术家演绎另类电影 笔者观赏的另一部影片名为「Drawing Restraint 9」,由美国视觉艺术大师Matthew Barney编导并主演,片中女主角及音乐演唱为他的女友、国际著名歌星、冰岛的Bjork。 和「天边一朵云」一样,这部影片也几乎没有对白,甚至缺乏连贯的情节,主要场景拍摄自日本捕鲸船「日新丸」,整部影片表现了日本的民族传统、海洋文化、现代工业、以及西方人对于日本传统的认知。 影片中大量使用长镜头,比如开片时用20分钟,纪录一位日本妇女包扎两盒礼品的过程,还有两个西方男女,在接受日本传统礼仪后,相互肢解对方身体的镜头令人毛骨悚然。 Bjork天籁般的歌声和音乐在片中时而出现,更加渲染出超现实主义气氛。 总之,这部表现手法前卫的艺术电影,使我有一种异样独到的观赏感受,可以剔除对情节和人物的依赖,犹如在欣赏一部想象空间广阔的声画作品。 影片结束后,观众仍然等待长达十几分钟的字幕放完才渐渐离去。 华人影片 国际影坛瞩目 为纪念今年加中建交35周年和中国电影百年,本届电影节特安排华语电影展映,13部华语影片参展。 回首中国电影事业百年历史,曾经涌现众多优秀的电影人和作品,尤其近年华人影片在国际影坛屡获大奖,越来越受到瞩目。 目前大陆的影视业还以电视剧占主导,这取决于当前国内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市场需求,但是从欧美和港台以往的经验看,观众会最终回到电影院,欣赏真正意义的电影将是大势所趋,国内的电影人为此也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 在1950至1970年代,中国大陆的娱乐业几乎被电影垄断,民众最普遍、最直接的娱乐形式就是去电影院(或看露天电影),尽管其中有十年「文革」对文化毁灭性打击,从亿万观众对电影的热爱和依赖程度上讲,这二、三十年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 记得笔者的少年时代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去看电影,当坐在影院里,灯光渐渐暗下来,银幕开始上演个个英良忠奸、曲曲悲欢离合,都会忘情地融入剧情,虽然许多影片已经看过多遍,有的台词都滚瓜烂熟,但还会痴情不改。 有时赶上新片上映,一票难求,本人曾在寒风酷暑中一场一场地苦等别人的退票。 现在想来当时的电影资源是何等的匮乏,仅仅公映的几部片子,其质量又是何等的低劣,除国产的「革命影片」外,还有北韩、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甚至越南、柬埔寨的影片,但是这些电影确实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今天中国第五、第六代导演就是当初通过这些电影的启蒙,而热爱并投身电影事业的。 中国电影将出现爆发局面 正因为中国有庞大的观众人群,有一群崛起的才华横溢的电影人,所以当前中国电影存在着无限的潜力。 这次携新片「长恨歌」参加多伦多电影节的香港导演关锦鹏表示,中国电影与世界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他曾提醒香港的电影界朋友,如果再不努力,会被大陆的同行超过。 推行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无疑是制约中国电影发展的瓶颈,许多导演在创作中只能左顾右盼、躲着激流又绕石头,生怕撞上敏感神经。…
验房师到底要不要持牌或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才能从业呢?这是许多顾客很关心的问题。 本人在从业过程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对此,我总是力求让大家客观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特别是诚实. 客观地介绍本人的从业资格和经验。 实际上,安省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严格的资格准入标准或要求。 也就是说,在安省任何人都可声称自己是验房师,声称可以提供相关服务。 这就使得市场相当混乱和不规范,给社会(包括买方,卖方,地产从业人员及其他相关行业 ) 带来很大的困惑,也引起了许多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在: 服务提供者都声称自己拥有这样或那样的资格,名目繁多,让人难辨真伪,无所适从; 社会无法了解他们是否具备起码的专业知识. 职业训练和经验要求,他们的工作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和职业道德,由谁来监管他们的工作和行为;有时,真正的大问题被忽视了;有时,却将小问题化大,使顾客做出错误的判断,失去很好的交易机会。 而且,时有发生因对方 ( 通常是卖方 ) 不同意验房结论而质疑验房师的资格,进而引起的纠纷甚至法律诉讼。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於:交易双方(或有关各方)存在利益冲突,而验房师常常处于冲突的焦点。 实际上,对方对验房师从业质格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也希望自己房屋获得科学、权威、公平的评价,而不希望不接受随便什么人对其妄加评论。 所以,一般买卖协议的验房条款中都要求由Qualified Home Inspector来执行这项工作。 如果顾客所请的验房师不能证明是或不被公认是Qualified Home Inspector,那么,对方就有可能会认为顾客违反了协议,进而不接受其验房结果。 这情况可能发生在验房后双方不能达成进一步协议的时候。 那么,什么是Qualified Home Inspector 呢?这是要求验房师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 职业训练和从业经验。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指具备官方或权威组织认定的从业资格。 对此,安省政府也是有所作为的。 1994 年安省议会通过的 “ 安省验房师协会法案 ”(Bill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