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异常”的孩子也应该得到正常的教育

特殊孩子(Exceptional Child)是一个特殊的称谓,用来指称那些和“正常孩子”(Normal Child)不一样的孩子。 特殊孩子” 包括生理有缺陷的(physical disabilities)、感官有损伤的(sensory impairments)、情感功能有阻碍的(emotional disturbances)、学习有困难的(learning disabilities),以及大脑反应比较滞后的(mental retardation)。 这些孩子往往需要极大的理解和耐心,以及特殊的教育和相关的服务,以充分展示他们的发展潜力。 调查表明,在加拿大,“特殊孩子”约占学龄孩子的10% 。 对这些孩子,国家有特殊的政策,学校也有特殊的服务,以保证他们能享受正常的教育。 国家的有关政策,各位家长可以到“加拿大特殊孩童委员会”(Canadian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的网站 http://canadian.cec.sped.org上去查阅,各学校也对此有专门的说明。 本文所讨论的,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争取到这些服务。 法律可以赋予你的孩子有享受某种服务的权利,但如果这个学校师资不足,无法提供,那你应该怎么办?Barb Allan, 安省一个三个孩子的母亲,十分清楚法律和现实间的这种差距。 她14岁的女儿, Meredith, 患有先天愚型综合症(Down Syndrome)。 为了保护孩子的利益,Allan 因此花了很多的时间来研究有关的规定,并随时和学校保持联系。 上个冬天,当听说学校可能因为没有钱而无法为Meredith请一个助理陪她去一个滑雪旅行时, Allan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因为Allan在一个家长委员会任职,她知道体育老师那里有一笔特殊的经费,可以为带队外出的老师请一名助理。 “于是我建议他们用这笔钱为Meredith请了一名专职的助理。 ” 很多家长都放弃了他们的权利。 多伦多家长联网协调人Janis Jaffe White说。 多伦多家长联网(the…

来稿:装腔作势谈“性”,让人讨厌!

51编辑注:此文是网友“冷眉 ”就昨天本网征文“女移民感慨:加拿大人的‘性’趣十足”在论坛发表的评论,原文标题为“农家闺女盼上轿,心里急还要装作不愿意”。 “女移民感慨”一文点击率很高,短短一天就位居本周浏览排行榜之首。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此文负面评论不少。 在此,我们希望说明一下本网征文的选编原则。 本网采纳征文的基本原则是,内容须是反映加拿大移民生活的各个侧面的、非虚构的、非文学创作类型的移民生活经历或感受。 以上征文之所以被采纳,是因为该文符合征文要求,且话题具有新颖性(本站以往征文未涉及此类话题)。 但这并不表示本网认同征文作者的观点,特此说明。 ~~~~~~~~~~~~ 前面有些帖子很好,但我还是觉得不解气。 因为读了这篇文章后真是觉得这位作者犹如井底之蛙,更像深山里从未见过世面的娘们:心里全想的都是那种事,嘴巴却把其说成污秽不堪,想标榜自己是如何的不近酒色,但却是此地无银……口是心非,装腔作势,这种人是最让人讨厌的,起码我是最不喜欢这种! 我来多伦多快一年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脱衣舞俱乐部”?当然如果我知道有的化,想去的时候就会大大方方地去,还要什么中国来的“男同志”必去的地方…… 在此之前我在美国数年,中外朋友很多,常有聚会聊天同游,怎么从来没有大谈什么性?!当然如果我有意想跟某女上床,我会艺术地找这种话题来试探和勾引对方。 但这位作者碰上的每一位都是谈论这些,是谁在引诱谁? 如果有需要,我会大方地看性的电视节目。 且每次不会长,而且可能很长时间才看一次。 这位作者居然频频地看。 所以从作者所陈述的种种场面来看,肯定是一位性爱好者。 既然是,就大方一点,不必吞吞吐吐,而且装腔作势。 还有什么中国与加拿大性文化的不同,你真的跟男朋友交往5年没有发生性吗? 还有一点请你注意的就是不要总是以自己狭窄和土气的观点对中国和国外妄加品论。 这让我想起了在纽约时遇到的诸多偷渡客(我无意贬低偷渡者,我也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从大陆最落后的地方一下子到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于是乎就认为美国什么都是好的,根本没有理性和知识对两个国家和不同文化进行正确的比较。 所以他们开口闭口的口头禅就是美国如何如何。 美国的肉要这样煮,美国的气候就是这样(他们不知道佛罗里达和加州的气候跟纽约完全不一样)! ~~~~~~~~~~~~~~~ 51编辑又及:以上评论在本网发表以后,原文的作者又来函提出了回应和不同看法,现将原文作者的意见以及本网编辑对原文作者的回函附后。 “女移民感慨:加拿大人的‘性’趣十足”一文作者的回应 关于自己的文章,我也说两句。 看了一些评论,又读了一遍自己的文章,怎么也看不出它怎么“恶心”了别人?据我的理解,51所要求的文章是写关于移民的经历和感受,并不是在举办什么“个人品德比赛”,怎么动不动就有人拿别人写的文章进行人身攻击?写关于“性”的文章,自然要去了解与主题有关的活动,这和作者本身有什么关系呢?就比如一个人研究犯罪,必须要接触罪犯、研究其活动一样,并不表明研究者本人就是罪犯。 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常识,可怜有些人就只学过怎么骂人。 更可笑的是,写一写对西方人的“性文化观“的观察,不知怎么就触动了那么多人的神经?你没有去过“脱衣舞”俱乐部,并不代表别的人不去;就算去了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人都有好奇的一面,作者并没有评价去与不去的人的“道德观”的意思,不过是一个观察罢了。 观察本身就是基于个人的经历,是主观的。 三毛写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纯粹是她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难道就因为你没有去过撒哈拉,就可以说她的文章都是胡说八道吗? 如果说是因为“性”这个敏感的话题的话,那更可笑了。 别人都可以公开上演,我们就不可以公开评说吗?依我来看,敢于公开讨论,才是对待事物的积极正确的态度,遮遮掩掩,才欲盖弥彰,中国人就是吃了太多“躲躲藏藏”的亏,才弄得对很多事都神经兮兮的。 我这样谈色论性,是基于自己在加拿大的感受和观察,大大方方,光明磊落。 倒是那些谈“性”色变的,才是真正的井底之蛙吧。 嫌别人的文章不好,自己写好的来证明,犯不着说脏话。 我认为51论坛应该是一个反映海外移民理解民主与自由的窗口,并不是一个给卫道士们宣道撒泼的地方吧。 ~~~~~~~~~~~~~~…

我家的房子有个私家泳池:无穷美妙

笔者来加已经7,8个年头了。 去年曾经在无忧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文中的主人买了一栋带泳池的房子,还未等炎热夏天到来,就急不可待的尝试了私家泳池的乐趣,结果给他和全家带来了无比美妙的感觉。 当时我看了文章后深有同感,本想跟着呼应一下,但因为上班太忙没有时间提笔,只好作罢。 现在笔者看着多市房地产步步高升,很多华人新移民纷纷开始置业。 作为一个同样拥有私人泳池的独立屋主人,想真诚的谈一点自己的亲身感受,希望消除很多误导误传,可供大家买房时有个正确的认识与比较。 我们全家当时买房的时候也只看了二三十处房就决定买下了现在居住的独立复式五层。 房子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室内装修,用料实在,新潮。 后花园不但漂亮,同时也带有一个游泳池。 不过缺点也有,哪怕再看一百套房子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因为人是活的,都不能尽善尽美,何况是物业,更不能去面面俱到的苛求,关键是要掌握物业的优点能不能大过缺点。 因此我们很高兴的没有被很多传说误导,只是咨询了一下前西人屋主,他回答说自己打理游泳池,不但容易,而且也很便宜。 最后,我们抱着既然来到了北美,就地地道道的过一下北美人的生活的思想就成交了。 第一年夏天,经士嘉堡一个华人朋友的指点,我们自己动手打开了泳池。 哇,池中清亮亮,蓝盈盈的水马上在我们心中产生了一种美感与兴奋。 经历几个月的冰天雪地,突然见到整个泳池水波粼粼和美丽如画的花园,不由得让人真想拥抱这美丽的大自然。 此后的三个月,我们孩子早上游,晚上游,我们夫妇到了每天太阳西斜的时候游上一两个小时,全然没有了公共泳池的忌会,一家人日子过得既有品味也很幸福满足。 每年夏天亲朋好友都经常到我家里来玩,大家在一起吃点烧烤,游游水,喝点美酒,仿佛感觉置身于“人间天堂”。 感慨人生无需太多的鱼肉,山珍和金钱,吃不完又用不完,唯有私人游泳池给我们带来了三个月的美妙绝伦的享受和方便,自己家里不需要顾虑任何事,随时想游就游,既健身减肥,又给身心带来了愉悦,常常感叹此生还有何求?知足者常乐也。 总结上述这些感想经验只想诚实地、客观地谈一点有关泳池的优点以供参考:游泳是健身减肥的最佳运动之一,一个夏天减10到20磅没有问题,到公共泳池去毕竟不是在自家的后院那么方便,所以很难坚持。 切不需人云亦云地讲每年开泳池、关泳池请人需要花很多钱。 实际上是自己动手,非常简单,容易。 这时仅仅付出的只是两、三个小时的劳动而已,每年夏天用于循环过滤的药水最多只需要70——80元左右,过滤所消耗的电就更不在话下了,因为每星期只需给过滤几个小时就行了。 我们几年来还从未看到什么有蚊子、虫子这类东西,因为公共泳池和私人泳池都使用同样标准的漂白剂等药水,这样一来整个泳池的水本来就驱蚊驱虫了。 笔者家的lot很大,相信很多即将置业的人既然不想住中国式的公寓,想购买House,那么一定都想拥有比较大的Lot。 但是笔者的真实体会是,大的Lot固然好,但草地比起游泳池来更加难打理,因为草地从三月初发芽一直到十一月初都在长,而且要每天浇水,炎热的时候还需要早晚都浇水。 更重要的是每天都要盯着草地“扫描”,哪里有杂草,就必须马上拔掉。 加上多伦多蒲公英泛滥,市府为了维护狗的利益,又禁止用杀杂草的药。 当然如果你不想付出劳动,那就付出比游泳池花费多几倍的钱请专业的草地管理人来搞,但是自己必须每天向草地浇水和拔杂草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如果你不浇水,几天就枯萎发黄,人家西人有着长期的环保意识,如果你隔壁左右都是西人物主,你的草地枯萎发黄,杂草丛生,人家草地绿郁葱葱,你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同时也影响了大环境,这也是为什么华人住的多了,西人就迁出这个社区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大家想一下,前面的草地每家一块是大环境约定的,后花园又有草地又有泳池。 泳池的存在不但给身心带来了愉快,还减少了草地带来的麻烦,这不正是两全其美吗? 我还听说过将游泳池填掉的事,其实到了夏天,很多家庭没有固定的游泳设施,就买一个硕大的塑料泳池放在后院,大人陪在旁边,只有让小孩在里面玩耍。 所以没有耐心去体会,填埋了真是太可惜了。 奉劝已经拥有私家泳池的人只花少许的时间自己动手,它会比草坪带给家人超值的享受和方便。 笔者当时买屋时复式屋较抢手,我们也觉得复式屋室内的格局可变化多样,地下室又是半地下室,出租较容易为租客接受。 这种复式屋型的结构是我们刚买房的时候就认可了的,可后院带泳池却不被赞赏。 经过我们亲身体会后,年年盛夏给我们全家带来了的美妙绝伦的享受,特别是今年夏天炎热,有了私家泳池的方便,更给我们一家老小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因此,我意犹未尽的和读者分享这每年一段的美好留恋。 最后,希望大家工作疲劳之余能慢慢品味真正的北美生活。 (安娜)

罗祥就:具有双重国籍的加拿大人

新总督Michaelle Jean在就职前宣布放弃法国国籍,平息了总督应否拥有双重国籍的争端。 根据《多伦多星报》的报导,拥有双重国籍的加拿大人约达69万1千多人,当中有多少人是移民,有多少人是土生加拿大人,却未见透露。 也不清楚哪些侨居美国,并且已经入籍美国的土生加拿大人是否也计算在内。 谈到拥有美籍的加拿大人,不得不提加拿大东部纽宾斯域省一个只有70平方公里的Campobello岛。 该岛1,200名居民,大多拥有加拿大和美国国籍,可说是一种怪现象。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与该岛毗邻美国缅因州,却远离纽省大陆有关。 Campobello岛与美国缅因州只有一箭之遥,岛上居民不消几分钟车程,便可以经由跨海大桥,进入缅因州大陆。 但前往纽省大陆,一是从陆地绕道缅因州重入加拿大国境,一是经过两程船的劳顿,才可以辗转到达纽省大陆,费时失事。 由于渡轮只在夏季川航,而岛上医疗设施又不足,当地妇女大多前往缅因州的医院分娩。 这些婴儿也就从出生之日起,同时拥有美国和加拿大国籍。 加拿大虽然承认双重国籍,但世事难测,传媒大亨布立克(Conrad Black)便因自己的加拿大人身份,而遭总理克里田横加阻挠,未能在1999年获英女王册封为终身贵族。 克里田认为根据加拿大国会在1919年通过的Nickle Resolution(尼高决议案),英国君主不应册封加拿大人为贵族、伯爵或侯爵,故提出异议。 然而,该决议案从未成为法律。 有人怀疑克里田旨在报复布立克创办National Post《全国邮报》,意图拉他的联邦自由党政府下马。 况且不少加拿大人曾获英国君主册封或颁授勋章,加拿大政府均没有从中作梗,连已故自由党总理杜鲁多也曾获英女王颁授Companion of Honour“名誉勋爵”。 克里田矢言只是秉公办理,而布立克放弃了加拿大国籍后,也旋即获英女王册封。 双重国籍牵涉效忠问题。 三年前,美国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布坎南(Pat Buchanan),指责加国反对美国要求入境的加拿大人,必须让移民局官员拍照片和打手指模,并讥讽加拿大是Soviet Canuckistan“苏维埃加拿基斯坦”,一味占美国的便宜。 不过后来有人“爆料”,指布坎南持有美、加双重国籍,出外旅游也使用加国护照,并曾经享用加国的公费医疗福利。 为了证明所言非虚,这名神通广大的“加拿大深喉”还将布坎南在政府档案内的医疗卡副本公开。 事到临头,双重国籍的加拿大人应该如何自处呢?

女移民感慨:加拿大人的“性”趣十足

刚到多伦多时,虽然没有像大多数新来的男同志那样,务必要光顾一回“脱衣舞俱乐部”才觉得不虚加拿大一行,但即使不去自找,它也会自己找上门来。 记得是个什么节日,和一位朋友借了一张多伦多大学经济系图书馆的借书证去上网,我打开自己的信箱,发现有一封邮件浮在画面上,想也没想就点了一下,没想到却打开了“潘多拉”盒子:那触目惊心的性场面吓得我几乎自座位上跳起来。 我面红耳赤呼吸急促,赶紧手忙脚乱死按关屏按钮,无奈设计者大概是个“电脑天才”之类,开关按钮明摆着就是死活关不掉。 幸喜朋友正在忙上网,周围也没人关心我的举动。 我定下神来,尝试种种办法,潘多拉盒子仍然不断释放出各种可怕的毒物,最后我只好关机才将那部”恐怖电影”摆脱掉。 自那次电脑惊魂之后,我的心脏反而强壮了许多,以后再遭遇到类似事件,也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像一个真正的加拿大人那样应付如常了——不就是那么回事嘛,别叫洋鬼子小看了咱。 第一年当中,我认识了几个“男鬼”。 头一个叫“肯”(KEN),犹太人后裔,一头披肩长发在脑后扎一条马尾,人高马大的,却是个素食主义:每顿以一个苹果一根香蕉一棵青椒和一个西红柿作晚餐,偶尔来一听鱼罐头解解谗。 这个无意中的发现令我无限宽慰:科学研究早已表明,草食动物较肉食动物的的“攻击性”要弱得多,想来素食主义者应该比较安全。 谁知话题一旦涉及到“性”,他一点也不像一个吃了多年素的人,不但两眼放光滔滔不绝,还一副心醉神迷无限神往的色迷迷的样子。 见我一副扭扭捏捏不解风情的笨样子,肯索性承担起加拿大公民的义务,给我来个西方文明的启蒙教育:他带我去书店,在一排排图文并茂的“性学”读物前指指点点口若悬河,并试图与我交流思想。 一个在社会主义国家生活了几十年的“国家干部”,内向羞涩的本性毕竟难以立即改变,所以我只好装听不懂,不是点头就是摇头。 在一个聋哑人面前,肯一时有多少才华也无法尽情施展,只好悻悻而归。 后来我自恃,肯爱好素食不过才三四年,而他作加拿大人却有三十多年了,在一种文化中生活久了,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那种文化的烙印。 更不用说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比尔,因为喜欢他那一口道地的英文,所以作了朋友。 在我们第一次坐下来喝咖啡的当儿,他问我有没有男朋友,我说有过,在中国,彼此认识五年了。 他说他以前也有一个女朋友,同居了两年又分开了。 又问我是否与男友住一起。 我说从未有过。 他似乎很惊奇。 我说我们虽然认识五年了,但总是生活在两个城市,即使在一个城市,婚前同居在中国也不是很流行。 但不管我怎么解释,他只是一副不相信的样子:五年其间可以没有性?中国人难道没有性?好像这又是中国政府非人道主义的一个证据。 我想告诉他,这与中国政府无关,我也只是个特例等等,但见他一副受惊过度的样子,也只好改换话题。 这是事实,我也不能为了呈强,硬无中生有吧。 不过从这次之后我意识到,我们中国人所谓的男女朋友也许不过是比一般普通朋友多一点亲密的关系而已;而西方人眼中的男女朋友比夫妻也就只差一纸证书。 所以以后我再也不敢随便跟人吹嘘我有过几个“男朋友”的事了。 如果说图书还不够生动,话题还不够深入,那么每周末“多伦多电视台”的SEX FILE可谓是性的集大成者:性的起源变迁历史思潮意识异性恋同性恋……更具体到性高潮、性敏感区、割包皮、东西方的阴茎长短论、怎样的臀部才够性感……有些节目做得的确艺术,再加上片头的一行主题词:“哪有什么色情(EROTIC),只有不同寻常(EXOTIC)……”,更让人觉得性其实真是和舞蹈音乐美食一样的艺术活动。 但有时侯也有令我吃不消的艺术形象。 比如有一期SEX TV 中,介绍一位色情明星(PORNSTAR, 这是我在中国学不到的一个单词,我第一次听说色情表演也可以成明星),其措辞幽雅声态恭敬,完全不比介绍史泰龙或者梅尔 吉卜森逊色半分。 我因为实在不懂,所以多看了几眼:那家伙长一脸黑旋风李逵的胡子,一身日本相扑的肥膘,既不风情万种,又非英俊潇洒,只是敢在镜头前光着一身赘肉便可以成为明星?片尾以极其尊敬的口吻郑重其事地打出几行解说词:杰瑞的理想是不再拍色情片,而是争取成为一名主流演员——没准他还就真行,在这地方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我所说的这种电视节目,不是那种需要花钱买的特别频道,而是对大众开放的普通频道。 刚到加拿大时,以学英文为借口,放心大胆地看了不少电视。 记得每天下午五六点钟,都有一个精神攫硕学者风范的瘦老太太,摆弄着一件件漂亮新奇的彩色器具,向观众介绍着什么。 起初我看什么都是一知半解:听得懂的就进了耳朵,听不懂的就留在耳朵外边。 又加上从未见过这些东西,以为她是个资历深厚的推销员。…

在加拿大,我的处事原则是做事不计较

近几天来,关于51网友,尤其是论坛的网友是否应当厚道一些的讨论很激烈。 本网今天继续转发网友“孤身在加”写的一篇评论,原文标题为“说得好,顶上去!”,是针对本网网友“upupspeed”为反驳“如鲠在喉,不说不行:51网友要厚道”一文的跟贴。 本文原张贴在本网时事新闻论坛: http://www.51.ca/bbs/showthread.php…5011#post415011 ~~~~~~~~~~~~~~~ 来了也有5个年头了,遇到不少中国朋友。 大多数都是哀叹生活不公,工作难找,打工难熬。 但问题在于,这些感慨生活不容易的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在中国的潇洒生活是基于中国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 当你享受着用极少的钱买到的生活舒适的时候,那些在城市里面辛勤工作的打工族和现在处于北美的我们一样在为生活苦苦挣扎。 从这一点来看的确北美更人性和更注重劳动价值一些。 这位作者说得不错,我们在中国不同样也歧视连普通话也说不地道的人吗?但这位作者有些方面也太偏激,语言不好不是唯一的缺陷。 毕竟没有办法和本地人比。 找工作,SHOW你的能力是最主要的,当然,别人只能从你的嘴巴里面知道你有没有能力,一个连表达都不清晰的人,是没办法在北美生活的。 在这里,本人想说说自己的例子。 本人英语也不算好,现在却是一小店的正职经理(是正规北美连锁股份公司,不是私人的)。 我从员工升到经理只用了3个月,运气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我原来的经理对我说的一番话:”你知道为什么你有机会升上来?因为我们发现,你做事不计较!“ 道理就这么简单,不计较。 你在这么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国度生活,没有人际关系网,没有身处高官的父母,你英语又破破烂烂,靠什么上位?靠勤恳的工作和不计较的态度。 用你宽阔的胸膛去拥抱这个起码比现在的中国公平的社会,你会得到你想要的,而不是免费的牙医,微不足到的加薪。 前年我去买车,遇到了一华人AGENT,真诚的态度,负责的服务,谁说华人总骗华人?真是让我感激不已。 后来因为太太不同意买新车,特别是日本车,所以我不得不去取消合同。 我事先付了1000块押金,这华人AGENT在我订车的时候就说了,如果你想毁约,他会帮我争取回来。 他的确没有失约,但是我觉得非常内疚,和他最后一次交谈的时候我递给了他一个200元的信封,说:对不起,这是我的毁约,虽然你帮我拿回了押金,但我愿意为你的服务付出200元的TIPS,因为你是个我非常欣赏的诚实的AGENT。 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说:我遇到了无数的同胞,毁约的情况也是多不胜数,但从来没有人为我想过,只想拿回自己的钱。 你真是很让我觉得例外。 我说:既然我们都在北美生活,就必须尊重北美的社会公德。 谢谢你的服务。 希望你以后用同样的服务来服务我们的同胞,我也会免费为你宣传的。 他很真诚的对我说:很高兴认识你,希望做个朋友。 你这人,不计较! 两次的不计较,可能太过自己夸耀自己,也可能给人不厚道的感觉。 但是,我觉得我不需要厚道,我需要的是尊重,对他人,和他人对我的同样尊重。 51网站是两个不计较的移民用自己的心血为这么多移民和留学生朋友铺下的不计较的服务之路,我们从它身上得到了多少好处可能你无法统计,起码,你会有事没空上来看看。 51从来没有对我们这么多朋友索取过什么。 他们是傻的吗?他们真诚的服务和不计较的态度难道不值得成为我们打工和心情忧郁时的动力吗?(赵平波注:以上原文如此。 作为本网编辑和本网的创始人之一,我认为以上言词过讲了:我只能这么说,我们在经营这家网站,这家网有不少免费的服务,但我们并不是什么都不计较,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经营理念。 ) 希望这里的朋友们都别太计较生活,别太计较工作,我们需要的是经验的分享,和互相扶携。 我总相信,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生活稳定家庭幸福的时候,能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曾经拥有过那么多从未谋面的朋友。

房地产经纪能为您做什么?

一般的屋主都知道找房地产经纪人(real estate agent)代为售屋好处很多,在付出一笔佣金之时,您一定想知道房地产经纪人能提供什么服务,让您花这笔钱值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 客观性-屋主对自己住的房子都有特别的情感。 房子的成交价格有时会让屋主心里感受很大的冲击,有的人即使卖了全价,还是认为卖便宜了。 屋内的装潢,家具的摆设,保养的程度,这些都是无形中表现出屋主的个人风格。 房地产经纪人能以销售专业的眼光来评估一个房子,同时拿其他的房子来作比较,而非用特殊的情感来看个别的房子,所以房地产经纪人能很有经验且客观地评出房子的优缺点,同时也会有效地将这种信息在买方与卖方之间沟通。 二. 定价-在整个卖屋过程中最重要且影响买卖的最大因素就是“价钱”。 房子的定价一定要准确,定价是一门大学问。 屋主总是希望卖价定高一点。 但是高到什么程度,买主仍有看屋的兴趣,有还价买屋的欲望。 如果定价过高,便会使一些成熟的买家退缩,只能“望屋兴叹”,有房地产经纪人的好处就是在定价方面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 三. 销售经验-在展示房子及推销房子的技巧方面,房地产经纪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磨练出来的,一般屋主自己卖房子,一辈子的经验可能最多三、五幢,而房地产经纪天天讨论房子,每天都在为客房销售房子中积累经验,从中积累出来的专业知识不是屋主一两天就能掌握的。 地产经济如同其他专业工作一样,不是是个人就能做的。 四. 曝光性-大部分的房地产经纪都是属于multiple listing组织,它的作用是让每一位房地产经纪成员共享资源。 现在共有二万一千名地产经纪注册于多伦多地产协会,换句话中,您的卖房信息经过multiple listing便有二万一千名地产经纪在帮您卖,其曝光率,成交率及成交的价格自然比屋主自己卖机会大的多,价格也好的多,当然您的房地产经纪还会经由其它的途径销售来提高房子的曝光率。 五. 专业知道-地产经纪在售房的过程中不仅是您售房的代言人,他(她)的专业知识同样会让您受益,如房产经纪人有丰富的贷款知识,装修知识,与律师合作的经验,好的地产经验会在买房验屋这前告诉屋主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提醒卖屋之前要预防“不测”,专业的地产经纪能使屋主“省时及省钱又省烦。 ” 读者如对有关房地产买房有疑问,欢迎来电洽询:647-271-8805。

林枫:加国总督伍冰枝回复平民的感想

当庄美楷(Michaelle Jean)在国歌声中泪如泉涌地成为加国第27任总督的此刻,26任总督伍冰枝正式回归贫民身份。 回复平民的伍冰枝在庄美楷按部就班地上任之际,悄然地从侧面而岀,她的先生,梭罗在刚步岀大门时,就迫不及待地将领带除下,塞进上衣的口袋,并且将恤衫领口的钮扣解开,向着他们新买的一辆黑灰色的丰田房车走去。 镜头里的伍冰枝说,六年的总督生涯,因为不用亲自开车,所以下周会先到加拿大汽车协会(CAA)报读一些课程,因为最近她每次经过401高速公路时,她都会问自己:我是否能胜任在这路段开车。 梭罗听太太这样说,就鼓励道:你当然能做到。 然后,我们看见伍冰枝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梭罗成为她的司机。 梭罗上车后又对记者说:千万不要撞倒我们。 他们,仅止是他们,唯一的一辆车,没有警卫,没有随同,就像一对老人岀外购物般,驾车离去。 这个情景相信对于许多加拿大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惊奇的。 不过,我的中国朋友,我的中国同事,还包括我自己,都忍不住慨叹一番。 昔日贵为加国三军统领的总督,在卸任后回复平民,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这样的反差,假若放在中国,恐怕会变得不可思议,会惹岀很多谣言,会带来许多白眼,会受到很多歧视或者嘲笑。 因为,假如中国的某国家领导人,在退位后自己走岀中南海,自己驾车离去,还要重新学习驾驶技术,或者重新考牌,此人恐怕会被他曾领导的人民认为是犯了错误,是不得势,是该落井下石的。 由此看来,与西方的民主进程相比,中华民族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所向往的民主主义革命任重道远,远非是一代人,或两代人的事情。

多伦多行路真难我胡想各种解决办法

家住Richmond Hill的Yonge街边上,在多伦多的Eglinton & Yonge上班,地图上的直线距离17公里,Google很乐观地估计需要22分钟左右,实际上我每日至少需要2.5倍的时间,这还是在交通正常且在Finch转乘地铁的情况下。 归根结底,是路窄车多。 从周围的环境说,Highway 7和407把Richmond Hill和Thornhill彻底隔断,Yonge街附近可行的通道只有Yonge,和一左一右两公里以外的Bayview和Bathurst。 那两条街和Yonge的情况相差无己,有时堵起车来比Yonge更甚。 伴随这近几年来的房地产一同上升的是407以北地区的人口密度。 人口大大增加,Yonge却仍然维持这南北各两条线的格局,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真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式,车行缓慢也就不可避免了。 从Yonge街本身的特点说,Yonge街的红绿灯超多,而且407以北比以南还厉害。 举例说,从Bantry到407南第一个路口Langstaff,总长1600米,红绿灯居然有6个之多,平均260米一个。 常常从家里出来十几分钟后回头仍然可见自家的房子,陷在车流中只有苦笑再苦笑,这种时速已经比走路还慢了。 前日赶上天降小雨,从住家到Finch地铁站八公里的路程居然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 这样每日通勤,于己于环境都有害无益。 在这种交通状况下开车,真是非常stressful。 因为车速慢,大家又都着急,你不犯错误别人会犯——突然换线或强行从路边插进车流的事情数不胜数,必须时刻精神高度集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事。 那天就亲眼目睹开在我左边线的车不知怎地突然和行驶同方向的公共汽车蹭上,将整个车头的Bumper和一堆不知名的东西撞飞出去,吓得我一身冷汗,因为我也完全不知那公共汽车从哪里冒出来的,如果是我开在那条线上,撞上的可能就是我。 交通不畅对环境也危害大。 走走停停仿佛在爬的汽车相当耗油,因此也就会排出更多的尾气;开动中的汽车互相加热,夏日炎炎的时候想不开空调只开窗户几乎不现实,除非你不仅能忍受几让人窒息的污浊空气还能无视前后左右的活动烤箱辐射的热浪,开了空调呢则又增加了耗油,成了恶性循环。 多伦多的空气质量已经很成问题,今年夏天创记录的有Fog的天数就很让人心惊。 既然上班是我等工薪阶层的生存必须,通勤就避无可避,所以我也有用心思考想找个解决的办法。 最先考虑的办法,当然是公共交通。 要声明的是,我是公共交通的忠实拥护者。 象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公共交通绝对是生命线,我恨不能市政府省政府联邦政府别的都放下先把银子都砸到公共交通上。 事实是,他们没有。 结果就是今天又昂贵又没有效率的公共交通。 从Richmond Hill到多伦多的Yonge街大部分是两条线,所以公共汽车没有任何优势的被困在车流里,就像其他车一样。 过了Central虽然Yonge变成了三条线,那个公交专用道不过聊胜于无。 且不算不在少数的车仍然违规占用那条线,Yonge基本是条商业街,路两旁都是商店、Shopping Mall、车行,etc. etc., 总有人需要右拐进去或者右拐出来,还有那个老问题——红绿灯太多。 York区大造声势的Viva到目前为止还是看着好看而已,就这种路况,它根本没有可能准时或者快速。 虽然它有所谓的可以变红灯绿灯的本事,但整条街就象一个流动停车场bumper to bumper,你变了绿灯又能去得了哪里?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用自己开车减少了压力,但是仍然有银子的问题。 坐两个城市的公交就要交两份的钱,York区的月票是八十多刀,若象我家两个人都需走这一趟路,那么一个月下来坐公交就增加了近两百块的费用。…

油价高多城汽车教练王小宝谈生意难

驾驶培训是最离不开汽油的一个行业,昨日驾驶教练王小宝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坦言,高昂的油价让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很多从业者心生退意。 据统计,大多伦多地区共有4000余名注册在案的驾驶教练,其中华人占了很大比例。 王小宝今年30多岁,做这行不过三年的时间。 他说当年就是听说做得好的教车师傅每年可以赚到六万元至七万元,才从工厂转行来做驾驶教练,觉得做这行虽然辛苦,但是获利可观,辛苦也值得。 谁想到这几年每下愈况,尤其是油价近来高到这么离谱,再加上驾驶培训是高危职业,每年还要缴纳数目可观的商业保险,七扣八扣下来,真是做工还不如不做。 他算了一笔细帐。 他工作用的教练车是日本丰田公司的Corolla,这也是教车师傅们普遍使用的车型,最大特点就是省油耐用。 他的车油箱容量为45公升左右,在油价是六毛多的时候,加满只需 27、8元即可。 现在一块多一公升的情况,加满就要近50元。 以往他每个月的油钱大约是400多块,现在每月虽然也是花400多块的油钱,他却已经处于半歇业的状态了。 他说,教驾驶学校全科班的学生基本上是没有钱赚的。 10个小时上路,学校才给教练160元。 油钱,车耗,保险算下来,等于一个小时赚7,8块钱,比在生产线上打一份劳力工还不如。 但因为政府规定每一名驾驶教练都要注册挂牌靠在驾驶学校名下,因此全科的学生也还是得硬着头皮教。 而教散钟 (按小时计费,一个散钟为45分钟 )则一般是17、8块钱一个散钟,去掉成本,也不过是赚10元一小时的辛苦钱。 王小宝指出,那些在网上和报纸上做广告,号称一个散钟只收15元的教练多半是“黑户”,他们不像正规的驾驶教练缴纳高昂的商业保险,只缴纳一般的普通保险,一年就省了好几千元,价格才能做到这么便宜。 他说,驾驶教练要缴纳的商业保险是很大的一笔支出,按照教练的教车经验,车的型号和新旧,还有所投保险的类型,保险价格在每年5000元至9000元不等。 他自己就因为用的车是2004年的新车,因此保险升到了9000多元一年。 保险和油价一起,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不过他强调,保险再高也要交,因为出了事最高能赔到200万左右,可以说学生有保障,教练也有保障。 那些“黑户”教练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王小宝说,这一行竞争非常激烈。 两年前还只有3000名注册的教练,转眼间就增加了1000名。 教练多自然免不了压价,油价低的时候还可以承受,现在油价这么高,大部分的教车师傅都在强撑着。 就他自己来说,则是在慢慢减产,现在已经处于半歇业状态。 他说,很多同行为了保持收入,不惜延长工作时间,从早上七点开始,一直做到天黑看不见路,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 他则认为不必这样,大不了做点别的。 他说,教人学车的辛苦也在于精神高度紧张,因为学生开车不熟,在路上状况百出,神经总是要绷着怕出点事。 他已经在打听去温莎的汽车工厂做生产线的工作。 他估计如果油价持续在一元多一公升的话,明年会有近一半的华人教练转行。 (马越)